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土屋山神大菩薩

如預料般的一樣,北條氏大起三軍三萬六千之衆北向包圍忍城,並開始向南上野地方的重鎮廄橋城攻打而去。

至於山內這邊,甲州口方向藤田氏邦統帥一萬人威逼八王子。駿河興國寺方向,今川氏規率六千人進駐興國寺。

最大的變數海津城高梨氏御家騷動,真是天助北條氏!

上杉謙信來了信,他只能先讓中越下越領主據城自保。本莊繁長說到底是越後人,誰勝誰負最後肉爛在鍋裡。但是加賀、飛驒、越中的一向一揆衆就不一定了,人家是要來給你剃頭的!

一向一揆不打殺下去,萬事免提!

哪天他們指不定就會騎到你頭上來,不光是指手畫腳,更是作威作福!

所以在機動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上杉謙信一面吩咐側近衆中最值得信任的齊藤朝信在春日山守城。又命令直江景綱進駐與板城,保證中越局勢不崩壞。

最後自己帶着八百旗本側近衆飛馬去越中,指導自己留守在魚津城的越中方面大將河田長親,對蠢蠢欲動的一向宗勢力進行鎮壓。

至於他的寶貝女婿長野業盛,上杉謙信則命令留守上野的甘粕景持和北條高廣二人擔任副將,輔佐長野業盛,堅守上野。只要上杉謙信緩過勁來,一定會過來救他們。

自然而然,上杉謙信和長野業盛也一同來信,請求山內家出師,起兵救援上野國。

這一路人馬的一萬人,細川采女早就準備好了,正準備開拔!

甲斐突然開始傳播起一則謠言!

被讚譽被“武田使番十二衆,土屋惣藏第一兵!”,“有賀山片手千人斬!”的土屋昌恆是戰死了,但是他並沒有絕後。

由於他壯絕的拼死抵抗山內氏對於甲斐的進攻,在信濃和甲斐之間土屋惣藏的勇名一時之間大振。不管是親友還是敵手,都讚譽這位剛強的武士。

畢竟戰國時代的背叛太多了,人心太壞了。這種時候,有一個爲國盡忠,以死報效主君的忠臣,即使身處於敵對方的山內氏諸將也對他頗多同情和惋惜。

這樣的武士,應該是每一個大名和領主都想要的!

在甲斐,土屋惣藏自然是家家戶戶都崇拜敬奉。毋庸置疑的,此人在甲斐的聲望一時之間甚至拔高到了武田信玄以下第一人的地步。

於是從冬歲開始,甲斐各鄉都流傳着土屋惣藏已經化身爲山神大菩薩,成爲了甲斐的守護神。他將再度降世,帶領甲斐的百姓爭取獨立,擺脫外來人山內的殘暴統治的故事。

很巧合的,山梨郡內傳出消息。土屋惣藏之子正在號召全甲斐的忠義之士起兵反抗山內氏的暴政,並且打出了打到山內去,迎回彥五郎的旗號。

爲了和土屋惣藏呼應,這名土屋惣藏的兒子也自稱土屋惣藏!

甲斐各郡各鄉的百姓聞聽得土屋惣藏號召大家起兵,一時之間民心激盪,羣情洶涌。大家都佩服土屋惣藏的壯烈,欣賞他爲國捐軀的壯志。

小西原左衛門很直白的彙報,甲斐各筋(衆)都出現了百姓和地頭集會的情況。穴山梅雪也態度有所曖昧,雖然人還在甲府罷了。

一場席捲甲斐的國人一揆似乎就要爆發!

這種事情哪裡敢輕忽,原本準備抽調的信濃衆一時之間也不敢擅自離開了。

對於甲斐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就成了山內家諸位大臣所必須要討論和決定的急務。

按照小西原左衛門的建議,狠狠地抓上幾十個地頭,一刀砍了,首級掛在甲斐街道上。殺雞給猴看,讓剩下的人想清楚發動一揆的代價。

這個辦法當然很有效,非常治標,一圈腦袋砍下來。憤怒的情緒可以暫時被恐懼所取代,一切的一切都將暫時被壓制下來,等待下一次爆發的時機。

“治標不治本……”作爲一個老政治家,山內主計雖然知道這個辦法當下會很有效,但是以後要爆發起來,肯定更猛烈。

“甲斐國人深恨山內,如此一來,恨意只會加深。”一色宮內也點點頭。

諸人團座在一起,愁眉苦思。一方面是八王子已經告急,需要山內動員信濃之衆前去救援。另一方面是甲斐如同火藥桶一般,也許正等着山內大軍開到八王子,然後在大軍身後起兵,兩面夾擊,一戰而勝。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由於舊今川家的相對配合,駿河方面只需要自身動員起來,就能應對興國寺的北條支隊。遠江方面負責輸送一定的錢糧,支應飽經戰火的駿河財政即可。

綱良叔父二千人早就出發去了洛陽,駿河動彈不得,遠江需要支應駿河前線。好在遠江一萬衆的機動兵力是完整的,信濃則有不到兩萬衆(有一部分已經在甲斐駐紮了)的機動兵力。只要不去救援長野氏,那麼山內氏手頭上的兵力還是充足的。

思來想去,上野不能丟,丟了的話,山內家又要深陷疲於奔命的局面。上杉家進入關東的孔道也會消失,山內家自己應付北條氏很顯然會左支右絀。

所幸的是暫時甲斐還沒有出事,山內還可以支應得開。

細川采女照樣去上野,這樣划走一萬人,幫助上野方面應付北條氏三萬六千大軍的攻擊。保證上野方面不會出差錯,化解北條氏的攻勢。

至於甲斐……

“將今川彥五郎送往甲斐府中!”小平太不可捉摸的說了這麼一句。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山內主計也幽幽的說出一句,表情突然有些陰鷙。

“小平太,你的意思是?”細川采女大概轉過來了。

“引蛇出洞,一網打盡!”

“那甲斐恐怕又是一場生靈塗炭……”北畠大學的話像是在同情甲斐的百姓,但是卻連連點頭。

甲斐國人又不是信濃國人,多死上幾個,少死上幾個,對於山內家而言不過是數字罷了。

“誰去?”山內主計問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我去吧!”

菩薩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何況是身懷七情六慾的小平太。

總要徹底解決甲斐的問題!

11.長尾景虎緣一面58.彈正様神機妙算7.此山名喚桶狹間35.諸位請議平甲策4.萬般消息旁雜亂14.信長稍改舊顏色35.三百一摧破六萬20.表奏義雄尾張守32.山之內風平浪靜49.大難臨頭各自飛26.信長一鼓下守山8.古來姻緣多巧合7.所謂惡政興抑配14.小學校之後如何45.總要弄個大新聞27.顯如大起一向衆13.一言攪渾池中水59.事到如今苦大石35.出雲分劃定局面33.何不示敵以之弱9.義元身死桶狹間44.須待三日下韭崎8.伯父言忠君與臣3.尾張亂起風雲涌1.太原禪師身病危16.巧言相勸藤吉郎17.我軍正在用便當山內氏由來的惡俗小故事25.罷兵歸城戰事終6.雖說再議心實願22.七段強進突中央27.討武田諸士爭功1.授獎殿島二千貫8.敦盛一曲五十年55.時不利兮騅不逝13.四方貢物向京都33.小平太傳名羅馬19.勝負之機已顯露57.糧米不足難爲繼31.兩兄弟併力銜追19.小平太阿綾結緣3.猶子親子孰爲重11.壽桂尼不願妄動17.鬆永久秀登御所7.信長三辭推又讓24.江北之鷹似臣服23.可否調略鬆平氏5.御恩奉公可行否35.諸位請議平甲策29.山內太郎分年糕18.改良南蠻胴具足26.破街而進援御所2.村上義清襲小縣9.長篠開城奧平死20.表奏義雄尾張守24.各懷心思堅城下35.今川提兵犯疆界18.砥石出城共決死36.美濃稻葉山落城7.稻生十勝十敗論20.暫且先虛與委蛇因爲我只是一個讀者!9.迷離變亂關東局40.信長上洛已坦途11.人馬無虞歸山內1.稀鬆平常真穿越4.大熊備前守造亂44.上杉輝虎生退意25.考校太郎一碗水22.甲斐一揆猛出手35.今川提兵犯疆界23.五月十九震動夜14.一炮糜爛三百間43.化學三態應用題11.濱鬆南蠻氣氛濃35.小田原最終處置33.奮揚躍馬瀨田橋28.設樂原勝負已分51.吃了大炮長記性19.未戰諸將生不和57.日夜翻轉有奇效32.村上義清生擒之30.武田左翼總崩潰33.山內義勝肖乃父因爲我只是一個讀者!33.上杉輝虎安排深41.諸將坐分七千貫5.姊川餘波浪滔天4.尾張織田來結交23.五月十九震動夜31.川中島四方收場10.初見鬆平三河守33.奮揚躍馬瀨田橋11.壽桂尼不願妄動38.上杉輝虎哀痛極38.一紙書文讓渡狀26.請舅父總鎮東國20.松下雅樂通世故45.信州猛虎夕陽暮8.百十騎如同一騎
11.長尾景虎緣一面58.彈正様神機妙算7.此山名喚桶狹間35.諸位請議平甲策4.萬般消息旁雜亂14.信長稍改舊顏色35.三百一摧破六萬20.表奏義雄尾張守32.山之內風平浪靜49.大難臨頭各自飛26.信長一鼓下守山8.古來姻緣多巧合7.所謂惡政興抑配14.小學校之後如何45.總要弄個大新聞27.顯如大起一向衆13.一言攪渾池中水59.事到如今苦大石35.出雲分劃定局面33.何不示敵以之弱9.義元身死桶狹間44.須待三日下韭崎8.伯父言忠君與臣3.尾張亂起風雲涌1.太原禪師身病危16.巧言相勸藤吉郎17.我軍正在用便當山內氏由來的惡俗小故事25.罷兵歸城戰事終6.雖說再議心實願22.七段強進突中央27.討武田諸士爭功1.授獎殿島二千貫8.敦盛一曲五十年55.時不利兮騅不逝13.四方貢物向京都33.小平太傳名羅馬19.勝負之機已顯露57.糧米不足難爲繼31.兩兄弟併力銜追19.小平太阿綾結緣3.猶子親子孰爲重11.壽桂尼不願妄動17.鬆永久秀登御所7.信長三辭推又讓24.江北之鷹似臣服23.可否調略鬆平氏5.御恩奉公可行否35.諸位請議平甲策29.山內太郎分年糕18.改良南蠻胴具足26.破街而進援御所2.村上義清襲小縣9.長篠開城奧平死20.表奏義雄尾張守24.各懷心思堅城下35.今川提兵犯疆界18.砥石出城共決死36.美濃稻葉山落城7.稻生十勝十敗論20.暫且先虛與委蛇因爲我只是一個讀者!9.迷離變亂關東局40.信長上洛已坦途11.人馬無虞歸山內1.稀鬆平常真穿越4.大熊備前守造亂44.上杉輝虎生退意25.考校太郎一碗水22.甲斐一揆猛出手35.今川提兵犯疆界23.五月十九震動夜14.一炮糜爛三百間43.化學三態應用題11.濱鬆南蠻氣氛濃35.小田原最終處置33.奮揚躍馬瀨田橋28.設樂原勝負已分51.吃了大炮長記性19.未戰諸將生不和57.日夜翻轉有奇效32.村上義清生擒之30.武田左翼總崩潰33.山內義勝肖乃父因爲我只是一個讀者!33.上杉輝虎安排深41.諸將坐分七千貫5.姊川餘波浪滔天4.尾張織田來結交23.五月十九震動夜31.川中島四方收場10.初見鬆平三河守33.奮揚躍馬瀨田橋11.壽桂尼不願妄動38.上杉輝虎哀痛極38.一紙書文讓渡狀26.請舅父總鎮東國20.松下雅樂通世故45.信州猛虎夕陽暮8.百十騎如同一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