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被燒死的黑人案件就有些匪夷所思了,提起美國遭受的第一場空襲,很多人會馬上想起日本人發動的珍珠港事件。
實際上,在那二十年前,美國人已經嚐到了從天而降的炸*滋味,而且竟然是美國人自己轟炸自己的本土城市。
1921年6月1日,十餘架雙翼飛機攜帶着各式各樣的土製炸*和各種槍械,對塔爾薩的黑人居住區展開狂轟濫炸和瘋狂的掃射。
發動這場空襲的並不是敵對勢力的航空兵,而是來自美國本土的白人至上主義分子!
這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還要從著名的塔爾薩大屠殺講起。
在1920年代,美國國內的種族隔離規模達到了頂峰時期。嚴酷的種族隔離制度限制下,黑人們不允許跟白人同住一個社區,不允許跟白人們同讀一家學校,甚至連和白人共用一處廁所、一處洗手盆、一個水龍頭都不行。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生活在美利堅大地上的黑人們只能抱團取暖,在美國各地建立屬於黑人的社區來繼續生存下去。
經過艱苦奮鬥後,一些黑人社區不斷成長,最終成爲了當地的特色地域。
而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位於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城內的格林伍德黑人區。
格林伍德黑人區建成於20世紀初,這片區域正是種族隔離制度限制下誕生的奇怪產物。
由於隔離制度的限制,在塔爾薩居住的黑人們無法進入到白人的商店購物。格林伍德地區的領導者看到了這個商機,他們很快就將格林伍德變成了一個繁華的黑人商業區。
不少在塔爾薩城生活的白人,都會將格林伍德稱爲“黑人的華爾街”。
不過,就在格林伍德逐漸繁華起來的同時,美國國內的種族主義情緒也開始越演越烈。
在當時,不少仇視黑人的白人至上主義分子,都加入了著名的白人至上主義組織——3K黨。
根據統計,在1920年代初,塔爾薩周邊地區內活躍的3K黨分子至少有3200多人。
隨着這些極端白人至上主義分子在輿論上推波助瀾,格林伍德的黑人與周邊社區內的白人居民產生的摩擦逐漸增多,局勢逐漸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而在1921年5月30日這天,一起本該無關緊要的社會治安案件,終於引爆了這個積蓄已久的火*桶。
30日下午4點,塔爾薩市區的德雷克爾賽商業大廈內,19歲黑人擦鞋工迪克·羅蘭走進大廈的電梯內,準備到頂層的“黑人專用廁所”方便。
操作這架電梯的,是一位名叫沙拉·佩奇的年輕女白人操作工。
不久之後,大廈內的服裝店店員聽到電梯裡傳出了一陣尖叫聲,他們先是看見羅蘭急匆匆地跑出電梯,然後發現佩奇慌張地站在電梯內。
由於懷疑羅蘭襲擊了佩奇,店員們迅速找來了警察處理這起事件。
商業大廈內發生的這起糾紛,迅速登上了塔爾薩當地報紙的頭條。在種族隔離主義的影響下,幾乎所有的報社編輯都在相關報道中添油加醋、捏造“黑人強姦白人婦女”的橋段。
在衆多報章的煽動下,數千名白人包圍了關押羅蘭的警察局,憤怒的他們要求警察交出羅蘭,並且要“把這名黑鬼就地正法”。
爲了聲援自己的同胞,不少武裝黑人帶着自己的槍支,來到警察局外“協助維持治安”,開始與白人們對峙。
隨後,警察局門外的衝突不斷升級,最終在5月31日晚10點演變成了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激烈槍戰,著名的塔爾薩大屠殺就此開始。
6月1日清晨5點,以3K黨成員爲首的種族主義分子們拿起武器,開始對格林伍德的“黑人華爾街”發動進攻。
一路上,他們燒殺搶掠,使用從槍店裡搶來的槍支肆無忌憚地對黑人商店開火射擊。
但是黑人們也並不是手無束雞之力,他們紛紛掏出武器,對着窗外的白人們開火還擊,來捍衛自己店鋪和生命安全。
很快,交戰雙方便陷入了僵持階段。然而,3K黨成員們的手裡還擁有一樣強而有力的攻堅武器——飛機。
進攻發起後不到一個小時,一羣來自寇蒂斯-西南航空公司的白人飛行員,火急火燎地趕往距離格林伍德區不遠的寇蒂斯-西南公司機場。
這家航空公司由著名的飛機制造公司寇蒂斯出資建立,是全美國第一家跨洲航空貨運公司。不過,這羣飛行員接下來所要乾的事情,卻創下了另外一個“全美第一”。
在西南公司機場的停機坪上,這些白人飛行員紛紛將用松節油製成的簡易燃*瓶、T*T*藥、步槍等各種各樣的武器,塞入平日裡他們用於運送航空貨物的JN-4型雙座雙翼飛機內。
完成了飛機的臨時武裝工作後,每一架飛機都在後座位置上帶上了一位“觀察員”,他們將會負責操縱飛機上的武器發動攻擊。
早上6點,第一批參與攻擊的JN-4型雙翼機陸續起飛,飛往不遠處的格林伍德區。在“黑人華爾街”的上空,坐在雙翼機後座位置的觀察員們將各種各樣的土製炸*、燃*彈投出飛機,然後舉起步槍對地面上的黑人開火射擊。
一旦飛機燃料告罄,飛行員會將飛機開回西南公司的機場,在補給油料和武器彈藥後再次升空出擊。
有許多當時在場的人,對這場轟炸進行了詳盡的描繪。
居住在格林伍德區的黑人記者瑪麗·E·瓊斯·帕裡什,記錄下了空襲發生時的場景:“正當我們還在口驚目呆地注視着眼前發生的這場慘劇時,天空突然飛過一個巨大的黑影。擡頭一看,原來是一羣黑壓壓的雙翼機正在我們的頭上盤旋。四周的房子開始起火,人們不斷地從起火的房子裡逃出了,不少人手裡還拿着家中的貴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