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 這門親事我同意了

猶記得去歲除夕之際,天下大有將傾之勢,許家軍叛逃出京,寧陽吳氏大敗朝廷兵馬,京師城門緊閉,斷通商,關街鋪,四下人心惶惶,便是想要操辦年貨都是不能。

轉眼一年光景,皇位雖是易主,大慶江山卻安穩許多,京中百姓也漸漸沒了彼時朝不保夕之感。

今晚除夕之夜,新帝登城樓與百姓同慶,又當衆宣佈了來年減賦稅徭役新令,更是使得城中百姓振奮沸騰。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生長着。

然而越是熱鬧安寧,明御史反倒越覺得孤單冷清。

至少去年此時於暗中謀劃大事,雖艱難卻有盼頭,注意力盡放在了大事之上。

當下突然閒了下來,感知便也敏銳了許多。

尤其是方纔趕往城樓湊熱鬧之時,好巧不巧地遇到了許昀同他的夫人。

那對璧人並肩而立,般配之餘彷彿又透着說不出的刺眼……

許家二老爺還同他施禮道謝,謝他當初推行新政之恩。

聽得這句謝,他的心情是別樣的複雜。

當初他有此提議,實則是陛下的授意。

那時,他還以爲是自己好事將近……

待一轉頭,聽聞了許吳兩家結親的消息,再想到那日陛下授意他時那別有深意,似是暗示實爲誤導的眼神,他實在很難不去懷疑自己是被利用了!

利用就利用吧……

先惠衆再惠己,也未嘗不可。

可……倒是來惠他?

他等了這許久,各處怎絲毫動靜都無?

他每夜躺在牀上時都忍不住再三確認——

是當初太后娘娘找到他之後,他的迴應讓太后娘娘產生了什麼誤解嗎?

是他表現得還不夠有誠意嗎?

臥底也做了,箭也捱了……

他左思右想,完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總不能是太后娘娘將此事忘了?當初不過是隨口一言,只他一個人認真了?!

胡思亂想了許久之後,明御史心一橫,乾脆找了機會拜見了太后,紅着老臉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卻不曾料到,太后娘娘反倒驚詫地看着他,千言萬語化爲一句——現在的年輕人動作也太慢了些!到底行不行的!

見那年輕人還發着愣如在夢中,老太后只能又將話剖得更明白了些。

她當初既有那番話,便是認認真真同意了的。

在那之後,她也已經同定寧提過了此事,定寧並無明確表態,卻也不曾直言拒絕。

既是如此,那接下來不就得靠你自個兒了麼!

倆人的事情,那不得倆人去商議麼!

合着鬧了半天,他還等着呢——等着媳婦自個兒從天上掉下來不成?

虧得還知道來同她問上一問,若是一聲不吭,就這麼幹等着……

且等吧……

那可是有得等了。

等到老死進棺材那日,臨去前怕是還得琢磨着——怎還沒人把媳婦給我送上門呢?

所以說,當年二人的錯過,除卻世事弄人之外,也果然不是沒有自身原因的!

明御史聽得如夢初醒。

哦,原來娶媳婦還得靠自己的!

不是等分配啊!

需要他去同定寧商議!

是,按說他是該同定寧商議的……

畢竟二人早已過了雙方父母全權議親的年紀,定寧經歷了這麼多,她的事理應由她自己來做主,是他糊塗了,糊塗了。

他太糊塗了!

他深深向太后施了一禮。

多謝大師,我悟了。

悟了的明御史急匆匆地出了宮。

新的問題卻緊接而來——他該如何同定寧商議?要說些什麼?要怎麼說才能儘可能地提高勝算?

這道題型他看似很熟悉,到底是一桐書院出身,又在朝堂之上身經百戰,論起言辭技巧,揣摩對方弱點,皆不在話下。

於是,定下心來認真思索。

甚至翻了許多書,乃至話本子。

卻仍然沒能想出可行之策。

一串炮竹聲響,打斷了明御史的思緒。

交子了。

新的一年開始了。

他卻仍然毫無頭緒。

有僕從端着熱騰騰的扁食過來,笑着道:“老爺,您趁熱吃!”

明御史看向那被放在面前書案上的一碗扁食,下意識地拿起筷子,動作卻又突然頓住。

看着那雙筷子,明御史的心情突然複雜。

連筷子都是成雙成對……

“啪。”

一聲輕響,毫無食慾的御史大人擱下雙筷,起了身。

“老爺……”

“不吃了,出去逛逛。”明御史自書案後行出,擡腳便出了書房。

僕從有些摸不着頭腦。

來到書案邊,正要將碗筷撤下時,餘光卻掃見椅上一物。

僕從彎身拿起,只見像是個平安符。

必然是老爺身上落下的。

正想着替自家老爺收起來,卻又忽然發現了不對似得,湊近到紗燈旁仔細瞧了瞧。

待得下一刻,突然就瞪大了眼睛。

這……這不是清玉寺的姻緣符麼?!

可老爺身上爲何會帶着這東西!

僕從完全想不通,看不懂,但卻大受震撼。

面色變幻了好一番之後,僕從到底是默默將那隻姻緣符又放回了椅中原處。

總覺得,有些事,還是裝作不知道的好。

明御史出了宅子,揣着滿心心事,負着手走上了長街。

四下仍有不時響起的炮仗聲,各家各戶多還亮着燈火,空氣中瀰漫着炮竹煙火燃燒過的氣味。

忽有一羣提着燈籠的孩童嬉鬧着走來,經過他身邊時捂着嘴偷笑着,悄悄朝他腳下扔來一隻炮仗。

“嘭!”

明御史被嚇了一跳,待回過頭去只見那羣孩子已經笑着跑遠。

他搖頭笑了笑,也並不生氣。

孩子鬧些是好事,太平之地方有此氣象。

他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着,待回過神來之際,竟是又鬼使神差地來到了敬容長公主府的後牆處。

牆內的老棗樹早已在入冬時便掉光了葉子,夜色中黑黢黢的樹枝上此時卻掛着一盞亮堂堂的大紅燈籠。

明御史就這麼負手看了一會兒。

“吱呀——”一聲輕響,長公主府的後門被推開,院中走出了一道人影來。

聽得這響動,明御史下意識地就要轉身離去,卻仍是遲了一步。

“明大人?”

那提着燈籠的人開口問,赫然是一名少年人的聲音。

倒也不是說他們府裡的面首個個如何有見識,竟能識遍朝中官員,只因是這位御史大人這數月來出現在他們後牆處的次數實在過於頻繁。

府裡許多人可都見到過的。

一眼被認出的明御史唯有輕咳一聲,點頭道:“四處轉轉。”

見那少年人披着裘衣,顯是要出門,便拿彷彿巡查般的語氣問道:“如此深夜是要往何處去?”

少年人默了默:……合着您也知道是深夜。

但懼於對方的身份,也只能如實答道:“奉郡主之命,去別院取些酒回來。”

明御史瞭然點頭:“去吧。”

“是。”

“等等——”

“御史大人有何吩咐?”

御史大人諄諄教導道:“爾等雖爲面首,卻也不該只一意惑誘郡主沉迷作樂,以色侍人總歸不能長久,須知唯有盡心服侍,凡事爲主子而慮,方爲長久之道。譬如這飲酒,小酌怡情,大飲卻傷身,該勸阻時也要加以勸阻,是否真心侍奉,時長日久之下郡主自然能夠分辨。”

少年人聽得愣了愣。

御史大人竟是在教他面首的操守……與固寵之道嗎?!

怎聽起來……像是特意琢磨過的?

堂堂御史大人,琢磨這個作甚!

少年壓下心中驚惑,垂首道:“是……小人謹記。”

明御史微一頷首,自負手而去。

少年左思右想,仍覺得透着怪異。

待取了酒折返,回到自家郡主身邊時,便忍不住提了幾句。

室內燒着地龍,暖如仲春,琴箏之音潺潺如春溪之水,彷彿將與寒冬有關的一切盡數隔絕。

跪坐在軟毯上的面首聽得同伴的話,便也跟了一句:“說來的確有些古怪……往常上朝路過且罷了,如今三五不時便能瞧見人在咱們府外轉悠……”

若換個年輕貌美些的,他們必然都要以爲是搶飯碗的了!

畢竟也不是沒有見過那種特意等在府外,裝無家可歸裝昏倒,就爲了能被郡主瞧見,好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心機貨。

“別是……實在沒什麼好彈劾的,便特意抓咱們殿下的把柄來了吧?”有人十分戒備地道:“你們再見着了,可是不能同他多講,莫要叫他誆出了話來!”

聽着一羣人嘰嘰喳喳,玉風郡主突然笑了一聲,聲音慵懶地喚道:“施施。”

“婢子在。”

“明日你乾脆使人送張帖子去給明御史,邀他來登門作客吧。”玉風郡主掩口打了和哈欠,道:“遲遲不敢進門,這也不是法子啊。”

該推一把時還是推一把吧。

爲人父母,少不得要爲孩子們多操些心啊。

衆面首聞言面面相覷,正想打聽幾句,便被乏了的玉風郡主盡數攆了出去。

翌日初一,施施果然使人登了明家的門,送上了帖子一張。

帖子是晨早送去的。

明御史是當日午時前到的。

他是第一次真正來長公主府。

一路見着了少說也有七八名少年,那些少年簪花薰香,廣袖長衫,美得各不相同,直叫御史大人覺得如同置身妖精洞中。

剛正不阿的御史大人腦海中兩種聲音交錯着——身爲男子,打扮如此花哨,成何體統!

以及——老天怎就沒給他這樣一張臉!

不給臉,好歹也將頭髮給足些?

可惡,不公。

明御史懷着忐忑的心情被引入前廳。

玉風郡主很滿意。

雖說來得實在略顯急切了些,但也是誠意所在。

不錯。

玉風郡主坐在主位之上,看着坐在那裡的御史大人,眼神中頗有幾分岳母相看女婿的意味。

且這相看還是單獨相看。

偌大的廳中,此時只二人在,一應下人皆被屏退了出去。

“明人不說暗話,明御史可是有意想做我們家謝定寧的駙馬嗎?”

“未來岳母”問起話來開門見山,十分直接。

“是。”坐在那裡的明御史身形端直,面不改色地道:“可若長公主殿下不願再成婚,那些世俗禮法名分便不要也罷。明某雖樣貌生得尋常,卻也勉強有些旁的長處,吟詩作對不在話下,琴棋書畫皆有涉獵——”

所以,貴府在收面首之上,年紀樣貌能否不要卡得太死?

“……”玉風郡主不禁愕然。

她倒不曾想到,對方毫不迴避之下,竟還下了如此“死志”……

做駙馬最好。

不要名分也行。

再不然,還可以做面首!

這路他可走得太寬了!

如此之下,倒叫她先前準備好的那些爲難試探之言,盡數派不上用場了……

玉風郡主吃了口茶,稍稍找回了心態,擡眼問道:“明御史言下之意,是願入我長公主府做面首?這當真不是玩笑戲言嗎?”

“若定寧願意,我自無二話。”明御史面色堅定,頓了頓,又道:“但在我看來,所謂養面首,定寧之心並不在此——她的性情我是知道的,與人話不投機便寧可不說話,也並不喜身側生人環繞。從前此舉,多半也只是爲了混淆廢帝視線,藉此來保住長公主府而已。”

此前他還想不明白她爲何會變成這般,後來明白時便只剩下了愧責。

玉風郡主有些意外。

她當真沒想到對方會說出這番話來。

這世間,真正懂謝定寧的人,真的不多。

“她若願意我陪在身側,什麼身份都不重要。”明御史道:“她若不願,我自也不應勉強。”

這些話,真對着定寧,他未必能如此順暢地說出口。

此時能說出來,將心思剖明,得以轉達到她耳中,無論結果如何,至少也無憾了。

聽罷這句,玉風郡主再開口時,眼底亦多了幾分坦誠:“無論是何內情緣故,在世俗眼中我們長公主府名聲不佳乃是事實。明御史一身清正剛直,當真不怕世人議論,同僚碎語,損及清名嗎?”

明御史很是坦然:“世俗眼光,何懼之有。”

若沒點厚臉皮,咳——承受力的話,又豈能與定寧相配?

更何況,同僚碎語?

說得好像能吵得過他似得!

“那好。”玉風郡主露出欣慰笑意,擱下茶盞,發話道:“這門親事我同意了!”

話不必多,她看人的眼光一向錯不了。

明御史正當怔然間,忽聽一道聲音自一旁的屏風後響起:“哪裡就輪得着你來瞎做主了?”

明御史聞言心口處猛地一提。

定寧?!

果然,擡眼就見隔間裡走出了一道黛藍色的身影。

047 怕是要孤獨終老340 晃了眼339 “驗毒”296 出醜303 他的腳步聲053 隨便算一算621 軍情急308 心上人132 一賭677 佳期至463 反要報恩?343 重合571 招認355 孩子受苦了059 登門道謝400 當年真相293 春日如期而至083 出來吧444 簡單的答案445 聽阿淵的663 一記耳光405 前世一夢060 威脅319 財富秘訣362 “急中生智”413 翎山祭祖326 鴛鴦譜456 我不放心594 這心意不是牢籠639 朕只信你678 成親吧381 最好的時機是現在638 出事了479 那個名字240 沒有那一竅439 變故553陰間玩意兒648 爾等聽旨551 “着封貴妃”234 相請363 前世的那個人343 重合074 髮簪188 出事了266 愚昧之人495 暗室之中342 先打了再說548 乾脆不接招319 財富秘訣455 伏法482 墳前之言116 學的挺雜408 誰要倒黴了602 當場敗露186 山寺梅花開636 省了口舌244 動搖619 你未來嫂子329 以她做餌030 才知道249 相送671 發落458 我替她去024 幫你殺了他680 喜成雙240 沒有那一竅041 由她做主266 愚昧之人432 絕不能認(渃清涵萬賞加更)289 賊人069 假象 (明月無間萬賞加更)373 別那麼恨我222 神醫的消息505 丹藥186 山寺梅花開529 豺狼195 皇子161 方法總比困難多393 作業來了588 不回去了535 “刺客”267 完蛋玩意兒661 心上人502 引蛇280 操心的天目097 公堂對質289 賊人413 翎山祭祖127 有錢一起賺289 賊人228 被自己說服266 愚昧之人193 情之一字295 存心和她過不去540 弟弟的信068 “私奔”511 那便不走吧116 學的挺雜033 萬一運氣好254 不配
047 怕是要孤獨終老340 晃了眼339 “驗毒”296 出醜303 他的腳步聲053 隨便算一算621 軍情急308 心上人132 一賭677 佳期至463 反要報恩?343 重合571 招認355 孩子受苦了059 登門道謝400 當年真相293 春日如期而至083 出來吧444 簡單的答案445 聽阿淵的663 一記耳光405 前世一夢060 威脅319 財富秘訣362 “急中生智”413 翎山祭祖326 鴛鴦譜456 我不放心594 這心意不是牢籠639 朕只信你678 成親吧381 最好的時機是現在638 出事了479 那個名字240 沒有那一竅439 變故553陰間玩意兒648 爾等聽旨551 “着封貴妃”234 相請363 前世的那個人343 重合074 髮簪188 出事了266 愚昧之人495 暗室之中342 先打了再說548 乾脆不接招319 財富秘訣455 伏法482 墳前之言116 學的挺雜408 誰要倒黴了602 當場敗露186 山寺梅花開636 省了口舌244 動搖619 你未來嫂子329 以她做餌030 才知道249 相送671 發落458 我替她去024 幫你殺了他680 喜成雙240 沒有那一竅041 由她做主266 愚昧之人432 絕不能認(渃清涵萬賞加更)289 賊人069 假象 (明月無間萬賞加更)373 別那麼恨我222 神醫的消息505 丹藥186 山寺梅花開529 豺狼195 皇子161 方法總比困難多393 作業來了588 不回去了535 “刺客”267 完蛋玩意兒661 心上人502 引蛇280 操心的天目097 公堂對質289 賊人413 翎山祭祖127 有錢一起賺289 賊人228 被自己說服266 愚昧之人193 情之一字295 存心和她過不去540 弟弟的信068 “私奔”511 那便不走吧116 學的挺雜033 萬一運氣好254 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