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

帝都大後方有妻子坐鎮,五皇子十分放心,一開春,顯然靖江王已經搞定了自己的內部紛爭,又派出難纏的馮飛羽,五皇子欲收復皖地,皆因馮飛羽善戰,幾番交鋒,勝負各論。

五皇子雖心急,倒也穩得住,畢竟,縱馮飛羽驍勇,柳扶風也能擋他一擋的。何況,馮飛羽雖是難得的將才,但靖江世子一死,世子嫡長子雖立爲太孫,太孫在政治地位上也是合法繼承人,但在政治經驗上,怎敵得過野心勃勃的靖江諸子。尤其是邱側妃所出的穆三,此次世子在穆三府上被毒殺,靖江王雖將此事扣在穆元帝頭上,可這種結案方式,有多少是出自對局勢的需要?而穆三,就果真清白麼?

饒是靖江王壓服手下各方勢力,強勢的冊立太孫,但沒有重懲穆三,也是事實。

馮飛羽重返前線,糧草卻掌於邱姓人之手,當然,邱家一向是靖江大戶,深得靖江王信任。而且,邱家也沒腦子犯抽,不會在這時候給馮飛羽下絆子。

只是五皇子方如何肯放過這等機會,江行雲就細研究過馮飛羽的背景,馮飛羽與靖江世子頗有淵源,說來馮飛羽是靖江世子母族出身,少時卻過得頗爲坎坷,倒不是出身不好,事實上馮飛羽還是靖江世子母族的嫡系族人,馮飛羽自己也是嫡出。之所以坎坷是因爲馮飛羽有個腦抽的爹,迷信,超級迷信,閒着沒事就一個愛好,算命。馮爹對算命的愛好癡迷到,出個門都要算一算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馮飛羽呢,少時命運頗爲不濟,出生時母親難產死了,然後攤上個愛算命的爹。馮爹不知找哪個高人算的,說馮飛羽命硬,出世就剋死母親,要養在身邊,接下來就要剋死馮爹了。可想而知馮爹對這個兒子多麼嫌棄了,馮飛羽自幼是給他爹扔田莊里長大的,按他爹的說法是,離得遠些,不令其命硬克着自己。這麼個不受主家待見的孩子,可想而知,少時日子是怎麼過的。馮飛羽命硬不硬不知道,但有本事的人,怎樣都不會埋沒的。馮飛羽少時就有智擒山匪的逸事,主要是馮爹爲防這個兒子克着自己,把兒子扔的田莊不是尋常城外田莊,而是不知哪個犄角旮旯窮鄉僻壤的山林田莊。那兒臨山,地方窮,有匪患,基本上比穆元帝收拾六皇子的山村好不了多少,但馮飛羽顯然不是六皇子那慫貨,人家馮飛羽十二歲就設計端掉了一窩山匪。管那片山林的馮家管事倒是有些見識,覺着這位小主子不是池中物,把這事兒告訴了主家,不是馮爹,而是馮爹的伯爺馮氏族長,馮族長的見識更非馮家管事能比,親自見過馮飛羽後,不忍他埋沒,最後此事爲靖江世子得知,靖江世子不信什麼命硬不僵硬的事,馮飛羽是他母系族人,就此入了靖江世子眼緣。靖江世子看他在武事上頗有天分,命人悉心教導,馮飛羽文武皆有不錯天分,世子原是想留他在身邊給兒子做個伴讀,馮飛羽卻是另有打算,十五歲就去軍中歷練,累功至飛羽大將軍,世人都稱一聲馮飛羽。

這就是馮飛羽的大致簡歷了。

當然,更詳盡的馮飛羽如何在軍中一步步升遷的記錄,江行雲手裡也是盡有的。

江行雲,原不過宋氏孤女,縱父祖略有名望,終因家族人丁單薄只餘她一介孤女,而走向衰敗。縱使江行雲有救大皇子之功,後亦因閩地功績封官,但在更多人眼裡,除了江行雲與謝王妃交好的原因,就是穆元帝對宋氏孤女的照顧了。

江行雲真正揚名天下就是自她設計馮飛羽一事起。

江行雲先是對馮飛羽進行了細緻的調查,事實上,這種調查並不是自江南戰亂開始,這要追溯到更早的時候,諸皇子分封之時,江行雲是個愛打理生意的,她消息面兒廣,但有意無意的收拾過靖江消息,這裡面,馮飛羽的重要性排在甲等。

江行雲對馮飛羽的計算始於一個不大知名的人物,這人姓鍾,竟然一個誠字。鍾誠官居正五品驍騎尉,這是一個很尋常的品階很尋常的官職,但鍾誠而今不過弱冠之年,生得面若白玉,脣若塗朱,縱使披上甲衣,腰懸寶劍,也渾身散發着一種鶴立雞羣、格格不入的氣息。只觀鍾誠的賣相,不知道的,還得以爲遇上蘭陵王轉世了呢。

事實上,鍾誠與蘭陵王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鍾誠能在弱冠之年官居驍騎尉,便是從他那雙修長白皙、指骨晶瑩、沒有半分瑕疵的素手上,就能知曉,這可不是一雙有戰功的手。

的確,鍾誠能居此官此職,並非戰功累績,更多的原因是他有一個好姑媽,他姑媽鍾氏,是今太孫親孃,世子原配鍾妃娘娘。

想一想,當初穆元帝令永定侯在閩地組建海軍、以及設江南大總督時,多少豪門世族把自家子弟送至前線鍍金,鍾誠的情形,與那些鍍金子弟沒什麼區別,一樣是想自前線撈些功勞,回去好晉升啥的。當然,自視甚高,愛指點江山之類的毛病,鍾誠統統都有。

事實上,他還覺着自己武功不錯,不然,出來進去的不能總這麼腰懸寶劍的裝X。

除此之外,鍾誠是個很看得過去的貴胄子弟,主要是因此人生得極美,皮相上佳,且有事沒事的愛寫個詩啊填個詞的,善飲酒,醉後舞劍狂歌,這要生於魏晉,絕對得一名士,事實上,鍾誠同學在靖江也算得上名士一枚,靖江多少閨女,愛他愛得要生要死。其姑媽鍾妃也極寵愛這個孃家侄子,鍾誠少時便將鍾誠接至宮內撫養,給太孫應個伴讀的名兒,事實上,鍾誠同太子的情分亦是極好的,太孫一向拿他當親弟弟看,不然也不能出手就是五品官,還特意把他安排在安全係數最高的馮飛羽麾下。

縱是貴胄子弟,能有鍾誠這般高起\點的,也不多。

但,鍾同學近來卻是有些鬱郁。

鍾同學認爲,他來,是來建功立業,是來指點江山的,可是,自來了前線,鍾同學倒是做了不少指點江山的小酸詩,真正指點江山的事兒,一樣沒幹。不是他不想幹,實在是,軍中比他功高位顯的一堆,暫時還輪不到他。

此時,鍾同學只得借酒消愁愁更愁了。

幸而,他來前帶了幾位解語花,頗會服侍,其中最得鍾同學喜歡的一位解語花叫碧蓮,其人相貌自不必說,難得滿腹詩書,談古論今,辯才無雙。鍾同學鬱悶時,就愛找碧蓮說話,碧蓮不同於尋常姬妾,只會殷勤小意,她是個爽俐脾氣,見鍾同學無精打采、借酒澆愁的酸樣就是一番嫋嫋娜娜的嗔罵,“看這沒出息的樣兒,大道理我就不說了,凡打仗的人,哪個不是勝不驕敗不餒的。就公子這德行,叫誰見了誰放心您去戰場呢。哎,要我說,飛羽將軍也是善意,不然,您有個好啊歹的,如何同娘娘殿下交待哪。”

鍾同學立刻酒也不喝了,指點碧蓮,手指顫啊顫的說不出話。碧蓮一把拍下鍾同學的纖長玉指,說他道,“你要有志氣,就做出些個亮眼的事兒來也好說嘴,不然,你這麼一無戰功二無建樹的,不要說飛羽將軍,就是換個人,也不敢重用你,是不是?”

鍾同學反手握住碧蓮柔若無骨的小手,揉了兩把,嘆道,“軍中之事皆繫於飛羽之手,飛羽不肯用我,我又能如何?”再對月長嘆,“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把碧蓮君酸個跟頭。

碧蓮罵他,“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今酸詩有個鳥用!

鍾同學直接嗆了酒,碧蓮給他拍背,於是,鍾同學立志必要有所建樹!然後,鍾同學先是走正常途徑,他與馮飛羽是認識的,非要請戰,馮飛羽對付貴胄子弟很有一手,一指先鋒將軍,對鍾同學道,“打贏了李先鋒,就讓你出戰。”

可想而知是何結局了。

於是,本來挺有名鍾名士成了軍中大笑話,碧蓮倒是安慰他,“此路不通,另想他法就是。”

想什麼辦法呢,鍾同學寄家書數封,分別向家族、他姑媽、他太孫表兄控訴馮飛羽對他的壓榨嘲笑,然後還有他有志不能伸的鬱悶,之後,鍾同學想了個昏招,自己悄悄換了身尋常兵士的衣甲,在馮飛羽出戰時,自己騎馬跟了出去,可想而知鍾同學的下場了。

馮飛羽也未料到鍾誠這般會找死,一般找死的人,不死的少,何況鍾誠是個找死高手。

在馮飛羽看來,他完全不需爲鍾誠之死負責,又不是他安排鍾誠上戰場的。但,有時,感悟是不能用道理來解釋的。尤其鍾同學還往家裡寄過對馮飛羽不滿的書信,鍾家明理的覺着鍾誠之死是自作自受,疑心重的就懷疑馮飛羽是不是故意借戰事整死鍾誠了。不然,馮飛羽治軍嚴謹是江南都有名的,如何能讓一個鶴立雞羣的鐘誠偷偷溜進出徵大軍裡去呢?

碧蓮等姬妾也哭哭啼啼的回了靖江,在鍾家夫人審問時,幾人說的也大致相仿,無非就是公子于軍中不得志,素有鬱郁之色,還有姬妾嚶嚶哭道,“要不是那個馮飛羽爲難公子,公子怎會出此下策。”這話有失偏頗,但這些姬妾回靖江,鍾誠已死,就怕鍾家會遷怒於她們,自然要找個更拉仇恨的。

唯碧蓮沉默不言,鍾夫人倒也認得碧蓮,問她爲何不言。碧蓮一臉沉肅,道,“公子於妾身有大恩,妾願以身相殉!還請夫人成全!”碧蓮伏身,一個頭深深的磕下去。

此言一出,把其他姬妾嚇個半死,這,這,這,碧蓮想殉葬,她,她,她們可是想好死不如賴活着啊。

鍾夫人悲痛之餘,見碧蓮有此仁義之心,掩面痛哭道,“好孩子,不枉誠哥兒疼你一場。”再看一眼其他後知後覺一臉言不由衷的表示也想殉葬的其他姬妾,鍾夫人愈發覺着碧蓮是個好人。呸其他姬妾一口,“口是心非的東西,虧得我兒待你們一場。”

鍾夫人哀痛萬分的主持了兒子的喪儀,還特意吩咐給了碧蓮一個不錯的穴位,讓碧蓮去地下好生服侍兒子,就是在族譜上,也特意把碧蓮給兒子記成了側室。倒是靖江其他豪門聞知碧蓮之事,也頗爲讚揚,覺着這是個有情有義的婢妾,倒值得鍾家高看一眼。

主持完兒子的喪儀,鍾夫人便病倒了,小一個月方能起身,起身後就見天的往太孫府找太孫他娘鍾妃娘娘哭訴,言必說馮飛羽心胸狹隘,容不得人。鍾夫人泣道,“要說阿誠這孩子,倘他不是姓鍾,而是姓馮,怕也不會是這般下場了。”暗示馮飛羽是排擠鍾家人。

其實外戚之家本就存在這種攀比,你是太后孃家人,我是皇后孃家人,他是太子妃孃家人,端看誰當權罷了。世子活着時,對馮飛羽既親且近,當初世子想馮飛羽留在長子身邊爲伴讀,就是想培養一下馮飛羽與長子培養一下感情,結果,馮飛羽去了軍中,而世子生母早逝,這也就導致,馮飛羽在世子系的高品階女性中缺少一個能爲他說話的人。

鍾妃娘娘倒也勸了鍾夫人,“你想多了,飛羽將軍少時,我也見過幾面,看他倒不似這般人。”馮飛羽入世子府時,就已是十二歲,鍾妃雖是嫡妃,因公公靖江王獨寵邱側妃,鍾妃又沒有謝莫如的本領,事事唯恐不夠小心,故此,見馮飛羽卻是見得不多。

鍾夫人拭淚,“人與人,哪裡是能看出好歹的,倘不是當初覺着馮飛羽是可託付之人,如何會讓阿誠去他麾下。卻不想,一時不慎,要了阿誠性命。”

鍾妃娘娘一嘆,心下也不是不怨馮飛羽,但如今兒子的勢力還得靠馮飛羽來扶持,偏又不能得罪了馮飛羽,一時也鬱郁起來。

太孫系的人都這般疑心了,穆三系人馬更不會放過離間太孫與馮飛羽關係的機會,很是造了些謠言。但,相對於整場戰事,鍾誠之死畢竟只是小事,戰場上,沒有不死人的。此事,還動搖不了馮飛羽的地位。

但,鍾誠之死委實是馮飛羽與太孫系產生嫌隙的開端。

接下來,江行雲開始了第二場佈置。

作者有話要說:  PS:晚安~~~~~~~~~~~~~~~~~~~~~~~~~

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175章 祭奠第140章 嫉妒第213章 形勢~~~~~第80章 變色第5章 丈夫第66章 朱雁第75章 外放之事第23章 衣裳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1章 謝莫如第230章 如此~第28章 暴雨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63章 皇后之六第78章 信第65章 好處~第二日第178章 報償第281章 告靖王第二書第45章 寶劍之論第218章 戰局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197章 相救第74章 迴歸第27章 禍根已生第58章 提議第325章 奪嫡之二八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44章 鬆口氣第293章 交鋒離職之下章第182章 大皇子的對策第123章 議儲位三第147章 震後第50章 及笄禮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372章 皇后之十五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1章 謝莫如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235章 生辰禮~第77章 南安侯第182章 大皇子的對策第300章 奪嫡之三第39章 生辰~第139章 進宮第74章 迴歸第27章 禍根已生第386章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233章 心急第259章 交鋒之二一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250章 交鋒之十二第228章 南安第47章 她想要的第84章 出孝第381章 太后之三第238章 穆元帝的處置~第293章 交鋒離職之下章第255章 交鋒之十七第62章 講筵之後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205章 段四海第79章 原因第21章 宋家,逸事第270章 交鋒之戰一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206章 相留第99章 失落的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49章 值得第87章 於氏第56章 百靈~第92章第132章 流言之一第28章 暴雨第11章 提醒第15章 教導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387章第154章 更迭第216章 入冬第6章 不過小事耳第112章 後續第189章 小勝第62章 講筵之後第230章 如此~第67章 收了神通第284章 交鋒之戰事第258章 交鋒之二十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183章 與世同濁第277章 勢利的婚姻市場第357章 東宮之二十
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175章 祭奠第140章 嫉妒第213章 形勢~~~~~第80章 變色第5章 丈夫第66章 朱雁第75章 外放之事第23章 衣裳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1章 謝莫如第230章 如此~第28章 暴雨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63章 皇后之六第78章 信第65章 好處~第二日第178章 報償第281章 告靖王第二書第45章 寶劍之論第218章 戰局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197章 相救第74章 迴歸第27章 禍根已生第58章 提議第325章 奪嫡之二八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44章 鬆口氣第293章 交鋒離職之下章第182章 大皇子的對策第123章 議儲位三第147章 震後第50章 及笄禮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372章 皇后之十五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1章 謝莫如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235章 生辰禮~第77章 南安侯第182章 大皇子的對策第300章 奪嫡之三第39章 生辰~第139章 進宮第74章 迴歸第27章 禍根已生第386章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233章 心急第259章 交鋒之二一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250章 交鋒之十二第228章 南安第47章 她想要的第84章 出孝第381章 太后之三第238章 穆元帝的處置~第293章 交鋒離職之下章第255章 交鋒之十七第62章 講筵之後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205章 段四海第79章 原因第21章 宋家,逸事第270章 交鋒之戰一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206章 相留第99章 失落的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49章 值得第87章 於氏第56章 百靈~第92章第132章 流言之一第28章 暴雨第11章 提醒第15章 教導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387章第154章 更迭第216章 入冬第6章 不過小事耳第112章 後續第189章 小勝第62章 講筵之後第230章 如此~第67章 收了神通第284章 交鋒之戰事第258章 交鋒之二十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183章 與世同濁第277章 勢利的婚姻市場第357章 東宮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