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

天幕上

十二冕旒掩蓋着帝王面目。

殿下的羣臣恭敬而侍。

一位大臣此時正在陳述上表。

“當今郡縣,倍多於古。”

“有些地方,方圓不到百里,然境內卻設有數縣。”

“有些地方,戶口不滿千戶,卻有兩個郡在管轄。”

聲音迴盪在大殿內,皇帝掃視着羣臣臉上的顏色。

“空領俸祿而不理事的官吏衆多,國家財政日益增加。”

“吏卒倍增,田租戶稅卻一年比一年短收。”

大臣舉着玉笏長躬及地,朗聲道:

“陛下,今之天下,民少、吏多!”

”十隻羊兒竟要九人放牧。”

“爲今之計,當保留有用的官吏,裁去閒散的冗員。”

“合併小郡小縣,量置爲較大的郡縣。”

“如此,國家不必浪費給付冗員的俸祿,郡縣也比較容易推舉出賢良之才。”

話音落下,楊堅淡淡問道:

“衆卿可有異議?”

左側爲首的一位大臣出列道:

“陛下,楊尚書言之有理。”

“今天下一統,六朝弊政皆該一掃而空。”

楊堅看着其餘衆臣沒有意見,點點頭。

……

【公元589,隋朝完成統一,楊堅開始治理天下。】

【因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各方戰亂頻仍,歷朝歷代或爲賞賜功臣,或爲拉攏豪門,往往要濫設州郡,廣佈官吏。】

【天下一統後,全國一共有二百四十一個州,六百八十個郡,一千五百二十四個縣。】

【河南道行臺、兵部尚書楊尚希上書說,把小的郡縣合併或裁撤。】

【但鑑於州郡重迭的情況極爲嚴重,楊堅沒有采用楊尚希所提的並小爲大的建議,而是更進一步的徹底解決。】

【將從西漢延續下來的超過四百年的地方制度“州、郡、縣”三級制,改爲“州、縣”二級制。將郡徹底取締。】

……

大秦,

嬴政計算着。

也就是一個州下轄兩三個郡,一個郡下轄兩三個縣?

這接受朝堂管轄的州郡也太多了。

如此繁多的機構,不僅是要耗費大量的財政、降低行政效率。

最關鍵的,豈不是極大助長地方勢力?

嬴政搖搖頭。

不如郡縣制方便。

隨即又一愣。

等等!

州縣二級制,郡縣二級制。

嘴角再度上揚一個弧度。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回想了一陣。

隨後確定了開創三級制度的“嫌疑人”

又是自己那個好大孫!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撓了撓臉。

不是你講點道理好伐?

從秦末到現在,天下的郡地增加到了一百多個!

翻了一倍!

一百多個啊!

你讓朕怎麼治理!

就是把秦始皇拉過來!一天的奏疏都能累死他!

把一百零九個郡劃爲十三州,這不就方便治理了嗎。

但最關鍵的是。

朕可沒把州刺史放進行政體系裡!

把他們放進行政體系裡的是……

劉徹想了想,從記憶里扣出一個人影。

是劉宏那個豎子!

所以,給朕把那四百年砍下去一百年!

……

炎漢·靈帝時期

講道理!

劉宏氣憤的看着天幕。

隨即又垂頭喪氣的低下頭。

這的確是我的問題。

要不是未來黃巾起義聲勢浩大,各郡面對黃巾起義軍毫無辦法。

朕也不會被迫派任州牧去地方整頓諸郡。

讓地方行政制度由“郡縣二級制”演變爲“州郡縣三級制”

放權容易收權難啊。

但是!

劉宏又精神奕奕的擡起頭。

雖然朕治理不善有了黃巾之亂,但你們南北朝就沒有錯嗎!

要不是伱們亂成一鍋粥!

天下又哪會有那麼多州!

……

東晉,

“快快快!都抄下來!”

劉裕拍着手看着底下的文員們。

“誰先抄完,獎勵胡女一對!”

文員們的手不由停頓了一下。

胡女?

“和舞女一對!”

舞女!

唰唰唰!

衆人奮筆疾書!

……

南樑·武帝時期

蕭衍看着天幕,嘆了口氣。

“這楊堅的確是有幾分雄才。”

州、郡這兩級制度在劉宋南齊的不斷擴增中就已經失控了。

但是沒辦法。

江南之地世族大家纔是主人。

新晉位的國君不得不用新的州、郡來討好、拉攏世家大族。

尤其是那些從北方搬到南方來的世家大族。

因爲他們要把自己的家鄉郡望一起搬來。

而皇帝爲了拉攏他們就必須替他們在南方新立一個和北方同名的州或“僑郡”。

又有世家大族子弟要當官,官職不夠用。

他們要當“清官”,不當“濁官”,不願意真正去治理地方。

於是就又多加一個州或一個郡。

而多了州官、郡官,必然也膨脹州郡的官吏體系。

蕭衍心累的嘆口氣。

隨即定下心思考。

兵制必須要立!

看向不遠處建立在同泰寺廢墟上的蔥蔥綠植。

佛祖啊,朕必須要學一下週武帝了。

……

【楊堅的這個決定在當時一下子就撤銷了天下近六百個郡。】 【按照當時的規定,郡分九級,最大的上上郡官員有一百四十多人,最小的下下郡也有七十多人。】

【這次廢郡,涉及的官員至少有五六萬人之多!】

【並且這些官員都是地方上自行徵召的,很多都出身於本地的世家大族。】

【他們不僅在當地勢力很大,而且往往和其他地方甚至朝廷的高官也有着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

【如果不能妥善處置,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但楊堅展示了極大的執政能力和政治天賦。】

【他把其中一部分郡官吸收到上一級的州里面,一部分則下放成爲縣官。】

【而更多的郡官則成了所謂的鄉官,不入官品,不理時事,徹底失去了權力。】

【同時,他還進行了一個更重要的改革,把州縣的僚屬改稱品官。】

【不僅全部要由吏部任命,而且每年都要進行嚴格的考評,作爲去留或晉級的依據。】

【並且規定了地方官的任期,刺史、縣令任期不得超過三年,品官則是四年。】

……

漢末,

諸葛亮眼睛發亮,羽扇遮在嘴邊,向劉備附耳道:

“主公,此舉意義非凡!”

劉備不動聲色靜靜聽着。

諸葛亮一邊瞄着天幕,一邊略帶興奮的說道:

“此舉之後,地方官吏的任用權將徹底收歸朝堂。”

“一轉桓靈二帝以來地方豪強左右地方行政的局面。”

“皇帝的權力被鞏固住,對地方的控制力也大大增加。”

“長此以往,朝堂對地方的指揮堪稱如臂使指。”

“主公與關張將軍掌天神之力。”

“大勢之下,蟲豸皆不敢仰面而視。”

“此時正是一立新制的大好時機。”

劉備若有所思,嘴脣輕動微聲道:

“孔明,此制雖好,但這些官員從何而來?”

“沒有這些人,官都沒人做啊。”

諸葛亮微微一笑:

“主公不必擔憂。”

“只需開太學詔天下寒門子弟入學,以策論試之。”

“這些豪強不會眼睜睜的看着這些子弟掌握權力。”

“隨後便可命地方選賢良者上舉,此謂圍三缺一。”

“此皆非一日之功,但主公須將這些新制立下框範。”

“且,亮觀之,隋帝此政必有後續。”

“主公可靜觀之。”

……

【州、縣二級制的確立使得隋朝的財政成指數級的增加。】

【並且減少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地方官位。】

【而官位是直接牽涉到人才任用和晉升問題的,少了官位,競爭程度必然隨而增加。】

【於是,楊堅也連帶的做出重要決定。】

【那就是廢除從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

【建立科舉制的前身,貢士制】

【以“志行修謹”和“清平幹濟”兩科爲標準。】

【讓州刺史每年向朝廷推舉三個讀書人,一起參加朝廷的考試,如果考試過關,由吏部授予官職。】

……

大明,

小朱棣看着天幕驚訝道:

“這隋文帝竟深謀遠慮至此?”

一旁正品茶休息的朱標聞言笑道:

“倒也不是。”

朱標將茶盞放回到托盤上,看着天幕繼續道:

“如今的科舉跟隋文帝一開始的本意並不相同。”

朱棣拿起桌子上的糕點就往嘴裡塞。

“不同?有啥不同?”

朱標想了想,開口道:

“隋朝科舉分三科,秀才、明經和賓貢。”

“到了唐之後,賓貢這科再分成兩科:進士與俊士。”

“也就是科舉的最早形式。”

“而隋文帝此時的貢士制度和後來的科舉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科舉最大的作用,是打破世家大族對於朝廷人才運用的壟斷,得以拔擢沒有門第身世背景的人。”

“但剛剛廢除九品中正建立貢士時,隋文帝要處理的是州縣改革中,那些官吏縮編所造成的人才競爭之事。”

朱棣嘴裡塞的滿滿的,含糊不清道:

“這我懂,物以稀爲貴!”

朱標失笑,但想了想還是點頭道:

“差不多是這個理兒。”

“因爲官位變少了嗎,所以要用比較嚴格的方式考查要進來當官的人。”

“隋文帝的貢士制等於是在當時的爲官途徑中多增加了一層考覈機制。”

突然一陣怪聲響起,朱標側目看去。

朱棣正捧在茶壺往嘴裡灌。

“咕嚕咕嚕!哈!嗝~”

打個嗝,擦擦嘴。

朱棣大大咧咧道:

“說白了,他針對的是門第中人,但到頭來還是要從那些有身份、有資格可以當官的人之中篩選嗎。”

“那跟以前有啥區別?還是那幫人!”

朱標顛了顛那茶壺。

嗯,空了。

“區別還是很大的。”

示意隨侍添水,朱標繼續道:

“九品中正制就是門閥士族爲了提攜門生,或者安排世家子弟走上仕途的一種工具而已。”

“一切的特權都在中正官手裡。”

“可以隨時升品,也可以隨時降品。”

朱標摘下手上的玉扳指。

“就像這指機一般,本身是一塊石頭,但要先看是從哪個礦裡出來的,再看玉石的成色。”

“然後看做工,再由掌寶者給出評級,最後流向市場交易。”

“而隋文帝的開科舉士,則是在原來的中正制之外再立標準。”

“原本的九品中正是主觀的,由中正官來評定。”

“而開科則多了一個過程和儀式,建立一套考覈考試的客觀標準。”

朱標看了看時辰,又走向書桌後坐下。

打開一道奏摺道:

“雖然隋文帝設置制度的本意是如此。”

“然而因爲所選擇的考查方式,後來就起到了改變世族把持人才晉用的作用。”

“同樣的,分科取士也是針對九品中正制中從一個人只會得到“上上”或“下下”的總評級。”

“這樣的評估不符合人才運用,所以纔要“分科”。”

“分別看待一個人的不同能力,知道這個人在哪些方面有突出的才能。”

“至此,開科舉士和分科取士這兩種辦法就將人才從世家大族手中奪取了過來。”

朱棣抱着手臂想了想。

要是按照中正制,自家老頭肯定給我打中下。

但要是分科,那自己在打人這塊肯定是狀元!

嗯,科舉是個好東西!

……

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52章 劉秀:什麼叫傲天啊!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9章 斷電了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47章 劉縯:來,跟我念“引”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44章 新始祖王莽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14章 劉邦的功績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14章 劉邦的功績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119.第115章 《出師表》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11章 打賞獎勵。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21章 劉恆的功績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14章 劉邦的功績
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52章 劉秀:什麼叫傲天啊!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9章 斷電了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47章 劉縯:來,跟我念“引”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44章 新始祖王莽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14章 劉邦的功績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14章 劉邦的功績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119.第115章 《出師表》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11章 打賞獎勵。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21章 劉恆的功績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14章 劉邦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