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聖宗時期
“母親,這王安石先前在地方上是成功了的。”
耶律隆緒扶着蕭綽在花園裡散步,同時問着心中疑惑。
“怎麼上了廟堂後就成了這副模樣?”
蕭綽拍了拍攙扶着她的手,笑道:
“原因,後世子也同樣說了。”
隨即又收斂笑容,嚴肅道:
“王安石先前在一個小地方搞這些,就是因爲地方小可以施展騰挪。”
“後來宰制全國上下游離,官吏弊端就非他能夠控制的了。”
“范仲淹比他看得清,這些官吏的長技就是欺下瞞上,陽奉陰違。”
“無論什麼良法美意,一經過他們的手就變質了。這青苗法的變質就是一個例子。”
蕭綽望着天幕,帶着幾分可惜。
“這個法的本意是國家拿出一定的款項,在地方上放債,以免窮人受富人的放貸剝削。”
“可是,地方上的官吏卻把放貸作爲他們的一種任務。”
“國家放債的錢一到他們手裡,他們就向老百姓攤派,不需要借錢的人也要借錢,使這些人白出利息。”
“這些官吏是靠不住的,還是范仲淹的路子對。”
“說起范仲淹……得手了嗎?”
耶律隆緒聞言懊惱道:
“沒有!南邊那小皇帝早早把人藏起來了!”
蕭綽點點頭,平靜道:
“無妨,總有機會的。”
……
【公元1069年十一月,頒行農田水利法。】
【鼓勵各地開墾荒田,興修水利,依據誰受益誰出工、出錢興修的原則進行。】
【用費由當地居民按照戶等高低分擔,不足部分可向官府依青苗法申請貸款。】
【如工程規模較大,一州一縣不能勝任,可由若干州縣聯合興建。】
【資金仍不足,可由官方出面勸富戶出貸,依例計息,並由官府代爲催還,由此各地的農田水利迅速得到興修。】
……
大隋。
楊堅捋着鬍鬚,臉上微起喜色。
獨孤伽羅看的奇怪。
“你笑什麼?這有什麼好笑嗎?”
楊堅一把摟住獨孤伽羅的肩膀,笑問道:
“你說那畜生開運河的功勞是什麼。”
獨孤伽羅晃了晃肩膀,沒甩開。小聲嘀咕着:
“他是畜生,你我二人是什麼。”
“運糧!你想說……哦?”
獨孤伽羅瞬間明白了,她陷入深思,隨即忐忑道:
“這行不行啊?那裡面還有青苗法啊。”
楊堅緊了緊她的肩膀,安慰道:
“這件事其實不難,只是沒人捅破這張窗戶紙。”
“我們缺糧,難道那幫關中、山東的世家就不缺糧?”
“都大差不差罷了。”
“開運河是南糧北輸,但糧食其實還是那麼多。”
“可這農田水利法不同,它是把糧食總額擴大提升!”
“所用的也不過是河邊土地罷了。”
“開運河還是施農田水利法,我相信天下人心中都有數!”
……
【熙豐農田水利法的實施,在宋朝各地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它改變了中唐以後農業經濟“南重北輕”的地理分佈格局,南北農業開始基本並駕齊驅,而且都獲得迅猛發展。】
【其水利田(灌溉田和淤田)擴展至六千五百多萬畝,產量比以前普遍提高三倍。】
【若以慶曆一般畝產量二至三石計算,則每年就可產糧一萬三千至一萬九千五百萬石。】
【又新開墾乾旱半乾旱耕地三千五百多萬畝,即使以慶曆一般最低畝產量一石左右估算,每年產糧最低也在三千五百萬石以上。】
【農田水利法每年就給宋朝增加一萬六千五百萬石,最高可達二萬三千萬石以上的糧食。】
【這是熙豐年間鉅額財富的主要來源。】
……
大唐。
李世民看着衆人,捻着鬍鬚一臉微笑道:
“這宋朝也不是一無是處嗎。”
“你們覺得如何?可行與否?”
羣臣皆點頭稱讚。
溝洫水利乃治國養民之根本。
漕運只能造成財富的轉移而不是增殖。
南糧北調,往往富不了北方,卻窮了南方。
糧食就是一切,糧食高於一切!
“除了那個什麼青苗法需要討論一下,這農田水利法是可行的。”
“唯需注意的是,興修水利的數量會不會變成官員政績考覈的標準。”
杜如晦蒼白着一張臉緩緩道:
“若如此,只怕地方官吏會強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百姓負擔。”
李世民收斂笑容。
看來還是要多考慮考慮啊。
得虧還有那兩件神物可用。
……
【公元1070年五月,宋朝撤銷了制置三司條例司,將其職權收歸中書。】
【十二月,開封府試行“免役法”,又稱“募役法”。】
【原有差役義務的民戶繳納免役錢,免除其差役義務。】
【原無差役義務的各類民戶和官戶等繳納數額爲免役錢一半的助役錢,政府用此錢募人服役。】
【除取足僱值外,爲防水旱欠擱,免役錢又多取二分,稱“免役寬剩錢”。】
【司馬光上奏所說:“有司立法,唯錢是求。富者差得自寬,貧者困窮日甚。”】
【因爲對貧下戶說來,哪怕是爲了繳納助役錢,豐年還可以賤賣其谷應付,災年只能殺牛賣田湊數。】
【公元1076年,政府收入役錢一千多萬貫,僱役支出六百四十萬貫,剩餘近四百萬。】
……
後唐·明帝時期
李嗣源摸着厚厚的下巴沉思着。
差役這東西向來是免費的,願意做的人並不多。
活又累,又沒錢。
失了職還挨罰。
這王安石的主意倒是不錯。
由朝廷招募百姓中願意做這件事的人來做。
既是招募,則並非義務而是帶有契約的性質,如果沒有報酬,誰肯幹呢?
就是這免役錢……
就看那青苗法,這免役錢也落不着好。
不說貧困之戶要交助役錢。
那官吏大手一揮,貧戶改成上戶又能耐他何?
“還是要治吏啊。”
但似范仲淹那般卻又行不通。
李嗣源心裡有點想法。
這變法,還得從上而下。
……
後周·世宗時期
郭榮拿着軍報,看一眼軍報又看一眼天幕。
改差爲僱,徵收役錢,絕無向鄉村下等戶徵收的道理。
既然上下等戶皆交役錢,那女戶、單丁戶交不交?
交,這本是原先所無的役錢,成了突然額加負擔。
不交,所有戶都交了怎麼可能就你們不交?
這法不錯……就是有點冒失了。
……
大宋。
趙匡胤蹲在坑裡,面無表情一動不動。
本來就被上等大戶剝削的窮困百姓。
結果這樣一來又要交錢來補貼上等用戶,這無異於雪上加霜。
宋朝時局自仁宗開始就沒那麼穩健,已經有饑民揭竿而起。
這就說明很多貧困百姓其實已經吃不飽飯了。普通人連養家餬口活命都成問題了,那他還怕什麼呢?
搏一搏也比等着餓死強啊!
這樣動盪的因素又會增加。
“唉……改的要死,不改等死。”
……
【公元1072年三月,在開封實行“市易法”,設立市易務,由朝廷撥錢一百萬貫爲本錢,負責平價收購各地滯銷商品,在市場缺貨時出售。】
【商人向市易務抵押資產,以四分年息率賒購市易務庫存貨物到各地銷售。】
……
大秦。
嬴政看着這條法令,嘴裡吐出四字。
“異想天開。”
市易務的本質就是由朝廷出錢交給市易務運作。
在市場上物價較低時大量購進貨物,等物價高企之後再轉手售出,以此平抑物價,希望能保證平民百姓的利益,打擊那些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的富豪。
這很好,但不切實際。
若市易法真的在宋朝推行開來,朝廷將成爲最大、也是唯一的“豪商”。
天下將不再有貿易與競爭,一切商品都被官府壟斷。
由此繼續擴展,大而化之,官府勢力將無所不至,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一切商業經營都將被剝奪,從商品到貿易直至子民百姓擁有的一切土地財產,全被官府暴力奪取。
……
大漢·昭帝時期
劉弗陵與霍光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道:
“平準法!”
這就是桑弘羊的平準法!
這王安石是法家人吧!
還真都是富國之法……
由官府來包辦,很容易造成這樣一種局面。
朝廷出面壟斷所有產品,完全由官府進行買賣。
即使做不到這一點,也要由朝廷出面制定其價格,不這樣就達不到所謂平抑物價的目的。
但這究竟是與民爭利還是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很難說。
王安石的這一套變法,富國肯定能富,至於富不富民……
看那青苗法的落實就知道了。
還是范仲淹的那條重命令纔是王安石變法的根基。
不然,下一條變一條,百姓想不反都難。
單個的稅賦加的確實不多可,零零散散加起來確是不少!
地方上的官吏再動一動手腳……
……
【因爲新法存在種種弊端,王安石遭到了來自各方的攻擊。】
【比如反對青苗法的人有韓琦、富弼、歐陽修、程顥等。】
【反對均輸法的有蘇軾、蘇轍等。】
【反對市易法的有文彥博等。】
【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則幾乎反對王安石的每一項政策……】
【但他們反對的理由也往往是有事實根據的,這也使得新法的推行遭到極大的阻力。】
……
{對不起!但看到司馬光幾乎反對每一條我實在是忍不住想笑!他好槓精啊!}
{學《答司馬諫議書》的時候,老師特地講他倆互相給對方說好話,說對方是真君子。(狗頭)}
{差不多,雖然黨爭但又有底線,基本還處於對事不對人的階段。}
{王安石變法在朝堂上更多關乎的是價值觀上的意見之爭,而非利益之爭。}
{對於天下財富的認識,反對者多數是認爲財富是恆定的,但是王安石尋求的是開源。}
{而且比范仲淹還激進的改革精神也讓許多大臣反感的。}
{另一方面,所謂的反對派、保守派範純仁、曾鞏等人都在經過地方實踐後轉而支持新法。}
{蘇軾在地方因法以便民。後來章惇等人也尋求調整變法。司馬光也支持方田均稅法。}
{新法對於官員就是用來治國,好用就用,還不上升意識形態。因爲那個階段就算是王安石也是封建意識,這是歷史背景賦予的。沒有本質區別。}
……
大秦。
嬴政沒看懂後面,但他不想問。
什麼叫封建意識?
這跟周朝有什麼關係?
封邦建國關意識什麼事?
莫名其妙。
……
大漢。
感受到三雙視線齊齊投來。
劉邦一愣。
“都看我幹嘛?”
“乃公能知道什麼!”
“不過……”
往後一仰,劉邦懶懶散散道:
“那什麼歷史背景……這句話很有趣。”
“其實看了這麼久天幕,乃公一直在想幾件事。”
“爲什麼始皇帝和項籍的腦子都活在諸侯共戰時期。”
“爲什麼乃公贏了項籍。”
“爲什麼大漢能存在四百年。”
劉邦摸着嘴邊的鬍子,勾出一抹了然的微笑。
“這歷史背景四字卻是讓我懂了。”
其餘三人面面相覷。
懂了什麼?
不知道啊!
我……似乎……明白一點。
呂雉、劉盈斜視中間的小不點。
你又懂了什麼!
“能脫離歷史背景看到前路的人少之又少。”
“能看到前路又腳踏實地的人更鳳毛麟角。”
“能腳踏實地又有所成就的……哈哈哈哈!就乃公一人!”
袍袖一震,劉邦放聲大笑。
極致猖狂的笑聲在臨華殿內迴盪着。
劉盈和小劉恆看着這副模樣的阿父,一時升起孺慕之情。
而呂雉……
一抹紅暈染上雙頰而不自知。
她只是用手捂着心口。
怦怦亂跳的心聲讓她十分慌亂。
這種感覺……這種感覺……
是了!
我是被他嚇到了!
該死的!笑那麼大聲幹什麼!
……
【王安石的變法的確增加了宋朝財政收入。】
【實行數年後,史書評論“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所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
【每年收入比仁宗之時還多出六成】
【但這種國富是以民窮爲基礎的。】
【朝廷把“青苗法”利率規定爲百分之二十,地方就擅自提到百分之四十、六十。】
【朝廷要抑制私商,地方就用更壞的官商代替私商。】
【朝廷要用交錢代替差役,地方就拼命斂錢。】
【哪一種措施無論當初的動機有多好,執行的地方官員都可以把自己的私貨塞進去。】
【政策在執行中違背了初衷,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