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章:與李斯論道

“丞相,你以爲此事該如何處置?”扶蘇問道。

“稟公子,老臣以爲讓儒生幫着治國弊大於利,那日公子在朝堂上做出了決議,臣只能全力支持公子了,其實臣還是對儒生治國有些異議的。想當初先帝制定‘焚書坑儒’之策,臣也是贊同的,公子此番興太學,讓儒生參與治國理政,臣實在看不明白,還請公子明示一二。”

“自商鞅變法以來,我大秦一直以耕戰爲主,先帝又奉法家之說爲我大秦法度依據。其實不然,法、墨、儒、兵,並非一成不變,以哪家理論爲政,是要依我大秦國力而定,如今我大秦已然掃滅六國,再以法家理論治國就有些不合時宜了,‘軍功授爵’制也是一樣。”

李斯這才明白了扶蘇的意圖,但是還有疑問。

“公子,老臣明白公子的意思了,如今我大秦該以那家之說爲主呢?”

“我以爲此番太學擇人就不要選一家之言爲主,我大秦太學選擇儒生,法、墨、儒、兵等諸子百家皆可爲太學弟子,百家之言,各有其長,亦各有其短,讓那百家之言互相攻訐,互相論證,以求得出一門包容百家的大學問,這纔是我的目的。”

(秦末時將所有讀書人都稱爲儒生,沒有特指儒家弟子。)

漢武帝時,劉徹遵從董仲舒之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舉雖然爲漢武帝治國提供了便利,但是將奴性深深地烙印在了民族之魂中,更是閹割了民族的血性和尚武精神,要說儒家思想的功勞,也是不可忽略的,五千年文明之所以沒有斷代,儒家功不可沒。

扶蘇以爲太學中除了商山四皓以及應曜等人外,他還打算客請精通其他諸子百家學說的大賢來太學執教,讓他們在太學中辯經論道,形成一門包容並蓄,沒有奴性的至臻學說,爲大秦乃至後世奠定文化之根,這些扶蘇是不會告訴李斯的。

扶蘇雖然說了一大堆,但是依然沒有切中李斯來找他的癥結所在,對於行伍之人鬧騰一事,還是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

“公子,老臣明白了你的意思,眼下該如何平息行伍之人的怒火呢?”李斯急切地問道,說一千道一萬,不管謀劃的有多深遠,眼下行伍之人鬧騰可是最爲急迫之事,是扶蘇首要解決的問題。

“丞相,若是我大秦同時施行‘軍功授爵’與‘太學推薦’兩套選才制度,按照行伍與儒生各一半的來授爵委官,是否可解眼下之事?”

李斯完全沒想到扶蘇竟然會拿出這樣一個解決方案來,這樣既滿足了儒生的願望,又解決了行伍之人授爵委官的問題,但是施行起來卻不太容易。

“稟公子,此事雖然可行,卻是不易啊!行伍之人與儒生向來不和,讓他們一起爲政恐怕會起嫌隙啊。”

“行伍之人缺乏爲政之術,儒生又太過於懦弱,將此二者放在一起,也是一件好事,開始會有一些不和之音,長此以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扶蘇對李斯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文人不恥兵謀,武人不屑仁義之道。孔子曾說過:“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可見儒家對攻伐之事的不喜,這其實也算是儒家思想造成的一個弊端。以仁義道德治國,並非不可,只是這仁義道德也需要武力來保護,仁義只在兵鋒之下,聖教還需行伍維護。

並非扶蘇不喜歡孔孟之言,而是孔孟治國的治國之道太過於理想主義了,脫離了實際。

將行伍之人與儒生放到一起,不起嫌隙那是不可能的,若是爲了一時的安逸就選擇逃避,那文武相輕的弊端就會越來越大。

將文武之人放在一起,也許扶蘇爲政期間都會被行伍與儒生之間的矛盾所困擾,但他沒想過要回避,如果他迴避了,後人就要面對這個問題,而且他們之家的矛盾會更嚴重,讓行伍與儒生融合,互相理解,並非他這一朝所能完成的,但他願意爲解決此事傾盡全力。

聽了扶蘇的意見,李斯沒有再說什麼,而是轉身離開了上林苑,因爲他相信扶蘇的安排,更是相信扶蘇的眼光要比自己長遠。

第三十四章:趙佗的夢魘第一十二章:扶蘇前往藍田大營第四十八章:趙佗怒斥羣臣第一章:我是誰,我在哪兒?第四十一章:應龍軍起事第三十八章:應龍出世一百一十八章:碰瓷呼衍戈第一章:我是誰,我在哪兒?第三十章:叔孫通任河西都護將軍一百四十三章:僭越之言第三十四章:趙佗的夢魘九十七章:與李斯論道九十九章:醫治風寒症一百四十四章:孔雀王超使團抵達咸陽一百一十二章:周勃赴河西一百一十章:初識周勃第二十九章:張良要隨吳廣去南越第二十四章:收回河西之地一百三十八章:項伯的擔心第三十五章:張良被俘第六十九章:韓川的“十萬雄兵”第三十六章:謀劃組建應龍軍八十一章:威逼閻樂一百四十四章:孔雀王超使團抵達咸陽七十四章:請應曜出山第二十七章:扶蘇親上青要山一百零二章:扶蘇讓步一百二十七章:呼衍戈迴歸匈奴第四十三章:南越議兵一百三十二章:陳平拜見叔孫通第四章:胡亥稱帝第四十九章:南越姓的傳言第七十二章:農姒戰敗第四十六章:趙始的無奈第三十章:叔孫通任河西都護將軍第二十五章:發行大秦國債券第二十七章:扶蘇親上青要山第四十六章:趙始的無奈第三十六章:謀劃組建應龍軍第五十二章:離水之戰第六十三章:吳簡之死第二十五章:發行大秦國債券第五十二章:離水之戰第五十章:父子間的隔閡一百五十九章:恆楚獻計第四十三章:南越議兵第七章:重修大秦律第四十七章:青嶂山士卒立了大功第六十九章:韓川的“十萬雄兵”第五十四章:劉季的選擇一百二十二章:飛奴傳書第三十八章:應龍出世一百四十六章:使團的目的一百一十五章:曹參的見解第五十五章:趙高心生忌恨一百二十六章:冒頓單于逃亡一百二十二章:飛奴傳書一百一十九章:呼衍戈突圍第三十五章:張良被俘第五十七章:封鎖四會縣城第二十八章:扶蘇巧施離間計一百一十二章:周勃赴河西第二十二章:胡韋色伽的算計一百四十三章:僭越之言第十章:張良的無奈八十四章:巡視河西第四十二章:營救勞邑起義軍將領八十四章:巡視河西第四十一章:應龍軍起事第二十八章:扶蘇巧施離間計第七十五章:趙佗的苦衷一百四十一章:范增前往穆陵關第九章:籌建大秦軍械院第五十四章:劉季的義氣第四十四章:扶蘇的七萬雄兵第三十五章:張良被俘第六十三章:吳簡之死一百二十四章:迎擊匈奴騎兵七十三章:劉季更名一百二十二章:飛奴傳書第四十八章:趙佗怒斥羣臣一百三十四章:陳平推薦的人選一百五十章:索娜姆·葩伊失眠了八十五章:經營河西之道八十四章:巡視河西第三十六章:謀劃組建應龍軍第七十章:扶蘇大軍進入閩中郡第六章:蕭何等人來歸八十七章:二請商山四皓一百三十一章:陳平河西行第二十九章:吳廣、張良要去南越第四十二章:營救勞邑起義軍將領第十章:張良的無奈一百四十二章:范增前往穆陵關(下)第二十一章:扶蘇答應出兵第六十三章:吳簡之死第七十二章:農姒戰敗八十八章:江東吞併九江郡
第三十四章:趙佗的夢魘第一十二章:扶蘇前往藍田大營第四十八章:趙佗怒斥羣臣第一章:我是誰,我在哪兒?第四十一章:應龍軍起事第三十八章:應龍出世一百一十八章:碰瓷呼衍戈第一章:我是誰,我在哪兒?第三十章:叔孫通任河西都護將軍一百四十三章:僭越之言第三十四章:趙佗的夢魘九十七章:與李斯論道九十九章:醫治風寒症一百四十四章:孔雀王超使團抵達咸陽一百一十二章:周勃赴河西一百一十章:初識周勃第二十九章:張良要隨吳廣去南越第二十四章:收回河西之地一百三十八章:項伯的擔心第三十五章:張良被俘第六十九章:韓川的“十萬雄兵”第三十六章:謀劃組建應龍軍八十一章:威逼閻樂一百四十四章:孔雀王超使團抵達咸陽七十四章:請應曜出山第二十七章:扶蘇親上青要山一百零二章:扶蘇讓步一百二十七章:呼衍戈迴歸匈奴第四十三章:南越議兵一百三十二章:陳平拜見叔孫通第四章:胡亥稱帝第四十九章:南越姓的傳言第七十二章:農姒戰敗第四十六章:趙始的無奈第三十章:叔孫通任河西都護將軍第二十五章:發行大秦國債券第二十七章:扶蘇親上青要山第四十六章:趙始的無奈第三十六章:謀劃組建應龍軍第五十二章:離水之戰第六十三章:吳簡之死第二十五章:發行大秦國債券第五十二章:離水之戰第五十章:父子間的隔閡一百五十九章:恆楚獻計第四十三章:南越議兵第七章:重修大秦律第四十七章:青嶂山士卒立了大功第六十九章:韓川的“十萬雄兵”第五十四章:劉季的選擇一百二十二章:飛奴傳書第三十八章:應龍出世一百四十六章:使團的目的一百一十五章:曹參的見解第五十五章:趙高心生忌恨一百二十六章:冒頓單于逃亡一百二十二章:飛奴傳書一百一十九章:呼衍戈突圍第三十五章:張良被俘第五十七章:封鎖四會縣城第二十八章:扶蘇巧施離間計一百一十二章:周勃赴河西第二十二章:胡韋色伽的算計一百四十三章:僭越之言第十章:張良的無奈八十四章:巡視河西第四十二章:營救勞邑起義軍將領八十四章:巡視河西第四十一章:應龍軍起事第二十八章:扶蘇巧施離間計第七十五章:趙佗的苦衷一百四十一章:范增前往穆陵關第九章:籌建大秦軍械院第五十四章:劉季的義氣第四十四章:扶蘇的七萬雄兵第三十五章:張良被俘第六十三章:吳簡之死一百二十四章:迎擊匈奴騎兵七十三章:劉季更名一百二十二章:飛奴傳書第四十八章:趙佗怒斥羣臣一百三十四章:陳平推薦的人選一百五十章:索娜姆·葩伊失眠了八十五章:經營河西之道八十四章:巡視河西第三十六章:謀劃組建應龍軍第七十章:扶蘇大軍進入閩中郡第六章:蕭何等人來歸八十七章:二請商山四皓一百三十一章:陳平河西行第二十九章:吳廣、張良要去南越第四十二章:營救勞邑起義軍將領第十章:張良的無奈一百四十二章:范增前往穆陵關(下)第二十一章:扶蘇答應出兵第六十三章:吳簡之死第七十二章:農姒戰敗八十八章:江東吞併九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