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戰略進攻

收費章節(12點)

五月十八日,澳大利亞國會通過了遷都提案。

當天,澳大利亞總理以及所有高級政府官員全部飛往塔斯馬尼亞島的霍巴特,國會議員等重要政治人物也在次日出發。只是,澳大利亞政府只在霍巴特帶了一週,隨後就轉移到了惠靈頓。最後,澳大利亞總理十多名部長國會議長黨派領袖等三十多人,在美國成立了流亡政府。

從時間上看,澳大利亞當局剛好套過一劫。

五月二十日,中國軍隊再次發動進攻。

按照龐躍龍的部署,五個陸戰師圍攻堪培拉,三個集團軍進攻墨爾本,另外五個陸戰師與兩個集團軍向阿德萊德進軍,還有五個陸戰師負責攻佔其他重要城鎮,剩下的十三個陸戰師充當預備隊。

這次,龐躍龍手裡的兵力極爲充足。

要知道,十個集團軍相當於二十五個陸戰師。雖然有五個集團軍留在後方,負責控制佔領區,多出的五個集團軍,也相當於十二個半陸戰師了。也就是說,龐躍龍手裡大約有八十萬可以用於進攻的部隊。

之前的三次大規模地面戰役中,龐躍龍的可用兵力都不到五十萬。

在打第四次戰役的時候,他手裡的可用兵力還不到四十萬。

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戰術就更加靈活了。

當天,陸戰隊就包圍了堪培拉,給了守軍二十四小時,讓守軍做出選擇,順便讓城區裡的幾十萬平民撤離。

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行政首都,不是大城市,人口也不是很多。

當時,最適合攻打堪培拉的是陸軍,而不是陸戰隊,因爲陸軍在悉尼上岸,直接開過去也就只有大概三百公里。龐躍龍沒有讓陸軍去攻打堪培拉,而是勞心費神的從後方以空運的方式派來五個陸戰師,主要就是想讓陸戰隊完成這場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戰鬥,因爲佔領堪培拉,就意味着打敗了澳大利亞。

所幸的是,幾個集團軍軍長沒有反對。

不管怎麼說,陸戰隊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陸軍過來只是掃蕩殘敵,能夠參戰就非常不錯了。再說了,對幾個集團軍來說,登上澳洲大陸,等於在集團軍的戰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已經讓幾個司令官非常滿意了。要知道,戰後肯定會大裁軍,絕大部分部隊都會被裁減掉,而能夠保留下來的,絕對是戰功最多表現最好經歷最豐富的部隊,因此參與澳洲會戰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這次,陸戰隊依然想兵不刃血的拿下堪培拉。

可惜的是,堪培拉的守軍沒有投降,只是在陸戰隊給出的二十四小時之內,讓三十多萬婦女兒童與老人撤了出去。

澳軍沒有投降,主要就是溫斯頓就在堪培拉,而且親自指揮澳軍作戰。

結果就是,攻打堪培拉,成爲自布里斯班戰役之後,打得最激烈的一場城市攻堅戰,一直持續到五月二十七日,在溫斯頓被一枚炸彈送去見上帝之後,接替他的埃弗裡少將才打出了白旗。

這個時候,陸軍已經攻佔了墨爾本。

與陸戰隊一樣,陸軍在包圍了墨爾本之後,給了守軍二十四小時,讓守軍投降,或者疏散平民。

當時,墨爾本的守軍首先疏散了平民,似乎打算與墨爾本共存亡。

二十四小時一過,三個集團軍就發動了進攻,首先進行了長達八個小時的炮火準備。

這一招是從俄羅斯戰場上帶來的,在攻打一些俄羅斯城市的時候,中國陸軍的炮火準備甚至長達二十四小時。

結果,等到陸軍開始地面推進的時候,墨爾本的守軍投降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陸戰隊還從沒在攻打城市的時候進行過如此長的炮火準備,很多時候甚至沒有進行炮火準備。澳軍顯然被八個小時的炮火打擊給擊潰了,也就非常理智的選擇了投降。

在阿德萊德,戰鬥在二十一日纔打響,主要是陸軍與陸戰隊是首次協同作戰。

在圍困了阿德萊德之後,陸軍與陸戰隊在誰主攻的問題上產生了爭執,兩名集團軍司令與三名陸戰師師長(陸戰師師長也是少將軍銜)決定抓鬮,最後由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七陸戰師主攻。

這場戰鬥打得有點混亂,但是不影響結果。

五月二十四日,阿德萊德守備司令部被攻陷,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地面突擊部隊與第七陸戰師的空中突擊部隊幾乎同時到達,還差點發生誤會,即雙方都認爲對方是前來保衛司令部的澳軍。

打了勝仗,並不意味着麻煩就沒有了。

當時,在誰攻佔澳軍司令部的問題上,陸軍與陸戰隊爭執不下,關鍵就是誰有權擁有繳獲的澳軍軍旗。第三十八集團軍認爲是他們攻進了澳軍司令部,而第七陸戰師則認爲是他們首先佔領了制高點。

這件事,後來還鬧到了牧浩洋那裡去。

牧浩洋的處理辦法很簡單,讓人仿製了兩面澳軍軍旗,一面給第三十八集團軍,一面給第七陸戰師,而真品則交給了國家軍事博物館。

阿德萊德發生的這些事情,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不久之後,十個集團軍被派回大陸戰場,就與此事有關。

可以說,阿德萊德的戰鬥,把陸軍與陸戰隊的矛盾全部暴露了出來,這兩支地面部隊似乎就像油跟水一樣,永遠也融合不到一起,碰到一起就會出問題,而且往往會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搞成天大的麻煩。

此後,雖然陸軍與陸戰隊多次合作,但是一直秉承着一個原則,即在同一個戰場上,要麼是陸軍爲主要麼是陸戰隊爲主,即便混編作戰,也得首先明確指揮權限,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當然,在絕大部分時候,仍然是各打各的。

事實上,阿德萊德發生的事情,也有正面作用。比如,這提醒了正在中東策劃戰略進攻的蔣博文。在中東戰場上,他手裡有四個陸戰師與六個集團軍,如果沒有及時認識到陸軍與陸戰隊的矛盾,恐怕會鬧出大事。

所幸的是,阿德萊德發生的事情,沒有對澳洲會戰產生負面影響。

五月二十八日,陸戰隊開進堪培拉,第五次戰役宣告結束。

到此,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包括首都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悉尼最大的港口墨爾本最大的軍港阿德萊德全部被中國軍隊佔領,澳大利亞政府逃往霍巴特,殘餘的美澳聯軍則向珀斯退卻。

到此,澳洲會戰就基本上結束了。

雖然在此之後,陸戰隊西征,花了兩個月才橫掃了澳大利亞南部地區,在八月初才推進到珀斯地區,並且直到九月份才佔領珀斯。緊接着,爲了追擊向北逃竄的美澳聯軍,三個陸戰師揮師北上,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初到達達爾文港,在一月底佔領達爾文港,才宣告澳洲大陸上的正規作戰行動結束。因爲有部分美澳聯軍逃入澳洲腹地,所以零星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大戰結束。但是到二零五五年五月底,在第五次戰役結束之後,澳洲大陸戰場上的大規模作戰行動就已結束了。

到這個時候,澳洲會戰只進行了三個月零十四天。

有趣的是,西方同盟集團並不認爲澳洲會戰在此結束,而是把結束的時間定在了二零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也就是達爾文港淪陷的那一天,認爲美澳聯軍在澳洲大陸上堅持了將近一年。

三個月零十四天裡,中國軍隊以陣亡三萬三千一百八十六人傷殘七萬七千八百二十四人失蹤五千六百七十七人被俘三千八百六十八人的輕微代價,殲滅美澳聯軍三百二十八萬,其中擊斃三十八萬餘人擊傷與俘虜二百六十五萬餘人,還有大約二十五萬名美澳官兵失蹤。到二零五六年一月底,美澳聯軍又增添了近三十萬傷亡與被俘人員,而中國陸戰隊僅有不到三千人傷亡。

當然,在二零五五年五月底就說澳洲戰爭結束了,還有點爲時過早。

在此之後,中國在澳洲的駐軍人數從未低於五十萬,在計劃攻打新西蘭的時候,還一度超過了一百萬。即便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底之後,盟軍駐澳部隊的兵力也在五十萬以上,只是其中大多數是盟國的軍隊。

當然,讓盟軍承擔佔領任務,也算得上是照顧盟國。

不管怎麼說,東方同盟集團的其他成員國早就在軍事力量的使用問題上,對中國發出了報怨,認爲中國獨攬作戰行動,把盟國排除在外,是不尊重盟國的做法,嚴重傷害了盟國的感情。

結果就是,在第五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黃瀚林正式承諾,將提高盟國軍隊在作戰行動中的比重,充分照顧盟國的利益。爲了響應黃瀚林的號召,陸戰隊自然把佔領澳洲的任務交給了盟軍。

可以說,爲了控制這塊大陸,中國軍隊花了不少力氣。

所幸的是,澳洲本來就是一塊物產豐富的大陸,產出的物資除了養活一億本地人,還養活了所有駐軍,甚至還養活了西南太平洋各個島嶼上的上千萬人,多餘的物資還供給了十多個東方同盟集團成員國。比如在二零五五年下半年,由澳洲運往南亞與中東地區的糧食就多達一千五百萬噸。

從軍事角度講,澳洲戰役拉開了中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發起戰略進攻的序幕。

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41章 求生第20章 保持沉默第37章 回國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27章 改進第78章 中國化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53章 關鍵日第6章 錯失先機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90章 主動權第80章 援助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32章 關鍵時刻第33章 嘎然而止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章 秘密任務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3章 無限制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92章 選擇權第99章 妥協第31章 事態惡化第8章 不知進退第135章 全局第14章 拉力賽第64章 三管齊下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96章 突襲第46章 大戰略第43章 南亞明珠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5章 千慮一失第6章 愈演愈烈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20章 進攻意識第2章 利益交換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51章 再接再厲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58章 邁向戰爭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66章 硬骨頭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18章 千鈞一髮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2章 開戰在即第75章 預演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68章 一己之力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115章 遭遇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52章 全速追擊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76章 水下力量第238章 不歸路第8章 倒計時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49章 放棄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66章 門檻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82章 理論突破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6章 耐心等待第89章 一枚導彈第90章 一網打盡第71章 以進爲退第234章 推波助瀾
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41章 求生第20章 保持沉默第37章 回國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27章 改進第78章 中國化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53章 關鍵日第6章 錯失先機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90章 主動權第80章 援助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32章 關鍵時刻第33章 嘎然而止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章 秘密任務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3章 無限制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92章 選擇權第99章 妥協第31章 事態惡化第8章 不知進退第135章 全局第14章 拉力賽第64章 三管齊下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96章 突襲第46章 大戰略第43章 南亞明珠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5章 千慮一失第6章 愈演愈烈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20章 進攻意識第2章 利益交換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51章 再接再厲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58章 邁向戰爭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66章 硬骨頭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18章 千鈞一髮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2章 開戰在即第75章 預演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68章 一己之力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115章 遭遇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52章 全速追擊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76章 水下力量第238章 不歸路第8章 倒計時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49章 放棄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66章 門檻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82章 理論突破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6章 耐心等待第89章 一枚導彈第90章 一網打盡第71章 以進爲退第234章 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