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

吃了午餐後,李檀文來到食堂的三樓,這裡有上網的員工網吧。

插入員工卡,半躺在按摩椅上,微調一下電腦的顯示屏,在電腦上查找着可以觀看的電影、電視劇。

突然他看到一條新聞,原來是國家電視臺的記者,正在南海的黃巖島做直播報導。

李檀文看到熟悉的身影,急忙打開直播間,目不轉睛地觀看起來,嘴角下意識地露出姨母笑。

“各位屏幕前的觀衆朋友們,我是國家電視臺的記者王小冰,而我身邊的這位,則是黃巖島基地的基地長包致遠。”

黃巖島的東側碼頭上。

記者王小冰正採訪着基地長包致遠。

此時的黃巖島,早已不是當年的小島了,經過快五個多月的吹填造陸,島嶼面積由155平方公里(包含澙湖),提升到目前的243平方公里。

同時島嶼上,還建設了一座規模不小的城鎮,採用的技術,和燧人系在南太平洋技術差不多。

80米高度城牆,還有設置在城牆上的溫室,黃岩鎮內部有發電站、海水淡化廠、倉庫。

而在東側的碼頭區,還有船隻維修廠、燈塔、雷達站,在澙湖區內,則是避風港。

在黃巖島上,駐紮了一支兩百多人的邊防隊伍,配備了大批的外骨骼、多足機甲,以及天幕防禦系統和導彈發射井。

按照這個基地的裝備水平,別說周邊的弱雞了,就算是第七艦隊,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攻陷這裡。

島上,除了駐防戰士們,還有一千多居民,主要是海洋養殖場、港口和維修廠的員工。

這裡有小酒店、遊艇停泊位、餐廳,主要是接待遊客用的。

不少嶺南、瓊州、閩南的漁民,也會在附近停泊休息、補給。

而中糧集團、瓊州海豐公司、鮀城新海鰻魚公司,則在黃巖島投資建設了60個大型智能養殖魚場,目前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智能養殖魚場,一共有9個。

智能養殖魚場漂浮在海面上,主要分佈在黃巖島的西南方向,這些養殖場,養殖鰻魚、石斑魚、大黃魚之類。

在基地長的帶領,王小冰來到了鮀城新海鰻魚公司的智能養殖魚場上,駐守在智能養殖魚場一共有三名員工。

其中一個小年輕,表情急促又激動,還有一些靦腆,他笑着介紹了這個養殖場的規模,以及相關的技術。

在風浪相當大的海面上,整個智能養殖魚場非常的平穩,王小冰站在距離海面十米的走廊上。

“這個養殖場好穩定,不知道遇到颱風天氣,會不會有危險?”

平復了激動的心情後,小年輕笑着解釋道:“這個智能養殖魚場的技術,和那些海上石油平臺差不多,以後還可以通過拼接組合,擴大智能養殖魚場,增強抗風浪能力,颱風天氣也不會有太多影響。”

其實智能養殖魚場的設計建造中,中船重工的武船公司,應用了不少燧人系的技術。

比如高強度的真空管,使用的管材中,有60%左右是真空管材,導致智能養殖魚場的整體浮力非常大。

同時還設計,智能動平衡系統、控制艙可以完全潛水,風浪再大也不可能將上百米高的智能養殖魚場掀翻。

另外智能養殖魚場也不是隨波逐流的,底部有六條高強度材料製造的纜繩,連接在海底的鋼筋混凝土沉箱上,確保智能養殖魚場不會飄離設定區域。

特別是好幾個智能養殖魚場連接在一起的組合養殖場,那龐大的體積和重量,面對十幾米的巨浪,不過是家常便飯。

小年輕從養殖場撈起一條鰻魚,活蹦亂跳的鰻魚,在網兜裡到處亂竄。

王小冰嘗試抓起,卻感覺滑不溜秋,嘗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她向鏡頭攤攤手說道:

“這鰻魚太狡猾了,沒有查幹湖的胖頭魚好抓。”

“哈哈!”一旁的包致遠笑了起來。

王小冰則趁機打一個軟廣告:“朋友們,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我們國家是全球最大的鰻魚養殖產地,佔全球總產量的97%左右。”

一旁的小年輕也跟着解釋道:“其實大家在日料店吃的鰻魚,絕大多數都是國產的,另外野生鰻魚數量稀少,是瀕危物種之一,我們國內是唯一掌握鰻魚人工繁殖技術的地區,歡迎大家採購鮀城新海的鰻魚罐頭。”

不少在看直播的觀衆,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去網上的淘淘網、金東商城、時光商城一搜,才發現很多即食鰻魚、鰻魚罐頭、冰鮮鰻魚之類,價格比日料店便宜非常多。

而國產虹鱒魚,也開始和進口三文魚針鋒相對。

之前大家害怕虹鱒魚,主要是因爲虹鱒魚的淡水寄生蟲,容易感染人類。

採用新殺蟲技術後,反倒是虹鱒魚的生吃安全性,高於三文魚。

由於兩者的色澤、紋路、口感都非常相似,當虹鱒魚的寄生蟲缺點被消除後,性價比反而高於三文魚。

王小冰受邀做鰻魚和虹鱒魚的直播,目的就是爲了改變國產產品,在民衆心裡面的固有觀念。

今年以來,國內不少食品企業,都不在傻乎乎了,由糧食聯盟帶頭,組建了中華特產品牌計劃。

包括敦煌和青海的虹鱒魚,鮀城鰻魚、漠北和東北的牛肉、宣威和金華的火腿、滇省咖啡豆、吐魯番葡萄酒、煙臺櫻桃、徐聞菠蘿之類,共計577種食品,被錄入中華特產品牌目錄中。

然後設立行業協會,制定嚴格的管理標準,打擊假冒僞劣,保護這些特產品牌,不僅僅要讓本地人可以吃到這些東西,也要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可以享受到這些東西。

這些東西,看起來不起眼,但是經營得好,就是一個支柱產業。

國內很多地區,在培養和發展品牌上,確實需要轉變觀念,向東瀛和西洲聯盟的企業學習。

比如經過宣傳和包裝後,在西洲聯盟當地非常便宜的葡萄酒,在國內可以賣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格。

還有什麼澳洲和牛、新西蘭帝王鮭、阿拉斯加帝王蟹、東瀛馬糞海膽、伊比利亞黑豬火腿、高盧拉菲紅酒之類。

難道國內就真沒有可以相抗衡的食材?

答案自然是有的。

只是國內的各地,對品牌經營和保護不太行,又沒有嚴格的品控,導致很多假冒僞劣產品,敗壞了消費者的信心。

現在糧食聯盟的中華特產品牌計劃,目的就是爲了保護和培養這些特產品牌。

如果經營得好,甚至可以成爲當地的支柱產業。

同時這些品牌,也可以出口其他地區,形成一種隱形的文化輸出。

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五百八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八十章 養殖成本第一百九十七章 市場大勢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三十七章 偉大的事業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一百零二章 有價的東西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三百五十三章 爆雷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三十章 大而不倒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七百章 暗流與不解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一百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加速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人性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遊(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付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七百一十四章 死亡公路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十九章 誰是獵人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七百四十五章 地下深處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一百八十八章 熱議和電器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五百八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八十章 養殖成本第一百九十七章 市場大勢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三十七章 偉大的事業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一百零二章 有價的東西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三百五十三章 爆雷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三十章 大而不倒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七百章 暗流與不解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一百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加速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人性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遊(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付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七百一十四章 死亡公路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十九章 誰是獵人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七百四十五章 地下深處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一百八十八章 熱議和電器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