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請賢

說到這,聲音一下擡高起來:

“天下萬民都是專制君王的私產,因而臣的職位是君王任命的,責任也是君王指定的,臣所管理的一切都是君主私人的,理所當然要處處聽命於君主,那麼道學家們一貫高掛在嘴邊的‘君憂臣辱、君辱臣死’也就不奇怪了,在這些種種束縛下的臣只能把大部分精力都耗在如何揣摩上意、如何升官發財上去了,不到天下紛亂得已快要危害到他們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是不會甘願爲百姓做事的。

丁雲毅連聲稱是:“我聽說南雷先生還建議恢復宰相制度?”

“是,我在許多場合都曾經說起過。”黃宗羲絲毫沒有否認:“限制君權的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設置宰相。有明之無善政,自皇帝罷丞相始也。古者君之待臣,臣拜,君必答拜,彼此是平等的。秦漢以後廢而不講。然丞相進,天子御座,在輿爲下,還多少保持着主客的關係。現在罷除了宰相,就再沒有人能與天子匹敵了。這樣,天子就更加高高在上,更加奴視臣僚,更加專斷獨行,爲所欲爲。其次,按照封法制度,天子傳子,但天子之子不皆賢;在這種情況下,幸賴宰相傳賢而不傳子,足相補救。可是在罷除宰相之後,天子之子一不賢,更無與爲賢者矣。這樣,勢必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無窮的災難......”

他越說越是興奮:“再次。廢除宰相後設立的內閣大學士,其職責只是備顧問以及根據皇帝的意旨批答章奏。內閣沒有僚屬,沒有力事機構。其事權很輕,根本不能與昔日的宰相相提並論,內閣既無實權,而天子又不能或不願處理政事,於是就依靠一羣兇殘的宮奴來進行統治,這就出現了明代爲害至深且巨的宦官專權。”

“那依先生之意該當如何?”丁雲毅淡淡地道。

黃宗羲早已胸有成竹:“當設宰相一人。參加政事若干人,每日與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與天子共同議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盡。則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轉發閣中票擬;閣中又繳之御前而後下該衙門如故事往返,使大權自宮奴出也。此外,宰相設政事堂,下分若干房,分管天下庶務;凡事無不得達。設立宰相,是一種限制君權過分膨脹的有效措施。但它並不是責任內閣制。因爲皇帝仍然大權在握,仍然是名符其實的國家首腦。”

這點丁雲毅倒並不是太贊成的。

明朝的內閣制其實是非常先進的。雖然表面上廢去宰相,君主獨斷專行更加厲害。實際上發展的結果卻是,君主行使權力時在制度上受到的限制比過去更大,想要獨斷專行的困難更多了。

當然,在實際執行中這些制度總要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錯誤,這就不是制度本身的過失了。

但丁雲毅心裡雖然這麼想,卻並沒有在黃宗羲的面前說出來。

黃宗羲卻接着說道:“還有一個便是學校的問題。要使學校成爲輿論、議政的場所,是限制君權的又一措施。設立學校,不僅是爲了養士,更不是爲了科舉。而是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具體而言,就是一方面要形成良好的風尚,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之氣。另一方面,則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設法左右政局。只有這樣,才能使盜賊奸邪,懾心於正氣霜雪之下,君安而國可保也。太學的祭酒,應擇當世大儒充當,其地位應與宰相相等,每年的初一,天子與宰相、六卿、諫議等都得前往太學。”祭酒南面講學,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無諱。郡縣的學官,也由名儒主之。每月的初一、十五,大會一邑之縉紳、士子;郡縣官亦須前往聽學官講學,而且執弟子之禮。”

丁雲毅微微點頭,黃宗羲的這一設想,雖然在現在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卻是難能可貴的。君主立憲方案,在黃宗羲這裡已經有了最初的萌芽。

“天下的是是非非都來自於朝廷。君主所推崇的,人人都認爲它正確;君主厭棄的,大家都口誅筆伐而唯恐不及。像記賬、採購、搞活動、抓治安這些具體事務,都交給底下官員去處理。在這種環境之下,偶爾也會出個把人才,於是大家都覺得學校沒什麼用處。其實他們所謂的學校,只是一個混日子的地方,人人利慾薰心,總是以執政的好惡來指引自己的學術方向。這跟真正意義上的學校實在沒什麼關係。而具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都是自學成材,跟世人所謂的學校也沒啥關係。所以,所謂學校造就人才這種話,基本上就是扯蛋!”黃宗羲此時的話很有一些憤世嫉俗:

“東漢的時候,全國有大學生三萬人。他們議論國事既尖銳又深刻,不替當官的開脫。當時的高官們都很怕被他們議論。宋代的時候,大學生們跪在朝廷門前,擊鼓請願,要求正直的李綱出山。上古時代的那種學校遺風,也只有在這兩個例子裡可以看到點兒影子。如果當時的執政者能把學生們認爲是不正確的加以改正,那麼邪氣就要被正氣壓倒,君主平正國家才能屹立。但是很多人卻把東漢、宋代大學生這些事情看成是亡國之兆,卻不知道國之所以滅亡,正是因爲打壓言論、拘禁異議人士造成的,而這些舉動,都是對學校追求真知的傳統的一種破壞,怎麼能怪學生們故意搗亂呢?

天生出這麼些老百姓,把對他們教育和養育的責任託付給君王。可是。配給田畝的制度荒廢以後,老百姓自己買地謀生。而君王還要強徵賦稅來騷擾他們;教育名存實亡了,老百姓失去教育機會。而君王還要用這名利來誘惑他們。這豈不是太沒良心了?可是君王還要攥着個虛名,稱什麼君父、君父的,這無非就是在那欺騙無知的百姓罷了!”

他越說越是憤怒,越說聲音越響,到了後來簡直就是在那拍着桌子說了。

丁雲毅微微帶笑聽着,黃宗羲。怕就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憤青了吧?

這樣的人自己一旦用了,倒是一柄雙刃劍。用好了,能給予自己莫大幫助,用得不好。反而會割傷了自己。

不過在黃宗羲的想法裡,反對單一的科舉取士,主張使用多種渠道錄取人才,以制度防止高官子弟憑藉長輩權勢在錄取過程中以不正當的方式勝過平民。擴大了錄取對象,包括小吏,會絕學,包括歷算、樂律、測望、占候、火器、水利等等的人,上書言事者等等。

這一點倒是大對丁雲毅胃口的。

把自己心中所想的一一發泄完,黃宗羲如釋重負的出了口氣:“我久在這裡,不曾對人如此一舒心中所想。今日倒讓先生見笑了。”

丁雲毅淡淡笑道:“先生乃大才也,爲何卻甘願避居於此?”

“倒也有人推薦我來福建投效福建總兵丁雲毅。”黃宗羲一點也沒有隱瞞:“但我想着他乃一介武夫,焉能看得上我這個只會空發牢騷的書生呢?”

“這也未必。”丁雲毅搖了搖頭:“那丁雲毅雖然是一介武夫,但對你們這些讀書人卻尊敬得很,他便和大儒張溥也是好友。以先生的才能,何不去試一試呢?”

黃宗羲苦笑一聲:“只怕我去了人家也未必看得上那。”

“先生不試,永遠也不知道真相如何。”丁雲毅放聲大笑:“我敢爲先生擔保,只要先生去了,他丁雲毅丁項文必能用你。”

“丁雲毅。丁項文?”黃宗羲唸叨了一下這兩個名字,忽然想到什麼大驚:“丁項文?項文丁?難道,難道你便是福建總兵丁雲毅?”

“大膽,我家大人的名字豈是你能直呼的?”一直侍侯在一邊的蔣奇低聲道。

這下黃宗羲真的被驚到了,急忙起身,長長一揖:“黃宗羲不知總鎮大人架到,胡言亂語,死罪死罪!”

“你倒的確是死罪那,說了那麼多大逆不道的話。”丁雲毅嘆息一聲,忽然又展顏一笑:“先生不用害怕,先生心裡想的倒有一大半和我想的是一樣的......南雷先生,請坐。”

黃宗羲坐了下來,驚疑不定,也不知道這位總鎮大人將會如何處置自己。

丁雲毅喝了口酒,緩緩說道:“先生滿腹才華,但有些話卻還不到說的時候那。在我面前但說無妨,但要傳了出去,先生只怕會大禍臨頭了那。”

“了不起一死而已。”黃宗羲卻並沒有太多害怕意思:“我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早就做好了掉腦袋的準備。”

“南雷先生想死,我可捨不得那。”丁雲毅放聲大笑:“我還想好好的用先生呢。”

黃宗羲一怔,只聽丁雲毅說道:“我也不瞞先生,我正在制定一部新的律法,用來限制那些官員權利,真真正正的爲老百姓辦一些事情,只是我的身邊卻缺乏這樣的人才,不知道先生可願意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黃宗羲呆了一呆。他沒有想到丁雲毅非但沒有任何怪罪自己的意思,卻反而還要用自己。

“我說了,張溥也是我的好朋友。”丁雲毅似乎不在意地道:“我還聽說張溥曾經引見你來見我,但先生只因爲我是一個武人而對我避而不見,這似乎有些不太合適吧。”

黃宗羲點了了點頭:“是啊,西銘先生甚至還爲爲專門寫了一封書信交給總鎮,但說句心裡話,我的心裡卻認爲總鎮未必能重視我這樣的人,說不定還會因爲我的言論而砍了我的腦袋那。”

丁雲毅“哈哈”大笑:“不砍,不砍,我還要和先生好好的談論一下呢。比如先生曾說,,市場停頓了,人民生活的條件被皇帝奪去了,加稅加餉永沒有限制了。站在市民的立場,先生呼籲減輕軍費負擔,主張實行徵兵制度;反對募兵制。這點我是贊同的,但是先生又說農民無地可耕,而土地都被皇室、外戚、閹宦和地方的豪強所霸佔,賦稅苛役特重,就拿江南一帶來說,一困於賦,再困於役,蓋已皮盡而骨存矣......先生主張減賦稅,這一點我卻是不贊同的。”

“哦,爲何?”黃宗羲好奇地道。

丁雲毅若有所思:“其實,有我大明以來,稅收一直很低,稅收過低,甚至賦稅收入已經少到了不正常的地步。但先生沒有當過官,怕是也不知道這些。你我正可以徹夜長談此事。”

這一點丁雲毅倒的確沒有說錯,黃宗羲的確對這些不太瞭解。

說到這,丁雲毅面色一正:“先生,我求賢若渴,福建纔剛經歷動亂,若是先生肯出山助我,那必能使我如虎添翼。況且我說一句大話,先生的這些言論思想,除了我的福建便再也沒有任何可以施展的地方了。”

黃宗羲怔怔的看了他一會:“總鎮真的能容我這些旁人眼中的異端邪說?”

“能!”丁雲毅回答的非常肯定:“旁人都以爲先生的話是異端邪說,但我卻知道這是對的,只是其中有些思想還要加以探討罷了。先生若肯出山,一來可以幫我完善我正在制定的新律法,二來也可以繼續完整大作,使其足以流傳萬世!”

“總鎮!”黃宗羲的話裡帶着感激:“黃宗羲處處碰壁,到處遭人白眼,原以爲在福建也是一樣如此,故此始終都未來見總鎮,但現在看來我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黃宗羲願意出山,跟隨總鎮,一展胸中抱負!”

“先生,我在這裡先謝過了!”丁雲毅用力大聲道:“我必然會讓先生的才華在我那裡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黃宗羲終於答應出山了,而這也讓丁雲毅手下有用的人才又多了一個!

第582章 南京第239章 臺灣發展第115章 婚事?第459章 我擁有無限的權利!第132章 投誠可能第152章 合作第296章 張溥第583章 江北四鎮第531章 奪取扎幌第461章 你這些不過都是藉口第13章 ,應也得應,不應也得應!第329章 原來是他第422章 廈門第170章 成婚第185章 分功第531章 奪取扎幌第544章 勸降第328章 血在燒!第246章 饑民第118章 福王府第410章 到處都是疑點第265章 馬屁精第411章 證人第487章 仁牙國大屠殺第359章 鶴丸城第454章 生擒鄭森(上)第453章 慘勝第206章 徵募新兵第419章 要反就真反了!!第129章 丁雲毅的反擊第486章 大擊潰第229章 弟兄們,回家去!第485章 總督第159章 備戰第411章 證人第96章 後金第54章 海賊投軍第17章 海盜來了第255章 大捷!第135章 劉香之死第175章 開——城門!!第555章 佔領濟南第298章 張溥的怒氣第459章 我擁有無限的權利!第445章 鄭芝龍之死(上)第587章 南京風雲(下)第71章 海上貿易第573章 滿清夢碎(下)第354章 第一塊殖民地(中)第539章 崇禎皇帝的煩惱第542章 內閣會議第367章 劍聖第285章 大海戰第265章 馬屁精第55章 錢那,錢那!第465章 鄭芝龍的寶藏第398章 熟女、蘿莉......第42章 武裝押送第516章 德川家光和天皇的反應!第259章 探子第139章 提前安排第212章 “嘲諷”第584章 佈置南京第481章 私生女?第582章 南京第53章 論勢第262章 雙喜臨門第386章 王直第535章 勝利者和失敗者!第470章 終於得到了陳圓圓第423章 血戰鄭家軍第11章 搶他們個狗日的!第580章 懲治第71章 海上貿易第209章 “協議”第207章 打破封鎖,出海!第8章 初到澎湖第173章 強攻!第102章 贖身第536章 “四大貴族”第508章 我的名字叫丁雲毅!第529章 武田鐵騎第53章 論勢第202章 底線!第196章 “兵變”第290章 你不給,我帶軍艦去拿!第142章 新任泉州知府第576章 山海關第308章 夜襲張獻忠第234章 保媒第84章 虎賁衛第270章 “貪婪”的丁雲毅第215章 衝突敵陣,唯我虎賁!!!第386章 王直第225章 援軍?援軍到底在哪!第552章 殺出京城第260章 小土第417章 八字治國方略第331章 大丈夫說不放就不放!第81章 八虎之首——洪三峰!
第582章 南京第239章 臺灣發展第115章 婚事?第459章 我擁有無限的權利!第132章 投誠可能第152章 合作第296章 張溥第583章 江北四鎮第531章 奪取扎幌第461章 你這些不過都是藉口第13章 ,應也得應,不應也得應!第329章 原來是他第422章 廈門第170章 成婚第185章 分功第531章 奪取扎幌第544章 勸降第328章 血在燒!第246章 饑民第118章 福王府第410章 到處都是疑點第265章 馬屁精第411章 證人第487章 仁牙國大屠殺第359章 鶴丸城第454章 生擒鄭森(上)第453章 慘勝第206章 徵募新兵第419章 要反就真反了!!第129章 丁雲毅的反擊第486章 大擊潰第229章 弟兄們,回家去!第485章 總督第159章 備戰第411章 證人第96章 後金第54章 海賊投軍第17章 海盜來了第255章 大捷!第135章 劉香之死第175章 開——城門!!第555章 佔領濟南第298章 張溥的怒氣第459章 我擁有無限的權利!第445章 鄭芝龍之死(上)第587章 南京風雲(下)第71章 海上貿易第573章 滿清夢碎(下)第354章 第一塊殖民地(中)第539章 崇禎皇帝的煩惱第542章 內閣會議第367章 劍聖第285章 大海戰第265章 馬屁精第55章 錢那,錢那!第465章 鄭芝龍的寶藏第398章 熟女、蘿莉......第42章 武裝押送第516章 德川家光和天皇的反應!第259章 探子第139章 提前安排第212章 “嘲諷”第584章 佈置南京第481章 私生女?第582章 南京第53章 論勢第262章 雙喜臨門第386章 王直第535章 勝利者和失敗者!第470章 終於得到了陳圓圓第423章 血戰鄭家軍第11章 搶他們個狗日的!第580章 懲治第71章 海上貿易第209章 “協議”第207章 打破封鎖,出海!第8章 初到澎湖第173章 強攻!第102章 贖身第536章 “四大貴族”第508章 我的名字叫丁雲毅!第529章 武田鐵騎第53章 論勢第202章 底線!第196章 “兵變”第290章 你不給,我帶軍艦去拿!第142章 新任泉州知府第576章 山海關第308章 夜襲張獻忠第234章 保媒第84章 虎賁衛第270章 “貪婪”的丁雲毅第215章 衝突敵陣,唯我虎賁!!!第386章 王直第225章 援軍?援軍到底在哪!第552章 殺出京城第260章 小土第417章 八字治國方略第331章 大丈夫說不放就不放!第81章 八虎之首——洪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