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兒說道:“娘娘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可也沒什麼大病,太醫說是陰虛,就一直在進補。大軍返回京城,路過山東臨城的時候,那天天氣很熱,皇上、娘娘睡得很晚,我和其他幾個侍女、公公服侍皇上、娘娘睡下之後,他們就離開了。我和金公公在門外候着。”
楊秋池問道:“金公公?是這次隨行出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良嗎?”
“是。”蓮兒說道,“過了半個時辰左右,來了緊急軍報,金公公進了房裡,稟報了皇上,我進去服侍皇上穿好龍袍,皇上就到驛站書房披閱奏摺去了。金公公也跟着皇上走了,就剩我一個人在門外候着。”
“賢妃娘娘沒起牀嗎?”
“沒有,我服侍皇上穿衣的時候,娘娘本來也要起來的,但說她頭有些痛,皇上就讓她自己睡,別起來了。所以娘娘沒起牀。”
“頭痛?”楊秋池問道,“沒請太醫嗎?”
“沒有,娘娘不讓,說痛得不厲害,沒關係,睡一會就沒事了。”
“除了頭痛,還有別的症狀嗎?”
蓮兒想了想,說道:“沒有了,只是說有點頭痛。然後接着睡了。”
“後來呢?你中間進去過嗎?”
“沒有,我一直在門口候着,我們當班的時候只能候在門口,沒有娘娘地召喚。是不能隨便進入的。一直到五更後了,一直沒聽到娘娘召喚,我覺得很奇怪……”
楊秋池插話問道:“以前娘娘晚上要叫你嗎?”
“是,娘娘身體不太好,晚上盜汗口渴,常常要喝水,然後小便。以往天太熱還要讓我扇扇子。但後來太醫說娘娘陰虛,酷夏裡不能暴露在涼風裡,所以就很少讓扇扇子睡覺了,也不開窗戶。”
楊秋池點點頭。他知道,中醫理論認爲風爲百病之長,風性疏泄,風裡兼雜有一些病邪,比如風寒、風溼等等,因此中醫醫囑中一般有避風寒的說法。這是中醫常識。他倒懂一點。
楊秋池示意讓蓮兒接着說。
蓮兒續道:“我進了房間之後,遠遠輕輕叫了一聲娘娘。沒聽到回答,我又走到牀邊叫了聲,還是沒聽到回答,按理說,娘娘是不會睡得那麼沉的,我有些慌了。伸手輕輕推了推,娘娘還是沒動靜,因爲房裡沒燈,我看不清娘娘怎麼了——娘娘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喜歡點燈,說那樣睡不着。我趕緊找到火石點亮了燈,一看。娘娘睜着眼睛一動也不動,嘴邊吐了一灘……”
楊秋池又插言問道:“你動過她的手腳嗎?僵硬了沒有?”
“沒有僵硬,我搖了搖娘娘的身子,她一動不動,眼睛直勾勾望着前方。都不會動了。我嚇壞了,哭着跑了出去。去叫王司彩,王司彩來了之後一看,也慌了神,叫我快去叫太醫。我急忙跑去叫來太醫,同時叫外面當班的公公去報告皇上。後來,兩個太醫和皇上都來了。太醫檢查之後,說……說娘娘已經病故了。”
楊秋池問道:“在臨城那天,娘娘吃了些什麼東西?”
“天熱,娘娘她沒有什麼食慾,中午只喝了一些稀飯,晚上臨睡之前喝了一小碗麪茶。別的沒吃什麼。”
蓮兒說的與太醫、王司彩說地差不多,看來大致情況就是這麼個樣子。
出了雜役房,宋芸兒忍不住問道:“看來,這娘娘真是病死的。”
“何以見得?”楊秋池問。
“你想啊,皇上他們住在驛站裡,外面就是數萬大軍,整個驛站又都是大內侍衛重重保護,要謀殺的話,誰進得來啊?”
“那要是娘娘身邊的人謀殺呢?”
宋芸兒一呆,說道:“不會啊,太醫說是風邪入腦導致暴疾而亡,如果要是謀殺,太醫一定能看出來的。”
楊秋池笑了笑:“太醫治病行,不過要論查清楚準確死亡原因,這臨牀醫生並不在行的。”
“臨牀醫生?”宋芸兒對這個奇怪地名詞搞不懂。
“就是郎中、太醫。”楊秋池道,“查清死因與診斷疾病是兩回事,同一個病人死了,不同的太醫可能會得出不同地判斷。”
聽楊秋池這麼一說,宋芸兒也弄不懂了:“那這賢妃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楊秋池搖搖頭:“在沒有開棺驗屍,對屍體進行詳細檢查之前,我也無法判斷。”
“那咱們快去開棺驗屍吧。”
“還不着急,咱們還需要找一個人查問情況,然後再去。山東臨城可不近哦。”
“還要找誰呢?”宋芸兒問,隨即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找上次隨行掌印太監金良!”
“嗯!對頭。”楊秋池點點頭,“他是這次隨行的總管太監,有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他應該很清楚。”說罷,停了片刻,又續道:“怕只怕他打哈哈,這種事情,如果出了紕漏,第一個追究責任的就是他。所以,就算有什麼問題,他也不太可能說出來。先去瞧瞧吧。”
很快找到上次隨行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良,這金良正在司禮監辦事房裡發呆,聽說錦衣衛找他,也是嚇了一大跳,不過,到底是在皇上身邊伺候日久的人,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陪着笑臉將楊秋池等人迎進了辦事房之後,招呼小太監們奉上香茶。
楊秋池問了他當時地經過,大致和前面幾位說得差不多,只是,這金良強調自己跟着皇上去披閱緊急奏摺去了,一直在皇上身邊伺候着,就沒離開過。一直到得到消息說賢妃病重,這纔跟着皇上回去,隨後,太醫就說賢妃娘娘已經病故。
問了其他有無異常,這金良一口咬定沒有,所有的當班執勤他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的了,根本不會有什麼紕漏,更沒有其他閒雜人等進出過皇上居住的驛站。
這已經在楊秋池的預料之中,在還沒有查清賢妃是不是被謀殺之前,他不準備採取過激行動,以免打草驚蛇。他要求金良隨同自己前往臨城驛站,指認現場並開棺驗屍,金良倒是痛快,滿口答應了。
楊秋池等人離開皇宮,到工部找到了當時負責修建陵墓的員外郎李大人,要求其明日隨同前往嶧縣,這纔回到楊府,把要去山東臨城查案地事情告訴了楊母她們。
雲露正在和楊母說話,眼圈紅紅的好像剛剛哭過,楊秋池當然知道爲什麼。昨天從皇宮回來之後,一直到夜深了回公主甲第之前,雲露就一直在哭,看來她也沒這個思想準備,對公主不能當小妾這一點缺乏足夠的認識。
一大早,雲露就來了,和楊母、馮小雪在房裡說話說了一上午。看樣子情緒好一些了。
楊母聽說楊秋池要去山東,路途遙遠,有些擔心,本想讓柳若冰隨同保護,但楊秋池說柳若冰兒子還小,離不開母親,自己這一次不是去打仗,帶有護衛隊還有宋芸兒,便也就放心了。
當晚,馮小雪給楊秋池收拾了行李,雖然宋芸兒現在已經是楊秋池的妾室,但她大小姐當慣了,是不懂得服侍別人的,所以叫紅綾一起去,好服侍楊秋池。
第二天,楊秋池帶着宋芸兒、紅綾,還有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良和負責修建賢妃陵墓地工部員外郎李大人,在南宮雄護衛隊的保護下,出發前往山東臨城。
由於明朝外敵威脅主要來自北方,所以,從應天府到順天府(北京),是官道地重點,官道的維護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又寬闊又平坦。
他們不急着趕路,大半個月後,纔到了山東臨城。先到臨城的驛站查看現場,好有個大致的印象。
明朝臨城(今薛城)只是一個小城鎮,驛站相對比較簡陋,但在臨城也算得上比較好的地方了,所以,皇上途經此地時,才下榻在驛站裡。
這驛站院落裡面,幾棟房子錯亂交雜排列着。根據金良的指示,來到了皇上和賢妃娘娘住的房間。查看之後,並沒發現什麼異常。
當時皇上在不遠處另一棟房子裡披閱奏摺。楊秋池和宋芸兒也去進行了查看,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離開臨城,大隊人馬前往嶧縣(今棗莊市),賢妃就安葬在這裡。兩地相隔不遠,兩天後,就趕到了嶧縣縣衙。
嶧縣的王知縣得知錦衣衛同知楊侯爺來了,忙活得屁顛屁顛的,領了一大羣民壯,跟着楊秋池來到了城外白茅山賢妃墓。
賢妃墓三面環山,前面有一條小溪,有句話叫做“左獅右象充守衛,三山一水葬皇娘。”
墓地的墳堆佔地有半個足球場大小,陵墓四周用高牆圍起,由當地縣衙派民壯輪流看守。
賢妃雖然極得明成祖的寵愛,但他只是皇妃,是皇上的小妾,所以,沒有資格葬入黃陵,當時明成祖幾次動議要將賢妃葬在徐皇后身邊,都被大臣們力阻勸解了。
由於剛剛埋葬了半年,在當時修建陵墓的工部官員指認下,很快就確定了陵墓的墓道入口的位置。民壯們據此開挖,半天工夫,就找到了陵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