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結束後,開學了。這意味着從今以後大家就是大二的學生了。大二的女生是不關心大一的學生的。但是在大二學期的剛開學的幾天,一個“爆炸性”的事件在女生之間迅速流傳。同系的一個女生休學了,據說原因是軍訓時和一個教官有了“不正常的關係”。林佳意本來還有點懷疑這個說法,但是大二第一週的所有課堂上的確都沒有再看到那個女生,而且在宿舍樓裡也沒有再看到那個女生。所以至少“休學”的說法是真的,而那個女生是否是因爲和教官有了不應該的聯繫,也許只有老師們和她自己才說得清。軍訓都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前的事了,只此一次,以後不會再有了,忘了它吧,林佳意在心裡對自己說。
不過這條爆炸性新聞只把大家震撼了幾天,就很快關注到另一件跟很多人密切相關的事——評獎學金。獎學金不僅有眼前近期的利益——錢,而且也有未來的長期的利益——有利於今後找工作時在簡歷上加分。所以基本是所有可能獲獎的人都希望獲得。
還有和獎學金很類似的另外一件事——評榮譽稱號。這個事其實每半年就會評一次,但因爲半年度型的那次,主要是“優秀幹部”“優秀團員”“三好學生”這樣的榮譽,而且基本都是由各學院及校團委和校學生處的老師直接評定的,所以對大家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觸動,老師選中誰就是誰了。但是現在這個是年度型的評選,不僅有和半年度型一樣的榮譽稱號的評選,還有各類獎學金的評選。與半年度型的“優秀幹部”“優秀團員”“三好學生”這樣的榮譽稱號的評選方式不同的是,除了“學習優秀獎學金”和“體育卓越獎學金”是完全依靠成績排名評出來的之外,“品德高尚獎學金”、“實踐能幹獎學金”和自強不息獎學金”是由各班自行評選後上報給學校的。
“品德高尚獎學金”是獎勵那些思想品德表現好的學生,如果有見義勇爲、拾金不昧這樣顯性的事蹟,只要沒有掛科的科目,就能評上。但是如果大家都沒有這種顯性的事蹟,那“品德高尚”這種高級抽象的東西就很難說誰比誰更高尚了,換言之,只要你不是太招人厭,不掛科,那誰都有可能獲得這個獎學金。但是獎學金的名額是有限的,每個單項獎學金的獲獎不超過該系學生總數的10%。於是所有“有可能獲得獎學金”的人之間就產生了赤裸裸的競爭。
“實踐能幹獎學金”也是一個容易引發競爭的獎項。雖然從歷年傳統來說這個獎項大都頒發給了擔任學生幹部的學生,但“學生幹部”也是一個很廣的概念,在校學生會、院學生會、各類社團任職的以及擔任班幹部的都算學生幹部。那這樣一個班也不少人——大約能有三分之一,有的班甚至接近二分之一。而這個獎項的名額大約只有10%,顯然又是“僧多粥少”。那“能幹”這種高度概括的事就很難說誰比誰更能幹了,同樣,只要你是學生幹部、不掛科,那都有可能獲得這個獎學金。而那些可能獲得這個獎項的幾乎都是學生幹部,可謂“高手對決”。於是所有“有可能獲得獎學金”的“高手”之間也產生了赤裸裸的競爭。
“自強不息獎學金”主要是用來獎勵那些家境貧困、學習優良的學生。這個獎項的獎金主要由過往校友捐贈的資金和設立的助學基金提供,主要目的是“扶貧”。當然扶貧也要講究導向,所以對於有掛科的學生,不論家裡多麼窮,那也是不能獲得的,所以學校把這個獎項命名爲“自強不息”。所以只要不掛科,家境貧窮的人都可以申請這個獎學金。於是有一些人就開始打起了這個獎項的主意——打這個獎項的主意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獎項是所有獎項裡金額最高的,每學年4000元,這幾乎可以夠一個學生一年的伙食費了。但是這個獎項的名額也是最少的,獲獎比例僅爲2%——3%,基本上每個班只有一個人能獲得。但是那時候一個班的學生來自天南海北,按省份來分的話恨不能能湊出一箇中國地圖,入學前互不認識,誰也不知道誰家境如何,那“家境貧寒”這種純屬個人隱私的事誰又能說得請誰比誰更貧困呢。於是所有“有可能獲得獎學金”的人之間再度產生了赤裸裸的競爭。
林佳意不知道別的班是怎麼最終產生獲獎人員名單上報的,但是在她的班,班長的做法引發了極大的不滿和震盪。班長擬採取的“民主投票”的辦法來卻確定本班的獲獎人員。但是這種所謂的民主投票直接演變成了“按宿舍瓜分”獎項的搶票遊戲。因爲有機會獲獎的人肯定會拉攏自己宿舍的人投自己的票,而不管自己有沒有機會獲獎,那肯定也是投自己宿舍的人的票,一來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來如果本宿舍的人得獎了還能請室友吃一頓好的,要是投了別人,那就兩說了。於是宿舍人多的人瞬間有了很大勝算,而那些被分配在4人間(不是所有的宿舍都是6人間的,每層樓有及少量的4人間,4人間的房間面積更小)宿舍的同學就明顯的處於劣勢了,基本沒有希望贏得過那些住6人間的同學。而林佳意她們系就有同學被分到4人間。於是住4人間的同學不幹了,那些平時跟班裡聯繫不多、經常回家住的本地學生也不幹了。這是赤裸裸的“拼關係”啊,跟品德高尚哪裡還有半毛錢關係?!
同樣的“實踐能幹獎”,班長也擬採用投票的辦法來決定。那在校學生會、院學生會、社團任職的同學也不樂意了。因爲在校學生會、院學生會或是社團任職時所幹的工作大都跟本班同學沒有很直接的關係,班裡同學一般不會直接看到。而班幹部就不同了,通知個什麼事情啊、收個作業發個作業啊、發送學校下發的東西啊、組織班級活動啊之類的,乾的都是本班同學直接看到的事。所以要是投票,班幹部拉票成功的可能性明顯高於其他人,而其他人頂多只能拉攏本宿舍的同學,要是一個宿舍同時存在校學生會幹部、院學生會幹部、社團幹部和班幹部,那連本宿舍的票都不好拉攏。這也是赤裸裸的“拼關係”啊,跟能幹不能幹哪裡還有半毛錢關係?!
後來從薛雨那裡,林佳意才知道,發生類似矛盾的不僅僅是他們班,別的不少班級也發生類似的爭議。已經有極度不滿的人直接鬧到學生處,要求校方“主持公道、還我公平”。
校方很快做出了迴應,雖然校方以前幾乎完全沒有接到過這樣的投訴——都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麼面對這樣的棘手矛盾的。但校方的迴應是及時而果斷的,這正應了那句老話“薑是老的辣”!
對於獎金金額最誘人的“自強不息獎學金”,校方規定,凡申請這個獎項的人,須由申請人家庭所在地的居委會或是村委會出具“家庭情況證明”,簡稱“貧困證明”,這個證明要求居委會或村委會對申請人的家庭成員人數、職業、收入、家庭年收入等情況予以證實。開取這個這個證明的基本程序是:由學校開出介紹信,這個介紹信有回執,並加蓋各學院公章;申請人拿着這個介紹信請求居委會或村委會開出證明,並在回執上予以回覆,加蓋居委會或村委會的公章;然後申請人拿着證明和回執交回給學校。這一下就澆滅了很多蠢蠢欲動的人的小念頭。因爲村委會或居委會看到學校出具的鄭重其事的介紹信而且還要加蓋自己單位的公章後,一般都不會“說謊”,頂多只會模糊一些細節,比如對於“經商”的,可能會有很大的收入彈性空間,可以寫得少一些。但是對於父母擔任公職的,一般就沒法模糊了。所以很多人顯然是沒法“矇混過關”的。很多人心裡暗暗讚歎:學校這一招果然夠狠!
對於“高手對決”的“實踐能幹獎學金”,學校則採取了積分制,制定了一系列量化評價的細則,比如組織了什麼活動可以積多少分、參與組織了活動可以積多少分,參加什麼比賽且獲得不同等級的獎項可以積不同的分。而對於是否參與組織了某個活動,各學院的學生處會有記錄。如此一來,對於“能幹”這個定性化的評價就基本可以量化評價了。這樣一來,大家的爭議也就很少了。很多人心裡感嘆:學校有這招,早說啊,這樣大家不就不會瞎操心了嗎?
而對於爭議最大的“品德高尚獎學金”,校方則直接修改“遊戲規則”:最終獲獎人員名單由原來的各班報送改爲各班報送的人員名單僅作爲參考,最終獲獎人員由各學院學生處決定。然後各學院在決定最終人選的時候,會看看這個學生的成績排名,會徵詢班導師的意見、任課老師的意見、其他無利益相關同學的意見,甚至會徵詢宿管阿姨的意見,然後結合學生處老師自身的評價來確定最終獲獎人選。基本這一通徵詢下來確定的人選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雖然這樣的做法還是有人會不服,因爲他們會覺得那些平時和老師走的近乎的學生就容易獲得老師的好評,獲獎的機會就大很多。但是即使有不服的,那也是極少數,不成氣候,難以挑戰校方的權威。而一旦挑戰了這一次,那很可能會給老師留下“刺頭”的壞印象,那下次再想評上就基本無望了。所以基本上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404宿舍現在就常在一個“暗流涌動”的微妙情況,宿舍裡除了姬恬靜和司寇美玲因爲掛科不能參與評選獎學金之外,其他的人其實都有資格申請。尤其是林佳意和薛雨,一個在校學生會任職,一個在院學生會任職,都是很活躍的學生幹部。而鬱拂霞作爲班裡的學習委員,也是有機會參與評選的“品德高尚獎”和“實踐能幹獎”的。所以這段時間,宿舍裡的氛圍有點低迷,不過大家都彼此心照不宣。
最看得開的首先是鬱拂霞。不過鬱拂霞能看得開可能主要是因爲她已經穩拿學習優秀獎學金了。鬱拂霞的成績經過排名,排在全年級第二名,穩拿學習獎學金的一等獎。
這天,大家下了課都回到宿舍裡,大家又說起來評獎學金的事。大家都很羨慕鬱拂霞能穩拿學習優秀獎學金。然後大家又說到了其他獎項的獎學金的不確定性,說誰會最終獲得各個獎項。這時候鬱拂霞很灑脫的對坐在一旁的林佳意說:“佳意,別想那麼多了,我支持你。我不申請其他的,我就拿我的學習獎就行了。”
林佳意一聽心裡確實很有一種欣喜。但她忽然想起來什麼,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另一邊的薛雨,不想薛雨也正在看過來這邊,林佳意有些尷尬的把眼光移開,對鬱拂霞說:“哈哈,謝謝啦,說不定是誰的呢。大家都有機會啊,呵呵。”
林佳意這時候有了一點“言不由衷”的感覺,她知道她自己其實是想得到這個獎學金的,一方面獎金自然是很吸引人的,另一方面這是個很好的榮譽,榮譽給人帶來的滿足感是其他所不能替代的。當然她也知道獲得榮譽稱號會對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有幫助。不可否認,這個世界沒有完完全全不現實的人,像林佳意這樣的普通人更是很容易有現實導向的想法。但是自己現在說得好像不在乎的樣子,其實是有點“口是心非”的。
薛雨也迅速把目光移開了。鬱拂霞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也是趕緊變換話題,讓大家討論一下等獎學金髮下來之後大家一起去哪兒聚餐。於是衆人開始嘰嘰喳喳地熱烈討論起來。其他的獎學金誰得那都還不一定,但鬱拂霞這個肯定是沒問題的。
過了三週,獎學金的最終得獎名單公佈了。鬱拂霞都得到學習優秀獎學金自是板上釘釘的事,品德高尚獎學金被班裡的其他人獲得了,沒有落戶404宿舍。薛雨獲得了“實踐能幹獎學金”,但林佳意沒有獲得。這讓林佳意心裡很失落。
晚上一起吃飯的時候,林佳意忍不住向鄭義傾訴自己的失落:“唉,我覺得還是在學院學生會幹有優勢,經常和老師接觸,容易得到老師的好感。你看我,實踐獎也沒有,品德獎也沒有。你說那麼人,憑什麼能評上品德獎啊?我哪兒不如他們了?”
鄭義沉默了不說話,過了一會才說道:“肯定很多人都想得獎啊,那就肯定有人不能得啊,你也不必看得太重。來年還有機會的。”
“上次半年度評獎的時候我就沒得獎,這次又沒得。哼。”林佳意還是有點不爽。
“老師評獎時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厲害的人挺多的,但名額又少。也許下次就到你了。”鄭義安慰道。
“那些得品德獎的,沒看出什麼特別的啊,爲什麼他們就得獎?”林佳意還是有點耿耿於懷。
“你們學院的情況我不知道,但我們學院是這樣的,老師一般偏向於成績排名考前,但又沒評上學習獎學金的人,如果他沒有什麼劣跡,口碑還可以的話,一般就按成績排名來定得獎的人。”鄭義道。
“這樣啊……”林佳意沉思了一下,“回頭我看看他們的成績排名。”
“那你呢?你得了那些獎?”林佳意決定轉換了一下話題。
“得了院級的優秀團員。”鄭義回答。
“沒了?就這個?”
“是啊。”
“怎麼會這樣?!”林佳意大驚。像鄭義這麼優秀的人,僅僅獲得了院級的優秀團員的榮譽稱號?“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優秀團員”這樣的榮譽稱號都分校級和院級,校級稱號的名額雖然不多,但是林佳意覺得想鄭義這樣的應該很少還有人能比他更優秀啊。可是爲什麼鄭義沒能評上呢?而且還有“品德”和“實踐”這兩個獎項的獎學金,鄭義都應該非常有機會獲得的,爲什麼一項都沒有呢?而校學生會好幾個大二的學生,明顯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沒有鄭義優秀啊,可是他們卻獲得了校級的榮譽稱號。校級的比院級的含金量要高得多,而鄭義卻僅僅獲得了一個院級的榮譽稱號。林佳意爲此十分替鄭義打抱不平。
“你們學院怎麼回事?老師爲什麼不選你?難道你們學院的牛人很多?”林佳意忿忿不平道。
“……”鄭義沉默了更長了一陣,“其實不是。是因爲……我已經得了太多了,所以不應該再得了。”
“得了太多了?!”林佳意完全不明白。
“嗯。我已經得過四次校級的榮譽稱號了,獎學金也得過兩次了。”鄭義道。
“爲什麼得過了就不應該得了?”林佳意徹底搞不懂了。
“北京教育局會給畢業的大學生評“優秀畢業生”,這個是沒有名額限制的。但有規定,必須成績達到一定的分數和獲得3次校級以上的榮譽稱號或者校級優秀獎學金。這個稱號對於找工作時還是挺有幫助的。那學校肯定希望更多的人獲得“優秀畢業生”的稱號啊。那如果學校把校級的獎學金都集中給一些人的話,那麼最後能獲得“優秀畢業生”的人就少了,這對於學校整體的就業來說是不利的。所以學校希望更多人的獲得這個榮譽稱號。而我已經得了四次了,得再多也是浪費,還佔了別人的機會。”
“啊?怎麼會這樣?那可是本來是你的,就這樣讓給別人了?”林佳意還是不太能接受這個“內情”。
“其實也沒太大關係啊。有的東西其實也就那樣。所以老師來找我談話的時候,我也覺得老師們有老師們的考慮,畢竟老師之前的兩年半的時間裡也已經給我很多了。其實老師們對我已經很好了。”鄭義道。
“哦。也是。”林佳意點點頭。如果老師真的想純粹考慮就業,也不會之前給鄭義那麼多次的榮譽稱號和獎學金,而是在鄭義獲得三次榮譽稱號以後就不給了。只是就業的現實需要才讓老師不得不“犧牲”掉一些人的一些利益。
“你別想太多,如果你以後表現夠好,老師們肯定會考慮到了。”鄭義繼續安慰林佳意。
好吧,現在也只能這樣想了。林佳意在心裡默默的說。
通過這件事林佳意對鄭義又有了新的認識。她不知道鄭義面對這樣的“被犧牲”,有多少是無奈有多少是真的豁達,但看到鄭義鄭義風輕雲淡的樣子,林佳意相信鄭義是真的看得開的。
鬱拂霞依言請室友大吃了一頓,薛雨也請室友大吃了一頓,於是大家的關係又恢復了到了以前的融洽,似乎這一段風雲暗涌的獎學金大戰並沒有對她們產生什麼影響。但是大家心裡都暗暗明白:到來年,又將再度上演獎學金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