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王翦、尉繚

上將軍職位之秦朝歷代不少,但如今尚存世的,只有曾多次指揮兵滅國戰,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傳奇統帥王翦。

至於國尉並不是秦朝的正統職銜,而是屬於一人的專屬,那就是尉繚,就像趙軍的神武侯稱號一樣。

在統一六國之戰前夕,秦國戰將如雲,猛將成羣,並富有百萬虎狼之師,以當時秦國之力消滅六國中的任何一個都是不成問題的,可六國要是聯合起來共同對秦,情況就難料了。

所以,秦朝當時唯獨缺一位能掌控全局,運籌帷幄的戰略軍事家,就在這個時候,年輕的尉繚輕衣入關,爲秦始皇帶去了平定天下的策略,最終輔佐秦始皇一掃六國,他當時的職位是太尉,故而人尊稱爲國尉,可見其威望之高。

“快請。”扶蘇在短暫的怪異神色後,臉色就恢復了鎮定,揮手對門外叫道。

‘咯吱..’殿門緩緩被章邯推開,外面正站着年逾七十的王翦,和年近五十的尉繚。

二人腳下都似生釘了一般,站在門外一動不動,臉上都有些慍色,扶蘇先是驚愣了一下,然後就是尷尬,想來是淳于須的話惹怒了二人。

“二位大人快快請進,外面風大。”扶蘇不得不起身走下高臺,然後一臉帶笑的向殿外走去,盡是要親自迎入二人。

不過,殿內大臣卻絲毫不奇怪,秦國統一天下軍功最高者當屬他二人,一人是戰術最高指揮者,一人是戰略部署者,始皇帝在時還能壓制二人。始皇帝不在,單憑扶蘇的威望,在二人面前還是要矮一截。

見扶蘇親自迎來,王翦卻沒好臉色,絲毫不留情面的訓斥道:“我大秦能有今日之威在於忠實貫徹耕戰方略和秦律嚴明。沒想到陛下一走,兒子卻要挖秦朝根基,我大秦數代先烈拼下的江山,難道要盡遭儒生糟蹋嗎?。”

尉繚淡淡的略帶不屑道:“儒生議政,長公子實不過輕信,否則國將不保。”

被二人當着衆臣面訓斥。扶蘇直覺想找個地縫鑽進去,臉色羞紅之極,可是偏偏憑自己的威望又奈何不得二人,若是扶蘇敢擅動二人,必會遭來朝堂諸多大臣反對,還有王賁等軍隊裡的將領牴觸。甚至蒙恬兄弟也不會向着自己,要知道,王翦帶兵一生,軍隊裡到處都是他的門生,尉繚在朝廷爲太尉二十多年,不知道多少人受過他恩惠。

殿內大臣此時都是眼觀鼻,鼻觀口。一聲不響,單憑二人的威望,足以震住整個朝堂。

忍下不滿,扶蘇陪口笑道:“二位老大人言重了,淳于大人也只是一提,國本輕易動搖不得,還快請大殿吧。”

扶蘇現在只盼着二人快進大殿,不然讓人知道自己把二位國寶級人物處置於殿外,肯定會影響自己名聲。

“吾等羞於酸儒同堂。”王翦冷然一聲,語氣極爲不屑。

扶蘇一臉無奈。只得轉頭對淳于須道:“咳咳..淳于大人你還是先回避一下吧。”

“我..”淳于須被連番羞辱,已然是羞憤欲死,在面對扶蘇的命令更是無地自容,在看王翦二人的威勢,他只得強忍下怒氣。粗粗對扶蘇一揖,疾步往殿外走去。

淳于須在路過殿門時,氣憤的往王翦怒視一陣,表示不滿,然後便要離去。

“站住!”王翦忽然沉聲一喝,目光凌厲的看向淳于須。

淳于須聞聲腳步一滯,回頭迎上王翦的目光時心頭突的一顫。

只聽王翦森冷的道:“哼,再敢胡亂編排他人,妄議國本,老夫就親斬了你的狗頭!”

冷寒的殺氣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壓向淳于須,淳于須直覺墮入了冰窟,忍不住全身發冷,臉色蒼白起來。

“是,是是。”淳于須低頭慌忙應聲,最後忙不迭的落荒而去。

走出宮門時淳于須才大出一口氣,隨後臉色又變得猙獰起來,語氣惡陰狠的道:“王翦,我發誓,今日之辱我必報之!”

北陵殿內,扶蘇總算把王翦和尉繚迎進了大殿,大鬆一口氣後纔回到短案前坐下。

可是,還沒等他喘口氣,就聽王翦僵硬的質問道:“聽說長公子要廢除神武侯的兵權?這兵權可是由先帝以神武侯功勳之高親自冊封,況且神武侯在臨淄幾年可是政績不俗,當年臨淄入不敷出現在卻是逐漸繁榮,每年收上來的賦稅比其它郡還多一半,臨淄郡和附近幾郡的盜匪更是逐漸減少,從軍政上神武侯都是頗有建樹,這樣的人才不重用反要削兵權是何道理,不知長公子可否給老夫一個答案?”

“這個..”扶蘇被質問的一愣,心內有些無奈的憤然,若是父皇在,王翦哪敢如此放肆的倚老賣老。

不過,扶蘇的涵養的確很好,稍微沉思後就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道:“我也不想去二弟的兵權,也並不是我不信任他,相反我對二弟的能力很佩服。

不過你們也看到了,這幾年我大秦修建各種工程,連年征戰,賦稅徭役沉重,百姓苦不堪言,現在天下太平了,自然該消減兵力,順便加重邊疆防務。”

“減輕負擔?太平了?不見得吧!”此時,尉繚突然冷笑一聲反駁道:“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臨淄兵力才三萬人吧,相比於南北軍動輒幾十萬的兵力和輔兵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就算和維護治安的順天府比也有不如。

而且,聽說這幾年三萬兵馬的財政支出大都是靠臨淄多徵收的賦稅,還有神武侯自己行商貼補,何來減負之說。

至於天下太平也不盡然,雖然六國沒了,但隱患卻不少,六國餘孽挑四處撥百姓與官府關係,各地盜匪橫行,一旦有機會就趁機滋事,若不留臨淄大營三萬兵馬,何以管轄百姓震懾盜匪?而且當初置臨淄大營的事,好像也是長公子提的意見吧。”

“這..可二位大人也說了,臨淄郡盜匪減弱,民心已收,在留臨淄大營何用,也正是二弟他文武兼備,所以我纔想讓他去邊疆,如今九原城新建才兩年,百姓尚在開發土地階段,還有匈奴那裡的隱患猶在,綜合考慮,都需要二弟這樣的人才前去。”扶蘇又把之前向大臣說的藉口翻新了一遍。

殿內大臣聽此齊齊目瞪口呆,怎麼平時那麼賢能的一個人,在大事上就糊塗了,之前的理由可以對趙軍說,也可以敷衍其他大臣,但是能對尉繚和王翦說嗎?這簡直是胡來!。)

第98章 扶蘇的反應第38章 沛縣第2章 離咸陽第37章 捏爆第39章 吳縣第118章 朝廷應對第41章 景駒消息(下)第27章 姐夫第158章 韓信初掌兵第18章 呂嬃直白第16章 真實目的何在?第24章 趙高告狀第20章 再見穆寧第14章 挑戰英布第7章 劉邦死第7章 劉邦死第136章 得瑟的劉邦第15章 條件第8章 戰樊噲!第29章 聽風別院(下)第68章 回北疆第2章 營門口的羞辱第143章 英布之計第151章 談判第27章 聽風別院(上)第11章 秦始皇陵墓第12章 苦第138章 陳勝抉擇第20章 都尉?第24章 算計第103章 老辦法第12章 脣刀舌劍第22章 出兵第3章 清夫人第16章 呂府第105章 攻城戰(下)第3章 軍令狀第5章 黑冰臺考覈(下)第15章 戰英布(上)第140章 追殺到底第12章 脣刀舌劍第142章 韓廣的野望第26章 趙高逞毒計第28章 咸陽路第10章 栽贓第115章 濟水河邊第19章 縣令到第49章 趙高的真實身份第6章 始皇帝第68章 回北疆第9章 我要服勞役第76章 兵甲第156章 敕封上將軍第6章 莫名其妙的聖旨第3章 清夫人第9章 強勢奪冠第32章 始皇憂慮第14章 賭一把第7章 最後一關(上)第104章 攻城戰(上)第125章 戰第5章 戰雍齒(下)第1章 張良謀劃第84章 王翦、尉繚第88章 三個月第128章 大勝第34章 抽打二世第75章 稷下學宮第36章 調教胡亥第10章 趙高密謀第165章 秦二世之死第5章 黑冰臺考覈(下)第28章 咸陽路第8章 將閭第13章 脣刀舌劍第146章 韓信第19章 潛逃第4章 王賁兵敗第9章 陽武縣第104章 攻城戰(上)第92章 伏殺第126章 戰!(中)第38章 高漸離刺秦第21章 驚喜消息第3章 刁難第51章 去太行山第12章 白影事件第141章 馳援臨淄第1章 秦軍大營第9章 激戰第151章 談判第53章 少了靈位的陵墓第14章 掌控第31章 縣衙第83章 胡亥發飆第35章 苦戰第86章 正直的李斯(下)第26章 兵書第161章 馬鐙、環首刀第141章 馳援臨淄
第98章 扶蘇的反應第38章 沛縣第2章 離咸陽第37章 捏爆第39章 吳縣第118章 朝廷應對第41章 景駒消息(下)第27章 姐夫第158章 韓信初掌兵第18章 呂嬃直白第16章 真實目的何在?第24章 趙高告狀第20章 再見穆寧第14章 挑戰英布第7章 劉邦死第7章 劉邦死第136章 得瑟的劉邦第15章 條件第8章 戰樊噲!第29章 聽風別院(下)第68章 回北疆第2章 營門口的羞辱第143章 英布之計第151章 談判第27章 聽風別院(上)第11章 秦始皇陵墓第12章 苦第138章 陳勝抉擇第20章 都尉?第24章 算計第103章 老辦法第12章 脣刀舌劍第22章 出兵第3章 清夫人第16章 呂府第105章 攻城戰(下)第3章 軍令狀第5章 黑冰臺考覈(下)第15章 戰英布(上)第140章 追殺到底第12章 脣刀舌劍第142章 韓廣的野望第26章 趙高逞毒計第28章 咸陽路第10章 栽贓第115章 濟水河邊第19章 縣令到第49章 趙高的真實身份第6章 始皇帝第68章 回北疆第9章 我要服勞役第76章 兵甲第156章 敕封上將軍第6章 莫名其妙的聖旨第3章 清夫人第9章 強勢奪冠第32章 始皇憂慮第14章 賭一把第7章 最後一關(上)第104章 攻城戰(上)第125章 戰第5章 戰雍齒(下)第1章 張良謀劃第84章 王翦、尉繚第88章 三個月第128章 大勝第34章 抽打二世第75章 稷下學宮第36章 調教胡亥第10章 趙高密謀第165章 秦二世之死第5章 黑冰臺考覈(下)第28章 咸陽路第8章 將閭第13章 脣刀舌劍第146章 韓信第19章 潛逃第4章 王賁兵敗第9章 陽武縣第104章 攻城戰(上)第92章 伏殺第126章 戰!(中)第38章 高漸離刺秦第21章 驚喜消息第3章 刁難第51章 去太行山第12章 白影事件第141章 馳援臨淄第1章 秦軍大營第9章 激戰第151章 談判第53章 少了靈位的陵墓第14章 掌控第31章 縣衙第83章 胡亥發飆第35章 苦戰第86章 正直的李斯(下)第26章 兵書第161章 馬鐙、環首刀第141章 馳援臨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