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這個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黃修遠這邊,聽到張雷的彙報,他也是搖了搖頭,西方人很多時候,就喜歡走極端。

兩個剛剛畢業的女孩,不遠萬里過來華國,就爲了探究東方世界的真面目,他只能說勇氣可嘉。

幸好他們不是去天竺,那地方的底線就是沒有底線,就算是白人過去,也非常危險,特別是女人去,那危險程度會直線上升。

劉欣這邊,思考了一會,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去哪個新項目,或者自己再申請一個新項目。

黃修遠拍了拍他肩膀:“不急,煤層自燃治理技術,還需要收尾,你一邊做收尾工作,一邊思考接下來的路。”

“好的,董事長。”

黃修遠看完了煤層自燃治理的情況,做了一些安排,告別了劉欣一行人,返回銀川的酒店休息。

這一次過來銀川這邊,考察劉欣的煤層自燃治理項目,不過是順路過來看看,他真正的目的,是去賀蘭山的西側。

賀蘭山的西側,就是阿拉善左旗的騰格裡沙漠,那邊沙漠腹地裡面,有一個燧人系和官方合作的機密項目。

兩天後。

黃修遠的車隊,繞過賀蘭山南部,前往風沙之中的城市——阿拉善左旗。

與此同時。

粵西的湛江徐聞縣。

剛剛從江城趕過來的林百傑、蔣海霖,和瓊州分公司負責人、地方的幾個一把手,在徐聞縣的海安鎮會面。

工程院的王夢恕院士,和之前在修文縣搞超級公路的李奮院士,還有燧人系的十幾名研究員,都在海邊的臨時會議室內。

研發超級公路複合材料的燧人系研究員張天望,看完了王院士的瓊州海峽海底隧道方案,在筆記本電腦上,不時的計算着一些數據。

不是專業人員的蔣海霖,虛心請教起來:“張博士、王院士、李院士,目前修建海底隧道,有什麼難以解決的難題嗎?”

白髮蒼蒼的王夢恕院士,指着瓊州海峽的勘探地圖,表情慎重地解釋道:

“其實修建瓊州海峽的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清末的洋務大臣張之洞就提出過,我本人也一直從事這項工作,98和99年就遞交了研究報告,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安全的可行性方案。”

接下來,王院士解釋了一些原因:“瓊州海峽的地質條件複雜,同時有三條地震帶穿過,如果建設海底隧道,必須考慮地震的影響。”

“如果選擇建設跨海大橋,不僅僅要考慮地震的影響,還有東南沿海頻發的颱風天氣,以及水深問題,因此跨海大橋難度最大。”

蔣海霖看了王院士的研究報告,地震帶、颱風頻發、水深45~100米左右,這些影響因素,都是非常致命。

另外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瓊州海峽的海底地層,上層是超過300米厚度的泥沙層,300米以下的纔是比較堅硬的粘土層。

鬆散的泥沙層,不能作爲地基使用,必須打深樁到粘土層。

想一下,海水加上泥沙層的厚度近400米,加上瓊州海峽複雜又激烈的海流,設計跨海大橋的設計師是嗨了,負責建造的工程師,估計要罵娘。

因此跨海大橋直接出局,現在就剩下海底隧道的方案。

林百傑也在翻看這些勘探資料和可行性研究,一直以來外界很多人,都以爲瓊州海峽的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不修建,是經濟原因。

其實這個想法大錯特錯,如果真的因爲經濟原因,那青藏鐵路就不會修建了。

根本原因,是因爲瓊州海峽的地質、海流、氣候太惡劣,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修建起來,一個地質變動位移幾米,那簡直是災難性的結果,整座大橋或者隧道,可能直接廢掉。

再有錢,也不是這樣花的。

此時埋頭計算了二十多分鐘的張天望,終於停下了計算,開口說道:

“如果採用超級公路的複合材料,管壁厚度需要0.6~0.7米左右,另外考慮到瓊州海峽的三條地震帶,我的方案是套管分離。”

“套管分離?這是什麼方案?”王院士不解的問道。

張天望站起來,在一旁的小黑板上,畫了一副草圖。

所謂的套管分離,是因爲海底高低不平,瓊州海峽的海底有一部分區域水深上百米,也有一部分區域,卻只有45米左右。

如果採用沉管法,海底隧道的管直徑爲22米,與超級公路相同。

22米的管道直徑,加上管壁厚度,在45米深度的區域,都佔據了一大半水深了,瓊州海峽這邊還有不少潛艇在活動,因此隧道的深度,至少要距離海面70米左右。

如此一來,只能一部分區域挖掘隧道,一部分區域採用沉管法。

但是張天望卻明白,挖掘隧道的危險性非常大,隧道本身會和海底岩層連接,一旦那幾條地震帶出現地震,可能直接震裂隧道。

雖然超級公路的複合材料,可以硬抗8~9級的強震,但那是在陸地上的設計標準,在海底還有非常強的水壓,可能會削弱管道的抗震性能。

因此張天望的方案,是挖掘一條隧道,然後超級公路的管道,穿過隧道的內部,讓管道本身不和海底岩層直接接觸,減少地震波通過固體傳播,作用在管道本身。

王院士看着小黑板上的草圖,評估着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工程量會不會太大?畢竟直徑要25米,這恐怕是全球最巨大的地下隧道了。”

“這方面,老王你不用擔心,我們工程院和燧人系合作的五丁計劃,目前正在測試中,新挖掘技術配合複合材料,加上瓊州海峽的地層是泥沙層,工程難度沒有問題。”李奮院士笑着說道。

聽完這個消息,王院士心裡有底了:“這樣的話,問題應該不大,兩層管道的雙重保險,就算是遇到了強震,也可以硬抗下來。”

看到大家意見近乎一致,張天望又說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成本會高一些,可能每公里造價要超過3億,這還是託新材料的福,不然每公里沒有10億拿不下來。”

對此王院士直接笑道:“每公里3億?這已經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瓊州海峽平均寬度才29.5公里,投資90億就可以修建成功,帶動的經濟都不止這個數了。”

其他人也知道這個價格非常便宜,當年東瀛人修建的青函隧道,工程和設計難度,和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不相伯仲,青函隧道全長54公里,投資了567億華元左右,平均每公里10億出頭。

因此大家才說每公3億多的造價非常便宜。

確定了方案,衆人開始討論具體的海底隧道路線。

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四百六十章 選擇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三百六十三章 自持第一百五十三章 邀請函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六百零五章 反應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傳短片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變蛋白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傳短片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二百章 注資方案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六百一十九章 月球救援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七十六章 制定規則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七百一十七章 角力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五百三十八章 豬仔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六百七十二章 楓葉(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遊(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三百二十三章 首發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醒的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二十七章 催化劑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崩盤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三百三十二章 裝備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三百二十六章 影響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四百一十五章 優勢與策略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一百三十二章 採購與提防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號
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四百六十章 選擇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三百六十三章 自持第一百五十三章 邀請函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六百零五章 反應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傳短片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變蛋白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傳短片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二百章 注資方案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六百一十九章 月球救援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七十六章 制定規則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七百一十七章 角力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五百三十八章 豬仔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六百七十二章 楓葉(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遊(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三百二十三章 首發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醒的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二十七章 催化劑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崩盤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三百三十二章 裝備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三百二十六章 影響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四百一十五章 優勢與策略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一百三十二章 採購與提防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