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

“兩位上將軍,下官回來了。”

“鎮撫使辛苦,對方怎麼說?”

“我們開出的條件,對方肯定不會全部答應的。不過他們也沒有徹底的不談。相反,他們還很認真的針對我們提出的九條做出了相應的修改意見,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是真的不想打了。”

對大明提出的停戰九條,莫臥爾的應答如下:第一條,莫臥爾始終不承認殺害了大明的使者,認爲是一個誤會。第二條,同意加爾各答、內洛爾、金奈三地爲大明租界,大明在租界上享有完整的行政、司法、駐軍權。但拒絕割讓孟加拉邦和比哈爾邦。第三條,同意賠款,但拒絕如此巨大的金額。

大明此時實行的仍然是銀本位制,一塊銀元的真實含銀量只有35克。30萬噸白銀折算下來就是八十五億多銀元,相當於大明現在朝廷年收入的近四十倍——毫無疑問,對於莫臥爾這樣的中古國家來說,是根本賠不起的。

這個數字當然不是朱由棟定下的:皇帝遠在萬里之外,想定也定不了。這個數字純粹就是駱思恭自由發揮:一開始他是想爲朝廷要五年的歲入,結果後來一想,爲啥不要十年呢?再後來……終究是吼出了一個對方根本不可能答應的數字。

最後莫臥爾對這一條的意見是:賠款可以,但最多隻給三百噸白銀,多了就沒有了。

鎮撫使大人當場就跳起來了: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你就是把我開的價錢腰斬都無所謂,畢竟我也知道叫得太高了。但你還我一個千分之一是啥意思?

總之,這一條沒談攏。

後面的第四條關稅定額,第五條最惠國待遇,莫臥爾倒是答應得很爽快。第六條對方就不幹了:人家葡萄牙人在果阿都登陸快一百年了,也是不能隨意進入帝國內地的嘛。然後這一條扯下來的結果是:商人只能在港口與莫臥爾的商人交割。但允許科研人員在報備當地官府的前提下進入內地進行科研活動。

第七條,境外法權。莫臥爾基本同意了,但要求在莫臥爾境內犯了事的大明人,由大明官員審訊的時候,要有莫臥爾的官員旁聽。

第八條,互派大使,莫臥爾同意。

對於大明上下來說,看得最重的第九條,對方反而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在莫臥爾看來,派出一個非繼承人的皇子去他國,這真的不算什麼——沙賈汗可是有14個孩子的。

“大體就是如此,在下官看來,割地這一條應該還可以談。對方的高官私下告訴我,比哈爾邦是怎麼都不可能的,但是孟加拉邦完全可以談。畢竟那個地方一到雨季完全就是個禍害。至於第一條,我大明需要的是一個名義。所以下官覺得,只要對方肯公開道歉並且象徵性的賠償一點燒埋銀子,也是可以的。”

“嗯。”劉招孫和曹文詔對視一眼,然後劉招孫道:“對方在戰備方面呢?”

“說到這個。”駱思恭也收起了剛纔輕鬆的表情:“對方仍然在進行動員,下官在阿格拉看到,有各地抽調來的軍隊、民夫源源不斷的向着阿格拉集中。”

“哎,到底是大國啊。”曹文詔長嘆了一口氣,正要說什麼的時候,駱思恭又道:“對了,有個好消息要給兩位彙報,滿上將軍那支部隊有消息了……”

“呼,這真是一個好消息。不過,”劉招孫勉強的笑笑:“我們有個壞消息要告訴你。”

“嗯?怎麼了?我們的後方出問題了?是巴特那還是加爾各答?又或者阿散索爾?”

“鎮撫使還是知兵的。是巴特那。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這些該死的棒子,當年下官在遼東對他們還是太仁厚了!”

3月18日,奧朗則布衝出德干高原,兵鋒直抵明軍後勤運輸的重要節點巴特那城下,毛文龍組織部隊依城防守,雙方打得極爲慘烈。

25日,毛文龍派出的傳令兵沿着恆河逆流而上500多公里(兩地陸地直線距離400多公里)到達坎普爾前線。得到消息的曹文詔劉招孫震怒之餘,也只有緊急抽調了兩個師回援。

可是一個人要出遠門都要收拾很久,更何況是三萬人的軍隊移動。所以,饒是明軍的效率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流水準。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兩個師的援軍,也一直拖到了26日的下午才得以成行。

“現在是3月28日,我們的援軍纔出發不過一天半,雖說這是順流而下,但估計也還沒有到。所以那邊的戰局到底如何,我們也不清楚。”

“嗯,這確實是個麻煩啊。”駱思恭抹了抹自己的鬍鬚:“這麼算起來,敵軍已經圍攻巴特那城十天了。若是沒有守住?”

“若是沒有守住的話,那我們就麻煩了。而且……”劉招孫苦笑了一下:“若是阿格拉的莫臥爾高層得到了這個消息,對我們的態度,也肯定會發生變化吧?”

“這是肯定的。”駱思恭反覆踱步兩下後,下定了決心:“兩位上將軍,下官馬上就出發,親自去巴特那城走一遭。”

“好,正準備麻煩鎮撫使。目前我們已經調動了多路斥候散佈開來,儘量截殺下游敵軍的信使。但畢竟是在敵境,這情報遮蔽的效果肯定很差。想來阿格拉的敵人應該已經知道巴特那的情況了。所以,我們很可能面臨敵軍的主動進攻。因此,兩個師,已經是我們能夠派出去的極限了。”

“哎,巴特那城那邊,十天內能夠得到的援軍,張宏的海軍陸戰師算一個。至於羅雄的孟加拉集羣,也不知道能不能趕上啊……”

……

“轟轟~!”

炮彈的破空聲之後,緊接着就是一陣劇烈的爆炸在地面鋪開,濺起了大量塵土的同時,也讓處在炸點中心位置的幾個士兵騰空而起。

“嘩啦啦。”一陣夾雜着塵土的血雨從天而降,不偏不倚的落到了真田幸昌的頭盔上。殷紅色的血漿順着頭盔流下,遮住了他的眼睛。

“啪。”毫不在意血漿裡的腥臭氣息,他麻木的伸出一隻手將臉上的血漿抹掉。做完這個動作後又頓了頓,然後把手伸遠了一點,將剛纔掉在自己不遠處,擋住了自己射擊視線,不知道是誰的斷臂拿開。然後收回手,將其放到了重機槍的槍身上。

這是1633年3月29日,距離巴特那城被敵軍圍攻已經過去了十一天。

十一天裡,一方是需要拿下這裡扭轉戰局。一方是爲了保證前線大軍的安危必須守在這裡。所以沒有退路的雙方在這裡進行了慘烈的攻防戰。

十一天下來,擋在巴特那城西南防線前方的朝鮮師已經傷亡殆盡,一萬三千多戰兵,陣亡四千餘人,重傷無法上戰場的也達到了三千多人。更有兩千多朝鮮兵擅自後退,被後方的日本人給直接幹掉了。

但是打到第八天的時候,朝鮮師再也撐不住了。於是真田幸昌率領日本師的殘部頂了上來。

看了一眼後方稍遠處的一個小土丘上,一面特殊的國旗仍在頑強的飄揚,真田幸昌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大明的國旗是紅底黃日月,而各個藩屬國的國旗則是以大明國旗爲基礎,在右下角的一小塊區域繪製代表自己國家的東西。如福國這樣的就很簡單粗暴:白底紅字,一個大大的福。而日本的則是繡上了豐臣家的五七桐。

這是榮譽,但也是目標:聰明的奧朗則布專挑這種右下角有特殊圖案的陣地打:毫無疑問,僕從國軍隊的戰鬥力,肯定比大明自己的軍隊要差一些。

所以,這十一天下來,朝鮮人和日本人承受了印軍起碼七成以上的火力——而更讓日本人懊惱的是,這些炮彈起碼有一半都是當初朝鮮人丟給印度佬的!

地面開始輕微的顫動起來,前方几百米外的地方,又出現了人影憧憧的景象。真田幸昌緊了緊手裡的重機槍,又摸了摸自己身上的幾個手榴彈。然後聲嘶力竭的大吼起來:“敵人上來了,諸君,一步不退,死戰到底!”

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四十九章 打臉就要打痛(十)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九十九章 我們的海賊王(一)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七十九章 劉大刀的奮迅(三)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三四二章 海上決戰想定(二)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應(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
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四十九章 打臉就要打痛(十)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九十九章 我們的海賊王(一)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七十九章 劉大刀的奮迅(三)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三四二章 海上決戰想定(二)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應(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