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炒賣易安詞

楊秋池道:“娘娘,李易安的確是個了不起的女文豪,與前代那些應歌填詞模仿女子的矯情雌男兒相比,她的詞自然深摯,當然不是一個檔次。比如她的《點絳脣》‘和羞走,儔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活脫脫一個純潔、活潑、聰毅、多情的少女就顯現出來了,如果這一首真是李易安的詞,那到還不錯,只可惜啊……”

“可惜什麼?你認爲這是僞作?”

“是否僞作在下不敢妄言,但李易安乃名門閨秀,少有詩名,恐怕不至於如此放蕩不羈吧!”

沈王妃眉頭一皺:“如何放蕩不羈了?”

“含羞迎笑,倚門回道,與《女論語學禮》的‘下面相逢,低頭看顧’可是相侼的,試想,一個未出閣的少女,如何能‘倚門回首’,還假惺惺地‘把青梅嗅”?而且,還“襪劃金釵溜”,就這麼穿着襪子躲在門後面偷偷瞧男人,那也太不端莊了吧!所以,我寧可相信這是有人借用了易安居士之名的僞作。”

沈王妃一呆,半晌,才說道:“這不足爲憑,或許李易安自己便是輕靈姿秀、活潑灑脫的女子,與那些‘學針鑿,刀剪縫’的閨秀或有不同。”

楊秋池也沒爭辯,笑了笑,說道:“昨天見到娘娘遺落的書卷,正好看到李易安那首《一剪梅》,這首詞情景交融,將相思纏綿的離別之苦融入了紅藕、玉簟、蘭舟、雁字、月、花之中,可謂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癡,盡顯李易安婉約詞宗的特點。相傳他丈夫離家日久,李易安難解相思之苦,寫了這首詞給丈夫,她丈夫被這首詞感動,加上好勝心強,竟然連寫五十首合詞,想蓋過這首詞,卻無一能勝過者,只好捲鋪蓋回去陪伴嬌妻。”

沈王妃淡淡說道:“是啊……”

wWW.t tkan.¢O

只說了這兩個字,卻又沒了下文,楊秋池當然不能讓場面冷下來,便接着說道:“李易安的《臨江仙》,我最喜歡的是那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連用三個‘深’字,一讀之下,讓人禁不住瀰漫在一種淡淡的憂愁之中,還有《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一連串的疊音,將那刻骨銘心的痛,滲入心腑的衰愁、悲愁都盡顯無遺。此等心情,惟女兒能有之,此等筆墨,惟女兒能出之!再如她的《醉花陽》,無一字不秀雅,尤其是那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讀罷掩卷冥想,那因爲刻骨鏤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楚楚動人的模樣就在眼前似的,令人再三吟咀而有餘味。”

沈王妃的聲音變得柔和了,軟軟道:“看來,公子對李易安還是推崇有加的呀。”

“是,李易安的詞,肆意落筆,乃才氣豪縱;無所畏羞,乃真情噴薄,‘雪裡已知春信至,此花不與羣花比’李易安可比梅之超羣,菊之高潔,桂花之脫俗,銀杏之純淨也不爲過。”

沈王妃嘴角露出了一絲柔柔的微笑:“既然公子如此讚賞李易安,先前又如何會頗有微詞呢?”

這沈王妃最是喜愛李清照的詞,原先聽丫鬟小蕊說楊秋池對李清照頗有微詞,心中有些不悅,但她受冷遇慣了,倒也不覺的如何,同時也想聽聽楊秋池究竟有個什麼說法,想不到楊秋池先是小評了一下李清照那首《點絳脣》,說是僞作,但點評完全是衝着維護李清照的形象去的,與其說是否定,倒不如說是對李清照的肯定,讓人聽了沒有半點不舒服,緊接着,楊秋池又是一連串對李清照的讚美之詞,而且都是針對李清照經典代表詞作,點評一語中的,讚美恰如其分,而且都是贊到了點子上,沒有半分亂拍馬屁的味道,讓沈王妃聽起來格外的順耳,禁不住面露微笑,暗自點頭,心想這護衛倒還真是懂詞,真的瞭解李清照,而不是憑空亂說。

楊秋池一聽沈王妃稱呼自己爲“公子”,便知道她對自己的觀感已經有所改變了,這時候不能再繼續拍馬屁,得拿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來,免得被她認爲自己先前是虛張聲勢,目的只不過只爲了見她而已。所以,楊秋池咳嗽了一聲,說道:“唐詩宋詞上萬,詩詞名家數不勝數,但能冠以‘宗’者,寥寥無幾,李易安的詞雖然奇秀,推爲婉約‘詞宗’,但在我看來,這其中是有些水分的。真要論一代‘宗師’,恐有欠缺啊。”

“哦?”沈王妃皺了皺眉,輕聲問道:“請教公子,卻要如何才能算得上這‘宗’呢?”

“古往今來能談得上‘家’甚至‘宗’的,必須達到三種境界:第一層境界可以稱爲‘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層算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至於最高的第三層嘛,那得是‘衆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了。這三個境界從茫然疑惑到上下求索的痛苦,再到最後悟得真諦的釋然。最要能達到第三層者,屈指可數!李易安的詞最多停留在第二個境界上而已,她的亡國恨給人的感覺就不如她愛情、人生的愁苦那麼濃烈。而且她用詞多是白描直敘,意境美感還談不上登峰造極。就這兩點,便算不得‘宗’了。”

沈王妃呆了半晌,幽幽道:“公子高見,雖有可商榷之處,卻一語中的,點出了易安詞的微瑕,聽了真是受益匪淺啊。”

“不敢,王妃謬讚了。”楊秋池急忙躬身施禮。

其實,這大一通都不是楊秋池自己的觀點,全都是高中時那個女老師那一個星期講授的精髓,他昨晚上傻呆呆躺在牀上望着天花板,其實就在回憶老師當初講的內容,今天原封不動照搬出來而已,而這些論述,其實都是幾百年來對李清照的詞的評價精髓,是經歷了歷史上這麼多名家的點評,集中而來的精華。沈王妃陡然都聽,當然要聽傻了,還以爲是楊秋池自己的見解,真佩服個五體投地。其實,要讓楊秋池另外評判一個詞人的詞,那馬腳立即就露出來了。

郭雪蓮睜着個大眼睛瞧着楊秋池高談闊論,她不知道楊秋池爲什麼要費盡周折來和沈王妃談詩論詞,難道真是出於對詩詞的喜愛嗎?恐怕未必。

第128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32章 意外的雲雨第83章 壓寨夫人第56章 刀下留人第70章 呆秀才第144章 大兵壓境第4節 建文現蹤第108章 見風使舵第116章 重兵壓境第3章 黑吃黑第35章 師父媳婦第86章 劃時代的彈孔第3章 黑吃黑第109章 強推硬塞要納妾第14章 排除嫌疑第54章 問君何所求第114章 束縛第11章 仵作行當第17節 做事要厚道第4節 建文現蹤第10章 屠城第37章 炮聲第18章 奇怪的投毒第82章 和土匪談心第121章 會戰黑水河第134章 人質戰陣第86章 劃時代的彈孔第43章 慾火思念第21章 進退有度第21章 進退有度第5節 出任巡撫第80章 工匠第127章 大清長公主第141章 少年愛俏第55章 贈妾第21章 進退有度第121章 會戰黑水河第100章 懸崖勒馬第129章 螳螂和黃雀第100章 懸崖勒馬第124章 三省總督第118章 山崩第88章 罪案代價第18章 奇怪的投毒第41章 弄巧成拙第146章 月光下相聚第82章 和土匪談心第103章 狡猾的敵人第17節 做事要厚道第136章 靈活的應對策略第1節 新婚之變第12章 神秘的嘔吐物第1章 穿越,只爲了來世的約定第20章 半杯殘酒第50章 西域白頭蛇第133章 圓房雙喜第1節 新婚之變第16節 定海第32章 三兩兩命第95章 戰地結連理第39章 說媒納妾第44章 引蛇出洞裝口袋第110章 破規矩第49章 生死之間第82章 和土匪談心第128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4節 敗類的妻女第15章 冰兒,是你嗎?第41章 弄巧成拙第128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30章 挾持溫柔路第2章 吃樹皮的年代第22章 白衣女煞第113章 幽幽洞房第17章 巡衛第47章 尋蹤第40章 陰招第27章 死水般的日子第107章 招兵買馬第11節 反敗爲勝第87章 濃硝酸第76章 貞節牌坊第125章 第二個小妾第120章 攻佔寶慶第142章 陳圓圓第54章 問君何所求第104章 戰爭和屠殺第126章 捨命陪君子第98章 不得已升官第61章 關於愛情第131章 一對假鴛鴦第102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31章 一對假鴛鴦第12節 出千代價第15章 冰兒,是你嗎?第8章 錦衣和饅頭第101章 馬克沁和老套筒
第128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32章 意外的雲雨第83章 壓寨夫人第56章 刀下留人第70章 呆秀才第144章 大兵壓境第4節 建文現蹤第108章 見風使舵第116章 重兵壓境第3章 黑吃黑第35章 師父媳婦第86章 劃時代的彈孔第3章 黑吃黑第109章 強推硬塞要納妾第14章 排除嫌疑第54章 問君何所求第114章 束縛第11章 仵作行當第17節 做事要厚道第4節 建文現蹤第10章 屠城第37章 炮聲第18章 奇怪的投毒第82章 和土匪談心第121章 會戰黑水河第134章 人質戰陣第86章 劃時代的彈孔第43章 慾火思念第21章 進退有度第21章 進退有度第5節 出任巡撫第80章 工匠第127章 大清長公主第141章 少年愛俏第55章 贈妾第21章 進退有度第121章 會戰黑水河第100章 懸崖勒馬第129章 螳螂和黃雀第100章 懸崖勒馬第124章 三省總督第118章 山崩第88章 罪案代價第18章 奇怪的投毒第41章 弄巧成拙第146章 月光下相聚第82章 和土匪談心第103章 狡猾的敵人第17節 做事要厚道第136章 靈活的應對策略第1節 新婚之變第12章 神秘的嘔吐物第1章 穿越,只爲了來世的約定第20章 半杯殘酒第50章 西域白頭蛇第133章 圓房雙喜第1節 新婚之變第16節 定海第32章 三兩兩命第95章 戰地結連理第39章 說媒納妾第44章 引蛇出洞裝口袋第110章 破規矩第49章 生死之間第82章 和土匪談心第128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4節 敗類的妻女第15章 冰兒,是你嗎?第41章 弄巧成拙第128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30章 挾持溫柔路第2章 吃樹皮的年代第22章 白衣女煞第113章 幽幽洞房第17章 巡衛第47章 尋蹤第40章 陰招第27章 死水般的日子第107章 招兵買馬第11節 反敗爲勝第87章 濃硝酸第76章 貞節牌坊第125章 第二個小妾第120章 攻佔寶慶第142章 陳圓圓第54章 問君何所求第104章 戰爭和屠殺第126章 捨命陪君子第98章 不得已升官第61章 關於愛情第131章 一對假鴛鴦第102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31章 一對假鴛鴦第12節 出千代價第15章 冰兒,是你嗎?第8章 錦衣和饅頭第101章 馬克沁和老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