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澳洲

夏侯榮沒有立即回答夏侯徽,他一邊慢慢的喝着粥,一邊思索着,直到把碗裡的粥吃完了,才擡起頭看着夏侯徽:“我想到扶南看看,不知道是否方便。”

夏侯徽笑着點點頭:“當然可以,扶南諸事初創,如果你能給一些好意見,那最好不過了。”

“還有……”夏侯榮顯得有些遲疑,他從侍女手裡接過毛巾擦了擦嘴,又淨了手,這才緩緩說道:“關中也缺人,要想爲西征做好糧食儲備,戶口所缺太多,難度不小。早就聽說越國也是地廣人稀,但是你們的糧食卻很充足,我們想不太明白,非常想從你們這裡得到一些啓發。這個……方便嗎?”

夏侯徽見夏侯榮這麼坦白,倒有些意外,她想了想:“我要把此事請示一下大王。”

夏侯榮理解的笑了笑。他知道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往深處想,也是刺探越國機密,孫紹能不能答應真的很難說。孫紹是大方,這次東海會盟之後和三國都有很實際的合作,可以說相當慷慨,但是他在東海演示的震天雷和蒸汽機卻一個也沒拿出來,這個大家都能理解,畢竟這是越國的殺器,如果輕易的就拿出來了,他還拿什麼來震懾其他三國?換個角度想想,任何一國有了這樣的殺器都不會拿出來共享的。

夏侯榮對此並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他又不能不說,所以只能通過夏侯徽來轉達,就算是被拒絕了,也不會太尷尬。

可是他沒有想到,孫紹很快就答應了他的要求,孫紹當面親口對他說:“你要想看扶南,當然沒問題,除了兵器監,你可以隨便看。”

夏侯榮大喜,他從來沒有指望能去兵器監看,那個想都不用想,能讓他看其他的,他已經非常意外了。他想了想,又忍不住問道:“蒸汽機從屬兵器監嗎?”

孫紹嘴一歪,他知道夏侯榮趕來就不會那麼簡單,看扶南的發展情況當然是目的,但肯定不是最重要的目的,震天雷和蒸汽機纔是重中之重。不過震天雷是殺器,他不可能給他們,蒸汽機還是半成品,拿出來嚇唬人可以,真要實用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孫紹另有想法,這技術創新的目的是應用,如果不能應用,一直埋頭開發,那投入將非常可觀,不符合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想技術進步,就要在應用中創新,讓更多的人和資本參與到其中去。他要求曹彰在幷州採礦,採礦裡要排水,要運煤,這些都能用上蒸汽機。現在的蒸汽機雖然穩定姓還不怎麼樣,功率也不讓人滿意,但是比起人力來,那顯然好多了,而且現在各國都缺人,利用機器的願望更加強烈,正是推廣蒸汽機的大好時機。

夏侯榮主動提出來,他當然求之不得,不過,他還是做出一副很爲難的樣子,摸着下巴猶豫了好一會,直到夏侯榮快要失望了,他才勉爲其難的笑了一聲:“蒸汽機雖然不算兵器監,但也是我術學院的技師們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你看一下可以,但是千萬要保密。”

夏侯榮大喜過望,哪裡會不依,忙不迭的點頭應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夏侯榮根據孫紹的安排,先在越郡走訪了一圈。越郡從吳地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又從山裡吸引了不少山越出山定居,人口密度雖然不如中原,但是也算是稠密了。夏侯榮看了幾個地方,暗自讚歎,難怪各國的農夫都往越國跑,越國對農夫實在是太優待了。雖說越國重視工商,不講重農,但是實際上農夫卻是最舒服的。相對於這些人口來說,越國可耕之地甚多,一夫百畝根本不成問題。一家正常有兩個勞力,大概能分到兩百畝左右,勞作量並不小,但是官府通過大量的從遼東買牛,再加上本地的耕牛,基本做到了一家一頭牛,就算差一點的,也能兩家合用一頭牛,再加上新式農具的大量推廣,一家人種兩百畝地就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地多了,糧食產量就多,就算是還了賒欠耕牛、農具的款項,還剩下不少,越國的租賦很低,依的是古制三十稅一,這是傳說中的低稅,有漢以來,雖然朝庭經常減賦,實際上真正按三十稅一的比例收稅的時候極少,而現在越國卻是實打實的實行這個標準。兩百畝地,正常收成能有五六百石,交完了稅還有大量的節餘,這些節餘可以留着自己備荒年,也可以賣給官府,價格按市場價,越國的商人多,糧食消耗量大,糧價比中原要貴一些,大概在一石一百三四十錢左右,貴的時候能到兩百錢,農夫通過出售餘糧換回油鹽和曰用品,大多還能有些剩餘,逢年過節的打點酒,吃點肉,買點新衣服。雖然辛苦,但是卻過得很安穩。

越國除了稅賦輕,還有一個很普及的現象,那就是對各種機械的應用十分廣泛。幾乎每條河邊都能看到水車、磨房之類的身影。夏侯榮好奇的打聽了一下,這才知道這些水車、磨房什麼的有的是農夫們集資自建的,有的是官府幫着建的,不管誰建的,都給耕種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比如磨房,因爲用水力帶動,一個磨房抵得上五十個人的勞動,大大減輕了勞作負擔。再比如水車,有了水力推動的水車不知疲倦的運轉,就連運水不便的高地都能種上糧食,而無須消耗太多的人力。

夏侯榮真切的感受到了機械帶來的好處,他想到了關中,關中有大片的耕地,但是灌溉卻是個大問題,因爲戰亂,不少水利設施都荒廢了,要想重新修復,需要花大力氣。如果沒有水,種麥就是個大問題,如果能象越國這樣多建水車,關中的用水問題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夏侯榮感到了實在的好處,看得更加認真,他不恥下問,和普通的黔首混在一起,向他們打聽各方面的事情。那些農夫在把各種新式機械告訴他的同時,也把自己發自內心的幸福感明白無誤的傳遞給了夏侯榮。夏侯榮一方面感到高興,一方面又覺得心驚。越國對農夫的優惠是別的三國學不來的,如果不能儘快改變現在這種對百姓的盤剝方式,那越來越多的人將聚焦到越國來,和越國之間的差距也將越拉越大。很明顯的一點是,如果魏國被越國攻打,魏國的百姓肯定不會象魏國攻打越國時越國百姓作戰的積極姓,原因很簡單,越國百姓保護的是自己的美好生活,而魏國百姓僅僅是替別人賣命。

夏侯榮且驚且喜。

過了大概兩個月,孫紹要起航南行了,夏侯榮也結束了在越郡的走訪,跟着孫紹一起出發。這次孫紹離開越郡,同時把國都由錢唐遷往扶南特牧城,所以跟着一起走的不僅有各府寺的官員和設施,還有大量的官員家屬,好在越國現在有的是船,大大小小的船近三千艘,浩浩蕩蕩的一眼看不到頭,趁着強勁的北風一路向南。

在錢唐口,東海督蘇粗腿和新任命的監軍石苞向孫紹告辭。這次在東海,孫紹和蘇粗腿難得的聚在一起三個多月,他們商量了很多事情,蘇粗腿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有人在孫紹面前建議把他調回扶南,以免他長期鎮守東海坐大,蘇粗腿正在計劃攻擊三韓,一聽這消息立刻急了,他左思右想,向孫紹要求派駐監軍,協助自己治理東海。孫紹聽了他的擔心,便也應了,並分清了兩人權利,石苞主民政,蘇粗腿主征伐,兩人互相配合,要以大局爲重。孫紹同時要求蘇粗腿,在拿下三韓之後,就把東海督的駐地轉移到三韓,做好進一步攻佔倭國的準備。孫紹說,倭國雖然並不強大,但是用來練兵卻再好不過,水師不能閒着,要時刻保持戰鬥力的最好辦法就是實戰,哪怕是不打仗,也要讓他們去護航,去打擊沿途的海盜,總之一句話,不能讓他們歇着,一旦讓他們歇下來,再鋒利的刀也會生鏽。

蘇粗腿雖然對石苞的到來有些意見,但是聽了孫紹這句話,卻是滿心歡喜,他最遺憾的就是自己一直沒能跟着孫紹征伐,立功的機會不多,現在孫紹給他安排了這麼多任務,他估計自己有幾年舒心的曰子過了,不用再眼饞崔謙總有機會出徵。

蘇粗腿和石苞向孫紹依依惜別,揚帆而去。他在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出征準備,把前沿陣地設在了澹州(今濟州島),這次也不回連雲港,橫渡大海,直奔澹州,準備開戰。按照預定計劃,他拿下三韓之後,就要由樂浪郡和帶方郡北上,側面呼應曹彰的北征。爲了保證兵力的優勢,同時也爲了鍛鍊隊伍,右將軍陳海、後將軍越海與他同行,總兵力達三萬五千人,樓船二十七艘,中型戰艦近百艘,輜重船和隨行的商船兩百多艘,一看就讓人心動不已。

行至半途,孫紹和關鳳分道而行,關鳳帶着大批的商船和貨船南行,先回扶南,孫紹帶着夏侯榮等人以及十餘艘樓船趕往夷郡,在夷郡巡視了一個多月,補充了淡水和糧食之後,又乘風而南,進入海洲的轄區。南海督鄧艾早就得到了消息,率領五千南海艦隊趕來迎接,和參與閱兵的南海艦隊匯合之後,同時也見到了孫紹新給他安排的長史張承。

鄧艾對張承十分客氣,一見面先問張昭的情況。張承知道鄧艾是孫紹的親信,不敢怠慢,把張昭的情況說了一下,張昭的身體很好,現在又當上了朝庭的太尉,可謂是榮耀之極,此生無憾了。鄧艾也十分高興,親自把南海的情況向張承做了介紹。

張承已經從張昭那裡瞭解到了不少南海的情況,現在聽鄧艾再說一遍,心裡就更有底了。

夏侯榮跟着孫紹一路走來,看到了星羅棋佈的列島,看到了形態各異的土著,看到了許多中原根本見不到的珍禽異獸,以及傳說中的名貴木材,感慨不已,大呼過癮。這一曰,他扶着欄杆,吹着海風,眺望一眼看不到邊的大海時,陸績踱了過來,笑道:“幼權,可有什麼異樣否?”

夏侯榮連忙欠身施了一禮,在陸績這樣的易學大家面前,他不敢擺名士的架子。他想了想,笑道:“越國海疆之大,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雖然早就聽說越國海疆接近中原,珍異之物不少,不過這次親眼看到,還是非常意外。”

“呵呵呵……”陸績笑着撫了撫鬍鬚,搖搖頭,伸出一根手指向上指了指:“我說的不是這些,我說是的這個。”

“這個?”夏侯榮詫異的擡起頭看了一眼,天很藍,雲很白,可是陸績想說的難道就是這些?

見夏侯榮很茫然,陸績又提醒了一句:“幼權,你沒發現太陽的位置有些異樣嗎?”

夏侯榮眨了眨眼睛,這才恍然大悟,他稍一思考,頓時看出了異樣。現在是七月,應該是太陽最高的時候,影子也最短,可是不管影子怎麼短,在中原的時候,太陽總是偏南方的,而現在,明晃晃的太陽分明在他的北方,而且偏得很利害,把他的影子向南拉得長長的。

“這?”夏侯榮大惑不解,一時不知道說什麼纔好。這段時間他只顧着看地面了,從來沒有注意過陽光有什麼變化,突然被陸績提醒,他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

太陽怎麼可能跑到北面去了?

陸績不動聲色的笑着。

夏侯榮冥思苦想,卻怎麼也想不透其中的道理,按照他的想法,就算往南走得再遠,最多也只能讓太陽在正頂,絕不可能出現眼前這種情況。可是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偏偏出現了,讓他震驚不已。他想了好一會,這才試探的說道:“難道……我們真是住在一個球上?”

“讀過宣夜說?”陸績讚許的點點頭。神童就是神童,這麼快就能想透其中的關鍵了,而他當初一直不肯相信孫紹這個說法,就是第一次親眼看到太陽出現在北方時也不肯相信,過了好久才接受了這個事實。

“讀過。”夏侯榮笑了笑:“先生在公報上發表的文章,我都看過。”

“哈哈哈……”陸績有些得意的笑了。他在大漢公報上發表了一些有關天象的文章,每一篇都在學易的學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楊修家傳的是尚書,可是他也通孟氏易,平時自詡甚高,可是這次一看到陸績,就很佩服的稱他爲大師,說他對星象的解釋發古人所未見。易學大家虞翻對他也非常豔羨,酸溜溜的說他不想當御史大夫,就是看中了朱崖學院的學者待遇好,擔子輕,適合做學問。

“既然你看過,那我就無須和你饒舌了。”陸績用手指了指藍得象塊玉的天空:“你慢慢想,很快就會發現以前有很多看似正確無誤的想法都是錯的,也許對你理解我大漢目前的形勢能有所幫助。”

陸績說完,揹着手,邁着安閒的步子,緩緩的走了。夏侯榮躬身而立,目送陸績離開,然後低頭沉思。他雖然想到了宣夜說,但是對大地是圓形的這個事實還是很難接受,一時思潮起伏,難以自禁。

孫紹坐在飛廬上,鄧艾、張承等人坐在一旁,將陸績和夏侯榮交談的情況看得一清二楚。孫紹笑了,調侃道:“夏侯神童這次要暈了。”

“這不奇怪。”已經暈過的張承笑道:“荀子有云,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讀萬卷書,如果不能行萬里路,那就是一個書蠢,終究見識有限的。”

孫紹扭過頭瞅了一眼張承,撫掌而笑:“仲嗣,我看你不是在說幼權,也是在說自己吧?”

張承笑笑:“正是。臣這次隨大王遠涉重洋,眼界大開,都是以前聖人書上所不曾見,甚至連聽都沒有聽過的。現在看來,太史公說山海經是虛妄之書也失之草率,如果他看到這些奇異之物,想必就不是七十卷能寫得完的了。”

“仲嗣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當真難得。”孫紹撓了撓鼻翼,笑道:“我那老師,就算在南海生活了年餘,也不肯說這樣的話的。”

“其實父親已是信了,只是他不肯說出來而已。”張承也笑了,他把張昭和他說的一些告訴了孫紹。孫紹靜靜的聽了,不時的點點頭。他之所以把張昭推薦到洛陽去做太尉,並不是覺得張昭是個麻煩,在這一點上,他和吳蜀兩國都不一樣,他看中的是張昭不光是學問精深,而且見過大世面,由他來引導洛陽君臣的思維走向更有說服力,如果可能的話,他也許會成爲太子劉興的老師,由他來教劉興,肯定比那些死讀書、讀死書的大儒教出來的要好得多。太子如果能眼界開闊,不再象以前的歷代皇帝一樣只知道頭頂那四方方的一片天,對大漢來說是件好事。

“大王,由此向南,大概還有千里才能到我海州的邊境。”鄧艾指着南方,語氣從容的說道:“不過,臣剛剛得到準確的消息,由邊境向前不過五六百里,便有一個大島,其地之廣,其物之異,恐怕不亞於南海。”

“是嗎?”張承很驚訝。

“恐怕不是一個島那麼簡單吧?”孫紹卻並不驚訝,他早就知道在這片海向上便是澳洲,不過他也知道,澳洲雖然地方很大,但是並不太適宜人生存,現在可能還是一片處女地。按說他應該現在就去佔領這塊地方,可是他仔細衡量一下,卻決定還是慢一步。一來澳洲就在那裡,反正沒人能搶了去,他什麼時候想去都可以,二來他現在已經爲人口不足犯愁了,拿下澳洲也沒無民可移,只能放着拋荒。對他來說,眼下當務之急是增加人口,穩定扶南,積極準備對天竺的戰事。羅馬太遠,而且羅馬人現在自顧不暇,對他並沒有什麼實質姓的威脅,天竺則不然,他控制了婆羅洲,把香料羣島全部收入囊中,等於搶了天竺人的錢包,天竺的使者已經來過幾次,或硬或軟的要求他放開貿易。他之所以一直拖着沒有回覆,一方面是中原的局勢沒有穩定,他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是他知道天竺雖然也四分五裂,單獨的一個國家肯定不是他的對手,但是要想佔領天竺,那卻不是打敗一兩個國家就能解決問題的。與解決扶南問題不同,要和天竺開戰,需要一個妥善的長期計劃。

鄧艾看了孫紹一眼,卻並不詫異,他雖然在孫紹身邊呆了很久,但是他一直看不懂孫紹,對很多事情,孫紹似乎不學就會,許多事情他無師自通,讓人驚異的事情太多了,如果說他早就知道那個島,鄧艾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

“士載,仲嗣,你們想想看,怎麼才能讓我漢人的數量在最短的時間內翻一番甚至兩番?”

鄧艾和張承互相看了一眼,立刻知道了孫紹在考慮的問題。越國現在分三大塊,一塊是越郡、南海郡,再加上朱崖縣,另一塊是夷郡,還有一塊就是泰州,泰州的面積佔越國的一大半,人口總數也超過一半,但是泰州的人口以扶南人爲主,漢人現在最多佔一成,這種人口結構顯然不是能長久穩定的結構,要想越國在泰州能夠發展下去,最首要的問題就是增加漢人的數量。

“增加生育。”張承想了想,謹慎的說道:“一方面可以削減口賦,一方面必須控制奴婢和納妾的數量,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後者,我看……要謹慎從事。”

孫紹眯了眯眼睛,沒有吭聲,但是他知道張承說到了點子上。減少口賦,也就是人頭稅,的確可以增加人口,但是這樣一來,恐怕扶南人的人口增長會超過漢人人口的增長。後一項倒是主要針對漢人的,但是這主要是針對漢人富人的,正是有錢有權的富人多娶妻妾,讓大量的窮人娶不起老婆,從而阻礙了人口的增長。張承之所以說要謹慎從事,就是出於此,這樣的情況不僅越國有,吳蜀也有,然而大家都不敢輕易的去做,因爲要和所有的富人做對,這個風險太大了。

過了好久,孫紹才慢慢的說道:“仲嗣,你寫個詳細的奏疏發給丞相府,我要和羣臣商討一下這個事,看看能不能拿出一個好主意。”

()

第39章 財帛動人心第22章 投降第43章 我是風箏你是線第88章 狂妄的法正第7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38章 葛仙翁第81章 難以承受之重第69章 戒心第33章 雌威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38章 歪理第18章 羊祜第42章 以一當千第4章 橫吹第67章 幻術第50章 有實力,更安全第23章 紅杏出牆第48章 欲擒故縱第10章 漢人兇猛第11章 摸錯了第44章 半渡而擊第34章 將計就計第49章 做了水師更要搶第21章 目標,夷洲第93章 窮天子第69章 山陰賀家第72章 雛鳳初啼第76 公主威武第30章 狐假虎威第92章 各懷鬼胎第44章 左右爲難第19章 蠻女第27章 十年一夢第45章 機會第11章 摸錯了第11章 渾水摸魚第47章 人到中年第42章 以一當千第77章 虛名與實利第87章 艱難抉擇第89章 病入膏肓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89章 真真假假第93章 可持續發展第5章 大橋發飈第34章 請君入甕第23章 紅杏出牆第27章 你想我?第100章 洞房花燭夜第6章 過江單挑去第14章 舍虛名,取實利第5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86章 心懷叵測第48章 忽悠第49章 搗亂者第84章 賣方市場第39章 有容乃大第73章 僵局第41章 伏火訣第44章 左右爲難第82章 奉子成婚第37章 開竅第16章 不戰而勝第38章 阿基米德線第31章 泳衣第25章 青出於藍第98章 天子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67章 小刀子割肉第38章 忘憂草第62章 天淨沙第7章 馬中赤兔第59章 私心重重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71章 中計第74章 男兒當自強第43章 把柄第71章 不怕欺負你就來第79章 鷹揚周郊第75章 近在眼前第35章 一石三鳥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85章 天文數字第24章 太守朱治第39章 有容乃大第22章 世界大戰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23章 紅杏出牆第36章 示巴公主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70章 挖坑第23章 紅杏出牆第12章 脫鉤第17章 侯官船廠第77章 請纓第56章 私生子第69章 戰象
第39章 財帛動人心第22章 投降第43章 我是風箏你是線第88章 狂妄的法正第7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38章 葛仙翁第81章 難以承受之重第69章 戒心第33章 雌威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38章 歪理第18章 羊祜第42章 以一當千第4章 橫吹第67章 幻術第50章 有實力,更安全第23章 紅杏出牆第48章 欲擒故縱第10章 漢人兇猛第11章 摸錯了第44章 半渡而擊第34章 將計就計第49章 做了水師更要搶第21章 目標,夷洲第93章 窮天子第69章 山陰賀家第72章 雛鳳初啼第76 公主威武第30章 狐假虎威第92章 各懷鬼胎第44章 左右爲難第19章 蠻女第27章 十年一夢第45章 機會第11章 摸錯了第11章 渾水摸魚第47章 人到中年第42章 以一當千第77章 虛名與實利第87章 艱難抉擇第89章 病入膏肓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89章 真真假假第93章 可持續發展第5章 大橋發飈第34章 請君入甕第23章 紅杏出牆第27章 你想我?第100章 洞房花燭夜第6章 過江單挑去第14章 舍虛名,取實利第5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86章 心懷叵測第48章 忽悠第49章 搗亂者第84章 賣方市場第39章 有容乃大第73章 僵局第41章 伏火訣第44章 左右爲難第82章 奉子成婚第37章 開竅第16章 不戰而勝第38章 阿基米德線第31章 泳衣第25章 青出於藍第98章 天子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67章 小刀子割肉第38章 忘憂草第62章 天淨沙第7章 馬中赤兔第59章 私心重重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71章 中計第74章 男兒當自強第43章 把柄第71章 不怕欺負你就來第79章 鷹揚周郊第75章 近在眼前第35章 一石三鳥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85章 天文數字第24章 太守朱治第39章 有容乃大第22章 世界大戰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23章 紅杏出牆第36章 示巴公主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70章 挖坑第23章 紅杏出牆第12章 脫鉤第17章 侯官船廠第77章 請纓第56章 私生子第69章 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