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和師師在天輪寺方丈的引領下,暢通無阻的進入大元皇宮。
御書房內,正在閱覽卓魯布契西域捷報的丹婭,一臉笑意,忍不住誇讚道:“卓魯大將軍果然沒有令本王失望,只是那佛兵着實可惡,既然如此不知好歹,待征服西域之後,本王一定要揮兵殺向小雷音寺,殺他個片甲不留,讓佛教就此消失。”
卓魯布契原本一個月內就可征服西域,不想佛兵的出現,阻礙了征伐腳步,並給大軍帶來不小損失,丹婭怒火中燒也在情理之中。
侍從小心翼翼的的走進御書房,恭敬道:“啓稟攝政王!天輪寺方丈求見。”
“他來幹什麼?”
丹婭聞言,眉頭不由一蹙。
她對天輪寺是沒有好感的,雖然現如今她還有天輪明王弟子的身份,但這層身份,更多的意義是便於對帝國的統治,畢竟大部分的子民都是信仰天輪明王的。
“方丈並沒有說。”
侍從如實道。
丹婭還有個會議要主持召開,本想推脫掉,但轉念一想,覺的對方也浪費不了她多長時間,再者人家親自拜訪,拒之不見也着實有些說不過去。
“讓他進來吧。”
侍從領命而去。
不一會功夫,方丈領着阿難和師師步入御書房,丹婭看到阿難和師師,不由自主的上下打量一番。
“老衲參見攝政王。”
方丈很恭敬的行禮道。
如果按照輩分來說,丹婭拜師天輪明王,身份之尊貴,足以讓對方稱呼她爲師叔祖,但這樣的稱呼明顯有點不合適,而且丹婭也不願意,所以還是以攝政王稱呼。
“你大老遠的跑來見本王有何事?”
丹婭直截了當道。
方丈也不廢話,因爲他清楚對方並不喜歡他和天輪寺,如實道:“並非老衲有事,而是這兩位要與陛下見上一面,特由老衲引薦。”
丹婭一聽這話,眉頭一挑,二人年紀輕輕,居然能夠勞煩天輪寺方丈親自引薦,身份定然不簡單。
丹婭輕輕抿了口茶水,示意方丈介紹一下。
“這位是大元帝國攝政王。”
方丈先行介紹丹婭,阿難和師師躬身行禮,隨即方丈又介紹二人道:“這位名叫阿難,乃小雷音寺方丈佛教教主之閉門弟子。這位姑娘名叫師師,慈航靜齋齋主親傳弟子。”
阿難和師師氣度不凡,丹婭早就猜出二人身份不簡單。
“人中龍鳳。”
丹婭讚賞一句,隨即目光落在阿難身上,道:“小雷音寺派出佛兵阻擋我軍征伐之路,這事你知道否?”
“小僧知曉。”
阿難不卑不吭,如實道來。
“既然知道,還敢來見本王,嫌命長?”
丹婭目光殺機,天輪寺方丈見了,心裡一嘆。
如果丹婭真要殺阿難,他就算有能力攔也不敢攔。
“小僧性命無足輕重,西域百萬軍民的性命纔是重中之重。”
阿難並沒有被丹婭的殺氣震懾中,合掌請求道:“小僧此來,希望攝政王能夠收起刀槍,停止殺戮,還西域一個太平。”
“只要西域宣佈歸順,自然沒有兵戈。”
丹婭目光微凝,道:“小雷音寺的佛兵對我軍帶來甚多損失,小雷音寺也需歸順臣服,如此本王可既往不咎,到時候就是皆大歡喜的情景。”
阿難聞言,明顯有些不高興,他認爲丹婭太猖狂了,居然想着讓小雷音寺歸順。
小雷音寺建立千餘年來,一直都是超脫世俗的存在,世俗不可能讓小雷音寺歸順或臣服,這是癡人說夢,天方夜譚。
“本寺乃出家修行之所,不會臣服任何人和勢力。”
“那是以前,現在有了本王,那麼小雷音寺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臣服,要麼毀滅。”
丹婭態度強硬,阿難仍舊面不改色,對小雷音寺信心十足,回擊道:“千餘年來,小雷音寺從來沒有變過。”
阿難隱晦的告訴丹婭,你做不到。
丹婭哈哈大笑起來,霸氣十足,天輪寺方丈看在眼裡,心裡咯噔一下,警惕非常。至於一直沒有言語的師師,自進入御書房便一直在觀察丹婭,此時見丹婭一臉睥睨之色,反而露出幾分崇拜。
在丹婭身上,完全印證了那句‘誰說女子不如男?’。
自有史書記載,完顏丹婭是現今唯一一個女性掌權者,而且還是獨攬大權,朝臣軍民心服口服。
“本王對小雷音寺非常討厭,而你對宗門如此充滿自信,那麼便讓你看看本王是如何將其征服或毀滅的。”
自丹婭掌權以來,她所說過的每一句話,所下的每一個決定,都得以實現,所以她說這樣的話,便註定了小雷音寺只能二選一。
小雷音寺很強大,但再如何強大,怎能和一個帝國相抗衡?
除非小雷音寺中有一位像王昊一般的強大存在。
按理說,天輪寺都能夠擁有天輪明王這樣的存在,作爲佛教發源地的小雷音寺,也該擁有類似的存在。結果卻並非如此,作爲佛教的發源地,每一代高僧都注重‘超脫彼岸’,所以並沒有天輪明王這般的存在。可即使如此,並不意味着佛教就沒有強大力量,只是這股力量遠沒有達到無視世俗的程度。
完顏丹婭的承諾很快兌現。
一個月後,卓魯布契攻破西域都城,主力大軍和佛兵死傷殆盡。西域皇族誓死不降,卓魯布契手起刀落,將西域皇族殺個乾淨。隨即休整五日,卓魯布契親自帶兵五萬殺向小雷音寺,而這個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佛教教主,當世活佛面對五萬北元鐵騎,並沒有表現得像西域皇族般有骨氣,直接宣佈投降,歸順北元朝廷,還真是莫大的諷刺。
這樣的結果給阿難帶來極大的衝擊,令其重病不起。
“這個世上只要本王想要,就沒有得不到的東西。”
丹婭對阿難最霸氣的宣言。
·····································
蜀國和南詔國結盟,頃刻間得十萬蠻軍助陣,這使得蜀帝信心大增,並決定趁熱打鐵,先下手爲強,對魏軍展開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