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
如何抉擇?
劉備的眼神變得複雜、遲疑。
他要是知道如何抉擇,就不會讓鄭平速回臨淄城了。
“顯謀,我想聽聽你的想法。”劉備看向鄭平、眼中多了三分期望。
上回。
鄭平讓公孫瓚去常山國,成功延緩了公孫瓚跟劉虞之間的矛盾衝突。
劉備也相信這一次,鄭平依舊有辦法。
鄭平暗暗一嘆。
重情義,這是劉備的人格魅力。
但同樣,重情義會讓劉備很難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
世事如棋,乾坤變化難測,這魚和熊掌也難以兼得。
良久。
鄭平輕搖羽扇,雙眸中多了幾分不忍。
終究,鄭平還是不想看到劉備因爲公孫瓚而受煎熬。
“子綱的猜測跟我的猜測是一致的,公孫將軍受袁紹蠱惑返回了幽州,定然會軟禁大司馬,妄圖讓大司馬稱帝。”
“如此一來,他就能從一個奮武將軍,升遷爲衛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甚至大將軍。”
“董卓能挾天子以令天下,公孫將軍亦可以效仿。”
劉備握緊了拳頭:“若非袁本初蠱惑,伯圭兄又豈會犯下此等罪事,可惡的袁本初!”
內心深處,劉備對袁紹已經十分憎恨了。
鄭平斟酌片刻,又道:“只要公孫將軍不犯下殺大司馬的大錯,那這事還有迴旋的餘地。”
劉備豁然起身:“那我親自去趟涿郡!想必伯圭兄看我之面,或許能懸崖勒馬。”
鄭平搖頭:“使君,你不能去涿郡。”
“你如今是青州牧、鎮西將軍,而公孫將軍只是一個奮武將軍,他定然會羞於見伱。”
“若你以青州牧和鎮西將軍的身份去勸諫,公孫將軍不僅不會感激,反而還會惱羞成怒。”
劉備愣住。
雖然不願意相信公孫瓚會嫉妒自己的官職和將軍位,但以劉備對公孫瓚的瞭解,公孫瓚是屬於有好事會想照顧自家兄弟、但決不會輕易拉下臉去求助自家兄弟的個性。
公孫氏在幽州是大族亦是名門,但庶子出身的公孫瓚自幼都不受家族重視。
能混到今天這個地位,是公孫瓚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
因此,公孫瓚可以向人展示自己的強大和尊貴,但絕不會讓人看到自己的羸弱和卑微。
越是親近之人,越是如此!
劉備可以低姿態的去請公孫瓚幫忙,但公孫瓚絕對不願意劉備高高在上的勸諫自己要如何如何。
“既然我不能去勸,顯謀是否可以再往一趟涿郡?”劉備目光中又添期待。
以鄭平的辯術之能,劉備相信鄭平一定有說服公孫瓚的話術。
鄭平再次搖頭:“使君,遊說的本質是趨利避害。”
“上次能遊說成功,是因爲公孫將軍去常山國比留在右北平更有利。”
“但這一次,還有比留在涿郡、擁有傳國玉璽、挾大司馬以令幽州四方更大的利益讓公孫將軍心動嗎?”
單單就一個傳國玉璽,就足以讓公孫瓚瘋狂了,再加上號令幽州諸郡縣,哪裡還有比這更大的利益?
“將傳國玉璽送到大司馬處,反而讓我害了大司馬啊!”劉備長嘆:“就沒有其他應對之策了嗎?”
鄭平踱步搖扇:“使君,你身在局中,被一葉障目了。”
劉備愕然的看向鄭平。
鄭平輕言解釋道:“使君只是一個青州牧,管的是青州事,何必去介入幽州事?眼下還有一人,比使君更擔心幽州的變故。”
“還有一人?是誰?”劉備不解。
袁紹和公孫瓚結盟,這河北之地除了他劉備,還有誰會在意幽州變故?
鄭平扇指長安方向:“長安的董卓!”
一經提點,劉備這才反應過來:“在這之前,不論是袁術,還是我和大司馬,都未公開傳國玉璽的事。”
“即便坊間有流言,但也是未經證實的,關東士民雖然有懷疑但未必會信。”
“然而,長安的董卓,一定會信!”
“因爲長安沒有傳國玉璽,哪怕只是關東的流言,董卓也會信!”
“所以,只要我將傳國玉璽在大司馬處的情報呈報給長安的天子,那麼董卓就一定會介入幽州事,用一切能用的辦法,去阻止大司馬稱帝!”
“妙啊!”
劉備想通了關鍵。
顧及跟公孫瓚的舊日情義,劉備沒辦法做到熟視無睹。
但如鄭平分析的一樣,劉備親自去介入幽州事只會適得其反,會讓公孫瓚擁立新天子的決心更堅定。
而讓董卓介入就不一樣了。
董卓能安然的在長安靜觀關東之變,就是因爲董卓有天子在手。
挾天子以令天下,這是董卓能在關中安穩的原因。
但現在,公孫瓚和袁紹得了傳國玉璽,哪怕劉虞不願意,公孫瓚和袁紹也能擁立其他的劉氏宗室王稱帝。
反正都是傀儡,擁立誰都一樣。
只不過,大司馬劉虞是最佳選擇!
擁立劉虞,可以讓幽州各勢力更容易臣服。
除非有把握在擁立其他宗室王稱帝后,可以輕易讓幽州各勢力臣服,否則公孫瓚只會以劉虞的名義號令幽州,而不會立即擁立天子。
而這個時間差,就是董卓介入的機會。
“回到最初的問題來。”鄭平目光灼灼:“倘若公孫將軍邀使君一起共立新君,使君會如何抉擇?”
劉備的眼神,不似最初的複雜、遲疑,語氣也變得堅定:“長安的天子,是靈帝血脈。既然天子還存在,擁立新君自然是有違天理道義的。”
“青州只會擁護長安的天子,不承認第二個天子!”
劉備已經想通了。
公孫瓚已經犯下大錯,想救公孫瓚,青州就不能支持公孫瓚擁立新君。
哪怕這個抉擇會讓公孫瓚惱怒!
但這是劉備唯一能保全公孫瓚性命的方式了。
一旦公孫瓚真的爲了擁立新天子而不顧一切,即便劉備再想保全公孫瓚,也是無能爲力的。
“使君英明。”鄭平適時稱讚了一聲。
劉備無奈一嘆:“顯謀,我知道你其實是很不願意獻策的。”
“伯圭兄將沮公棄之不用,已經犯了用人大忌了。”
“這今後,不會再有真正的大才賢士投效伯圭兄了。”
“但我以前在涿郡織蓆販履時,受過伯圭兄不少恩惠,在盧師門下求學時,伯圭兄亦對我多有幫助。”
“人不能忘本,也不能忘義。”
“自古忠義兩難全,但我希望能在忠於漢室的同時,儘可能的維護跟伯圭兄之間的情義。”
“讓顯謀費心了!”
劉備向鄭平鄭重一禮。
亂世稱雄,劉備這樣的想法有些優柔寡斷、甚至於迂腐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
或許在大勢上,劉備的想法優柔寡斷。
但對於追隨劉備的人而言,卻會因爲劉備這樣的想法而心生敬意。
畢竟。
誰不希望有一個能換位思考、又重情義的明主呢?
鄭平連忙扶起劉備,語氣中亦有真摯:“使君切勿如此!於私而言,我的確是不願意使君再將精力耗費在公孫將軍身上。”
“但我既然選擇了輔佐使君匡定天下,就定然會遵循使君的意志,不遺餘力的替使君謀劃。”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但求問心無愧!”
心念通達後,劉備立即起草了一份文書,讓鄭平協助潤色後,遣親信之人走兗州入虎牢關,加急送往長安。
得到劉備送來的情報,董卓驚得連酒和美人都無心享受了。
“公孫瓚和袁紹得了傳國玉璽?”
雖然有盧植謀劃天下大勢,但董卓鬥志有了,本性卻沒有因此而改變。
一開始,董卓還能聽盧植的勸諫,籠絡人心,結好士族。
但很快,董卓發現這羣士人一個個都是當面恭維背後謾罵,這心中自然就按捺不住殺意。
於是董卓下達了一個命令,尚書以下的官員只要有子嗣誕生都要到相府稟報。
而董卓更是威福日盛,大肆封宗族成員,連襁褓中的嬰兒都封,男皆封侯,女爲邑君。
又在長安築郿塢,高、厚各七丈,積存的穀米可用三十年!
同時以叛逆之名,大肆屠殺關中舊族,用他們的田屋來賞賜親信和有功將士。
這讓朝中公卿文武漸漸又滋生了不滿之心。
董卓也知道自己遭人恨,出入都讓呂布隨行。
對於董卓而言,有天子在手,這羣自詡忠臣的公卿文武,只是一羣可以隨時殺了的螻蟻。
現在,董卓感受到了威脅!
西遷天子百官的時候,董卓一直沒尋到傳國玉璽,於是暗中私刻了一個,以此來印證天子的正統。
而如今,真的傳國玉璽出現了!
等袁紹和公孫瓚有了充分準備,在幽州擁立劉虞或者其他宗室王,那這天下就有了兩個漢家天子了!
有傳國玉璽在手,袁紹和公孫瓚擁立的新天子會讓董卓挾天子以令天下的謀劃受到嚴峻的挑戰!
董卓立即去宮中請出了天子劉協,又召集百官上殿商議對策。
“陛下,諸位公卿。”
“本太師得到消息,袁術昔日在洛陽盜竊了傳國玉璽,一直隱瞞至今。”
“而青州牧劉備,在封丘城擊敗了袁術,得到了傳國玉璽,劉備將傳國玉璽又送到了大司馬手中。”
“大司馬前些日子給本太師來信,說要將傳國玉璽送到長安。”
“但可惜,大司馬謀事不密,傳國玉璽被袁紹和公孫瓚奪取,大司馬也被公孫瓚軟禁了。”
“關東逆賊竊據傳國玉璽,又軟禁大司馬,如此惡行,絕對不可以饒恕!”
董卓半真半假的話讓劉協和文武公卿紛紛吃驚。
司隸校尉黃琬更是直接出列質問:“太師,長安不是一直都有傳國玉璽嗎?爲何幽州又出現一個?”
董卓橫肉一抖,不滿道:“黃司隸,本太師說了,傳國玉璽被袁術盜竊了,你聽不懂嗎?”
王允連忙拉住黃琬:“子琰兄,我們還是先討論如何奪回傳國玉璽吧!”
董卓順勢道:“王子師言之有理,當務之急是奪回傳國玉璽。否則一旦袁紹和公孫瓚在幽州擁立新帝,你們這羣公卿,可都成反賊了!”
“連陛下,也成僞帝了!”
剎那間,整個朝殿都沉默了。
不論之前有多少的恩怨,不論多少人盼着董卓死,但現在,大家都面臨了同樣的危機!
如何確保長安天子的皇權正統!
王允之前被罷了司徒位置,今日正好遇到表現的機會,搶先道:“袁紹和公孫瓚軟禁了大司馬,肯定是想擁立大司馬稱帝。”
“陛下可拜大司馬爲太傅,召其入朝任職。”
“但爲了避免袁紹和公孫瓚擁立其他劉氏宗室稱帝,陛下還得離間袁紹和公孫瓚。”
“可授予公孫瓚前將軍一職,封爲易侯,統領青冀幽並四州兵馬,再給公孫瓚一道密詔,讓其掃蕩青冀幽並四州不服後,再歸還傳國玉璽。”
“公孫瓚得了好處,又不用交還傳國玉璽,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冒險去擁立新天子!”
“將大司馬調回長安,也可以讓公孫瓚在幽州無人約束。”
“如此一來,不僅解除了危機,還能讓公孫瓚跟袁紹互相鬥起來!”
盧植看了一眼王允,不由暗暗稱讚。
王允這一招,直接破了公孫瓚跟袁紹的結盟。
前將軍、易侯、統領青冀幽並四州兵馬,公孫瓚的權勢地位在關東可以說是獨一無二了!
有這樣大的權勢,再加上可以保管傳國玉璽的密詔,除非公孫瓚腦子抽了,纔會去冒着風險擁立新天子。
“太師,王子師之策,的確堪稱絕妙。”
“但僅以聖旨,未必能讓公孫瓚屈從,還得再給兗州刺史臧洪、青州牧劉備、幷州刺史馬騰也同時下令,讓他們陳兵北上。”
“誘之以利,懾之以威,方能讓公孫瓚權衡利弊。”
盧植補充完善了王允的計策。
王允雖然心中很不爽,但還是向盧植拱手一禮:“盧尚書思慮周全,多謝指點了。”
衆公卿亦是紛紛附和。
董卓斟酌良久,採納了王允和盧植的方案,以尚書僕射士孫瑞爲使者,前往涿郡宣旨。
同時又快馬傳旨馬騰、臧洪和劉備,令其陳兵北上,震懾袁紹和公孫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