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三五 繼承之事

bookmark

母妃安,孩兒離申京百日,叔父今日方許我與母親聯絡.......孩兒一路北上,平安順遂,半月前,曾因出汗後吹風,感冒了兩日,已經全然好了,請母親勿要擔心。

叔父待孩兒極好,一路陪伴,細心呵護,許孩兒騎馬、划船、打獵、踢球,一直在身邊作陪。孩兒從未有如此歡樂時光........。

至北京後,叔父讓孩兒化名李稷,加入了少年足球協會,學習踢足球。

初選時,孩兒三次考覈皆失利,叔父不許侍衛協助,最後孩兒加入了最差的一支球隊,忙碌三十餘日,才成爲正式球員,卻只能擔任替補。叔父說,孩兒球技不亞於夥伴,而教練不許孩兒首發,一直到快比賽時,孩兒纔得到珍貴機會,後得知,是叔父給了教練三十元錢,孩兒疑惑,此舉是否會賄賂,是否有違君子之道,有反帝國之法。

昨日比賽結束,我隊只得殿軍之位,叔父出錢,請全隊吃魚翅宴,卻不見教練,詢問方知,有人舉報教練受賄,已經學校解職,孩兒懷疑是叔父所爲........。”

申京的七月,天氣還很熱,在御書房裡,李君華喝着解暑的酸梅湯,聽着容妃在一旁念着兒子來的書信。

李昭稷與李君威這叔侄兩個,已經離開申京一百多天,這些時日,就是不許李昭稷往家裡寫信,倒是日日讓侍衛班子往京城上奏行程,因此李君華知道兒子情況,容妃想知道的卻得不到,想關心也無從下手。

今日終於拿到了李昭稷親筆所書的信,夫妻二人都很開心。

“卸磨殺驢,這肯定是老三乾的。”李君華放下碗,笑呵呵的說道。

“.......叔父已准許孩兒與母妃聯絡,但不許母妃寄送任何物品。有京城小吃驢打滾、沙琪瑪等送至,不知是否因天熱而壞掉,若是不壞,請母妃品嚐,並揀選不愛吃的一兩樣,送給昭承哥哥.......。”容妃繼續念着,唸到最後,已經是哭笑不得。

“皇上,昭稷已經去了京城三個多月,你聽這信中說的,又不許幹這個,又不許那個的,如市井之徒在街上閒逛,這實在對孩子不好。若是讓旁人知道,對皇家名聲也有損,可不能再.......。”容妃按不下信中對孩子的擔心,立刻求情。

李君華卻是搖搖頭:“你這話就錯了,我似昭稷這麼大的時候,放了學,也是和一羣人在街頭巷尾鬼混。那時也就有陳平等侍衛跟着,哪裡似昭稷這般,有親叔叔在旁照應,那時候惹是生非,可是不少。這就是我李家的教育,你以爲昭稷跟着老三學壞了?

你卻是錯了,錯的離譜,老三這是在教昭稷,如何當皇帝。”

“這........這是如何說的。”容妃卻是不敢這麼想,嘴上甚至都不敢應承。

她與李君華也是兩情相悅,可問題就是在於,皇室終究是皇室,有些話是不能說的,比如立儲之事,李昭稷是皇帝唯一的兒子,現在也已經證明皇后不能再有所出,李昭稷就是長子,理應被立爲太子,可這麼些年,無論是誰,無論旁敲側擊還是直言上諫,皇帝都是不許。甚至已經有傳言,皇帝準備兄終弟及,心中以裕王爲後繼人選。而奉先殿的牌匾後的聖旨,寫的正是李君威的名字。

“當皇帝的前提是當一個百姓,連百姓是什麼,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如何當一個皇帝?”李君華說道,繼而感慨:“昭稷是我朝皇室第三代,有我父親兄弟兩代人的努力,昭稷這一代哪裡還有什麼建功立業的機會,可若連百姓疾苦都不知道。不是做昏君,就是爲臣子愚弄。

而你看裕王府的那個小威廉,來自歐洲,他的父親也是一個小國王,可以說他就是一個世子,但還是不遠萬里來到申京,這便是教育。”

李君華對弟弟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是非常滿意的,他已經很清楚,年邁的太上皇是不準備插手皇子教育的,而裕王最得太上皇之心,他教育出的孩子,未必舉止得體,未必有君子之風,但肯定有長處,不會爲人欺騙矇蔽。

容妃揮揮手,讓所有人都退去,然後說道:“皇上,臣妾說句不該說,昭稷可是你唯一的兒子。裕王帶在身邊,恐怕不妥。”

“不妥?有什麼不妥?你懷疑他會害昭稷,哈哈,真是笑話,你別忘了,他還是咱們兩個的媒婆呀。”李君華絲毫不以爲意,擡手扶住了要跪下請罪的容妃,說道:“你嫁給朕近十年了,生育了幾個孩子,今日既然話說到這裡,索性就說開了。

今日你大可隨意問,我會實心答,生氣了也好,罵你了也罷,過了今日,就權當一切沒發生過。”

容妃當然不會認爲今日說什麼都會當成什麼都沒發生,但是她知道,今日機會難得,爲了自己兒子,她還是想要爭取一把,於是問道:“皇上,你遲遲不立昭稷爲太子,是否存了兄終弟及的心呢,對裕王如此寵信,他在海外,全權負責帝國對外事務,他在國內,連唯一的子嗣都全心託付,難道不擔心裕王有覬覦之心嗎?”

“不擔心。”李君華很肯定的說道,他說道:“我寧可相信我的皇后和妃子有野心相當第二個武則天,也不相信我家會有燭影斧聲。”

“皇上爲何如此信任裕王?”容妃對李君華的態度難以置信,問道。

李君華直接說道:“這個帝國是我的父親一手創立的,他是帝國的開國皇帝,理所當然的,所有人都認爲,父親最重要的就是皇位。可是世人都錯了,父親最重要的東西並非這個皇位,於是他傳承給我。”

“那父皇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傳承給了誰,印度的皇長兄?”容妃不解。

李君華說:“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我和君弘這從十幾歲起就開始猜測查找,一直都沒有答案。一直到前段時間老三在印度犯了錯,我與大哥通信,他在信中提及了這件事,老三在阿格拉對大哥吐露了部分心聲。

按照老三的說法,父親的才能被大哥繼承,父親的事業由我繼承,而他繼承的則是父親的理想。

你或許知道,父親和老三之間最爲親密,可你不知道的是,這二人之間是有秘密的,那是一個很重要的秘密,沒有第三個人知曉。或許那就是父親的理想吧,或許我這一生都不知道。我當皇帝二十年,除了想知道那個秘密是什麼,最大的疑惑就是爲什麼父親不告訴我。我想不出來,是什麼樣的理想是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皇帝無法完成的。但是近兩年我逐漸明白了,皇位枷鎖,一旦套上,有些事就不能做了。

而父親的理想是和皇位相悖的,當了皇帝,就不能繼承那個理想,想要繼承那個理想,就不能做皇帝。”

容妃搖搖頭:“不知道您在說什麼,我擔心這只是一個圈套,或許是裕王故佈疑陣。”

“不會的。除了那個秘密,老三待我很真誠,他不會欺瞞於我,就像在裕王府,他打昭稷,一定要當着你面打一樣。他的腦袋非常聰明,如果他想謀奪皇位的話,二十年時間他早就成功了。而且他很重視親情,當年父親不想發生玄武門之禍,因此纔在春秋鼎盛之年,禪位於剛剛成年的我。而老三也是爲了兄弟之情,早早退出了皇位相爭。”李君華堅定的說道。

容妃臉色卻很難看:“您說了這些,雖然打消了我的疑慮,但我心裡更忐忑了。那終究是什麼理想,什麼秘密,竟然很可能與帝位相悖逆。您是裕王的親兄弟,或許他不會威脅到您,可是昭稷卻和他遠了一層,將來他會不會爲了那個理想,威脅昭稷呢?”

李君華哈哈大笑:“容妃,你要知道,我和老三之間只相差幾歲而已,你憑什麼料定我會先於他而去呢?另外,誰說繼承我位置的一定會是昭稷?在我的眼中,昭稷縱然是我唯一的兒子,卻並非唯一的繼承人,老三的那些兒子也一樣有可能繼承我的位置,只不過我一直沒有說罷了。當然,在同樣優秀,甚至昭稷差一些的情況下,我會優先選擇自己的兒子,可我總要有選擇才行。

你不是一直想知道,奉先殿的牌匾後的聖旨上寫了什麼嗎,我這就讓人取來給你看。”

李君華叫來侍衛長,讓其去取聖旨,很快,聖旨取來,容妃打開看後,發現聖旨上寫的很清楚,一旦皇帝駕崩,當由太上皇決定誰來繼承帝位。既不是大家理所當然認爲的李昭稷,也不是傳言之中的李君威。

而李君華毫不客氣的說道:“只有當孩子們成年,展現出足夠的能力時候,我纔會做出選擇,他的名字纔會出現在這份聖旨上。而孩子們沒成年之前,這份聖旨就是這樣。”

“可父皇年邁了呀。”容妃說。

李君華笑了笑,點了點聖旨:“那麼這個人就會換成老三君威。”

“可是.........。”

“如果老三也不在了,這個人就會是誠王君弘、成王兄李海。”李君華不等容妃說完,又列舉了兩個名字,想來他的腦袋裡還有幾個名字。

“那您今天說的這些,裕王知道嗎,這些人知道嗎?”容妃問。

李君華搖搖頭:“他們都不知道,尤其不能讓老三知道。其實老三還是心心念唸的想要讓昭稷成爲太子,正因如此,他才迫切的在昭稷這麼小的時候,把他帶離你的身邊。他擔心,再長大幾年,就擰不過來了。你是第三個知道這個規劃的人。”

“第二個人是誰,父皇?”容妃問。

李君華搖搖頭,容妃又問:“母后?”

李君華依舊搖搖頭,他直接說道:“是皇后,而且皇后那裡還保存着我的親筆所書的一份聖旨。”

容妃聞言,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李君華說道:“今日跟你說這麼些,就是想告訴你,對老三好一些,別總是疑神疑鬼的。我知道你一門心思的想讓昭稷成爲太子,相信我,老三和你的心思是一樣的。我亦是如此,只不過區別在於,你認爲那個位置就屬於昭稷,而我和老三都想把他培養成合格的儲君。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把昭稷教育成合格的儲君,但我知道,皇宮肯定不是良好的教育場所。在父親不參與下一代教育的情況下,我很確定的認爲,老三是比你我都合適的人選。他對我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太子之位這件事上。

我甚至可以這麼跟你說,假如有一天,老三親口跟我說,昭稷是合格的儲君,那我會毫不猶豫的立他爲太子,甚至於直接禪位於他。”

“您就在這麼信任他?”容妃依舊難以置信。

李君華說:“這種信任並非只是因爲兄弟之情,實際上,從我當上皇帝之後,我也很多次的懷疑、試探,但結果都是打自己的臉。我厭倦了這種懷疑,也已經後悔。既然事實已經無數次的打了我的臉,那就不需要再打一次了。而如果你擔心昭稷無法獲得太子之位,想要再爲他做些什麼,那很簡單,你我再努努力,再生的兒子,兩個兒子成功的機率總比一個高,不是嗎?”

曾幾何時,李君華也非常想多子多福,兒子多了,選擇也就多,可是在他把裕王子嗣一樣列爲繼承人之選後,這種想法也就淡了很多。但是他不拒絕多幾個兒子,其實他也有一個野望,一個兒子繼承自己的皇位,一個兒子去老三那裡繼承父親的理想。

“皇上,如果父皇知道您的這些想法,會如何呢?”容妃知道,對皇帝影響最大的,還是那位早已不問政務的太上皇。

李君華道:“如果父皇知道了,他肯定會罵我,然後要求我把公主們也列爲考察對象。那樣只會讓局勢更爲複雜,想必你也不想如此。”

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八三 接觸與準備章五三 大清算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四四二 圖鬆章一零八 土豆——淪陷區的硬通貨章四五五 日本經濟章五七 荷蘭人的判斷章二七二 有計劃的失敗章四七五 金融法案章一六七 生死章二三九 解決章一九二 特別行政區章一六六 超越射擊章四零 ‘煤山大捷’章一二零 朱三太子章四三一 經濟章四三九 消化勝利果實章三五四 部署章四三零 莫斯科的風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章七七 進步之說章四九四 操縱章四三七 復冰章十五 興師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章一六七 生死章三六八 改革試點章一九六 意外章六九 愛耍手段的英國佬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四二七 全面忽悠章六六 抉擇章八四 井底之蛙的反抗章三一 擴大香港租界章一一九 奪地章一二一 馬耳他章一九五 小人物的手段章一三一 定性章一六零 兌子章二七零 都是人精章二七 山東攻略章一二七 衍聖公章二二三 謹慎章二四八 驅虎吞狼章三六六 大小章十七 認罪章三六 收拾周延儒章六 軍制章一三七 挖牆腳章一三一 實力章二七零 都是人精章三八四 朋友章五六 女人章五零六 父子 兄弟 叔侄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八六 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章八三 主力戰艦章一八九 刺殺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三二 冷暖章一零一 蒸汽機章二二八 分析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四二七 齊心章七八 搶先章五二 河原田兵衛章一一七 新總督的陰招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二八二 平衡章二四 收爲己用 下章五七 法國海軍勝利章三五 無用的勝利章四一 巖野先生章十三 包庇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一九 順利接敵章四五四 八代將軍章三二 護送章一零四 強強對決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七六 解憂章四九 商業互吹章三八九 李君威的陰招章四一六 奔馬的夢想章四百零一 長子之忿章十二 問罪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四三 西班牙的應對章七 專業章二一七 舞弊端倪章一一六 牛頓的科學章十六 陝西章二二七 逆賊再現章一三七 挖牆腳章十九 橫掃清水師 大發橫財章一一二 歸附章三二四 八十萬個餛飩章四七二 黃河治理章三七零 下一個題目
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八三 接觸與準備章五三 大清算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四四二 圖鬆章一零八 土豆——淪陷區的硬通貨章四五五 日本經濟章五七 荷蘭人的判斷章二七二 有計劃的失敗章四七五 金融法案章一六七 生死章二三九 解決章一九二 特別行政區章一六六 超越射擊章四零 ‘煤山大捷’章一二零 朱三太子章四三一 經濟章四三九 消化勝利果實章三五四 部署章四三零 莫斯科的風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章七七 進步之說章四九四 操縱章四三七 復冰章十五 興師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章一六七 生死章三六八 改革試點章一九六 意外章六九 愛耍手段的英國佬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四二七 全面忽悠章六六 抉擇章八四 井底之蛙的反抗章三一 擴大香港租界章一一九 奪地章一二一 馬耳他章一九五 小人物的手段章一三一 定性章一六零 兌子章二七零 都是人精章二七 山東攻略章一二七 衍聖公章二二三 謹慎章二四八 驅虎吞狼章三六六 大小章十七 認罪章三六 收拾周延儒章六 軍制章一三七 挖牆腳章一三一 實力章二七零 都是人精章三八四 朋友章五六 女人章五零六 父子 兄弟 叔侄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八六 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章八三 主力戰艦章一八九 刺殺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三二 冷暖章一零一 蒸汽機章二二八 分析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四二七 齊心章七八 搶先章五二 河原田兵衛章一一七 新總督的陰招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二八二 平衡章二四 收爲己用 下章五七 法國海軍勝利章三五 無用的勝利章四一 巖野先生章十三 包庇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一九 順利接敵章四五四 八代將軍章三二 護送章一零四 強強對決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七六 解憂章四九 商業互吹章三八九 李君威的陰招章四一六 奔馬的夢想章四百零一 長子之忿章十二 問罪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四三 西班牙的應對章七 專業章二一七 舞弊端倪章一一六 牛頓的科學章十六 陝西章二二七 逆賊再現章一三七 挖牆腳章十九 橫掃清水師 大發橫財章一一二 歸附章三二四 八十萬個餛飩章四七二 黃河治理章三七零 下一個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