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

黃修遠思考起來。

璃龍1的單位儲存容量,是每平方釐米92G;璃龍2是每平方釐米186G;準備量產的璃龍3,仍然是每平方釐米184G,只是多了可複寫功能。

如果將儲存容量降低到每平方釐米8G,要應用到手機上,實現超大容量儲存,需要的面積不在少數。

承影手機的尺寸是長14釐米、寬6.8釐米,面積是95.2平方釐米;而太阿手機的尺寸是長15釐米、寬7釐米,面積是105平方釐米。

如果將全部面積做成玻璃光盤儲存器,95.2平方釐米可以儲存761.6G,105平方釐米可以儲存840G。

只是全部面積做成玻璃光盤,明顯不現實。

慢着?

剛想開口說什麼的黃修遠,突然停了下來,因爲他想起了未來記憶中的一段信息。

在2035年的時候,人類的半導體儲存技術、磁盤儲存技術、玻璃光盤技術,都進入了發展瓶頸期。

就在這時,一個鬼才設想了一種納米點儲存技術,可以實現大容量儲存,又可以長久保存,同時低成本生產。

按道理來說,這種技術黃修遠應該非常瞭解,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爲這項技術生不逢時,它遇到了另一種革命性的數據儲存器。

那個鬼才發了論文和概念性產品後,才過了兩個月時間,另一個革命性產品,就直接出現在市場上,瞬間將單位數據儲存容量提升了上千倍。

因此納米點儲存技術,還沒有來得及上市,就直接胎死腹中了。

黃修遠當時也是在2052年的一次內部座談會上,和那個鬼才遇到,在閒聊之中,說起這件事。

事後他還專門查過那幾篇論文,如果不是另一個革命性產品的出現,納米點儲存技術確實非常厲害,可以爲玻璃光盤續命一段時間。

黃修遠盤算了一下,發現這個技術,在現階段也可以做到,就是儲存容量沒有未來那麼強大。

“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去設計中心那邊說。”

聽到這句話,陸學東和張維新、苗國忠三人先是一愣,隨即陸學東笑着問道:“修遠,你又有什麼想法?”

“到了設計中心你們就知道了。”

“那走吧!”

一行人來到半導體基地的設計中心。

黃修遠找了一臺工業設計電腦,便開始操作起來,很快一個三維立體圖形,就出現在工業軟件平臺上。

“多層立體結構?”陸學東有些疑惑不解。

苗國忠提醒道:“董事長,如果採用這種結構,就沒有辦法刻錄和讀取了。”

胸有成竹的黃修遠轉動椅子,直面衆人笑着說道:“你們都知道,玻璃光盤的數據點,是通過紫外線和紅外線來實現刻錄、讀取和擦除的。”

陸學東撓了撓頭,不解的問道:“額?這和立體結構有關係嗎?我可以想到的唯一關係,就是這種情況,會限制玻璃光盤向立體結構發展。”

“一個小小的提示,我們的納米屏技術。”

納米屏技術?

發光二極管?

納米級的發光二極管!陸學東立馬反應過來:“你打算將納米屏的發光二極管,應用到玻璃光盤的儲存技術上?”

“沒錯,我的想法是這樣的……”黃修遠一邊說,一邊轉過椅子,指着工業軟件平臺上的三維立體結構解釋起來。

這個設計是將玻璃存儲器分成三層,中間是特製的數據點玻璃層;上面一層是深紫外線二極管,用於刻錄和擦除玻璃層中的數據點;下面一層則是紅外線二極管和光波感應器,用於激發紅外線,讓玻璃層中的數據點反射不同的光波,實現數據讀取的目的。

由於數據點玻璃層、深紫外光二極管層、紅外光二極管和光波感應器,都是納米級的厚度,加上外層的遮光層,整體厚度不會超過300納米。

也就是說,這種複合型的玻璃光盤,可以通過不斷的疊層,實現儲存容量的提升。

以300納米一層計算,1毫米的厚度,可以疊加3333層,就算是每平方釐米面積只能儲存8G,在3333層的加持下,儲存容量也會提升到二十多T,這就是立體結構的優勢所在。

苗國忠想了一會,知道這個技術的關鍵在哪裡:“如果這樣,那就需要可以發射紫外光和紅外光的二極管。”

交流好書 關注vx公衆號 【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 可領現金紅包!

“這沒有問題。”陸學東是科研部的負責人,之前研發納米屏技術的時候,科研部就嘗試了非常多材料,從中挑選出三原色的三種發光二極管,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其他波段的發光二極管材料被發現。

因此深紫外光、紅外光的發光二極管,是有現成技術的。

張維新說了一個擔憂:“董事長,如果採用這種複合方法,會不會導致成本太高?”

畢竟高精度的納米屏,生產成本可非常高的。

“紅外光二極管這邊不需要高精度,成本每平方釐米就幾塊錢。”陸學東接着說道:“現在關鍵的地方,是深紫外光二極管的成本。”

紅外光二極管之所以不需要太高精度,那就是因爲讀取器,只需要發出紅外光照射玻璃層即可,同樣光波感應器也不需要太高精度。

而紫外光的刻錄,則需要高精度,每一個紫外光二極管,要對應一個數據點,這個成本可不低。

黃修遠笑着說道:“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不可以解決,你們忘記數據點的另一個特性了。”

另一個特性?陸學東一愣:“數據點還是什麼特性?”

“紅外激發狀態下,由於數據點處於電子活躍狀態,紫外光對於數據點狀態修改會受到抑制。”

“這個特性?”

“有點意思,如果通過改變各個紅外光二極管的照射流明度,配合紫外光的流明度,就可以用低精度的紫外光二極管,控制一定範圍內的數據點。”陸學東一邊說,一邊打開一臺電腦,在上面進行初步的模擬計算起來。

通過模擬計算,他們獲得了一個最佳的解。

每平方釐米24G的單層複合儲存層,性價比最好,光感應器3.7元、紅外二極管層5.4元、深紫外二極管層8.3元、數據點玻璃層2.2元、遮光層0.1元,一共是19.7元。

複合10層,就是240G的儲存容量,197元的生產成本。

這個成本已經非常低了,可以作爲電腦硬盤、手機內存卡使用,其實這個設計,主打的市場,就是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

至於臺式機,可以使用這種立體玻璃光盤,也可以使用老式的玻璃光盤,畢竟臺式電腦的體積限制,沒有太過於嚴苛。

初步定稿設計方案後,黃修遠便吩咐張維新、苗國忠儘快嘗試製造,完善立體結構的玻璃光盤生產工藝,準備接下來推出市場。

第四百零一章 深層影響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二十二章 活着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五百八十章 新農村(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人間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一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五百三十二章 許多問題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方情況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七百三十二章 開端(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二百四十二章 整機測試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七十九章 搶修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十一章 收購工廠第四百八十章 錨定價值第二百四十二章 整機測試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七百四十一章 建設(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十九章 誰是獵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塞北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閃退門第五百三十八章 豬仔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七百五十一章 浮空模塊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五十章 考察與討論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交鋒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塞北行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七百五十五章 話題第七百五十一章 浮空模塊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四百四十八章 異化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通儀式第七百三十七章 光年之外
第四百零一章 深層影響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二十二章 活着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五百八十章 新農村(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人間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一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五百三十二章 許多問題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方情況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七百三十二章 開端(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二百四十二章 整機測試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七十九章 搶修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十一章 收購工廠第四百八十章 錨定價值第二百四十二章 整機測試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七百四十一章 建設(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十九章 誰是獵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塞北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閃退門第五百三十八章 豬仔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七百五十一章 浮空模塊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五十章 考察與討論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交鋒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塞北行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七百五十五章 話題第七百五十一章 浮空模塊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四百四十八章 異化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通儀式第七百三十七章 光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