第344章 面聖

若朝廷能遷移中原漢人到關西,則將大大加快關西各部融入中原的進程。

這些東西,尤其是關西的重要性,景泰帝不會不知,只有遷移漢人的論調讓他有些新奇,不過這法子也算不上有多稀罕。

洪武年間,平定西南後,大將傅有德和太祖朱元璋爲了讓這一帶能真正併入大明版圖,採取的措施就是如此,這才使得滇、黔二省從此真正成了中華治地。

景泰帝和于謙都是大明歷史上排得上號的君臣,關西的重要性自是心裡有數,要不然也不會在京師一戰之後,開始着手收復河套地區。

當然了,限於人力物力,君臣二人對西北的進一步行動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徐徐圖之。

要不是奪門之變打斷了這個進程,相信大明對西北一帶,不會像歷史上那般棄之不管的。

這些東西景泰帝知道歸知道,不過對於周秦川,還是生了好大的興趣。

就他從杭允賢口中所知,眼前這個娓娓而談的小子,不過粗通文墨而已,最多有些急智,不想這般涉及軍國的大事,居然也能知曉,且說得頭頭是道,看來當真有生而知之之人。

尤其是他口中所說的那八個字——好戰必亡,忘戰必危,讓景泰帝由衷地想要讚歎,要不是身子不好,就憑這句話,當浮一大白。

“平定關西以穩定西疆,遷移囚犯和失地流民以充實關西實力,這些舉措朕都理會得,尤其是後一項事關重要,當在朝貢之後,給你們一個肯定的答覆。

不過周小弟,你想在沙洲開設椎場,到底意欲如何呢?”

景泰帝待周秦川好容易歇下來之際,開口問道。

周秦川心裡一凜,這纔是重中之重,當下又開始賣弄他那點可憐的,從後世帶來的超前見識。

“陛下,所謂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兵不強……”

景泰帝眼睛一亮,這又是一個金句,也不知這小子肚子裡還有多少貨。

當今陛下對他的興趣,周秦川自是不知,而是接着把他關於對士農工商兵的看法一一道出,在後世,只要稍微有點學識之人,都知道並認可這個道理。

不過在當下,確實算得上新鮮,景泰帝聽得津津有味。

周秦川倒不擔心這番有違大明祖制,顯得離經叛道的言語會觸怒眼前這位天子,就他所知,有明一代的大多數國君,其實都不太守規矩。

就是在朱元璋眼中的乖寶寶朱允炆,一樣沒有完全遵從自家祖父定下的章程,甫一掌權,就拿自己那些做了藩王的叔叔開刀,着手削藩。

朱棣更不用說,直接以靖難之名造反奪權。

其子其孫稍微安份些,不過也違背了老朱“內侍毋許識字”的規矩,開了內書堂。

而朱祁鎮的正統年間,就連老朱立下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的那塊鐵牌都被王振給扔了,也不見朱祁鎮有何舉動。

再往後,大明的奇葩皇帝就更多了,在紫禁城開設市集的,做木工的,不上朝的,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

相信眼前這位景泰帝,也不會循規蹈矩的,要不然怎會爲了讓自己兒子坐上儲君之位,公然行賄大臣。

尤其是周秦川剛纔所說的那些舉措,對於大明西北能產生有利影響,通過周秦川之口說出來後,當今天子顯而易見地動心了。

一俟關西開設椎場,勢必影響到關中地區,將貧瘠不堪的陝北也囊括其中,百姓除了在地裡刨食,又多了一個討生的路子。

若有天災驟起,多了條活路的平民,就不會那麼輕易地揭杆造反,對於大明朝局的穩定,有顯而易見的好處。

在場諸人,除了周秦川之外,都不知道重開絲綢之路會給大明帶來多大好處。

東亞大陸即將進入小冰河時期,若能在沙洲開設椎場,並順理成章地重現絲綢之路,大明中後期就不會有一波接一波的民變,大明就不會被內困外患弄得焦頭爛額,最後轟然倒塌。

“周小弟胸有韜略,實在歎爲觀止啊。”

待周秦川說完,景泰帝撫掌讚歎,“被你這麼一說,朕當真動心了,只是開椎場簡單,但勢必要增加不少人手,靡費錢糧,戶部那裡恐怕難以通過。”

“陛下明見,不過瓦剌衛願意爲朝廷分憂,椎場所需的一應人手錢糧,不用朝廷出力,我們全都接下了。”

這話的意思,就是沙洲椎場的衙門,將由瓦剌衛自行籌措組建。

不過周秦川自然不會一開始就把甜頭給出去,先表示瓦剌衛願意出力,叫叫苦,如果能成,自然悶聲發大財,倘若不成,再說自己願意上繳部分錢糧,把好處分出去一些。

見景泰帝有些遲疑,周秦川又拋出了一個重磅話頭以表忠心,“陛下可安排廠衛人手到沙洲椎場,相信順寧王是不會拒絕的。”

西廠和錦衣衛都是自己人,還有利益瓜葛,他們的人即便到了沙洲,也是和瓦剌衛穿一條褲子。

至於東廠,呵呵,至今廠督一職仍舊虛懸,幾個內侍大檔頭沒人願意接這個爛攤子,已經是斷了脊樑的野狗,在勢如中天的西廠和錦衣衛面前,哪有他們說話的份兒。

“是麼?”景泰帝沉吟着。

周秦川能主動提出派遣廠衛監督椎場,忠心可見一斑,景泰帝很是滿意,不得不說,比之剛纔,他更動心了。

有這些鷹犬替自己盯梢,相信關西鬧騰不出什麼浪花。

既然不費一錢一糧就能穩定關西乃至整個西北的局勢,何樂而不爲呢。

景泰帝嘴角上翹,笑了笑說道,“周小弟忠心可鑑,朕心甚慰,只不過……”

周秦川的心微微一沉,這世上不少事兒,壞在“不過”、“但是”這些字眼上的可不少。

“……只不過眼下於謙於大人在鄉丁憂,朕一時無人可以相商啊。”

待景泰帝把話說完,周秦川才稍稍放心,只要沒有一口回絕就好,只是這于謙又不在京師,嘖嘖,有些可惜,他還想見見這位千古名人呢。

第89章 趙秀才第38章 隱患第339章 罰款第282章 挑釁第185章 添雙筷子第341章 底細第273章 驚鴻第383章 犯邊第263章 關西局勢第157章 初雪第70章 千里相送(四千字大章)第217章 事泄第284章 對峙第76章 鴨舌羹第165章 太師也先第97章 烤爐第178章 驚喜第237章 入關第79章 蟲宴第355章 萬事俱備第350章 淘書第58章 傻大個第311章 佈局第18章 爭議第101章 收益第92章 小小懇求第114章 遞條子第214章 煩惱第123章 報官第226章 車陣第290章 嘉峪關下第56章 錢不夠第279章 教訓第76章 鴨舌羹第297章 協掌千戶第50章 整合第226章 車陣第294章 黃雀在後第1章 被坑第58章 傻大個第30章 打臉第87章 路引第338章 衛生費第288章 交好第244章 神棍第277章 平息第44章 初遇人販第391章 鐘鼓第324章 更進一步第71章 美醜第209章 喘息第356章 品茶第297章 協掌千戶第266章 西輯事廠第17章 爲師第70章 千里相送(四千字大章)第361章 貶庶第95章 飴糖第13章 斷腿第253章 麻煩第185章 添雙筷子第250章 枯守第266章 西輯事廠第278章 迴歸第260章 計議第16章 景泰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99章 定價第118章 晨忙第257章 機密要事第238章 賠罪第333章 五城兵馬司第309章 請求第179章 奶茶第273章 驚鴻第235章 不可力敵第366章 僵持第199章 春耕第254章 深夜來客第356章 品茶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78章 血債血償第244章 神棍第164章 知院阿剌第201章 求親關於第241章的修改說明第100章 回家第63章 毒發?第299章 拜會第173章 鄰居第237章 入關第178章 驚喜第365章 轉機第259章 作繭自縛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1章 被坑第266章 西輯事廠第245章 暗流(1)第321章 闖陣
第89章 趙秀才第38章 隱患第339章 罰款第282章 挑釁第185章 添雙筷子第341章 底細第273章 驚鴻第383章 犯邊第263章 關西局勢第157章 初雪第70章 千里相送(四千字大章)第217章 事泄第284章 對峙第76章 鴨舌羹第165章 太師也先第97章 烤爐第178章 驚喜第237章 入關第79章 蟲宴第355章 萬事俱備第350章 淘書第58章 傻大個第311章 佈局第18章 爭議第101章 收益第92章 小小懇求第114章 遞條子第214章 煩惱第123章 報官第226章 車陣第290章 嘉峪關下第56章 錢不夠第279章 教訓第76章 鴨舌羹第297章 協掌千戶第50章 整合第226章 車陣第294章 黃雀在後第1章 被坑第58章 傻大個第30章 打臉第87章 路引第338章 衛生費第288章 交好第244章 神棍第277章 平息第44章 初遇人販第391章 鐘鼓第324章 更進一步第71章 美醜第209章 喘息第356章 品茶第297章 協掌千戶第266章 西輯事廠第17章 爲師第70章 千里相送(四千字大章)第361章 貶庶第95章 飴糖第13章 斷腿第253章 麻煩第185章 添雙筷子第250章 枯守第266章 西輯事廠第278章 迴歸第260章 計議第16章 景泰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99章 定價第118章 晨忙第257章 機密要事第238章 賠罪第333章 五城兵馬司第309章 請求第179章 奶茶第273章 驚鴻第235章 不可力敵第366章 僵持第199章 春耕第254章 深夜來客第356章 品茶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78章 血債血償第244章 神棍第164章 知院阿剌第201章 求親關於第241章的修改說明第100章 回家第63章 毒發?第299章 拜會第173章 鄰居第237章 入關第178章 驚喜第365章 轉機第259章 作繭自縛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1章 被坑第266章 西輯事廠第245章 暗流(1)第321章 闖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