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政治變更

十一月九日,以色列國防部把修改後的作戰計劃遞交給了美國國防部。

當天下午,在請示了盧卡斯之後,康拉德批准了援以方案,運載着六個裝甲旅主戰裝備的船隊在當天晚上出港。

雖然麥卡錫與喬丹一直在推卸責任,但是兩人都沒有否認現實。

當時,兩人都表示支持以色列的作戰方案,即借道約旦,從南面撕開敘利亞國防軍的邊境防線,然後沿着安曼到大馬士革的高速公路向北推進,首先圍殲聚集在庫奈特拉省與德拉省的敘軍,再進行右翼包抄,包圍大馬士革。如果一切順利,以軍將在佔領大馬士革之後回頭收拾約旦。

可以說,該計劃非常大膽,也充滿了想像力,在戰術上更是無懈可擊。

問題是,不管是以軍、還是麥卡錫與喬丹,都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這麼打會產生多大的政治影響?

要知道,到這個時候,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還保持中立的主要原因,不是不同情埃及與敘利亞,而是認爲埃敘與以色列的爭端源自第五次中東戰爭,屬於舊有矛盾,因此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無關。

顯然,約旦不在這個範疇之內。

即便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約旦也保持中立,而且還在戰後爲促成雙方和解做出了重大貢獻。

相對而言,約旦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一直比較好。

如果以色列悍然入侵約旦,除了導致約旦參戰之外,只會有一個後果,即使整個阿拉伯世界同仇敵愾。

十一月十日,拿到由國防部送來的以軍作戰計劃,康拉德就去找到了盧卡斯。

在總統面前,康拉德全面陳述了入侵約旦的風險與危害,希望總統能夠出面干預,讓以色列不要這麼做。

當時,康拉德還提到,以色列與其借道約旦,還不如借道黎巴嫩。

不管怎麼說,黎巴嫩不是阿拉伯國家,而且一直是中東矛盾的熱點地區,以色列進軍黎巴嫩的政治風險低得多。

盧卡斯被說服了,當即就給以色列總理打了電話。

顯然,以色列總理不會忽視美國總統的建議,因此以色列總參謀部就不得不在作戰計劃上再做權衡。

問題是,借道黎巴嫩,對以軍沒有任何幫助。

要知道,黎巴嫩南部地區在真主黨的控制之下,而真主黨的大老闆就是敘利亞。此外以軍還必須經過貝卡谷地才能迂迴到敘利亞的戰略防線後方,而以軍能否及時控制貝卡谷地還是個未知數。如果進軍貝卡谷地的行動受到影響,敘軍就會搶先一步,把這裡變成以軍的墳場。事實上,即便一切順利,以軍成功通過了貝卡谷地,也將在轉爲向東進軍的時候遭遇敘利亞國防軍的主力部隊,因爲敘軍有足夠的時間在霍姆斯加強防禦部署,更有足夠的能力打一場內線戰爭。對以軍來說,問題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因爲貝卡谷地只有一條公路,後勤保障將是天大的難題。

當時,以軍總參謀長、兼陸軍參謀長巴拉姆就提到,進軍黎巴嫩是自尋死路,堅決不肯修改已經制訂好的作戰計劃,甚至以辭職做威脅。

以色列總理沒有接受巴拉姆的辭職請求,只是讓他延遲幾天發起進攻。

這個時候,美國這邊也炸鍋了。

得知康拉德通過盧卡斯干預以軍的作戰行動之後,麥卡錫怒不可遏,當天就向盧卡斯提出了辭職請求。按照他的說法,如果讓國務卿來指揮軍隊該怎麼作戰,他這個國防部長又該幹什麼呢?

這次,支持麥卡錫的不僅僅有喬丹上將,還有其他三位參謀長。

軍方的態度非常明確,國務院的手伸得太長了,管了不該管的事情,總統必須明確國防部與國務院的職責。

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盧卡斯的政治手腕再次遭到質疑。

當天,他向麥卡錫表示,給以色列總理打電話是他的意思,與康拉德沒有關係,而且國務卿也沒有越權。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盧卡斯是想袒護康拉德。

這也無可厚非,康拉德是他最重要的助手,而且國內的動員工作正在全面展開,少了康拉德肯定會困難重重。

問題是,這種袒護某一方的做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問題變得更嚴重。

十一月十一日,麥卡錫再次提交辭呈,喬丹、阿諾德、馬歇爾與裡梅爾也同時向總統提交了辭呈。

也就是說,軍方以總辭呈的方式向總統施壓。

當時,麥卡錫明確表示,如果不可能制止康拉德的越權行爲,國防部就無法正常運轉。

事實上,這已經在暗示必須盧卡斯,只能在國防部長與國務卿之間選擇一個。

這下,盧卡斯沒轍了。

沒有康拉德,動員會受到影響,可是沒有了五位主要軍事負責人,美軍就會癱瘓,至少會受到嚴重影響。

當天晚上,盧卡斯召見了康拉德。

十一月十二日,康拉德正式提交辭呈,盧卡斯立即就批准了,隨即任命國家外交顧問斯科菲爾德爲國務卿,由財政部長伯克萊利負責組建“戰爭動員委員會”,全權負責戰爭動員工作。

這是戰爭爆發後,美國的第一次政局變更。

按照後來的評價,這次變更的好處大於壞處,主要就是消除了國務院與國防部之間的矛盾,而且明確了軍事、外交與經濟的職責範圍。但是客觀的講,這輪政權變更的駛作俑者就是盧卡斯。

說得直接一點,問題不在康拉德與麥卡錫身上,而是在盧卡斯身上。

作爲總統,盧卡斯最需要的就是駕馭能力,而他卻缺乏這個能力,或者說沒能把總統的權力發揮出來。如果他擅長處理部屬之間的關係,知道如何化解各個部門的矛盾,根本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

事實上,從能力上講,康拉德遠超斯科菲爾德與伯克萊利。

對美國來說,康拉德離開國務院,是戰爭初期最大的損失。擊敗康拉德的,不是國外的敵人,而是國內的敵人。

戰後,一些人甚至認爲,正是康拉德離職,使美國錯失了在兩年之內打敗中國的機會。

按照這些人的觀點,以康拉德的能力,肯定能在二零五三年六月之前,把美國帶上戰爭軌道,而繼任的斯科菲爾德、以及負責戰爭動員的伯克萊利都欠缺必要的手段,導致美國的戰爭動員工作大受影響。即便在外交領域,斯科菲爾德根本沒有康拉德的影響力,從而導致美國的同盟關係出現了動搖。

甚至有一些人認爲,盧卡斯應該在十二月十日接受麥卡錫辭職。

在這些人看來,少了麥卡錫,美軍照樣玩得轉,而且喬丹等將領在當天並沒表示將與麥卡錫一起辭職。

不管怎麼說,盧卡斯至少解決了當前危機。

康拉德辭職的時候,以色列戰時內閣批准了巴拉姆的作戰計劃,即借道約旦,從南面攻擊敘軍防線。

只是,這個時候,巴拉姆不幹了。

原因很簡單,已經有足夠多的情報表明,中國陸軍第十三集團軍已經在大馬士革南部地區部署就位,而且其先頭部隊已經加強了庫奈特拉省與德拉省的敘軍防線。一支深入到蘇韋達省的以軍偵察兵還在這裡發現了中國陸軍的突擊集羣,只是事後證明,當時在蘇韋達省活動的只是一支勘測與工程部隊。

根據中國陸軍的作戰記錄,蔣博文少將的第一個安排就是擴大敘軍防線,在蘇韋達省設立新的防區。也就是說,蔣博文少將已經對以軍的部署產生警覺,意識到以軍很有可能從約旦打過來。

擺在巴拉姆面前的現實是:就算借道約旦,也不見得能夠達到預期目的。

要知道,第十三集團軍的總兵力在四萬人以上,相當於八個以軍旅,而且其裝甲力量明顯強於以軍。

真要在敘利亞南部地區與第十三集團軍決戰,巴拉姆沒有多大取勝的把握。

受此影響,在十一月十三日,巴拉姆主動提出了兩線進攻方案,即在約旦方向保持足夠多的進攻力量的前提下,在黎巴嫩方向上發動一次佯攻,設法引開第十三集團軍,然後再在南面發動突擊。

問題是,這樣一來,等於要在三個方向上發動進攻。

要知道,巴拉姆只准備在兩個方向上發動進攻,即在戈蘭高地上強攻,在約旦方向上快速突擊。按照他之前制訂的計劃,美國援助裝備組建的六個旅,將用在戈蘭高地上,充當進攻的預備隊,並且在不利的情況下負責守衛戈蘭高地防線。現在要在三個方向上進攻,這六個旅必須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而不是等到進攻之後再部署到戈蘭高地。也就是說,進攻只能在美國援助到達後開始。

因爲船隊要十一月十五日才能到達,所以巴拉姆把進攻發起時間定在十六日。

這已經是巴拉姆能夠做出的最好安排了,就算以色列軍人的素質很不錯,也不可能在沒有裝備的情況下作戰。

問題是,從時間上看,這顯然對以軍十分不利。

要知道,就算中國不再向中東增兵,第十三集團軍也能利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全面鞏固敘軍防線。

事實上,當時蔣博文少將做的還不僅僅是防禦部署。

第66章 不可避免第41章 進退兩難第26章 戰爭宣言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22章 誰輸誰贏第52章 統一意見第81章 屏障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34章 決勝點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27章 改進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51章 護身符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21章 突如其來第59章 擊鼓傳花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6章 急轉直下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11章 不可否缺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1章 玩火自焚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6章 愈演愈烈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52章 突擊開始第16章 急轉直下第4章 艦隊出港第303章 幸運兒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85章 科技戰爭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90章 總攻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32章 臨界點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06章 第一步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6章 錯失先機第26章 轉折點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4章 鬼子出動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62章 戰術反擊第71章 以進爲退第41章 順藤摸瓜第4章 艦隊出港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3章 傳奇人物第314章 大重建第16章 暗藏殺機第41章 求生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7章 突然襲擊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9章 外援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6章 戰爭宣言第74章 迴歸第25章 偃旗息鼓第3章 大國實力第87章 接敵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9章 臨時考覈第20章 剋制第49章 第二戰場第57章 老少校第85章 重拳出擊第88章 最後關頭第77章 分歧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9章 做徹底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46章 逃命第2章 厚積薄發第270章 投降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80章 戰術推斷第83章 一錯再錯第39章 去臺灣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78章 廣泛動員第115章 遭遇
第66章 不可避免第41章 進退兩難第26章 戰爭宣言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22章 誰輸誰贏第52章 統一意見第81章 屏障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34章 決勝點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27章 改進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51章 護身符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21章 突如其來第59章 擊鼓傳花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6章 急轉直下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11章 不可否缺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1章 玩火自焚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6章 愈演愈烈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52章 突擊開始第16章 急轉直下第4章 艦隊出港第303章 幸運兒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85章 科技戰爭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90章 總攻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32章 臨界點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06章 第一步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6章 錯失先機第26章 轉折點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4章 鬼子出動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62章 戰術反擊第71章 以進爲退第41章 順藤摸瓜第4章 艦隊出港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3章 傳奇人物第314章 大重建第16章 暗藏殺機第41章 求生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7章 突然襲擊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9章 外援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6章 戰爭宣言第74章 迴歸第25章 偃旗息鼓第3章 大國實力第87章 接敵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9章 臨時考覈第20章 剋制第49章 第二戰場第57章 老少校第85章 重拳出擊第88章 最後關頭第77章 分歧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9章 做徹底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46章 逃命第2章 厚積薄發第270章 投降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80章 戰術推斷第83章 一錯再錯第39章 去臺灣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78章 廣泛動員第115章 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