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早聞得九頭蟲的威名,《西遊記》中美猴王與八戒二人合攻,仍被他將八戒捉了,的確有些本事。
此番悟空謹慎對待,也拋去皮囊,露出本相,生生化成三丈高一隻猙獰巨猿,手中金箍棒也收了起來,利齒如鋼刃,銳爪現寒光。
九頭蟲展翅斜飛,旋繞飛騰,一雙利爪兜向悟空,悟空絲毫不懼,也是一雙長臂巨手迎上。堪堪觸碰之際,九頭蟲收回利爪,空中一個急剎,然後竟自腰中鑽出一個頭顱來,張口咬向悟空,這一招極爲詭異。
卻見悟空不慌不忙只將腰身一擰,猿腿輕擡,一腳便勾在了這顆頭的下頜,第十頭受了一擊,忍痛縮了回去。
九頭蟲大驚,他這招乃是最後的殺招,向來無人能避,哪知這猴子非但輕鬆避過,還有反擊之力,怎能叫他不怕?他哪裡知道,悟空早記得,那豬八戒便是被九頭蟲這腰間的第十頭所擒,心裡早有了防備。
九頭蟲也,旁人只見他脖頸上的九顆頭,這第十頭但凡見者難逃一死,自然無人知道。
悟空笑道:“你若能生出第十一顆腦袋來,我便認輸了。”九頭蟲也不答話,仍抻開如鐵雙翼,疾風驟雨般猛攻過來。悟空使臂膀硬擋了幾下,但覺九頭蟲這雙翅比起金翅大鵬還遜色不少,此妖厲害,全在那些頭上。
九頭蟲見奈何不得悟空,當下不再戀戰,停手喝道:“你這猴子哪裡來的,從沒聽說有你這一號。”
悟空道:“你又是哪裡來的?”
九頭蟲道:“你且聽好,我乃是上古神獸鳳凰後裔,人稱九頭鳳的便是。”
悟空笑着“呸”了一聲,道:“你卻會給自己貼金,鳳凰若生出你這醜八怪,怕不先掐死了。”
九頭蟲聽悟空罵他醜陋,卻也不惱,忽地問了一句:“你也是那界來的?”
悟空點點頭,卻不驚訝,九頭蟲也來自那方天地,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孟軻不就是被老君捉來的嗎。悟空道:“見你在此已根深蒂固,來了怕是有些日子吧。”
九頭蟲收了本身,又變作那多面人模樣,道:“小劫也度了幾個了,卻不知四大部洲如今是何模樣?”
“小劫?那又是何物?”悟空變回白衣書生問道。
九頭蟲道:“此界名爲劫殺,自然便是劫中殺之意,你當這名字唬人的嗎?”
悟空想了想,道:“既是小劫,想必好過些。”
九頭蟲點點頭,又搖搖頭道:“一劫比一劫更難,早先此界中人丁繁茂,如今,十停只餘三四停了。”
悟空笑問:“你我是敵非友,與我說這些作甚?”
九頭蟲道:“敵又怎樣,友又如何,打起來也是不分高下,又何必再打?我倒是想,他日大劫來時,尋幾個厲害幫手,也好脫出此界。”
悟空聽到“脫出此界”,心中一動。只聽九頭蟲又道:“憑你我本事,早晚回到那界去,不免常相見,此際並無多大仇怨,何不盡棄前嫌,做個朋友。”
悟空呵呵笑道:“兄臺果然胸懷博大,既如此,先前傷人之過,我便也告個罪罷了。”
九頭蟲一擺手,道:“傷便傷了,都是些趨炎附勢之輩,並無我妖族中人。”
悟空忽起一念,問道:“照這般說,若我不是妖族,此事還未必善了?”
九頭蟲一怔,然後點了點頭,道:“天下之惡,莫過於人,若你是人類,便是打不過你,我也要教你不得安寧。”
二人互看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九頭蟲引悟空回了落雲城,衆妖見了悟空皆大吃一驚,此人能與城主戰平,當真了得。妖族之中唯尊強者,九頭蟲將悟空介紹給羣妖,悟空仍報個“孫悟空”的名字。
落雲城偏殿之中擺開宴席,幾通酒下去,先前不快早已拋之腦後去了。悟空問起九頭蟲來歷,九頭蟲便細細說來。
九頭蟲說自己是上古神獸後裔,卻也並非全然說謊。只是他的祖輩並非鳳凰,而是螣蛇與九頭雉雞相交的後裔。
悟空此時回憶,九頭蟲腰間伸出的那個腦袋果然與脖頸上的有所不同,更像一個蛇頭,而非鳥首,原來根由竟在這裡。
悟空於是笑道:“如此說來,兄臺稱自己是鳳,卻也有據可查。”
九頭蟲一怔,問道:“何來根據?”
悟空道:“俗語道,雞飛枝頭便爲鳳,是也不是?”
九頭蟲哈哈大笑,轉而稍顯憤懣之情,道:“自我出生,見我者皆道不祥,因此倒也滅了許多人家。”
悟空道:“我在那界也有幾個妖族兄弟,旁人瞧不起我等,我卻道妖族勝過神仙百倍。”
此語一出,頓時博來滿堂喝彩。悟空又道:“然人可輕我慢我,我等卻不可自輕自賤,物競天擇,天生我才必有用!”
九頭蟲讚道:“正是如此。當年我殺了許多人,惹得動靜大了,也遭不少天兵追殺,便躲在西牛賀洲一處地界藏躲修行。”
“四五千年前,一個道者尋到了我,我以爲他是天庭派來捉拿我的,便動起手來,哪知他連手指都不動,便將我擒住。我只道他要殺我,他卻一言不發,將我丟入了此界,之後幾百年,偶爾也來指點我神通武藝,如今我這一身修爲,大半都是他教的。”
悟空心道,此人多半便是靈寶天尊了。
九頭蟲接着道:“此地雖好,但人總有個戀家之心,早晚還是要回的。”悟空深以爲然,他與九頭蟲不同,知道此界並非西遊主界,在此界碌碌一生,那邊卻要錯過許多好戲,又如何能甘心?
便也接着道:“兄臺先前曾言,大劫之後,便有法離了此界?”
九頭蟲道:“正是!你來此界多久,可曾聽過界內會元傳言?”
悟空茫然搖頭,道:“我乍來不過三日,識人不過三五個,自然不知。”
九頭蟲於是娓娓道來,這一番言語可稱得上驚天動地。
傳聞道:此界內天地之數,有一萬九百六十歲爲一元。將一元分爲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千零八十歲。
若依此定造化之始,天地之初,則戌會之終時,天地昏蒙,萬物否矣。再過五百四十歲,交亥會之中,天地間一片黑暗,其中人物俱無,乃是混沌未蒙的時節。又過了五百四十歲,亥會將終,子時已起,則混沌乍動,而復逐漸開明。於二十四節氣而言,便是“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也。
到此,此方天始有根。再五百四十歲,天地既開,則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百四十歲,子會將終,近醜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
再五百四十歲,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闢於醜。又經五百四十歲,醜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羣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百四十歲,正當寅會,人、禽、獸、萬物現於天地間,此謂天地人,三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