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高山》不是那麼完美,婉兒在其中的一些音律上掌握得不精確,彈奏出來的音樂少了許多地道,多了一分胡亂。
柴紹倒是懂一些,聽到那些瑕疵的地方也不由自主的搖頭和嘆息。柴紹的嘆息很長,他剛嘆息完婉兒的音樂就停止了。
慢騰騰的柴紹沒有敲門就進了婉兒的房間,因爲婉兒起牀後就把門假意的關着,就是開着但是門是閉合的狀態。
因爲傳統,回孃家的夫妻不能住在一起,所以柴紹悲慘地被安排在離婉兒一兩刻鐘的房間,那裡是客人住的地方。
下人們對柴紹不甚熟悉,甚至有人都不知道柴紹是李家的姑爺,人與人的交流還是需要時間消耗的,時間長點就更熟悉些。
柴紹不在意這些事,也不在意李家兄弟的矛盾,他能在意的人是婉兒,他能在意的是也只是婉兒的事。
音樂停止後,半空中傳來一羣鳥的叫聲,參差不齊,短促難聽。或許這是鳥兒們對婉兒的嘲笑。房間裡的佈置一如既往的簡單,樸素一直是婉兒的風格,不管她是否很富有,在這種簡陋中,卻能表現出婉兒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
婉兒見柴紹進來,臉上掛起笑容,一大早笑笑對身體有好處,她收好琴說:“相公,今天你來晚了,把婉兒餓到了怎麼辦?”婉兒喜歡用開玩笑的語氣和柴紹對話,這是他們夫妻間的情趣,不需要改變。
香爐在冒着檀香的煙子,讓人聞後能夠靜下身心來,這對懷孕時的婉兒幫助極大,柴紹把門關好,防止婉兒受風,他走近一些說:“家中發生了大事,剛纔在大堂外看了一會兒,所以來晚了,婉兒,你現在想吃什麼?相公去幫你拿。”柴紹不喜歡笑,倒在婉兒面前始終保持着笑容,因爲笑容可以傳染,傷感也能傳染,能讓婉兒幸福,他什麼都能改變。
因爲在房子裡,婉兒看不見外面的太陽,所以不知道時辰,但想想也不會太晚,她小心翼翼的站起來,招手讓柴紹扶着,隨着時間的推移,婉兒的肚子越來越大,婉兒的身姿也慢慢變形,看起來有些臃腫。婉兒可惜道:“相公不用去拿事物了,家中發生了大事,爹和娘是不會讓下人做飯的。很多年,我們沒有在一次吃過飯了。”
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李建成和李世民就不再和大家一起吃飯了,婉兒嫁給柴家前也沒有和李淵竇氏好好吃一頓飯,這不是一家人,反而比陌生人更陌生,李家有時讓婉兒感到可怕與痛苦,但想起自己不再全部屬於李家後,她還需要爲柴家考慮,所以就鬧心起來,鬧完就安心了。
柴紹看着婉兒的肚子,堅決地說:“婉兒有身孕,不能不吃早餐,這樣對婉兒和孩子都不好,下人們不做,相公做給婉兒吃。”一碗飯難不倒這位將才的,在家中的時候,他就想着要給婉兒做一頓飯,讓婉兒對他刮目相看,於是他向娘拜師學藝,經過一個星期的魔鬼訓練,終於完美的畢業了。
他們快要走到門口,婉兒聽見柴紹如此要求和看着柴紹堅定的表情,還是用懷疑的眼神看着柴紹,語氣緩慢地說:“相公會做飯?不是爲了哄婉兒高興,在這裡打誑語吧!”婉兒什麼都會,就是廚藝不精,好像她天生就少了做菜的細胞,做出來的菜勉強能吃,柴紹吃過婉兒做的一次菜後,才知道他孃的菜就是美味佳餚,而因此他才下決心去學做菜。
只要有一個方面比婉兒強,柴紹就可以快樂一輩子,隋朝時儒家文學雖然處主導位置,但君子遠廚庖這一說倒沒有多少人贊同,因爲日子難過,所以多一份技能能多活一些日子。
一早上,婉兒和柴紹就是在李家的廚房度過了,一餐飯後,柴紹變黑了一截,眼神也開始疲憊,但是柴紹做出來的飯菜是比婉兒好的太多,婉兒不介意自己的誇獎,拼命地誇讚柴紹是世界上最棒的相公,使得柴紹不好意思地笑着露出了白白的牙齒,如果不是臉上有炭灰覆蓋,婉兒絕對能看見一副美男羞圖。
吃完飯後,柴紹問道:“婉兒,兄弟之間不應該親密無間的,怎麼我發現世民,建成,元吉之間像有極大的仇恨,雖然我知道我不該問這些事情,但是紹以後要與他們打交道,如果傷害了他們,我知道婉兒也會傷心的。”親人之間的感情是最真的,這是母親教給柴紹的。
婉兒陷入沉思,緩緩道來:“十一歲那年冬天,我救了世民一命,世民本來是一個陽光能容忍的一個人,可是那次後,卻瞬間變得冰冷與殘酷,但那只是對建成和元吉,世民掉進冰冷的池塘,站在岸邊的建成沒有任何反應,可能就是建成慫恿元吉一起陷害世民掉進池塘裡的。”這不是辛密,到這可以說是李家的醜聞,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婉兒能告訴柴紹,因爲她相信柴紹可以把握這其中的尺度。
“李家,現在不是爹的,而是建成和世民兩人互相爭鬥的李家。對於元吉那個愣頭青,應該算是混蛋一個,紹就不用去管他了,婉兒在李家是獨立的,所以相公不用想着依附誰,目前是這樣,以後就不知道了。”婉兒繼續說,她的口裡還回味着柴紹炒的蛋炒飯。
柴紹這才知道爲什麼世民能夠對自己兄弟這麼無情,原來雙方都是那樣,還有婉兒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態度,因爲婉兒不想自己也失去兄妹,姐弟之間的情分,柴紹也決定不能早早就加入任何一個人的陣營中,因爲他不想讓婉兒爲難。
碗筷也是柴紹收拾的,他說:“婉兒放心,紹自有主張。”
雖然李家發生了一件惡性事件,可是天氣越來越好,甚至太陽都出來逛了一會兒,當月亮升起的時候,竇氏哭着跑到婉兒的房間,說和婉兒一起睡,母子倆一起談談心裡話,婉兒欣然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