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皇后之六

以往,秦家最出名的就是秦尚書了,這位老尚書官高位顯,內閣第二號人物。

但現在不同,一夜之間,其孫秦醒的知名度完全超越了其祖父,一夜之間紅遍帝都官場。

太厲害了。

大家都覺着,秦醒太厲害了。

他祖父這眼瞅着就要在內閣登頂做一把手了,秦醒非但國孝期間納外室,關鍵,他還是駙馬啊。雖然因壽宜長公主於皇室不大顯眼,但這也是今上的妹妹呀。大家都覺着,秦駙馬啊秦駙馬,你不該姓秦,你該姓唐啊!

你這絕對是老唐家派到老秦家的細作啊!

秦尚書知道這事就氣病了。

好在,秦尚書也是朝廷混了一輩子的老狐狸,當下便撐着病體帶着老妻還有那不孝孫子,去壽宜長公主府給長公主賠罪,試圖能先一步穩住壽宜長公主。

不想,壽宜長公主並不在府裡。

一打聽,壞了,長公主進宮哭訴去了!!

壽宜長公主哭的那叫一個梨花帶雨哪,一則傷心,二則傷臉。

真的,太傷臉了!

壽宜長公主哭的鼻尖兒都紅了,眼睛更是水汪汪腫的厲害,可見是真正傷心,壽宜長公主道,“再沒有對不住駙馬的地方,他要對我不滿,明說便好,非要這般偷偷摸摸的是什麼意思。國孝還沒過呢,我堂堂公主下嫁於他,可是哪裡委屈到他了。”

看她哭這樣,謝莫如勸道,“事已至此,公主還是略寬寬心,還有孩子呢。”

是的,壽宜長公主有孕了,說預產期就在年前年後的日子,因她有身子,當初先帝大行,諸皇女哭陵時,謝莫如還特意託永福長公主照顧着壽宜長公主些。謝莫如這一勸,壽宜長公主更是傷心,捂着肚子就不行了。謝莫如連忙道,“趕緊,趕緊宣太醫!”

張嬤嬤見壽宜長公主的裙子都溼了,連忙道,“唉喲!長公主這是要生了!”

都這樣了,謝莫如立刻命人把偏殿收拾出來,宮人扶長公主進去了,鳳儀宮大太監劉景跑出去內務司傳有經驗的產婆,可內務司向來是宮中有孕事才備產婆的,一時又往哪裡找去,也虧得劉景機伶,騎上馬就去壽宜長公主府了,拎上產婆就往宮裡趕。

壽宜長公主是頭一胎,生產上又沒經驗,一時破了羊水,自己就有些着慌。幸而張嬤嬤是有生產經驗的,雖然孩子沒養住吧,也是生過孩子的。難得的是,張嬤嬤還是個鎮定人,想也知道,這位朝廷的老密探,在皇后娘娘身邊四十年,生生把自己活成了皇后娘娘的心腹,這一看就不是尋常人吧。張嬤嬤一面吩咐宮人去燒熱水,拿剪刀,準備一應生產事宜。再讓人做碗雞湯麪來,命宮人服侍着壽宜長公主吃了,張嬤嬤道,“還得一會兒才能生,公主先吃麪,攢些氣力,生孩子可是個力氣活。”

壽宜長公主見鳳儀宮的人絲毫不亂,只是她下腹墜墜的疼,哪裡有力氣吃麪。張嬤嬤又道,“公主多少吃兩口,只當是爲孩子呢。”

一說到孩子,壽宜長公主更不成了,眼淚嘩嘩的流。謝莫如道,“哭有什麼用,你要有個好歹,孩子就得跟着駙馬長大,看駙馬那不成體統的樣,孩子可怎麼辦?”

壽宜長公主是咬牙吃光了一碗麪,她頭一胎,生得就慢些,等長公府的兩個產婆到了,壽宜長公主才真正開始生。一直從頭晌折騰到下晌,整整三個時辰,壽宜長公主產下一子。

壽宜長公主生產完就睡了,謝莫如看了看孩子,見孩子大人都平安,吩咐嬤嬤宮人們好生照看,便出去了。

穆延淳早朝後都要同大臣們在御書房商量政務,故此,他是中午才知道秦家事的。穆延淳也惱的很,他對他爹很有些感情的,他爹過逝後,穆延淳早發佈政令,但有官有爵的人家,一年內不得宴飲音樂。穆延淳自己跟皇后也十分克制,結果,秦駙馬就出了這丟人現眼的事。

聽說壽宜長公主進宮了,穆延淳就想着安慰這個妹妹一番,不想,中午一回鳳儀宮,就趕上了妹妹生孩子。

這可真是……

好在,妹妹外甥都得平安。

謝莫如自偏殿去了正殿,穆延淳命去調查秦駙馬養外室的人也回來了,這事兒,不查還好,一查,更打臉。你說秦駙馬堂堂書香門第大家出身,就是養外室,養個好些的,咱也得說你一聲有品味。當然,話說回來,什麼好人家的閨女能去給人做外室呢。這外室既是暗門子出身,倒也在情理之中。

穆延淳氣地,道,“看看!看看!什麼下三濫的東西!養這麼個娼妓來打五妹妹的臉!”要是偷個丫頭什麼的,興許穆延淳能好些。結果,竟,竟是暗娼。

暗娼也是娼啊!

氣一陣,惱一陣,穆延淳道,“剛秦醒在外求見五妹妹,我已奪了他的官職,打發他回去,他也不肯,還在昭德殿外跪着呢。”

謝莫如當即便道,“昭德殿是什麼地方,那是陛下處理政務,重臣參與機要之地,豈是誰想跪便能跪的!”吩咐劉景,“去!攆他出宮!”又說丈夫,“你別人家跪一跪你就心軟。”

“我哪裡會心軟。只是,也不能叫五妹妹守寡。”外甥剛出生,他也不能把外甥爹宰了。雖然穆延淳也十分厭惡秦醒國孝之中亂來,但養外室之罪,還真夠不上殺頭的。

“陛下想的遠了,咱們不好替公主做這個主,待明兒聽聽公主怎麼說吧。”清官難斷家務事,謝莫如不想替壽宜長公主做這個主。但也看不慣秦家這般賣慘,嗬,出了事知道來跪着了,有本事別幹那丟人現眼的事哪!

穆延淳則是另一番感慨,他道,“小唐沒白拜神哪。”

“這話從哪兒說起?”謝莫如問。

穆延淳道,“這不是嚴相一去,內閣空出首輔之位麼。唐尚書資歷較秦尚書差一些,我看唐尚書在內閣已有以秦尚書爲先的意思。我也想着,既如此,索性便提秦尚書吧。小唐似是挺希望老唐做首輔的,這些天,見天兒回家給祖宗燒香。”

謝莫如聽到這兒已是忍不住笑了,道,“他家祖上出過神仙,拜神倒是容易。”

夫妻二人都知道,秦家出這等醜事,秦尚書定然不能再做首輔,如此,內閣裡必得是以唐尚書爲先。秦尚書也很識趣,此事一出,立刻稱病在家,上了致仕的奏章。

至此,唐尚書上位,已成了朝中公認的默契。

唐尚書卻是極爲恭敬謹慎,一日未有提他爲首輔的旨意,他只管兢兢業業的給穆延淳當差,在內閣裡也並不以老資歷自居,對同僚們都極是和氣。就是秦尚書上了因病致仕的摺子,唐尚書依舊令人把秦尚書在內閣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不使人有絲毫怠慢。

這是對外的姿態,對內,也嚴禁兒子小唐在外露出半點兒痕跡來!告訴他,把嘴巴收着些,不許在外頭亂說話,也不許表現出過分的喜色。小唐極是不滿,鬱悶道,“難不成叫我哭喪着臉!”覺着他爹過河拆橋,他爹知道這首輔位怎麼來的不?都是他早起一柱香晚間一柱香給他爹燒來的!

小唐氣哼哼的擺出個傻瓜樣,老唐也知道小兒子爲首輔的事兒心熱的了不得,對他做首輔是很支持的,只得掰開了揉碎了講這裡頭的道理。什麼低調做人啦,謹慎爲官啦!這要不是親兒子,老唐哪兒會費這個心啊!老唐自己這輩子的成就超乎自己的想像,換到十年前,他這輩子也不敢期冀能有坐上首輔之位的一日啊!

老唐自己的成就已可預知,可觀下一代,老唐難免有些失落,子孫們倒也還好,起碼沒有秦家這種腦子不清楚的。原本腦子最不清楚的小兒子,這些年也頗有長進,但要說絕才驚豔之輩,子孫裡實在沒有。甚至,想找一個將來能接班的,也不大容易找出來。

在外頭的子孫有幾個不錯,老唐還把家族排行第二的孫子唐晞弄回帝都,安排在鴻臚寺當差。唐晞年歲比小唐還大兩歲,性子沉穩,做事也周到。老唐公允的說,這個孫子比小兒子強的多。可就一樣,唐晞沒有小唐那種二百五的勁頭,當差不錯,跟皇帝皇后就說不上話了。

小唐則相反,小唐當差一般,但他跟上頭熟啊。

老唐覺着,要是小兒子跟二孫子的性情結合一下就完美了。

шωш● tt kan● ¢ ○

這不,老唐正琢磨家中子孫呢,就有內侍召小唐進宮。老唐客客氣氣地,“啊,劉公公,坐。”

小唐已經在問,“小景啊,是娘娘找我麼?”

劉景每回到唐家都特想笑,覺着老唐尚書這樣的性子,小唐大人又是另一種性子,委實令人忍俊不禁。劉景給老唐大人見過禮,對小唐道,“是娘娘說,請大人進宮說話。”

小唐很高興,道,“誒,我換身衣裳,咱們就去。”哼着小曲換衣裳去了。

老唐真是愁死了,想尋空叮囑兒子幾句,也不知皇后娘娘這麼召兒子進宮做什麼?

謝莫如召小唐進宮倒不爲別個事,就是想打聽一下秦駙馬這事到底是怎麼個來龍去脈。至於小唐會不會爲了黑秦家跟皇后娘娘說謊什麼的,謝皇后相信小唐還沒有在他面前撒謊的本事。

小唐:……

小唐到鳳儀宮,一聽皇后娘娘問這個,小唐道,“我爹在家叮囑我半日,叫我不準在外頭說秦駙馬的事兒呢。”

謝皇后笑,“你少在我面前弄鬼,難不成你還添油加醋陷害秦駙馬不成?”打發了人讓小唐只管說。

“我稀罕陷害他呢,他這事兒,也不算什麼機密。那個小牡丹,原是於家大爺的外室,就因她出身不好,一直難進於家的門兒。於大爺便將她養在了外頭,於家倒了,小牡丹也得另尋靠山,其實人家小牡丹不大願意,小牡丹又不傻,先時於家縱不讓他進門兒,於大奶奶的手也伸不到外頭來,她在外頭住的安穩,還得能些銀錢。秦駙馬可是長公主的駙馬,她不要命了敢勾引秦駙馬,她早想脫身呢,原是想搭嚴家小二爺的路子,偏生嚴相過逝,嚴家上下守孝,嚴小二爺也顧不得她了。嚴家一家子都回了老家,現在也沒人敢得罪秦家,她可不就得跟着秦駙馬。這事兒一出,小牡丹就吞藥死了。其實,也就是這麼點事兒。”小唐撓撓頭,他覺着秦駙馬這事做的不大地道,但因着秦尚書一倒,直接受益的就是他爹,他也不好在皇后面前說秦駙馬的不的,只得把話憋了回去。

謝皇后倒是好奇了,問他,“怎麼,你同這個小牡丹也挺熟啊?”

“以前她跟着於大時,於大請我吃酒,就是在她那兒。她彈得一手好琵琶,那屋子收拾的,跟妖精洞一般,於大跟他在一處時,可是沒少吃補藥。”

謝莫如問,“聽你說着,這個小牡丹後來怕是央求過你吧。”

小唐嘆口氣,“她是求我替她想個法子,想從秦駙馬手裡脫身。這個話,我可怎麼跟秦駙馬提呢,我跟秦駙馬也不大熟。”

謝莫如見小唐說的與丈夫着人查的一般無二,並無添油加醋之處,便讓小唐下去了。

待小唐傍晚回家,老唐又跟在小唐屁股後面問,“皇后娘娘問你什麼了?”

小唐裝模作樣,道,“娘娘說的話,豈能外傳?”險沒把他爹噎死。

老唐現在也不大顧得上小唐,他現下正琢磨着,要不要在陛下面前替秦家說句話什麼的。便是因此,才問小唐去宮裡聽謝皇后說了些什麼。老唐直覺認爲,在秦駙馬出事的這麼個節骨眼兒上,說不得謝皇后就是在問秦家的事。老唐這麼想着,便又問了小唐一回。

小唐馬馬虎虎同他爹說了說,道,“行啦,我去給祖宗上柱香。”

老唐也跟去一道給祖宗上了香,他覺着他能當上首輔,興許還真虧了祖宗保佑。老唐覺着,兒子當差不成,但在對帝后情緒把握上卻是有種天然直覺,便與兒子商議,“秦家如此,咱們不好落井下石,只是看秦尚書,也委實可憐。”

小唐道,“老秦尚書則罷了,至於秦駙馬,爹你可千萬別去做那好人。您想想秦駙馬做的事兒,先帝把公主嫁給他,他立刻便是正一品的駙馬都尉,兒子生下來也有爵位的。公主給他帶來這許多好處,又不是要求他做什麼摘月亮摘星星的事,他這般不給公主留體面,陛下定不會輕饒他的。倒是老秦尚書,一把年紀,在朝這許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爹你替老秦尚書說話倒罷了,秦駙馬那裡,你可別發善心。這事兒,不大容易善了,要不,皇后娘娘不會找我去細問這事兒。”

小唐這話可是把老唐感動壞了,老唐恨不能大呼一聲:我兒,你咋變這般聰明啦!

不只是兒子對此事的分析,還有小兒子對人心的洞察,老唐頗覺欣慰,面兒上還依舊是一幅老神在在的模樣,道,“好了,知道了。此事定有御史上本彈劾,你就別上本了。”

“我既是御史,不瞎不聾的,皇后娘娘又剛問過我,怎麼能不上本?這不失職麼?爹你可不能爲了自己前程就輕視我的差使啊。”小唐十分不服,沒理他爹,氣哼哼的走了。

老唐微微一笑,老懷大慰。

彼時覺着兒子不成材,可有秦醒一對比,老唐就怎麼看怎麼覺着兒子順眼!

多好的孩子啊!

雖不比李九江、蘇不語等人,可他兒子也不是秦醒這樣腦子不清醒的,成事雖不足,但起碼不會壞事,這便已是大大的好處。想到秦家出了這麼一顆鼠屎,老唐就恨不能心裡大笑三聲。

實在太爽了有沒有!

哈哈,賜磕睡便有人給送枕頭啊!

老唐這裡暗搓搓的高興呢,穆延淳卻是駁了老秦尚書第一道致仕的表章。

秦醒得此消息,喜若癲狂,連聲道,“祖父,帝心尚在!”

老秦尚書臉色灰敗,向來保養極好的烏髮一夕之間半白,見孫子如此,更是心灰意冷,淡淡道,“這是陛下給我留的面子,等我上第二道致仕表章。”

秦醒身子因喜悅微微顫抖,道,“起碼,陛下還能給咱家留些顏面,就不是沒有機會。”

老秦尚書平靜的看向這個孫子消瘦激動的臉龐,心下一派索然無味,揮揮手,打發他出去了。

老秦尚書想着,能請誰代爲周旋一二呢。此事既出,首輔之位自然要易手,但,老秦尚書還是希望能保住孫子的駙馬之位,如此,便能保全秦家最大的元氣。

俗話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如秦家這樣的門第,一時間,竟想不出一二可在帝后面前周旋之人。

其實,倒不是秦家就人緣兒不好,主要是,秦駙馬這事做的太不講究,尤其,這是在先帝孝期之內!滿朝文武都知道新君多麼孝順,這要是爲秦家周旋此事,一個不小心怕要把自己搭進去。自然人人慎重。

後來,還是秦老太太上門求了壽宜長公主的四姐壽安長公主。

宮裡壽宜長公主生產後也恢復了些元氣,想到自己竟把孩子生在了鳳儀宮,生產畢竟是污穢之事,心裡很是覺着對皇后不住。

謝皇后倒是不在意這些,道,“無妨,我從不信這個。你只管安心做月子就是。”

壽宜長公主臉上並無多少初爲人母的喜悅,眉間憂傷難掩,道,“再沒有在皇嫂宮裡做月子的理,還得求皇嫂給我安排個宮室,我若回府,怕是秦家又要過去絮叨。”壽宜長公主幹脆想在宮裡做月子,她本就是公主,宮裡便是她孃家,她要回孃家來住,謝莫如自然歡迎。

謝皇后道,“昕姐兒住在熙寧宮,熙寧宮挨着的是春暖殿,春暖殿冬天最是暖和,我已命人收拾出來了。公主看如何?”

壽宜長公主自幼在宮中長大,自然知道春暖殿是處極好的所在,連忙謝過謝皇后。

謝皇后還是留壽宜長公主過了孩子的洗三禮再移動,壽宜長公主看着兒子,不禁傷感道,“這孩子無福,我想,他既湊巧生在皇嫂宮裡,不如請皇嫂給他取個名字。”

小孩子生下來都不大好看,但看小傢伙圓乎乎肉乎乎的模樣,謝莫如心下便有幾分喜歡,想了想道,“既生在鳳儀宮,不如就叫阿鳳吧。”

壽宜長公主又謝了一回謝皇后,謝皇后令她好生休養。

壽宜長公主這般,謝莫如就不肯在洗三禮上委屈了她,雖在先帝孝期不好大辦,也請了皇親宗室的女眷們過來,舉行了一場小宴,宴中並無酒水,無非是大家坐着說說話罷了。聽說小傢伙是皇后親自取的名字,都說有福。

洗三禮當日,壽安長公主多留了片刻,勸了壽宜長公主一回,壽安長公主其實不是壞心,她道,“阿鳳這樣乖巧,咱們都是父皇賜的親事,又不能反悔。秦家敗落,於咱們是不相干的,可阿鳳呢,到底姓秦。哎,五妹妹,你可得想明白。”

壽宜長公主抿着脣,沒再說話。

壽安長公主回府,同秦家道,“該說的都說了,你們等信兒吧。”

這幾日,謝皇后這裡也沒斷了人,有想爲壽宜長公主和秦駙馬說和的,也有爲長公主不忿的,連文康大長公主也過來問了一問,想看帝后到底是什麼主意。謝莫如道,“陛下與我說了,都以壽宜妹妹的意思爲先,不論如何,都依着壽宜妹妹。”

“咱們皇家的駙馬,還不曾見有秦家這樣的!”文康大長公主現下說起仍是惱怒,道,“虧得秦尚書還在禮部當差,難不成在家就是這般教養兒孫的!也不知道教的哪門子禮!長公主駙馬,先帝愛婿,在先帝喪期未過,便敢包養娼妓,他秦家心裡可還有先帝!”文康大長公主最生氣的就是這個,她親哥剛入土,駙馬就能在外同娼妓搞在一處,鬧得人盡皆知,皇室臉面大失。

永福長公主也說,“要我說,這樣的□□之人,就該送到蠶室裡去!”

長泰長公主一口茶就給嗆了,咳了半日,用帕子擦擦嘴,都不知要說什麼好了。其實,不只是長泰長公主,永福長公主此話一說,連謝莫如、文康大長公主都驚的說不出話,永福長公主道,“怎麼,難不成我這話不對麼?管不住那X,不如不要!”還爆了句粗口。

文康大長公主道,“永福啊,你也是長公主之尊,這話可不好拿到外面去說。”

“我也就咱們自己說話時說說罷了。”永福長公主敢說就敢認,道,“不過,我也是這樣想的。只看帝都這些駙馬,論出身,誰比得上永安姑丈,論學識,謝駙馬是探花出身,哪個不比這姓秦的強百倍。永安姑丈還爲國立有戰功,謝駙馬先時在西寧關那樣的苦寒之地呆了小二十年,這姓秦的,他做過什麼拿得出手的事?屁本事沒有,全靠着長公主駙馬的身份得些體面。要沒本事,把公主伺候好了也算本事,倘這樣的本事都沒有,要他何用?”

“誰說不是!”很久以前,永福長公主小時候就喜歡處處同文康大長公主學,但文康大長公主一直覺着,永福長公主實在智商堪憂。不想這許多年過去,人也是在不斷進步的啊。永福長公主今日之話,就很合文康大長公主的心意。文康大長公主道,“就是苦了孩子。”

永福長公主道,“咱家又不是養不起。”

一句話,又暴露了智商。

別說一個孩子,就是十個百個,皇家也養得起。只是,父親在孩子的生命裡是不可或缺的,文康大長公主是過來人,十分清楚這一點。而且,這孩子以後怎麼算呢?說他姓秦吧,秦駙馬這般不體面。可他又不姓穆,以後長大,靠着壽宜的體面,過得不會太差,可到底沒有家族可依。但要叫壽宜長公主再回去跟秦駙馬過日子,文康大長公主都覺噁心。

最終,這事還是交給了永福長公主和長泰長公主來辦。

謝莫如畢竟是做嫂子的,姑嫂之間,總是有些隔閡。此事,倘是姐妹之間,則好啓齒,畢竟,大家都是公主,非但有血緣之親,立場上也是相同的。

壽宜長公主見姑媽姐妹們都來看她,很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大家都不談秦駙馬之事,先是誇一通孩子。然後,永福長公主長泰長公主是私下問的壽宜長公主,壽宜長公主道,“要是他差使沒當好,人沒本事,我也認了,人哪兒能都一樣呢,有人有本事,有人就平庸些。可這樣的事,又不是人逼他乾的,有一則有二,我要再跟他過下去,也不過是強湊合罷了。”

永福長公主很乾脆道,“成!你既是要和離的打算,我們就代你跟皇后說一聲。”

想到壽安長公主的話,壽宜長公主又有些猶豫,道,“我心裡雖是這般想,畢竟是父皇賜的婚事,大姐姐,能和離嗎?”其實,壽宜長公主是做了兩手準備,就是不能和離,她也不打算跟秦醒過了。當然,能和離最好。

永福長公主道,“皇后說都隨你的,放心吧,有陛下呢,他總要爲我們姐妹做主。倘不能重懲秦家,以後我們姐妹都要被駙馬怠慢了。”這也是諸公主要爲壽宜長公主出頭的原因,一樣都是公主,看壽宜長公主這般,大家難免感同身受了,就怕有朝一日也落到壽宜長公主的地步!

既是難題,永福長公主也只管交給謝莫如辦就是。倒是長泰長公主也很有幾分這方面的擔心,她沒在謝皇后面前表現出來,而是回家同婆婆兼姑媽說的。文康大長公主淡淡道,“何需和離這般麻煩,人不在了,更是乾淨。”直接意思就想將秦駙馬**毀滅,豈不直接就解決了先帝賜婚的麻煩。

長泰長公主深覺大長見識。

謝皇后卻是沒走文康大長公主想的這條路,她向來直接,把壽宜長公主要和離的事與穆延淳說了,穆延淳道,“和離呀,這個朕得安排一二。”穆延淳想走文康大長公主想走的這條路。

謝皇后勸他,“老秦尚書爲朝廷效力一輩子,雖說秦醒不爭氣,倘賜死秦醒,倒顯的咱們沒理,畢竟秦醒養個外室,奪職既可,賜死則有些過了。”

“他不死,這親事怎麼辦。畢竟是先皇御賜。”

先皇御賜的意思就是,死也不能和離。

“要是先帝在地下得知秦駙馬之事,怕也要悔婚的。”謝莫如道,“陛下想想,咱們也是有女兒的人,要是昕姐兒遇着這種事,咱們要怎麼辦?永福長公主都說了,就該把秦醒關蠶事裡去。“

穆延淳如同長泰長公主一般,也被嗆着了。穆延淳直襬手,道,“永福皇姐這脾氣,一輩子難改。”

穆延淳道,“到底不好忤逆父皇聖諭。”還是傾向把秦醒人道毀滅。

謝莫如給他出主意,“秦尚書不是上了辭官的摺子麼。咱們不要秦醒的命,原就是便宜了秦家,不若陛下把這事交給唐尚書來辦,也省卻陛下煩惱,秦尚書也得知陛下好意。不然,秦醒一死,壽宜長公主再佔理,人都死了,以後說起來也不大好聽。”

讓唐尚書辦此事,穆延淳是樂意的,笑道,“待老唐把這事兒辦好,就升他首輔。”

老唐委實手段不俗,沒幾日就把這事辦好了,秦醒自願出家修行,人一出家,便與凡俗無礙了。連楊貴妃這前兒媳都能改嫁公公,穆延淳立刻就說,“秦駙馬非凡俗中人,今已入空門,實乃天意。”他爹孝期,不好說給妹妹改嫁的事,但這事也就這麼定了。

壽宜長公主頗是鬆了一口氣,雖然她現在並沒有再嫁之心,再不必再看那噁心的賤人,待出了月子,也能帶着兒子回府清清靜靜過日子去了。

連秦尚書雖然恨不得這個敗類孫子去死,但能保住這混賬一條命,秦尚書也得謝穆延淳手下留情,而且,穆延淳也給他留足了臉面,他一上致仕奏章時,穆延淳還意思意思的做出挽留,然後,秦尚書連上三道致仕奏章,穆延淳方得應允他致仕。

秦尚書一走,唐尚書就任內閣首輔。

至於唐尚書空出的戶部尚書之位,穆延淳命屁股還沒在工部坐熱的工部左侍郎李九江接掌。

穆延淳對李九江道,“朕早就想提攜你,一直,沒太合適的機會,就耽擱了。”

有時,感動人的話不一定是多麼的天花亂墜,反是一些質樸的真話會觸碰人類的心靈。就如同李九江,他知道帝王說的是心裡話,他不爲先帝所喜,故此,先時雖得封賜,在朝中卻是沒什麼實差,便一直在穆延淳身邊當差。後穆延淳登基,朝廷也空出不少實缺,但穆延淳也不能薄了張薛二人,這二人,都是六十的人了,一把年紀,跟穆延淳還在他之前。及至嚴相爲內閣首輔空出工部尚書之位,爲嚴相在內閣地位計,工部尚書又給了當時的工部左侍郎,而後李九江爲工部左侍郎,直到現在,穆延淳毫不猶豫的將李九江提至戶部尚書之位。

新君厚道,難免歉疚。

李九江感激道,“陛下何出此言,臣在哪裡,都一樣爲陛下當差。”

穆延淳拍拍李九江的肩膀,什麼也沒說。

老唐做了首輔,最高興的就是小唐了,小唐還把他家祖宗如何靈如何靈的事私下同他師傅李九江講了,小唐道,“昨兒我好好的給神仙祖宗燒了一回。”

李九江微笑不語。

秦川秦大人,怕是早忘了三十年前,他是如何在秋闈時折辱於他的事了。

作者有話要說:  PS:不知爲何,一碼就是大長章~~~~~~~~~繼續爆字數中~~~~~~~~~~~

今天的小劇場與正文風格比較統一~~~~~

小唐:我每天燒的香,祖宗肯定是收到了,不然,我爹定當不了首輔!

唐神仙:這是哪個孫子燒的香喲,沒個完啦,快薰死老子有沒有!這得多大怨念啊!

所以,不是所有神仙都喜歡香火~

第320章 奪嫡之二三第191章 夫妻話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332章 奪嫡之三五第121章 議儲位一第44章 公主與公主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300章 奪嫡之三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163章 延師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58章 提議第293章 交鋒離職之下章第7章 百靈第136章 比神仙還自信第65章 好處~第263章 交鋒之爭功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281章 告靖王第二書第288章 交鋒之斷魂刀第25章 看到第204章 出海之一第81章 一塊兒老薑第130章 哥哥們這是怎麼了?第146章 暴雨即至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10章 請安第50章 及笄禮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130章 哥哥們這是怎麼了?第147章 震後第224章 南事之一第242章 交鋒之四第322章 奪嫡之二五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39章 交鋒之一第379章 太后之一第348章 東宮之十一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二日第41章 無人不知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167章 一件東西第48章 再無相干第374章 皇后之十七第164章 延師之二第216章 入冬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364章 皇后之七第319章 奪嫡之二二第296章 交鋒這一天之中章第387章第230章 如此~第141章 庸人自擾第39章 生辰~第105章 和諧啦第27章 禍根已生第23章 衣裳第71章 刀光劍影第108章 應對第33章 規矩第304章 奪嫡之七第4章 華章 堂第240章 交鋒之二第131章 分封之一第35章 神交第311章 奪嫡之十四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16章 逗她第309章 奪嫡之十二第54章 福菜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192章 忠心第43章 反應,程離第73章 春風得意~第218章 戰局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42章 揣度第131章 分封之一第359章 皇后之二第319章 奪嫡之二二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102章 祭禮第二日第31章 一擊必中第249章 交鋒之十一第35章 神交第175章 祭奠第185章 在朝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219章 積累~第175章 祭奠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204章 出海之一第115章 真相大白第208章 槓上第211章 勢在必行第62章 講筵之後
第320章 奪嫡之二三第191章 夫妻話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332章 奪嫡之三五第121章 議儲位一第44章 公主與公主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300章 奪嫡之三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163章 延師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58章 提議第293章 交鋒離職之下章第7章 百靈第136章 比神仙還自信第65章 好處~第263章 交鋒之爭功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281章 告靖王第二書第288章 交鋒之斷魂刀第25章 看到第204章 出海之一第81章 一塊兒老薑第130章 哥哥們這是怎麼了?第146章 暴雨即至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10章 請安第50章 及笄禮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130章 哥哥們這是怎麼了?第147章 震後第224章 南事之一第242章 交鋒之四第322章 奪嫡之二五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39章 交鋒之一第379章 太后之一第348章 東宮之十一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二日第41章 無人不知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167章 一件東西第48章 再無相干第374章 皇后之十七第164章 延師之二第216章 入冬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364章 皇后之七第319章 奪嫡之二二第296章 交鋒這一天之中章第387章第230章 如此~第141章 庸人自擾第39章 生辰~第105章 和諧啦第27章 禍根已生第23章 衣裳第71章 刀光劍影第108章 應對第33章 規矩第304章 奪嫡之七第4章 華章 堂第240章 交鋒之二第131章 分封之一第35章 神交第311章 奪嫡之十四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16章 逗她第309章 奪嫡之十二第54章 福菜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192章 忠心第43章 反應,程離第73章 春風得意~第218章 戰局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42章 揣度第131章 分封之一第359章 皇后之二第319章 奪嫡之二二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102章 祭禮第二日第31章 一擊必中第249章 交鋒之十一第35章 神交第175章 祭奠第185章 在朝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219章 積累~第175章 祭奠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204章 出海之一第115章 真相大白第208章 槓上第211章 勢在必行第62章 講筵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