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

皮島、旅順和金州等地相繼出事,不過登州貨物碼頭沒有遭受絲毫的影響,幾乎每天都有海運商船靠岸交易,登州的商貿交易場所愈發的熱鬧,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百姓繼續往登萊之地遷移,到了崇禎六年九月,府州縣統計的人口總數已經突破百萬的規模,按照史可法與盧發軒等人的預計,年底登萊之地的總人口,很有可能接近甚至突破兩百萬人的規模。

在遭遇到叛軍的蹂躪之後,一個蓬勃繁華的登萊之地,短短不足兩年的時間,迅速崛起,這讓人不敢相信,吳宗睿卻真的做到了。

當然,皇上和朝廷依舊沒有將目光對準登萊之地,他們已經被遼東危如累卵的局勢,以及不斷擴充的流寇隊伍折騰的精疲力竭,流寇的足跡,分佈陝西、山西、河南、四川乃至於湖廣等地,各地的巡撫都是竭盡全力將流寇趕出自家的地盤,至於流寇下一步到什麼地方去,就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了。

爲了能夠統一號令,徹底剿滅流寇,內閣已經票擬奏摺,建議設立五省總督一職,主要職責就是統籌協調各路明軍,協調各級官府,徹底剿滅流竄於各地的流寇。

遼東的後金韃子也沒有閒着,他們不斷的蠶食遼東的土地,大淩河之戰後,後金韃子派駐了少量的軍士,駐紮在大淩河城附近的河堡與右屯等地,時刻逼迫駐紮在錦州的遼東邊軍,這些後金韃子相當的狂妄,大白天都敢在距離錦州府城不遠的地方巡邏奔走,完全不懼駐紮在錦州城內的遼東邊軍。

錦州總兵祖大壽在大淩河之戰中,投降後金韃子,爾後又趁機逃回了錦州,由此變得異常低調,平常壓根不露面,也絕不會到京城去,害怕遭遇到皇上和朝廷的責罰,其麾下的遼東邊軍,也因爲大淩河城之戰,遭遇到重創,尚處於休整之中。

孫承宗辭去薊遼督師職務之後,朝中再也無人敢於出任這個職務,嚴格說起來,也沒有合適的人選,故而薊遼督師一職暫時空缺,沒有被皇上和朝廷派駐。

這意味着遼東的局勢,完全由遼東巡撫以及薊遼總督負責,其中又以遼東巡撫爲主。

現任的遼東巡撫方一藻,以督查院左僉都御史的身份兼任遼東巡撫,其本來就是文官,不管是聲望還是資歷,都無法與之前的薊遼督師孫承宗和袁崇煥等人比較,想要統領遼東所有的軍士,困難太大,而且在號令遼東邊軍的諸多武將方面,心有餘力不足。

這導致了遼東的局勢更加的惡化,遼東邊軍除開駐紮在城池之中,別無他法。

遼東的城池不多,絕大部分地方都是開闊地帶,這些地方几乎都被後金韃子控制,加之皇太極對遼東漢人採取了相對柔和的政策,完全不同於其父親努爾哈赤,也讓遼東的部分漢人能夠勉強安心,不再強烈的反抗皇太極和後金韃子。

對於皇上和朝廷來說,這是極爲不利的。

如此情況之下,登萊之地、皮島和旅順發生的諸多事情,倒不是皇上和朝廷最爲關心的事情了。

不得不說,吳宗睿的運氣真的不錯,穿越以來,機會總是數次眷顧。

這一次也不例外。

四天之後,高起潛的回信都了,耗費了一大筆的錢財,吳宗睿再次得到了高起潛的支持。

“高公公來信了,這次說的很直接,皇上和朝廷壓根顧不上登萊之地以及皮島、旅順、金州等地,估計聖旨很快就要到了,由我直接負責皮島、旅順以及金州等地的所有事宜,包括派遣軍士駐紮這些地方的事宜,當然,皇上和朝廷也是有條件的,從現在開始,朝廷不再爲皮島和旅順等地撥付一錢銀子,更不會撥付糧草。。。”

吳宗睿剛剛說完,曾永忠就跟着開口了。

“大人,皇上和朝廷其實是在推卸麻煩,誰都知道,皮島駐軍被後金韃子全部殲滅,皮島副將尚可喜歸順後金之後,皮島、旅順和金州等地,已經變得異常危險,後金韃子從皮島獲取了部分的戰船,尚可喜歸順後金韃子,又帶去了大量戰船,以及水師官兵,後金韃子不管是進攻皮島和旅順、還是佔領這些地方,都變得容易了很多,皇上和朝廷看似很大方,將皮島、旅順和金州等地,都劃歸大人直接管轄,就是將麻煩交給了大人。。。”

曾永忠說完,吳宗睿笑了。

“先生說的不錯,我也明白其中道理,不過在皇上和朝廷看起來的麻煩事情,於我卻是難得的機遇,如果皇上派遣其他人來管轄皮島等地的事宜,我還真的不好辦。”

說到這裡,吳宗睿站起身來,走到桌案前面。

曾永忠、廖文儒和劉寧等人,跟隨來到桌案前面。

吳宗睿指着桌案上面的地圖開口了。

“距離復州最近的就是長生島,此島一直荒蕪人煙,沒有人注意,其次就是北汛口和南汛口,還有大長山島和小長山島,相對來說,金州和旅順等地相距遠了一些,當初皮島總兵毛文龍,就是將主要的兵力集中在旅順和皮島兩處,藉以鉗制後金韃子。”

“我們依葫蘆畫瓢,同樣在皮島、旅順以及金州等地,駐紮軍士,以旅順爲主,皮島其次,金州再次,至於說大長山島、小長山島、海洋島和南北汛口等地,暫時不駐紮軍士。”

“皇太極和後金韃子一旦得知我們在這些地方駐紮軍士了,必定不安心,他們辛辛苦苦操勞了一場,目的就是讓大後方完全的安寧下來,所以,我料定,一旦我們在這些駐軍,皇太極必定發起進攻。”

“有了尚可喜的幫助,皇太極也算是有水師了,進攻皮島、金州和旅順等地,一定會順利很多,如果不出乎我的預料,皇太極一定在籌謀佔領旅順島。”

說到這裡,吳宗睿的手指向了旅順島。

“你們來看,皇太極如果佔據了旅順島,則是掐住了渤海灣的咽喉,西面的天津港,西北方向的山海關到錦州等地,悉數受制,北面的復州和永寧等地,徹底安穩,至於東北方向的皮島,就算是被我大軍佔據,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且後金韃子一旦佔據了旅順島,登州和萊州等地,也將受制於皇太極和後金韃子,時刻擔心後金韃子發動突襲。”

“所以說,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搶佔旅順島,絕對不能讓旅順島落入到皇太極和後金韃子的手中。”

“羅典召,你率領五千軍士,立即出發,前往旅順島,三日之內,佔領這座島嶼,進駐旅順島之後,要嚴防後金韃子的進攻,不論遇見什麼困難,都要打退後金韃子的進攻,牢牢的釘在旅順島。”

“文儒,劉寧,馬上開始在登萊之地招募軍士,年底之前,爭取招募到一萬名軍士,來年春季,再次招募到一萬軍士。”

“旅順駐紮的軍士,至少保持在萬人左右的規模,皮島駐紮的軍士,保持在五千人的規模,金州駐紮的軍士,同樣需要保持五千人的規模。”

“蓬萊水師此番抽調一半的兵力和戰船,前往旅順、金州和皮島,這一半的水師官兵,五成的兵力戰船進駐旅順,三成駐紮在金州,其餘兩成駐紮在皮島。”

“這一切的部署,年底之前務必全部完成,諸位,旅順、皮島和金州,是登萊之地的屏障,牢牢守衛住這些地方,登萊之地就異常的安全。”

“文儒駐守登州,劉寧駐守萊州,羅典召駐守旅順,羅典勇駐守金州,秦大龍駐守皮島。”

“登萊之地的兵力,統一歸於廖文儒節制,待到皇上的聖旨抵達之後,再行定奪所有的細節事宜。”

。。。

羅典召率領的戰船和軍士,當日從登州出發,急速前往旅順島。

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戰船和軍士抵達旅順島。

後金韃子還沒有來得及控制旅順島。

面對滿目瘡痍的局面,羅典勇拿出來了糧食,發放給百姓,迅速穩定了旅順島的局面。

十天之後,皇上的聖旨抵達登州。

廖文儒出任登州總兵,劉寧出任萊州總兵,羅典明和羅典勇出任登州副將,羅典召和秦大龍出任萊州副將。

吏部和兵部敕書任命喬明俊和牛犇等人爲遊擊將軍。

這其中,羅典明和喬明俊等人無法接旨,他們沒有在登州和萊州。

由此,吳宗睿構架的軍隊完全成型,而他的目標,就是在崇禎七年底以前,將軍隊的總人數擴充到四萬人左右的規模,與之前登萊之地掌控的兵力大致相當。

當然,吳宗睿麾下的軍士,戰鬥力完全不一樣。

聖旨抵達的同時,羅典勇從旅順傳來了消息,大軍已經在旅順穩定下來,正在逐漸恢復旅順島的局面,同時加強戒備,時刻關注復州和永寧等地的局勢。

羅典勇雖然沒有詳細說到旅順島的情形,可吳宗睿很清楚,經歷了尚可喜的劫掠,旅順島一定是遍地哀宏的局面,想要穩住旅順島的局勢,同時防備後金韃子發起的進攻,羅典勇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此刻的吳宗睿,做出了決定,年底之前,一定要乘船到旅順島去看看,同時將旅順島駐紮的兵力,擴充到萬人的規模。

第四百九十三章 真的聰明第九百八十五章 果真如此第一百八十二章 穩準狠(1)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一千零九章 融合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八百七十四章 “歸隊”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五十九章 巧妙應對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亭之盟(2)第三百九十二章 驕狂的代價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八章 準族長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察言觀色(2)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八百零五章 孫傳庭的決斷第九百八十六章 撐腰的背後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三百四十五章 萬無一失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陳倉(2)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聰明的張獻忠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較量(5)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直插鎮北關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梟雄末路(1)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八百六十一章 真正的信服(2)第五百四十章 長亭之盟(4)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七百三十三章 摧枯拉朽(4)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關之戰(8)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七百六十九章 盲目的自大(1)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鍵時刻的堅持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七百三十八章 終於動手(2)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鍵的關鍵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深入第四百零三章 針尖對麥芒(2)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八百零六章 這算是運氣嗎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六百七十一章 掙扎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爲大第六百九十六章 掌控山東(1)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末路(6)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楔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想不到的危機(1)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東(4)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章 事來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興志的禮物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點不同
第四百九十三章 真的聰明第九百八十五章 果真如此第一百八十二章 穩準狠(1)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一千零九章 融合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八百七十四章 “歸隊”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五十九章 巧妙應對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亭之盟(2)第三百九十二章 驕狂的代價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八章 準族長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察言觀色(2)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八百零五章 孫傳庭的決斷第九百八十六章 撐腰的背後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三百四十五章 萬無一失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陳倉(2)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聰明的張獻忠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較量(5)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直插鎮北關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梟雄末路(1)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八百六十一章 真正的信服(2)第五百四十章 長亭之盟(4)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七百三十三章 摧枯拉朽(4)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關之戰(8)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七百六十九章 盲目的自大(1)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鍵時刻的堅持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七百三十八章 終於動手(2)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鍵的關鍵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深入第四百零三章 針尖對麥芒(2)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八百零六章 這算是運氣嗎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六百七十一章 掙扎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爲大第六百九十六章 掌控山東(1)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末路(6)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楔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想不到的危機(1)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東(4)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章 事來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興志的禮物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