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戰神之星

燃燒的海洋

在二十一世紀最後十年,限制科學家在量子理論領域繼續研究的是經濟問題。

有趣的是,到了二十二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推動科學家在量子理論領域大發展的也是經濟問題。

準確的說,是經濟發展需要。

到了二十一世紀末,人類已經完成了在地月系裡的殖民工作,不但建造出了環繞地球的軌道城市,還在月球上開闢了可供上千萬人居住的殖民地,並且開始大規模的開採月球上的資源。

進入二十二世紀,人類的足跡首次踏上了火星。

可以說,這是晚來了近七十年的宇航創舉。

早在二十一世紀三零年代初,中國、美國、歐盟與俄羅斯就提出登陸火星,而且開始了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比如,美國研製出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能夠一次把一百五十噸貨物送到地球轉移軌道上。在此之前,中美歐俄都在培養火星宇航員,比如開展了全封閉訓練。

當時,中美歐俄把登陸火星當成了國家意志,特別是中國與美國。

說白了,在中美冷戰巔峰時期,登陸火星絕對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兩個超級大國都不甘落於人後。

爲此,中國在二零三零年,就向全球招募了三十位“宇航自願者”,讓他們在完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生活一年的全封閉訓練。主要就是,飛往火星的旅途,最少也要一年,在此期間宇航員完全與外界隔絕,最多隻能通過電話與地球聯繫。因爲受到技術限制,第一批登陸火星的宇航員肯定不會很多,也許只有兩到三人,所以在如此漫長的封閉環境中,宇航員的心理肯定會受到嚴重影響。如此一來,就得首先就對對人類在全封閉環境下的精神狀況進行研究。

有趣的是,當時資源參加的三十人中,有二十二人是潛艇兵或者是退役潛艇兵。

也許,在飛往火星的宇宙飛船上,與潛艇最爲相似吧。

可惜的是,二零三五年的全球自然災害,徹底阻絕了人類飛出地球的道路,並且耽擱了足足二十二年。

雖然在二十一世紀五零年代末,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登陸火星的條件就基本上成熟了,反重力場推進技術能在一週之內把宇航員送上火星,但是在這個時期,需要優先照顧的科研項目與工程項目比比皆是,而且戰後重建也是一大難題,結果登陸火星的計劃遭到擱置。

當時,人類沒有積極登陸火星,也與經濟有關。

說得簡單一些,在火星上,並沒有值得人類垂涎的資源,因此登陸火星只有宇航探險與政治上的意義,沒有多少經濟價值。

顯然,在二十一世紀下半葉,政治意義已經不太重要了。

要知道,在只有一個超級大國的情況下,中國根本不需要任何開創性的宇航工程來提高國家地位。

至於宇航探險,基本上與政府無關,至少在政府變得足夠富裕之前,絕對不是政治家考慮的因素。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爲,登陸火星具有很高的意義,併爲此四處奔走。

比如,當時在中國,就有一些人認爲,在飛往中太陽系的旅途上,火星可以做爲人類宇航活動的前進基地。

這個說法,看上去非常合理。

比如,火星離小行星帶更進,因此在火星上建立基地,肯定要比讓宇宙飛船從地球出發飛往小行星帶更加方便。

問題是,仔細一想,這個說法就毫無道理了。

原因很簡單,既然能在火星上建立前進基地,爲什麼不選擇一顆質量更小一些的小行星建立前進基地呢?

要知道,小行星帶,實際上與很多人的主觀認識完全不一樣。雖然在這片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宇宙空間內,有數百萬個小行星、還有難以計數的隕石,但是這仍然是一片極爲空曠的宇宙空間,小行星與隕石的分佈距離以百萬公里計算,不是聚集在一起的,也絕對不是宇宙飛船的禁區。更重要的是,在這片宇宙空間裡,有很多類似於穀神星、直徑在一千公里左右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的質量已經達到能夠形成靜流體平衡的程度,即能夠形成規整的圓形星體,但是引力卻比大行星小得多,因此在小行星上建立前進基地,要比在火星上划算得多。

當然,並不是說火星就毫無價值了。

事實上,在整個太陽系內,火星是除了地區之外,唯一擁有大氣層與水,適合人類長期生存的行星。

當時,就有人提出,應該考慮向火星殖民。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在二零六零年左右,中國的科學家向政府提出了一項全面改善火星氣候環境的行動方案。

這套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人類現有的科學技術,改善火星的自然環境。

整個改造工程分成三個階段,預計耗時一百年。

第一階段爲五十年,主要是改變火星的大氣結構,使含氧量達到百分之二十,並且把大氣密度提高一倍。爲此,首先得在火星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聚變核電站工業鏈條,從火星兩極的冰中提取氫元素,用來進行聚變發電,而產生的電能則主要用來分解火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把碳元素固化處理,比如轉化爲石墨,另外還將以各種手段,釋放出火星土壤裡、特別是兩極地區土壤裡的甲烷,增加火星的大氣密度。如果有必要,還將在此期間以人爲的方式控制一顆、或者數顆冰彗星撞擊火星,把彗星上的水帶到火星上。完成改造後,火星的大氣密度能夠達到地球的百分之六十,含氧量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基本具備了供人類永久生存的大氣環境。

改造的第二階段,主要就是造水,而主要方法,就是以人爲的方式,讓一些體積較小的冰彗星撞擊火星,在火星上形成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並且通過水域的面積來調整火星的大氣溫度。這一階段將持續二十到三十年,主要根據捕獲冰彗星的效率、以及大氣溫度變化的速度決定。

最後一個階段,則是在火星上種植綠色植物,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

當然,到了這個階段,火星已經可以供人類居住了。

科學家預測,到八十年之後,人類已經可以在火星上生活,而且在出戶的時候不用穿着特製的宇航服,只需要穿上一件防紫外線膚色的特製外套。主要就是,火星的大氣密度比地球低得多,無法形成濃密的臭氧層,也就無法阻擋來自太陽的強紫外線,必須爲出戶活動的人提供必要的防護措施。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爲宏偉的計劃。

問題是,有實現的可能性嗎?

在二十一世紀末,肯定沒有。主要原因不是技術上的,而是經濟上的,即這項宏偉的改造工程,比在地球上重新建立一箇中國還要龐大,人類文明的總體經濟實力,根本無法支持如何大的宇宙開發工程。

到了後來,連科學家都放棄了。

主要就是,改造火星存在一個無法逾越的技術障礙,即火星的地磁場已經消失,而人類的技術手段無法使其恢復。

要知道,一個強大的行星磁場,遠比大氣層重要。

說得簡單一些,地球上生機盎然,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有一個強大的磁場,保護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火星上沒有磁場,那麼太陽的任何一次黑子爆,都能在瞬間殺死火星上的所有生物。

在二十一世紀的後五十年,太陽發生了四次大規模黑子爆。

當時,所有居住在軌道城市裡的人都被強制疏散到了地球上,而生活在月球基地裡的人員則在地下保護所裡避難。

顯然,當太陽噴發出的高能粒子橫掃火星的時候,人類改造火星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

要知道,直到二十二世紀中葉,人類纔開發出強磁場保護系統,使得居住在地球軌道城市與月球殖民地裡的人員能夠免遭太陽黑子爆傷害。這些強磁場的作用範圍都很有限,根本不足以屏蔽整個火星。

雖然到了二十二世紀,人類也開始向火星移民,但是沒有改造火星的自然環境,而是仿造月球模式,建立起了完全封閉的小型生態系統。後來,隨着火星居民人口暴增,火星殖民地才轉變了發展模式,即不再在地表建立殖民地,而是在地下建立殖民地,用厚達一公里的地殼來保護生活在地下的人員。當然,這已經是二十三世紀的事情了,而正是向火星地下發展,才讓人類發現,火星曾經是一個充滿了生命的星球,而且繁衍出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只是最終消亡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了。

在二十二世紀初,向火星殖民,成爲了推動人類新一輪科技大爆炸、以及人口大爆炸的主要因素。

在此期間,一直困擾着量子理論物理學家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有的通信手段在與火星聯繫的時候,都有嚴重的遲滯問題,使得通信效率非常低下。既然有了經濟活動領域的需求,那麼開發更加高效的通信手段,也就成了科學界的主要任務。

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7章 犧牲品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48章 災難第79章 艦隊攔截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8章 屈服第211章 大包抄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238章 不歸路第68章 南海戰略第7章 實幹階段第270章 投降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9章 備戰第44章 艦炮怒吼第7章 突然襲擊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7章 山窮水盡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40章 豐收時期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76章 硬碰硬第1章 棄武從文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92章 選擇權第47章 假設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3章 新兵能戰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5章 軍事冒險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5章 阻止戰爭第76章 熱點地區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31章 接觸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32章 臨界點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75章 預演第2章 利益交換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56章 創新之舉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63章 第一站第33章 引流疏導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62章 戰術反擊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0章 積極主動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3章 大難不死第62章 戰術反擊第96章 瞞天過海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5章 強攻第5章 戰略方向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2章 封鎖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46章 大戰略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302章 覺醒第5章 是戰是和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7章 地區戰爭第111章 政壇劇變
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7章 犧牲品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48章 災難第79章 艦隊攔截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8章 屈服第211章 大包抄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238章 不歸路第68章 南海戰略第7章 實幹階段第270章 投降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9章 備戰第44章 艦炮怒吼第7章 突然襲擊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7章 山窮水盡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40章 豐收時期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76章 硬碰硬第1章 棄武從文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92章 選擇權第47章 假設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3章 新兵能戰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5章 軍事冒險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5章 阻止戰爭第76章 熱點地區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31章 接觸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32章 臨界點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75章 預演第2章 利益交換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56章 創新之舉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63章 第一站第33章 引流疏導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62章 戰術反擊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0章 積極主動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3章 大難不死第62章 戰術反擊第96章 瞞天過海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5章 強攻第5章 戰略方向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2章 封鎖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46章 大戰略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302章 覺醒第5章 是戰是和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7章 地區戰爭第111章 政壇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