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印着廠名就不能是我家加工的了?”潘美麗反問了回去。
趙鳳鳳道:“是不是自己做的點心,用了個別處的盒?”
“不是。”潘美麗輕鬆地道:“是這麗凌食品加工廠就是我們家辦的小工廠。”
“什麼!”在場的人都嚇了一跳。
張友肯都跟着詫異了,“你家的?”
“嗯,外公,準確的說,是我和我對象一起辦的小廠子。你看,麗凌兩個字,麗就是我潘美麗的麗。”
“那凌呢?”
“呵,外公,多明顯啊,是我對象的名字啊,他叫陸凌絕。”
“陸凌絕。”張友肯喃喃:“這名字取的,還挺講究的。”
“我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取的名字,反正,他人還是挺好的。”潘美麗打開盒子裡的點心,拿給張友肯嘗試,“來,外公,吃吃看,這是杏仁酥。”
方方正正的杏仁酥拿到手裡,張友肯連忙託着送進了嘴裡,咬了一口,“嗯!”
“咋樣,爸?”張桂花也看了過來,“好吃不?這個特別酥,你就是沒牙的老太太都能吃。”
“好吃,好吃!”張友肯大爲讚賞,“這也太好吃了,特別酥,一口咬下去,全是杏仁味,地道,不是坑人的東西。”
“呵呵,我閨女說了,那坑蒙拐騙的事情,我們家絕對不幹。”張桂花笑吟吟的,又拿了其他的一一分發給衆人。
“來,大傢伙都嚐嚐。”
東西到了自己手裡,沒有人會拒絕,一口一口咬下去,味道是真的很好。
“這也太好吃了。”張富貴家的大閨女張小姝第一個讚道:“我還是第一次吃這個東西呢,以前人家送的禮盒吧,一打開,裡面全部都是糖,也不知道是不是餵了顏料,紅紅的,看着挺膈應。”
“咱家啊,絕對不做那種東西。”張桂花笑眯眯的,又坐了下來。
“美麗,你們這廠子是什麼時候開的?麗凌食品加工廠,我聽着還有些耳熟呢。”比較憨厚的張富貴說道。
“也有一段時間了,就在我們長春鄉里,大舅要是想過去看看,一打聽很多人都知道。”
“那廠子多大呀?”
“噢,就是一個院兒,現在,有個七八間房子的樣子。”潘美麗實事求是地說道。她也不是不想低調,而是有的時候太低調了就會有人看不起你。
“那都是你們自己做嗎?還是招人?招人可貴吧?”周氏託着一塊點心問。
潘美麗直言,“我們也有工人的,尤其是旺季,否則不可能忙得過來。人最多的時候,大約有個不到十個人吧。”
“呀,那麼多。”張友肯樂了,“那可不是小廠子了,咱們鄉里有一家做香油的小作坊,也才兩個工人。”
潘美麗樂了樂,沒有再言語。
但這樣一來,張家的人已經全部瞭解了潘家如今的情形。比起他們剛剛進門時候的質疑,現在可都是不敢相信的羨慕了。
就連一向比較高傲的張梅花都抱着孩子躲去了角落裡。
周氏的腦瓜活泛得多,“好好,真是太好了,我這大姑爺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這頓飯咱們可得好好吃,熱鬧熱鬧。”
“對對,媽,我還給你秤了豬肉來,都是新的後臀尖。”張桂花拎着自己帶來的肉拿給周氏。
周氏樂呵呵的,“我去煮啊,今天咱們煮一大桌子。”
“媽,我幫你。”
“我也來了。”
兩個兒媳婦連忙跟了出去。
“正好,爸,今天咱們也喝幾杯唄。”張福海樂得眼睛眯成一條線,早已經注意到了潘國慶他們帶來的牛欄山。
“你小子你就知道喝酒,除了喝酒還會幹啥。”張友肯反倒是看去了潘國慶,“那國慶啊,你跟我到咱們家後山看看,我在那啊,我親手釀了一罈子高粱酒,你跟我挖挖去。”
“誒,我就來。”
潘國慶跟着張友肯出了門去。
張福海不由得哼了一聲,“還不讓我喝酒,這姑爺來了自己的老酒都拿出來了。真不知道我是你兒子還是誰是你兒子。”
“得了得了。”張梅花拍着張福海,“二哥啊,人家是姑爺,姑爺能一樣嘛,姑爺那都是越看越親。”
都有忙的事情,幾家的孩子們也三五成羣地跑出去放炮仗了。
屋子裡安靜了下來。
張桂花客客氣氣把張梅花的孩子抱過來在懷裡悠着,“這孩子,真是好看,虎頭虎腦的,像他爸爸。”
“哪兒啊,這大眼睛雙眼皮的也像我。”
“是,像了你們兩口子的優點了,真是會長。”
“那可不,姐,不是我吹牛啊,我這連生了三個兒子,各個都頂好看的。連我婆婆都說了,長大了找媳婦可好找!不花錢都得有願意倒貼的。”
“你啊,有福。”
“可不,我家裡連我婆婆都對我讓三分的。家裡的錢是我拿着,男人和公婆幹活,我呀,就在家帶帶孩子享福。”說着,張梅花的表情又瞟了瞟,“我可不像你,你說你當了多少年受氣包,受了那個老東西多少氣!”
這大過年的,張梅花提起了這個,張桂花的臉色訕訕的,她低了低頭,“是啊。”
“姐,雖說你現在也算是苦盡甘來了,但是我一點都不羨慕你。要是讓我這麼熬二十年啊,我早受不了了。”
張梅花又是搖頭又是抱起胳膊。
潘美麗在一旁實在聽得不耐煩。
原以爲潘家有王貴玲這個奇葩女人在也就算了,原來在外公家還有這麼一個自以爲是的小姨。
“妹,你也不至於這麼說吧,我又不是天天跟婆婆一塊住的。再說,你姐夫這樣個人,不愛喝酒不愛抽菸的,我看挺好。這人過日子啊,自己過自己的,自己覺得好就行。”
眼看着張桂花已經反駁了過去,潘美麗也就不去參與了。她要說幾句什麼,就張梅花這麼尖氣的人不知道又要說些什麼。
她乾脆掀開簾子出門了,在張家的院子看東看看西看看。
別說,老張家這生活水平確實比潘家的高,新蓋起來的配房裝的都是嶄新的水波紋的玻璃。
這在當下的偏遠鄉村,已經是比較時髦的東西了。
再看做飯的地方,也有專門的木棚,表姐張小姝正在壓水機旁邊,一邊壓水一邊洗一個大白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