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和平

大規模地面戰爭結束之後,並不意味着戰爭已經結束。

直到六月底,中國軍人依然在印度作戰,對付那些逃往偏遠地區,不肯投降的印軍殘兵敗將。

到了七月份,在前線作戰的就不僅僅是中國軍隊了。

當時,第一支由臨時中央政fǔ組建的印度國防軍已經具備了作戰能力,開始在印度西北地區執行對付游擊隊的作戰任務。到了七月底,印度國防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二十五萬,承擔了大部分作戰任務。

最初的時候,印度國防軍主要裝備前印度軍隊的輕型武器。

到了二零四五年底,因爲庫存彈‘藥’所剩無幾,印度的軍事工廠由被全部炸燬,所以中國爲印度國防軍提供了一批武器裝備,以解決後勤保障問題。從此開始,印度國防軍才獲得了更加先進的武器裝備。

也就是說,在大規模地面戰爭結束之後,印度內戰就爆發了。

雖然這場內戰打得並不‘激’烈,但是一直持續到二零四七年底。最終,印度國防軍都沒能消滅全部叛軍,而是以政治妥協的方式,即承認叛軍的政治地位,允許叛軍組建的政黨參加政治活動,才結束了內戰。

也許,這算不上最好的解決辦法,卻是最快的解決辦法。

內戰結束之後,印度進入了戰後的高速發展期。到二零四九年底,印度的戰爭創傷就基本上癒合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大規模戰爭結束之後,中國開始兌現承諾。

七月初,在佔領軍的組織下,由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派遣的代表監督,印度舉行了全民大選。

根據選舉監督委員會公佈的數據,總共有四億七千餘萬印度人蔘與了選舉,超過了選民總數的一半,具有法定效果,而統計結果是,由臨時中央政fǔ爲核心的“印度國家復興黨”獲得了百分之八十二的選票,獲得了全國議會四百七十八席中的四百二十六席,成爲新印度的執政黨。

七月十七日,印度民選政fǔ正式宣誓就職。

當天,戚凱威向印度當局移‘交’了佔領區的行政管轄權。

因爲印度的國防力量與治安力量還沒組建,所以中國還沒有從印度撤軍。

按照黃瀚林做出的承諾,要在簽署了和平條約之後,中國纔會從印度撤軍,正式把國防權移‘交’給印度當局。

當時,和平談判還在進行之中。

中國與印度的雙邊問題不是關鍵,印度新政fǔ承諾歸還藏南地區,並且承認藏南地區是中國的領土,也答應以租借的方式,向中國提供軍事基地,包括把整個南安達曼島租借給中國九十九年,維沙卡帕特南、科欽等基地的談判工作進行得也很順利,印度當局甚至提出希望與中國簽署同盟條約,爲中國在印度駐軍提供法律依據,並且以此減輕印度在國家防務等方面的開支。

當時,最大的問題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

雖然在談判中,印度當局承認了當初民衆投票的合法‘性’,即克什米爾地區應該按照居民議員來確定歸屬權。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印度當局承認克什米爾地區屬於巴基斯坦,因爲在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地區的居民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公投結果也是併入巴基斯坦,只是當地的部族領袖信仰印度教,選擇併入印度,結果導致克什米爾成爲印巴結症,也因此引發了三次印巴戰爭。但是在卡奇半島地區的歸屬權上,印度當局沒有做出讓步,堅持認爲卡奇地區是印度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巴基斯坦必須從卡奇地區撤軍,印度纔會與巴基斯坦簽署和平條約。

顯然,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沒有多少發言權。

或者說,中國有點兩面爲難。

早在戰爭初期,中國就向巴基斯坦做出了承諾,即巴基斯坦在卡奇地區的佔領行爲具有合法‘性’,支持巴基斯坦的領土訴求。可是在戰爭期間,中國又向印度部族領導人承諾,不會分裂印度。如果說藏南地區與克什米爾地區存在爭端,在法理上不屬於印度,因此也就不存在分裂印度的嫌疑,那麼把卡奇地區割讓給巴基斯坦,就已經在本質上侵犯了印度的領土主權,是在分裂印度了。

更重要的是,當時歐洲國家都普遍支持印度。

受此影響,黃瀚林在一個月之內對巴基斯坦與印度進行了正式訪問,親自出面撮合印巴雙方。

按照黃瀚林的提議,在巴基斯坦佔領區內進行全民表決,決定卡奇地區的歸屬權。

問題是,這明顯對巴基斯坦不利,因爲卡奇地區的主要居民是印度人,而且主要信奉印度教,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在全民表決中,宗教信仰有很大的影響,結果肯定不會如巴基斯坦所願。

談判拖下去,搞得雙方都‘精’疲力盡。

八月底,杜小蕾在訪問伊斯蘭堡的時候提出,如果巴基斯坦願意接受全民公決,她將保證說服印度當局,將卡奇地區設爲特別行政區,單方面向巴基斯坦開放,確保該地區伊斯蘭教信徒的利益。

到此,談判纔算有了轉機。

九月三日,雙方在新德里就最後幾個問題達成了一致。

按照杜小蕾的提議,將在九月底進行全民公決,由卡奇地區的居民決定自己的未來,而印度當局必須承諾,在卡奇地區留在印度的前提下,賦予該地區民族自治權,並且單方面向巴基斯坦開放,以確保該地區伊斯蘭教徒的基本權力,而巴基斯坦則承諾不通過任何手段謀求卡奇地區的主權。

九月十日,中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尼泊爾的代表齊聚新德里,與印度政fǔ代表簽署了和平條約。

到此,第二次印度洋戰爭宣告結束。

第二天,中國就向印度派遣了大使,並且在新德里與印度外長簽署了一份總價值四萬六千億元的基礎建設援助協議,中國政fǔ以無償援助、無息貸款、擔保貸款、抵押貸款等方式在未來十年之內,爲印度提供總額爲四億六千萬元的基礎建設基金,幫助印度修復與完善國家基礎設施。

這些項目中,最重要的就是由雅魯藏布江河谷通往印度的鐵路。

此外,中國還將以三方合作的方式,修建三條經尼泊爾通往印度的鐵路,以及三條同樣經尼泊爾通往印度的高等級公路,在中尼邊境地區修建三個貿易關口,而尼泊爾則在此設立免關稅自由貿易區。

可以說,印度的戰後重建工作,成爲刺‘激’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正是如此,印度的戰後重建工作,絕非中國一家的事情。

十月份,由法德兩國主導的歐盟貿易談判代表團在法國總統與德國總理率領下,對新德里進行了高規格訪問,並且與印度當局簽署了一份極有戰略價值的協議,即印度當局在承認法德享有戰前的優惠政策的前提下,法國與德國將分別爲印度提供四千億與六千億歐元的基礎建設援助款項,幫助印度進行戰後重建。

對歐盟來說,這不是付出,而是收穫,甚至可以說是飛來橫財。

要知道,在印度的投資,能爲歐洲企業創造巨大的利潤,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創造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

保守估計,一萬億歐元的投資,至少能爲歐洲創造十倍的收穫。

除了經濟上的好處,還有政治上的好處。

通過在印度聯合投資,法德軸心在歐盟的地位得到了鞏固,甚至提高到了超越其他歐洲國家的地步。

別的不說,其他歐盟成員國要想進軍印度,就得通過法國與德國來實現利益。

憑此條件,法國與德國肯定加快歐盟的政治一體化進程,組建一個以法德爲中心的歐洲國家。

事實上,僅僅幾個月後,法國與德國就在歐盟理事會上提出了政治一體化方案。

對其他歐洲國家來說,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原因很簡單,如果不能搭上法國與德國的快班車,就將錯過這次發展良機,甚至有可能淪落爲三流國家,永遠失去在國際舞臺上的發言權。

二零四六年初,意大利率先轉向,宣佈支持法德的歐洲政治一體化提案。

到此,法德意三國軸心初具規模。

以法德意爲中心,歐盟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通過經濟手段,逐一說服其他國家,讓其他國家通過由法德提出的,組建“歐洲聯邦共和國”的政治提案,最終在此基礎上組建一箇中央集權的歐洲政fǔ。

可以說,這是歐洲在未來國際社會上立足的基礎。

如果維持不統不獨的局面,鬆散的歐洲國家聯盟根本無力與超級大國抗爭,也就不可能在急劇變化的國際社會中獲得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說,再過幾年,歐洲不但不會成爲舉足輕重的大國,還會徹底淪落爲三流國家的聯合體。在中美全面對抗的時期,鬆散的歐洲聯盟根本不可能維護歐洲的根本利益。

從某種意義上講,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算是打醒了歐洲人。

像印度這種擁有大國基礎、而且得到了超級大國支持的地區強國,在另外一個超級大國面前都脆弱不堪,那麼各行其道的歐洲國家肯定很難捍衛自身利益,只有統一的歐洲纔有足夠的實力與超級大國抗爭,也才能夠捍衛每一個成員的根本利益,同時實現共同利益來實現個人利益

第10章 希望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8章 新班子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46章 海軍新銳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50章 民間力量第69章 登門求教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73章 餘波第156章 難題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51章 整軍備戰第64章 孤注一擲第5章 是戰是和第27章 地面戰爭第6章 幽靈墜落第5章 是戰是和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章 收假第19章 主動攻擊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人心所向第51章 精密計劃第8章 倒計時第25章 自食其果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6章 暗藏殺機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3章 狙殺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35章 聲東擊西第4章 怎麼打第198章 追趕第15章 轟炸任務第47章 第一槍第168章 上前線第43章 南亞明珠第81章 同盟集團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44章 加速追擊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5章 宣戰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41章 入朝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77章 誘餌第303章 幸運兒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43章 傳奇人物第72章 炮擊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93章 空中偷襲第2章 鬥爭第71章 拼盡全力第5章 戰略方向第76章 樂觀派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16章 準備第52章 空中力量第71章 拼盡全力第50章 重創第84章 戰將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52章 統一意見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7章 突然襲擊第4章 戰爭危機第319章 反思第94章 技術軍官第90章 獨木難支第8章 高歌猛進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99章 妥協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39章 積極備戰
第10章 希望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8章 新班子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46章 海軍新銳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50章 民間力量第69章 登門求教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73章 餘波第156章 難題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51章 整軍備戰第64章 孤注一擲第5章 是戰是和第27章 地面戰爭第6章 幽靈墜落第5章 是戰是和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章 收假第19章 主動攻擊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人心所向第51章 精密計劃第8章 倒計時第25章 自食其果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6章 暗藏殺機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3章 狙殺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35章 聲東擊西第4章 怎麼打第198章 追趕第15章 轟炸任務第47章 第一槍第168章 上前線第43章 南亞明珠第81章 同盟集團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44章 加速追擊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5章 宣戰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41章 入朝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77章 誘餌第303章 幸運兒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43章 傳奇人物第72章 炮擊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93章 空中偷襲第2章 鬥爭第71章 拼盡全力第5章 戰略方向第76章 樂觀派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16章 準備第52章 空中力量第71章 拼盡全力第50章 重創第84章 戰將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52章 統一意見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7章 突然襲擊第4章 戰爭危機第319章 反思第94章 技術軍官第90章 獨木難支第8章 高歌猛進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99章 妥協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39章 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