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祖師深意

皚皚白雪,青玄五峰間雲煙繚繞,自清幽的雲煙中有不少顏色不一的遁光穿梭而出,驚散煙霧,於長空劃出優美的彩痕。

這些彩痕,顏色不同,互相交錯,竟而給偌大冷寂的宗門生出幾分熱鬧,青玄也是好久沒熱鬧過了。

有道者本身冷寂、幽然的緣故,也有青玄本身寥落的緣故。

天元、紫府二峰遁光最少,而這兩峰,卻是青玄真正強者居住處,遁光很淡,更多是乘風御氣而行。其餘清涼、玉陽二峰的弟子,都是藉助法器,清涼爲下院,總共也沒幾個人,玉陽是上院,人多勢衆,大都結羣而去。

其實總共的人數算起來,也纔不足百五十,可當真不像是作爲四大道宗之一應有的氣象。

或遁光,或雲氣落在青玄殿前,化出不同的男男女女,自是一個又一個青玄門人,他們服飾各一,真正身着道服的只是少數。

這些人魚貫而入,有面容蒼老者,仙風鶴骨;亦有青年男女,風姿動人。老的未必便是師長,年少的或許手下都有徒孫了。真正高明的修者,即使到了垂幕,大都看起來在四十以下,有些耗費些精力在容顏上,縱然幾百歲如處子,也實屬正常。

不過大多數修士,也不會太注重樣貌,任其自然,只是法力深厚,自然也能延緩衰老。

還丹的修士,長得老相之人,一般是因爲還丹較晚,爲了保存精血,用了藏匿氣血之術,使自己看起來衰朽,直到還丹之後,也懶得修正。之所以需要保存精血,自是因爲還丹乃是陰神抱氣,此氣非僅僅是修煉之氣,也包括自身血氣、精氣以及先天而來的元氣。氣不足,便不足以令陰神抱之。

故而有部分修士直到大限之前都不肯放棄還丹希望,通常會藏匿氣血,讓自己看起來衰老,其實生機暗藏。

相比成就還丹的長老,更多的是未成還丹的普通弟子,其中上院弟子比下院弟子多上十數倍,可是算起‘出神入化’級數的弟子,上院弟子比下院弟子也只是多了十來人,這還是因爲青玄下院弟子加起來,也才堪堪十人而已。

下院弟子能進來的,緣法、資質都比上院好上不少,往前百多年,青玄未逢大變之前,還丹六轉之上的修士,反而是出身下院居多。

這是因爲許多下院弟子都是自冥冥中,受到自己都不能覺察的牽引而來,甚至偶爾還有下院弟子其實本身某一世就是仙佛之流。

如青玄自元清祖師以下,論資排輩,最遠可以算到三十三代人,一共出現了四十位長生真人,其中約有六七位,極有可能許多世以前屬於地仙、鬼仙之流,只是因爲輪迴多次後,難解胎中之迷,再也記不起前生,成爲全新獨立的人。

這樣的人物,縱然後來取回前世記憶,受到前世干涉也會小上許多。

如果青玄式微,跌出四大道宗,氣運就會愈發衰落,那麼許多有靈慧的修道之才,或許一念之間,就不會來到青玄。

而下院每次只取十人,亦是有緣故,因爲十爲數之終,事物之極致,亦是天地間最古老的符號之一,有圓滿無缺之意。

五十年收一次徒,緣由在於大衍之數爲‘五十’,‘大衍’本意便是演化天地之變。‘大衍之數’就是推演天地萬事萬物用的‘數’。

以五十年之世事演變,得其‘十人’,可謂爲事物演變到極致。其中也可以窺測出,元清祖師立下此規矩,是何等法性自然,境界又是何等高遠,同時反映出元清祖師做事便要做盡,同道家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意旨,有不相一致的地方。

至於爲此‘開山門’,設下‘問心路’這些舉措,皆只是其悠遠佈局的一種修飾。

這些奧秘都是,沈煉得掌教傳承,方纔明瞭。只是歷代掌教都是心內得悉,不用爲外人足道。

而相比陳劍眉舉行法典那次,如今還丹長老要多了五個,只是沒有一個是自行還丹,新晉的五位還丹長老,最好也纔不過還丹四轉。

沈煉霎時間就感應到這些信息,當然並非他動用了神念,而是天地鑑的反饋。天地鑑就像是個雷達,反饋周圍不同的靈力波動在他心中。當然若是沒有什麼靈力的事物,是不會顯現在沈煉心中的,如果靈力太低,微乎其微,也會自動過濾掉。

天地鑑的玄妙尚且還有許多,沈煉如今只是體會到其中一種,已然方便了不少。

這件法寶並不能被他完全煉化,須得以掌門印記爲信物,才能部分煉化,掌握其威能,自然沒有同心神完全交融的法寶,用起來那樣隨心所欲。

因爲如果一件法寶被打下太深的印記,就不好傳給下一任。

況且法寶不同於法器,其本身已經有了靈,可看成獨立的生靈。

所以威力再大的法器,如果不能將靈性轉化爲真真切切的靈慧,生出自主意識,都算不得法寶。

掌門印記,就像是一件信物,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天地鑑的認可,這種認可在其誕生之時,就牢牢印刻,成爲其難以違背的信條。

沈煉立於掌教身側,眉心一點紅色印記,若硃砂般閃爍流華。

平平淡淡立在大殿之中,結成道髻的長髮,散落在身後,顯示出道者的悠遠,其身上玄遠幽邃的氣息,毫不掩飾泄露出來。

青玄殿悠遠空曠,彷彿即使再多人,都能容納下,其內部的空間,可以延伸。沈煉得授印記後,才察覺其本身亦是件通靈的法器。

他當初雖然從元清祖師記憶畫面中,看到青玄殿的形成,可是萬多年以來,青玄殿已經隨着靈機變化,以及歷代掌教的引導,演化成頂尖的法器,並且生出靈性。

沈煉無形間,就和青玄殿結合起來,不分彼此,如魚得水。

第3章 凝神定念第185章 五色神峰第112章 三壇海會大神第41章 塵沙第207章 飛仙圖第40章 天河屬誰家第170章 歸山第220章 銅棺上的孤燈第78章 開天闢地之道第29章 占星第105章 滅日箭第10章 燭九陰第9章 世情如霜第205章 得道了身第59章 激戰第83章 我非此間人第200章 定空珠第77章 沈煉證萬劫不磨於此第144章 太易第249章 天工造物本無心第91章 石佛口第119章 曲終(上)第70章 衆妙之門第224章 無怨無悔第26章 天馬背上的少女第91章 倀鬼第118章 追襲第62章 合乎道德第85章 我來人世間,授汝長生法第29章 眼中神第113章 道盡見上清第36章 莫道仙人能救世,但憑此心赴前程第28章 修行本末第205章 得道了身第30章 土地細說青霞事第196章 牛頭馬面第137章 無底船第55章 得良才美質而教之,不勝欣悅第226章 弱水之旁第10章 還回來第31章 一朝得法第152章 再回神廟第103章 惡戰第1章 老夫子第80章 太清道解第8章 黃泉第162章 神來之刀第69章 榜文第47章 仙藥第50章 朝小雨第170章 道統第52章 白骨哀第153章 法酒第48章 我輩本是無情人第139章 亂起第70章 衆妙之門第218章 邪神第73章 陷仙第31章 一朝得法第4章 沈家第108章 直到如今更不疑第81章 見招拆招第72章 長生咒第165章 何時能借天地法第146章 生死簿上的黑名單第86章 奈何奈河莫奈何第12章 殿中三叩首第25章 歸順第6章 從西樑城開始第97章 不自量力第238章 我會打敗你第144章 等你一萬年第22章 三劍第57章 追憶已如流水散,九嶷本非天地成第57章 天意第126章 道法交鋒第182章 誰生誰死第92章 兵解第45章 傳奇一生第233章 執假爲真第136章 八九第28章 關龍子第94章 劍意第85章 靈臺論道第2章 人生只如初見第171章 趣事第56章 海口偶遇第117章 性似浮雲意似風第8章 便做英雄也枉然第125章 阿賴耶識第105章 劍氣縱橫第73章 陷仙第61章 萬年不解煩心事,曾有神箭落天國第25章 歸順第20章 趕屍人第80章 觀察第62章 恐怖的智能第114章 決戰洪荒第56章 清歡有意尋聖器,魔靈恐懼沈青霞第50章 前因後果
第3章 凝神定念第185章 五色神峰第112章 三壇海會大神第41章 塵沙第207章 飛仙圖第40章 天河屬誰家第170章 歸山第220章 銅棺上的孤燈第78章 開天闢地之道第29章 占星第105章 滅日箭第10章 燭九陰第9章 世情如霜第205章 得道了身第59章 激戰第83章 我非此間人第200章 定空珠第77章 沈煉證萬劫不磨於此第144章 太易第249章 天工造物本無心第91章 石佛口第119章 曲終(上)第70章 衆妙之門第224章 無怨無悔第26章 天馬背上的少女第91章 倀鬼第118章 追襲第62章 合乎道德第85章 我來人世間,授汝長生法第29章 眼中神第113章 道盡見上清第36章 莫道仙人能救世,但憑此心赴前程第28章 修行本末第205章 得道了身第30章 土地細說青霞事第196章 牛頭馬面第137章 無底船第55章 得良才美質而教之,不勝欣悅第226章 弱水之旁第10章 還回來第31章 一朝得法第152章 再回神廟第103章 惡戰第1章 老夫子第80章 太清道解第8章 黃泉第162章 神來之刀第69章 榜文第47章 仙藥第50章 朝小雨第170章 道統第52章 白骨哀第153章 法酒第48章 我輩本是無情人第139章 亂起第70章 衆妙之門第218章 邪神第73章 陷仙第31章 一朝得法第4章 沈家第108章 直到如今更不疑第81章 見招拆招第72章 長生咒第165章 何時能借天地法第146章 生死簿上的黑名單第86章 奈何奈河莫奈何第12章 殿中三叩首第25章 歸順第6章 從西樑城開始第97章 不自量力第238章 我會打敗你第144章 等你一萬年第22章 三劍第57章 追憶已如流水散,九嶷本非天地成第57章 天意第126章 道法交鋒第182章 誰生誰死第92章 兵解第45章 傳奇一生第233章 執假爲真第136章 八九第28章 關龍子第94章 劍意第85章 靈臺論道第2章 人生只如初見第171章 趣事第56章 海口偶遇第117章 性似浮雲意似風第8章 便做英雄也枉然第125章 阿賴耶識第105章 劍氣縱橫第73章 陷仙第61章 萬年不解煩心事,曾有神箭落天國第25章 歸順第20章 趕屍人第80章 觀察第62章 恐怖的智能第114章 決戰洪荒第56章 清歡有意尋聖器,魔靈恐懼沈青霞第50章 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