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

“目前東北鐵路已經同時在唐山和瀋陽兩地同時開始初期工程,等到年底的時候,就會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整個津沈線預計在三年內就能夠完成建設,等到宣武十年的時候就能夠正式運營通車!”

“津沈線的建設,不但在建成通車後可以極大的帶動遼陽省的經濟,同時也能夠爲天津,唐山一帶的北方工業區帶來發展的助力!”

剛上任不久的交通部大臣翟遼成還是第一次單獨面聖,並向林哲彙報工作,整個人顯的有些緊張。

他略微擡頭看了看,見林哲的神情依舊,也沒有開口說話的跡象,所以他是繼續道:“津沈線的建設所需的大量鋼鐵和木材等原料,爲國內的鋼鐵行業提供了充足的訂單,尤其是北方部分鋼鐵企業的訂單,進一步支撐了北方地區鋼鐵行業的發展!”

鐵路和鋼鐵,這兩者在當代是相互相成的,因爲這年頭的鐵路,就是最大的鋼鐵消耗戶,建設鐵路是需要大量鐵軌的,別看偌大的一條鐵路,只有鼓勵的兩條鐵軌,但是如果把這個基數放大到數百甚至數千公里,那麼鐵軌的數量就是非常龐大的。

當代中國的幾家鋼鐵產,基本上都是依靠鐵軌的訂單而獲得高速發展的。

比如江南礦務公司的馬鞍山鋼鐵廠還有剛建成,大規模投產的大冶鋼鐵廠,其生產的鋼鐵除了供應國防工業、民間市場外,其實相當多一部分的產能都是供應給了鐵路。

此外,北方煤鐵公司下屬的天津北方鋼鐵廠,最初是的鋼鐵訂單也是來之於唐山鐵路,而現在的東北鐵路津沈線、津浦線、隴海鐵路東段,這些鐵路都是需要大量的鐵軌。

而這些鐵軌訂單。足以讓國內的幾家大型鋼鐵廠的產能充分釋放,並獲得不菲的利潤。

拋開鐵路後續對地方經濟的帶動,只是在建設階段。鐵路就足以爲當代帝國的工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畢竟在工業化時代,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對於鋼鐵等基礎行業的帶動是非常明顯的,在這年頭建設鐵路,和後世搞房地產差不多,都是足以支撐起經濟發展的大產業。

翟遼成又是獨自解說了十多分鐘後,這前後說了這麼久,基本上是把現階段國內的鐵路建設情況都是一一道來,這不知道是說久了,還是因爲緊張。這會的他都感覺到有些口乾舌燥了。

不過讓他大鬆一口氣的是,坐在上面的林哲並沒有一直沉默着,在翟遼成做簡報的時候,實際上林哲也是翻看着手中的報告書。

“今年的鐵路建設進度還可以,可見翟愛卿是下了功夫的!”林哲說話的語速有些慢,說話幾乎都是一字一頓的。

林哲說話的速度向來不快,尤其是和臣子們說話的時候,很少開口的同時,說話的速度也特別的慢,這倒不是林哲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而是因爲身處高位的他說出的任何一個字,都是足以造成重大的影響。

所謂三思而後行,到了林哲這裡三思而後行還不夠。還得三思而後言。

平日裡說話都是仔細斟酌詞彙,這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語速非常慢的習慣。

而且說話慢其實也有個好處,那就是會對臣下們無形中製造一種壓力,身爲上者,林哲可以說是幾乎每時每刻都是注意保持威嚴,給臣下們製造來自於自己的壓力。

翟遼成雖然是新上任的交通部大臣,但是他之前乃是鐵路司的司長,後來直接以交通部協辦大臣的身份繼續署理鐵路司事務,所以這幾年中國的鐵路發展。實際上都是處於他的領導之下。

鐵路業務在交通部這邊乃是最大的業務,鐵路司也是交通部內最大的司級機構。所以長期主管鐵路司的他升任交通部大臣也就是順利當然的。

儘管翟遼成是傳統官員出身,並沒有和很多年輕官員們一樣。有着留學經驗或者是從帝國大學出來的,不過傳統的出身並沒有限制他的仕途發展。

因爲他好學。

實際上帝國的政壇高層裡,翟遼成並不是特例,而是屬於普遍存在。

帝國的高層官員裡,大部分都是傳統官員出身,少數則是半路出道,這些人和近幾年快速崛起的那些年輕官員不一樣,他們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新式教育,但是他們之所以依舊能夠主政帝國,甚至主導帝國盡心工業化改革,自然也是有着他們的過人之處。

不懂什麼物理,化學的原理不要緊,但是隻需要帝國需要工業,需要鐵路就可以了,甚至有時候官員都沒有必要說要去懂得工業,如何去辦工業。

他們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那些懂得的人去辦工業。

這些高級官員們和林哲其實差不多,對於他們而言,用人是首要。

只要用對了人,諸多事務自然有下面的那些人去辦,因此他們不懂一些具體的新式工業並不重要。

比如翟遼成,雖然現在說起建設鐵路來頭頭是道,但是嚴格上說起來,他可是不懂怎麼建設鐵路,不懂怎麼建造火車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知道鐵路對於發展工業的重要性,並不妨礙他大力推動並支持鐵路的建設。

而這一點,也是他以往主導鐵路司,乃至現在擔任交通部大臣的最重要因素。

而和翟遼成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說內閣總理大臣薛煥,此人就更是典型的傳統官員出身,但是一眼能夠被林哲委以重任主持內閣工作。

翟遼成離去了後,林哲又是翻看了近段時間交通部的工作報告,這交通部的工作還是讓他感到滿意的。

交通部目前的工作重心雖然是鐵路,但是航運同樣也是交通部的重要工作

當代的大宗貨物運輸,主要以鐵路、河運、海運這種爲主,這三大運輸模式也是支撐起工業發展的大動脈。

縱觀帝國目前的工業佈局,基本上就是圍繞着這三大運輸模式進行的,爲什麼上海能夠成爲帝國的第一大工業城市,就是因爲它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因爲是沿海港口,所以海運方便,通過海雲不僅僅和國內的其他沿海港口城市進行交流,同時還能夠直接參與國際貿易。

同時長江這條中國的最大內河也是讓上海的工業產品可以銷往長江流域,產自上海的工業產品,甚至可以一路運輸到四川重慶去販賣,同樣道理,來自長江上游的工業原料也能夠快速的流向上海。

而後的寧滬鐵路開通,更是進一步提高了這種交通的便利性。

這種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是國內的其他城市難以具備的,要知道帝國近些年來逐漸開放沿海通商港口,基本上比較大的沿海港口城市都已經開闢爲通商港口。

但是同樣是通商港口,發展速度卻是天差地別的,除了上海外,發展比較好的也就只有廣州還有天津了,這兩個城市,廣州是傳統的國際貿易港口城市,而且還有着珠江的內河便利,如此儘管廣州周邊並沒有獨特的特產,暫時也沒有鐵路,但是依舊發展迅速,成爲國內僅次於上海的經濟重地。

天津的話,其地理位置過於獨特,後方不僅僅是直隸一省,同時還是蒙古,烏臺,山西,山東,河南等省份的主要對外進出口港口,則是依託北方的廣闊市場還有唐山附近的煤炭資源等發展起來的。

至於國內的其他沿海通商城市,則是要比較差一些,發展比較好的也就是寧波、福州,而都帶有濃厚的特產因素,比如寧波就是依賴生絲產業,浙江是生絲大省,儘管國內的生絲貿易是被上海所主導,但是寧波依靠地理優勢還是能喝一口湯的,此外浙江的茶葉也是很出名,並且產量不小,西湖龍井可是名茶。

而福建的福州能夠發展起來,只靠了一樣,那就是茶葉!

近代的福建乃是中國出口茶葉的第一大省,每年出口的茶葉可是相當龐大的,而福州就是福建茶葉的主要出口基地,並建設後少量的茶磚廠等工業。

不過和寧波比起來,福州的發展後勁並不足,而且侷限性也比較大,只能是依靠茶葉出口爲主,其他的則是難以發展,甚至連充當轉口貿易城市都是很難。

同時,自從東印度公司把英國人的茶葉消費培養起來後,固然英國每年都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茶葉,但是英國人也在印度積極種植茶葉,等到英國人在印度的茶葉種植規模大了以後,那麼將會對中國的茶葉出口造成重創。

歷史上的福建的幾個通商港口就是如此,早幾十年的時候紅紅火火,但是進入十九世紀末期後就是徹底沒落,等到了二十世紀後就更是不值一提了。

相對而言,同樣是以中國的傳統出口商品,生絲則是要比茶葉良好的多,生絲這玩意不是其他地方想要種植就能夠種植的出來的,世界上的生絲產地本來就沒有多少,主要是集中在東亞這一快,現在中國的生絲產量佔據世界產量的絕對主導地位。

同時後續生絲的消耗量是越來越多,甚至生絲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呢。

艦炮的藥包就是生絲包裹的,在鋼鐵鉅艦時代,這艦炮每發射一炮,就得消耗不少的生絲。

同時,生絲還是一項重要產品的原料,至少在幾十年內裡是唯一的原料,這項產品是什麼呢?

絲襪!(。)

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11章 山陰陳家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11章 山陰陳家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18章 黎明危機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1章 餘姚林家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149章 董離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82章 組建水師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36章 追擊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43章 侯客室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32章 帝大系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46章 他敢打嗎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02章 聯軍登陸
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11章 山陰陳家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11章 山陰陳家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18章 黎明危機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1章 餘姚林家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149章 董離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82章 組建水師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36章 追擊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43章 侯客室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32章 帝大系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46章 他敢打嗎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02章 聯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