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八旗子弟有餘勇
“敵襲!敵襲!有逆明的騾子兵!快放狼煙!”
與此同時。
在明軍發現的這個土堡內的八旗兵已經亂成了一團。
這是海城羣堡的前沿堡壘。
自從去歲明軍開始向遼東派遣軍屯之後。
清朝方面也開始加強了盛京的防備。
以海城、遼陽爲中心。
配屬八旗兵丁、八旗旗民、八旗漢軍,在海城周圍修築屯墾築堡。
屯墾也是沒辦法的。
因爲現在關內都在大打,根本沒辦法支應關外,再加上爲了支應在關內的戰爭,關外的打牲人部也被抓了不少壯丁去填充索倫部騎兵。
導致許多滿洲漁獵部開始逃亡。
滿洲一百多年荒蕪。
人口雖然不多。
也沒有什麼農業生產。
但是這地方的資源太豐富了,哪怕清朝經常在東北捉土著充實八旗,建立了索倫部騎兵,許多部落的壯丁都被抓走了,以至於許多部落人口大減,但是在清朝入關後這一百多年,滿洲之地的人口還是在增長的。
根據歷史資料。
在乾隆朝後期,包括了外東北、庫頁島這兩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人口約一百三十餘萬。
其中包括了八旗兵丁三萬,滿洲八旗兵丁的家眷十六萬,剩下的就全部都是一些漁獵部族了。
他們從某個程度上和滿洲八旗也算得上是親戚,不過這東北之地部族非常多,許多部族未必認同自己是滿洲、建州部的。
而滿清事實上除了防漢、防蒙之外。
對於東北這一片曾經崛起過遼國、金國,乃至於大清朝自己的土地也是有相當的警惕心的。
一方面不讓漢人進入滿洲,避免滿洲人口過多,另外一方面又把滿洲漁獵部的壯丁招募爲索倫部騎兵和寧古塔披甲人。
經過戰爭的消耗。
這富饒的遼土,經過一百來年的孕育,總人口只增加到一百多萬人,這大清朝的人口控制手段也算是相當成功的。
要知道在後世。
清朝放開邊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
東北就從只有一兩百萬人口,迅速增加到三千餘萬——若不是有這三千餘萬的漢人的人口基數打底,後世東北是否還是漢土,那還兩說呢。
不過現在這一百多萬土著大多都逃進了深山老林,以現在的遼土的人口,是沒有能力支撐數萬脫產的大軍的。
哪怕是八旗也要進行屯墾,耕作。
現在是八月底了。
像是南方已經開始收割了。
但是關外的春天來的比較晚,所以現在種下的麥子還泛青呢。
明軍的大軍也沒有幫八旗心疼莊稼的心思。
33旅的士兵都是從遼東軍屯招募的。
和盛京的八旗兵也經常有小規模的衝突。
很不客氣的就直接從莊稼上踩踏而過,在距離這個叫做鐵嶺屯堡的八旗土堡前沿安營紮寨了。
最過分的是隨33旅一起行動的一個騎馬步兵營,戰馬直接就放出去吃青苗了。
看得在堡內的八旗鑲藍旗的協領瑚鬆額咬牙切齒。
但是沒辦法,現在是明軍野戰無敵的時代。
別說現在瑚鬆額手頭就只有一千兩百多人,就算他有一萬兩千人,也不敢壓出去和一個旅的明軍步卒野戰啊。
對方用挽馬拖來的大大小小的火炮,看的可真是讓人心驚膽戰。
不過現在清軍方面在面對明軍的時候也有些心得了——捱打容易長記性。
所以這個土堡修的很是堅固。
最外層是密密麻麻的陷馬坑。
這些陷馬坑的作用不只是阻擋明軍的騎兵,還能阻擋明軍的攻城器械,讓明軍的前沿火炮和攻城的器械不至於這麼容易就推到了營寨的面前。
而陷馬坑之後,是一道一丈多寬,一人深的壕溝,壕後面是一道矮牆,高度差不多就到人的胸部。
這一道胸牆是方便鳥槍、擡槍射擊的。
其實現在大清的內務府已經可以生產堪用的燧發槍了——這都是英吉利友邦的功勞。
不過產量當然是沒辦法和大明比的,而且生產出來的那些槍械也要先緊着京營八旗,他們關外的這些八旗兵丁就只能將就着用鳥槍和擡槍了。
不過好在不出去野戰,有胸牆的掩護,如果遠遠的對射的話,鳥槍和擡槍其實也不比燧發槍差到哪兒去就是了。
燧發槍的作用更多的體現在野戰上。
沒有火繩的干擾,可以讓步兵排成更加緊密的橫隊,裝備了刺刀的情況下,步兵的隊形越密集,就越利於肉搏陣戰。
而現在清軍是在矮牆後面躲着用鳥槍射擊的,天氣好的情況下,火繩槍的激發率說不定都要超過燧發槍呢。
而在這個胸牆後面是一排留出了許多出口的沙包牆,這是爲了躲避炮彈的,只要躲在沙包牆和胸牆之間,除非明軍的炮彈能直接落到戰壕裡面,否則的話還是挺安全的——而根據戰場經驗,一枚炮彈直接落在狹小的戰壕內的概率並不大。
在沙包牆後面,則是一道高達丈餘的土牆,土牆上面還有幾門火炮,是內務府最新產品。
根據西人的六磅炮仿製的六斤野戰炮。
炮口現在就指着前方,看着就讓人很放心。
瑚鬆額咬着牙看着在遠處的明軍把他們辛苦一年的莊稼都糟蹋成不成樣了,心裡卻不免有些無奈。
他們這些八旗兵丁,哪個不是聽着祖先的光榮事蹟長大的?
當年是他們八旗大搖大擺的去關內搶劫,明軍收縮在城內不敢出來野戰。
現在倒好。
明軍從南而來,就一個步兵營就敢大搖大擺的駐紮在一座堡壘的前沿,也不怕八旗天兵派白甲兵一個突襲就滅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在是火槍火炮的時代了。
哪怕是祖宗在世,面對明軍的開花彈也不敢輕易野戰。
更何況他們這些無論是武藝還是勇氣都不如祖先的不肖子孫呢?
所以老老實實的縮在堡內纔是正途。
據堡而守,說不定還能給明軍制造一些殺傷。
瑚鬆額還想着防守。
堡內,從奉天派來協助守堡的八旗漢軍協領林國良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
“爺,撤吧,打不過的。這只是他們的先頭部隊,這個架勢,看來至少上萬大兵!”
林國良在剛瑚鬆額耳邊提醒道。
林國良也是倒黴。
當年可是廣東綠營的遊擊,要是那時候在戰場上投降了。
說不定現在都能在明軍混上一個營長之類的了。
結果一念之差,跑了,這一跑,就從廣東一路向北。
先是編到了南方綠營,隨乾隆一起打了一場贛北之戰。
然後又被編入了八旗漢軍,本以爲可以駐在京師,多少享受幾年。
沒想到大明居然在遼東搞起了軍屯。
林國良這個廣東籍的漢軍,在八旗漢軍根本沒有任何根基和人脈,所以去關外駐紮的苦差事,就落到了他的頭上了。
說是八旗漢軍的協領。
在關外就基本上被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呼來喝去的下等人。
在關內的時候。
八旗漢軍還能在普通漢人頭上作威作福,不算末等人。
但是到了關外。
八旗漢軍就是最低等的存在了。
滿洲主子和蒙古主子都得罪不起。
再加上在關外八旗是軍民合一。
地位低也就罷了。
шшш▪ тт kΛn▪ ℃O 還要幹農活。
說是漢軍。
其實就是負責生產的三等漢不,是四等漢。
一等滿洲二等蒙古,三等的是東北這裡的土著。
漢軍只能位列末等
林國良這個漢軍協領,也根本沒多少權力和地位。
瑚鬆額斜着眼睛瞪了林國良一眼。
“撤?撤去哪裡?這可是我大清的龍興之地,祖宗之土,老子哪裡也不去,勢要與祖宗之土共存亡!”
林國良心中無奈。
你他媽的要守祖宗之土。,
老子的祖宗之土在廣東啊。
憑什麼在這裡和你一起送死?
早知道在廣東就投降算了。
可是誰知道這大清朝這麼拉胯。
居然短短几年,就丟兩廣,丟湖南,丟兩江。
現在眼看着河南不守、淮南也失。
南有太平天國百萬衆浩浩蕩蕩欲入直隸。
北有精銳明軍掃蕩遼東。
這大清朝看起來馬上就得吹燈拔蠟了。
自己現在投降去明軍那裡能得到什麼好處?
吃屎都沒趕上熱乎的。
林國良想道。
就在此時。
從北而來的塘馬飛迸而來,進了土堡之內。
帶來了駐在海城的鑲藍旗副都統晉昌的命令。
“鑲藍旗副都統令:鑲藍旗前協、鐵嶺屯堡漢軍旗人火速撤入海城,在兩個時辰內放棄鐵嶺屯堡,撤離後務必放火焚之,免被敵所用.”
“什麼?撤?!”
瑚鬆額頓時跳了起來,瞪着眼睛吼着。
“不能撤!此乃祖宗之土,如何能棄!!”
周圍的八旗的軍官們也是義憤填膺。
紛紛表示要在此和明軍決一死戰。
看起來倒是頗爲勇武了。
“不能撤啊,別的不說,這鐵嶺屯堡周圍幾十萬畝的麥子就不能丟給明軍!”
“是啊,這是咱們過冬的救命糧啊!”
“撤走了,怕是今年冬天得餓死人了!”
餓死?
大清有天下一百餘年了。
什麼時候發生過滿洲八旗被餓死的事情?
不過現在大清丟掉了湖廣產糧地,漕糧斷絕。
糧食危機已經在一百多萬八旗頭頂縈繞了。
今年要是不能在地上刨一點。
明年春天怕是就得餓死人。
“大家都要戰,那咱們就這鐵嶺屯堡好好教訓教訓逆明,讓他們領教一下咱們八旗大爺的厲害!”
真是
無知者無畏。
這些關外八旗沒有和明軍打過。
根本不知道明軍有多厲害。
林國良心裡想着,卻也沒有繼續勸說這些送死鬼,而是臉上帶着訕笑:“協領大人,那咱們漢軍旗就.”
“走走走!”
瑚鬆額一臉鄙夷的揮手。
林國良按軍令撤走。
他也說不出一個不字。
這官司打到乾隆面前都人家有理。
所以瑚鬆額也不管林國良和他所屬的漢軍了。
招呼着手下。
開始佈置防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