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 聖旨至

而他們想得到的,旁人乃至百姓們又豈會想不到?

有着此等不堪回首的舊事與昔日流言在,陛下說賜婚就賜婚,可曾考慮過太子殿下的感受沒有?

太子殿下不要面子的嗎?

這樁親事一定,沖喜這道坎兒註定得是一輩子都邁不過去了!

……

關於太子殿下要不要面子這一點,江太傅與解首輔,及禮部尚書等人已有了十分清晰的瞭解——

半個時辰之前的御書房內,陛下同他們商議下旨賜婚之事,他們尚且還來不及表態,也正各自琢磨着太子殿下是否會對舊日那件沖喜之事存有陰影心結時,只見那位身姿挺拔一身清貴之氣的太子殿下立時就朝着龍案後的陛下跪了下去——

跪得十分端正。

他們一看便覺不妙。

這必是不肯答應,想求陛下收回成命的意思了!

父子二人也是剛團聚沒多少時日,若因此起了爭執……

就在他們正思索着接下來要如何平穩雙方心情時,只聽那跪得端正的年輕人道:“兒臣多謝父皇成全。”

衆大臣:“??”

竟是這麼個走向麼!

所以,先前那個“吳家世孫”貪慕許家姑娘美貌的傳聞,極有可能就是真的了?——禮部尚書率先反應了過來。

“快起來,別叫諸位愛卿笑話。”昭真帝笑着擡手示意兒子起身。

眼看着這一幕,解首輔等人自是沒了話講。

人家父子一個比一個來得樂意,分明是早有打算,又哪裡還輪得到他們來多嘴。

更何況,太子妃選自東陽王府,於當下而言亦有穩固朝局之效用。

於情於理,他們也無反對的理由。

只是……

這父子倆眼瞅着是十分樂意的,可那許家姑娘不知是何想法?

但凡換戶人家,他們也不至於有此顧慮——家中姑娘被賜婚許配於當今太子,這怎麼看都是天大的福氣運氣,實在是祖墳冒了青煙纔能有的大好事。

可許家它不一樣啊!

猶記得當初廢帝下旨要封這姑娘爲貴妃時,小姑娘當場便抗旨相拒,緊接着剛回京的許啓唯就拿着聖旨進宮去了,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就敢直言,只這麼一個孫女,不忍叫她進宮去。

這且還是當初醞釀着舉家造反出京,才勉強裝出來的好態度!

滿京城誰不知許啓唯將這家中唯一的孫女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

早年就聽聞過,其曾揚言自家孫女的親事只由她自己來做主,若挑不着閤眼的,大可一輩子不嫁。

所以,萬一這小姑娘不肯答應,這位老爺子怕是極有可能當場就能將他們連人帶聖旨一同給丟出來了事!

出宮路上心情忐忑的幾位大人當下只一個念想——陛下最好是事先已同許家通過氣,徵得了對方的同意。

江太傅則隱晦地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若到時真有個什麼狀況發生,還望諸位後生在跑的時候能夠攙他一把。

畢竟那東陽王府歷來就不是個尋常之地。

新任掌印大太監與一行官員乘着車轎,浩浩蕩蕩地朝着慶雲坊那不法之地而去。

入了慶雲坊,車馬軟轎漸漸慢了下來。

剛換了匾額的東陽王府愈顯威嚴之氣,兩扇包銅朱門剛刷過新漆,就連門外的那兩尊石獅身上的皮毛紋路都擦拭得“油光水亮”,威風凜凜間透着說不出的兇悍。

有生以來,就沒傳過這麼提心吊膽的賜婚聖旨……

衆官員內監定了定心神,進了王府內。

一路被引去前廳,經了下人通傳,前前後後不過只等了一刻鐘,許家上下人等便悉數到齊了。

旁的不說,且看東陽王世子夫人崔氏一身命婦服,髮髻妝面收拾得十分妥帖,分明是早有準備,就等着他們過來呢!

這不是內定又是什麼?

衆官員暗暗在心中鬆了口氣。

不必擔心被丟出去了。

大太監臉上也總算敢露出了喜慶的笑意來,視線先後落在東陽王與那身着杏色衣裙的女孩子身上,擡手往上方一禮,語氣恭謹和氣地笑着說道:“今日咱家是隨諸位大人奉命給貴府道喜來了,聖旨在此,便請王爺聽旨吧。”

東陽王應聲“是”,撩袍攜一家上下跪拜聽旨。

廳外的下人僕從們也呼啦啦地跪了滿院。

宣旨的是江太傅。

老人的嗓音沙啞卻滿挾歲月沉澱的氣息,經其口緩緩道出的字字句句,彷彿也被無聲烙印在了這悠長歲月中,註定要使人銘記——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東陽王許啓唯膝下之長孫女許明意品貌出衆、昔有定邦之功在,眼界胸襟不輸男子,朕屢見之甚悅。今皇太子年已弱冠,適婚娶之時,當擇賢女與配,日後共守大慶江山安定。恰值東陽王長孫女待嫁閨中,品貌脾性皆與太子堪稱天設地造,命定之良緣,爲成佳人之美,特將汝指婚於太子爲太子妃也。一切禮儀章程,交由禮部與欽天監監正共同盡心操辦,以擇良辰完婚。佈告中外,鹹使聞之。欽此!”

跪在一旁的阿葵聽得眼睛亮亮,激動不已。

旁的姑娘被賜婚,所贊之辭不外乎是些賢淑恭良、溫柔端莊之類,到了她家姑娘這兒,可是有定邦之功,眼界胸襟不輸男子呢!

“許姑娘,接旨吧。”江太傅將手中聖旨合攏,含笑提醒道。

許明意應聲“是”,下意識地微微轉頭看向自家祖父。

老爺子已紅了眼睛,卻只滿面慈愛地笑着向女孩子微一點頭,嘴脣輕動了動,有無聲二字——“去吧。”

許明意便鄭重叩首:“臣女接旨,謝陛下隆恩。”

江太傅親自上前,將那絹帛交到女孩子高高舉過頭頂的雙手之中。

“這是大喜事,王爺該高興纔是!”見東陽王眼角已泛起淚花,江太傅笑着說道。

許啓唯情緒一滯,掀起眼皮看過去——從前廢帝在時,讓這位老太傅看摺子,對方不是常說老眼昏花看不清楚的嗎?怎麼此時眼神倒好使起來了?

見衆人都看向自己,紅着眼睛的老爺子頗覺不自在,頓時就想到了那日太廟中定南王的遭遇。

“王爺這是哭早了。”江太傅還在調侃着:“這才哪兒到哪兒,待到成婚那日才真正是您哭的時候呢!”

衆人便笑了起來。

廳中氣氛喜慶融洽。

崔氏命人奉上早就備好的紅封,笑着說讓諸位公公和大人們一同沾沾喜氣。

衆人捏着那沉甸甸的紅封,由衷覺得這份喜氣委實夠足。

不單是前來宣旨的衆人,東陽王府上上下下從管事到粗僕,一個不落地也都沾上了喜氣,真真正正是上下同樂。

“啊啊!”

這份喜氣傳到王府中的一座客院中,引出了一道極激動響亮的叫聲。

裘彩兒捏着丫頭送來的紅封,驚喜興奮得雙眼放光,面色泛紅,整個人險些要跳起來。

自她入京後,住進了東陽王府內,她每日清早睜開眼,腦子裡第一句問話便是——

今天吳世孫同許姑娘定親了嗎?——沒有。

今天皇長子殿下同許姑娘定親了嗎?——沒有。

今天太子殿下同許姑娘定親了嗎?——定了!

定了定了!

試問這世間還有比這更圓滿的事情嗎?

有!

還有成親!大婚!

洞房!

生糰子!

想到這些,彩兒姑娘激動得難以自已,捏着紅封在房中來回快步走着,再沒法子平復下來。

她方纔的那道叫聲着實太過洪亮,彷彿就此能傳出慶雲坊去,如一道春雷般,引得四下都跟着沸騰起來。

消息很快便傳開了。

從官宦權貴到民間百姓,短短一日間便已近無人不曉。

震動之下,各方各有反應在。

剛封了王,如今家中唯一的姑娘又被指婚於太子,放眼京城乃至大慶,此中榮寵再無人堪與之比肩。

上門道賀必不可少,縱然有謹慎者爲避嫌,也暗中使了家中女眷前往。

因此,近來崔氏每日忙得可謂焦頭爛額,整日都在應付上門的夫人小姐,一時連主業——打馬吊都荒廢了。

相較之下,許明意耳邊則清淨得多。

她一貫不喜應付這些場合,無需她開口,崔氏便已替她悉數擋了下來。

直到這日崔家人登門,崔雲清和崔雲薇姐妹二人到了,方纔將人請來了熹園。

崔家姐妹到時,許明意剛練罷箭,因是秋高氣爽,便多比往常多練了半個時辰。

崔雲清和崔雲薇瞧着自家表姐收起長弓的颯爽姿態,不禁暗暗詫異——賜婚聖旨已下,按說不是該在家中習禮儀,陶冶心性纔對嗎?

昭昭表姐不愧是昭昭表姐。

兩個小丫頭的詫異,很快便無條件地化爲了折服。

許明意更衣後,陪着兩位表妹坐下吃茶閒談。

瓜果點心備得精緻,身邊沒有外人在,崔家姐妹便也未有拘束。

初秋的熹園中,銀杏樹的葉子邊沿黃了一圈兒,青黃相疊間,於金燦燦的秋陽下隨風輕搖閃動着斑斕之色。

三個女孩子坐在堂中輕聲說笑着,手中捧着的蜜茶清清甜甜。

崔雲清不時看向陪她們說話的女孩子。

現如今外面因那道賜婚的聖旨不知有多熱鬧,甚至這熱鬧裡隨處可見的是利弊權衡之下的浮躁與喧囂。

可昭昭表姐這裡卻像是另一方天地,叫人感受不到絲毫人心嘈雜。

回想起往昔,無論所處何時面對何事,昭昭表姐似乎永遠都是清醒而堅定的,從不會被身邊之事影響浸染。

曾經正是這樣的昭昭表姐,向她伸出了手,將她從黑暗中解救了出來。

聽說太子大婚流程繁雜,準備起來至少還需一年之久——

時間充足之下,她便琢磨着,想繡一架屏風給昭昭表姐作添箱禮。

來時她還在猶豫着要繡些什麼好,而此時,她突然就知道繡什麼最合適了。

……

一場秋雨落下,京中添了幾分寒涼之意。

身邊大大小小之事皆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每個人似乎都有需要去忙活的事情,許明意卻反倒成了最清閒的那一個。

這一日清早,數日不曾出門的她帶着許明時乘了馬車,出了慶雲坊。

馬車經過定南王府時,稍停了片刻。

不多時,着薑黃色繡蓮紋細綢褙子的吳景盈在一名嬤嬤的陪同下出了定南王府的大門,身邊還跟着個男孩子。

許明意見狀便下了馬車來,福身行禮:“吳姑母。”

隨後看向那個男孩子,含笑道:“這便是吳世孫了吧?”

如今已承下定南王世孫之位的吳然擡手施禮:“正是。”

不知這位姑娘是何人?

男孩子思索間,視線落在了許明意身後的馬車上,得見其上的東陽王府府徽,不由意外之極。

馬車是東陽王府的……

那這位姑娘——

莫非就是他傳聞中的未來嫂嫂麼!

傳言……果然是真的!

雖是同在京中,但這且是他頭一次見到許明意。

“阿章,這位便是許姑娘了。”

聽得姑母的提醒,吳然再施一禮,儘量拿不那麼好奇的眼神看着面前衝他笑着的人。

四目相接間,許明意眼中笑意更濃了些,彷彿透過眼前的男孩子看到了諸多前塵往事。

吳然眨了眨眼睛。

雖是初見,怎卻覺得同未來嫂嫂有似曾相識之感呢?

莫非這就是方先生所說的所謂緣分感應嗎,命中註定便是要做一家人的緣分?

男孩子無法解釋這莫名的熟悉感,便認定大抵正是如此了。

幾人分別上了馬車。

一行車馬穿過長街之際,陰沉着的天幕又無聲落起了濛濛細雨。

馬車行了兩刻鐘餘,最終在一座府邸前停了下來。

府門之上,所懸匾額,上書“榮郡王府”四個大字。

一行人下了馬車,丫鬟小廝在側撐傘,經了門人通傳,便被請入了府中。

幾人未去前廳,而是直接被帶去了榮郡王的居院。

此處曾是廢帝被立爲榮王時在宮外的居所,規制在此,又因剛修葺過,處處倒也可見氣派與匠心雅緻。

但剛踏入堂中,便可嗅得爐中香丸也壓蓋不住的濃重藥味。

裘神醫先迎了出來。

他是得了許明意相托,前來替榮郡王醫治的,粗略算算,已在郡王府中住了兩月有餘。

098 應對586 自己就能搶181 雨夜殺機363 前世的那個人446 可得了吧147 行刑659 秋日紅173 “他非冷血”051 太難了139 借一步說話250 別讓我等太久508 即刻動身361 我找你家世孫031 萬一還能用得上309 一個擁抱225 河水457 迫切037 壓驚520 另有差事066 弔唁214 方先生的經驗之談543 有話對她說210 美色546 要做得乾乾淨淨245 有心上人嗎357 不嫌麻煩嗎342 先打了再說262 “假年”351 皆有定數224 誰不想打一頓呢169 前世傳言(鄞州客卿瑾陌萬賞加更218 蝦仁豬心280 操心的天目638 出事了204 臉皮薄462 真是報應511 那便不走吧447 革職062 燕王417 “診金”(楓樹下的雪萬賞加更)665 突發278 有話要講358 “焉能安心”085 別院432 絕不能認(渃清涵萬賞加更)544 也很喜歡你232 直問377 臣意已決253 二叔的辦法096 茫然的小七656 謝無恙037 壓驚084 逼問615 回來了204 臉皮薄652 元年始320 一位好友479 那個名字479 那個名字083 出來吧034 入宮373 別那麼恨我537 驚馬436 轉交(書友20180727113716398萬賞加更)178 拒絕095 宣於人前228 被自己說服464 大勢所趨676182 生死之間124 雷火103 替代455 伏法580 最重要的一步637 長公主回來了257 心酸324 紀大人破例406 不能回去677 佳期至617 原原本本說一遍008 告知575 哪裡對不住你365 “救駕之功”483 至交069 假象 (明月無間萬賞加更)185 天不遂人願286 真實存在的588 不回去了540 弟弟的信301 郡主的擔憂113 由他去588 不回去了213 他的決心304 原來是你啊442 不添亂384 母子相見019 長大了一點604 瘋狂200 順路622 困死局
098 應對586 自己就能搶181 雨夜殺機363 前世的那個人446 可得了吧147 行刑659 秋日紅173 “他非冷血”051 太難了139 借一步說話250 別讓我等太久508 即刻動身361 我找你家世孫031 萬一還能用得上309 一個擁抱225 河水457 迫切037 壓驚520 另有差事066 弔唁214 方先生的經驗之談543 有話對她說210 美色546 要做得乾乾淨淨245 有心上人嗎357 不嫌麻煩嗎342 先打了再說262 “假年”351 皆有定數224 誰不想打一頓呢169 前世傳言(鄞州客卿瑾陌萬賞加更218 蝦仁豬心280 操心的天目638 出事了204 臉皮薄462 真是報應511 那便不走吧447 革職062 燕王417 “診金”(楓樹下的雪萬賞加更)665 突發278 有話要講358 “焉能安心”085 別院432 絕不能認(渃清涵萬賞加更)544 也很喜歡你232 直問377 臣意已決253 二叔的辦法096 茫然的小七656 謝無恙037 壓驚084 逼問615 回來了204 臉皮薄652 元年始320 一位好友479 那個名字479 那個名字083 出來吧034 入宮373 別那麼恨我537 驚馬436 轉交(書友20180727113716398萬賞加更)178 拒絕095 宣於人前228 被自己說服464 大勢所趨676182 生死之間124 雷火103 替代455 伏法580 最重要的一步637 長公主回來了257 心酸324 紀大人破例406 不能回去677 佳期至617 原原本本說一遍008 告知575 哪裡對不住你365 “救駕之功”483 至交069 假象 (明月無間萬賞加更)185 天不遂人願286 真實存在的588 不回去了540 弟弟的信301 郡主的擔憂113 由他去588 不回去了213 他的決心304 原來是你啊442 不添亂384 母子相見019 長大了一點604 瘋狂200 順路622 困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