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在洛陽有關係有人脈,聽說傳教白送大炮一門,當夜就派人越過琵琶湖進京去找南蠻宣教士。
第二天,打開了箕作城的通途,上洛軍直接包圍觀音寺,捨棄其他支城。其他各支城的守將早就聽到了佛郎機銃十二連響,又見到六角軍人數優勢反而被織田軍一陣摩擦。
很顯然,人心都是肉做的,軟的很,再堅定的戰意,再穩固的忠誠,也會發生動搖。
反正觀音寺天下堅城,就算上洛軍六萬人又有何用,十天半拉月的肯定打不下來。等到真的危急的時候,再考慮行止。
這個念頭讓絕大部分六角方守將都開始產生了動搖,坐觀成敗。
織田信長見識了佛郎機的威力以後,傳來一條軍令,讓山內軍派人,把箕作城對觀音寺的那一面拆空,清理射界。
問清楚了佛郎機的射程,織田信長當然要物盡其用。它能一輪炮打爛箕作,也就能幾輪炮打爛觀音寺。而且還恰好有箕作這個高地,不用的人就是傻子。
小平太只得撿選精壯的士兵,每門大炮十二個人輪着挑,把炮挑上三十米高的箕作城。炮口對準觀音寺,隨時準備開炮。
戰前準備當然不止如此,炮架好了,六萬大軍中的二萬二千餘人,也都出營,分劃站隊,搖旗吶喊,以強大之兵威,壓向觀音寺。
而後足利義昭派人進城,允諾保全六角氏一族性命,並有神崎半郡安堵。
六角氏不許,於是箕作城上的大炮,對着二百米外的觀音寺城外丸來了一個二十響速射。
織田信長舉着一個單筒望遠鏡,看的津津有味,觀音寺城外丸的士兵被大炮轟的鬼哭狼嚎,哭爹喊娘。
真不知道他從哪兒淘換來的大寶貝,小平太就一直沒見着,沒想到織田信長居然先用上了。
“請下馬殿下再放兩輪!”信長的母衣衆金森長近飛奔過來,傳達織田信長的命令。
小平太只心疼那個錢,一輪炮就要好幾貫,織田信長又不開帳報銷。還要山內軍再來兩輪,增強打擊力度。
放吧!
用溫油清理炮膛,再用海綿和鬃刷最後抹乾淨,子銃也裝填好了,可以再行發射鉛彈。
而後就是四十響兩輪炮擊,雖然距離較遠,但由於是在三十米的高臺上發射。而且也不在意於殺傷附近敵軍或者攻破城門,主要還是打擊觀音寺城內守軍的士氣。
所以二百米的距離下,彈雨真的是鋪天蓋地,但實際殺傷大概只有城壁後僅有的十幾個倒黴蛋而已。
六角軍的士兵卻無法這麼淡定,只要炮響就是幾百上千顆鉛彈飛過來。呼嘯聲銳利刺耳,炮鳴聲震動人心。
簡而言之,就是慫了!
這時候一鼓作氣,指不定觀音寺的外丸就直接突破了。可織田信長很稀奇,居然命令收兵,同時要求山內軍的大炮每隔半小時朝城內開上一炮,不拘是炮擊哪裡。
靠大炮瓦解軍心?靠譜嗎?
小平太感覺六角軍雖然人心浮動,但破船也有三分鐵,既然籠城死守,不至於這點士氣都沒有。
其他諸軍早就摩拳擦掌,準備着今日出兵猛攻觀音寺,爭取早日克城。可織田信長一道回營的命令,就把他們都給攆了回去。
真的等六角人心瓦解?怎麼感覺這麼不靠譜呢?小平太摸了摸自己的腦殼,佛郎機銃威力是有的,但也沒有那麼誇張吧。
可似乎是爲了印證織田信長高瞻遠矚,印證佛郎機銃神威無敵。當夜觀音寺城內一陣大亂,人馬嘶鳴之聲不絕於耳。很快又有樓櫓升起大火,照耀紅了黑夜。
內訌了!
不知道是哪個人內應了織田信長,或者說準備用六角父子的人頭來納一張投名狀。
圍觀了小半夜,觀音寺城洞開,山岡景紀和青地茂綱開城而出,城內顯然沒有分出什麼勝負。
六角義賢和六角義治見半夜騷亂,略一籌謀,日夜多重刺激之下。最終帶領親信,開了後城,徑自出城而走。
城內遺落的六角氏親近也被捕了,抓到織田信長和足利義昭面前。沒有拷問,直接把六角父子給賣了乾淨。
六角父子逃亡甲賀郡,準備依靠連綿不絕的山勢,以及好狠鬥勇的山民,頑抗上洛軍。並等待上洛軍不支,圖謀再起。
觀音寺徹底落城。
江南各郡各城,聞聽此消息,降者如潮,最後只有日野城蒲生氏尚在猶豫之中。
織田信長大手一揮,青地茂綱(兒子)和神戶具盛(女婿)兩人入城勸降蒲生定秀,其子蒲生賢秀最先同意。然後主動交出嫡子蒲生鶴千代,作爲人質,表示降服。
這個鶴千代,就是信長的好女婿蒲生賦秀,就是號稱豐臣秀吉死後,擁有統一天下氣量的那位蒲生賦秀,亦名蒲生氏鄉。
如同歷史上一樣,信長一見蒲生鶴千代,喜愛非常,當場就約定婚事,表示要認這個鶴千代做女婿。
小平太站在旁邊的幹岸上冷眼旁觀,看的分明,眼前這個又矮又瘦的小蘿蔔頭,哪裡看得出什麼氣量非凡。
織田信長豁出去一個女兒圖啥?還不是圖蒲生家在江南的威望,借蒲生家來安定江南的人心,統合江南的豪族。
而且蒲生家作爲前六角氏的家中執權,南近江守護代,又曾經調解觀音寺騷動,在江南地方,屬於六角倒下後的二號人物。
能安撫住這樣的勢力,一個女兒不算啥,尤其是對於生兒育女如同下崽一樣的織田信長。
並沒有含情脈脈,也沒有溫情暖暖。利益交換,如此而已。
蒲生定秀即刻隱居,蒲生賢秀擔任日野蒲生氏的家主,鶴千代這個女婿跟隨在織田信長身邊,由信長親自教養。
這是愛還是人質?用得着多廢話嗎?
用了小半個月,江南大致平定,幾乎所有明面上的反抗勢力全部消滅。
上洛軍前往洛陽的所有阻力全部消失,三好三人衆撤離京都,鬆永久秀鬆永久通父子領兵前來迎接足利義昭。
洛陽敞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