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小甄昂初獻策

“教學分層?”甄堯眉目微挑,若不是郭嘉提醒,他都快要將這些記憶給遺忘了。

記得自己和郭嘉說這些的時候,毋極學府也纔剛剛成型沒多久,那時郭嘉並不贊同將學府分爲低級與高等不曾層次。但是現在,時機卻是成熟了。

學府分層的念頭,自然是脫胎於後世的教學模式。小學、中學、大學,在前世是大部分學生都得經歷的一個過程,想躲也躲避不了。

而現在,甄堯想做的,就是把這樣的教學模式稍作改動,運用至眼下漢代。鄉學,縣學,郡學,州學,甄堯當年連等級名稱都已經想好了。

見賈詡、胡昭對此並不是十分明白,甄堯便將自己心中所想說了出來。因爲有後世的教學制度可以借鑑,所以整個框架還算完整,胡昭兩人認真聽着,也是可以聽明白的。

“若以此分層,恐天下士族不允。”賈詡老頭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甄堯的心思,但困難就更多了,士族與尋常百姓間的矛盾,會因爲此事劇化。

大漢的先進科技,或者是入仕之道與求學之道,一直都是被各大士族把持,就算有名儒開設學園,收的也大家族子弟,這之間並沒有任何不妥。

可一旦讓下層百姓也掌握了先進的知識,那對士族可謂是最大的衝擊。眼下雖然各地縣城內都有學府,但因爲身處戰亂,官員變更本就很快,人才凋零的快,就顯現不出這種矛盾,或者說矛盾被暫時壓下,可一旦戰爭結束,開始大治之世,矛盾將不可調和。

州學、郡學要實施,反彈不會太大,因爲天下州郡不多,十三州,百餘郡,至多也只能教萬餘學生。而其中肯定是以士族子弟居多,所以高端學府,要辦起來難度還不算太大。

但縣學、鄉學就不行了,可想而知,到時候入讀鄉學的,除去少部分士族子弟,更多的將是尋常百姓。而大漢有多少鄉縣?百千之數,不可計也。

大漢各士族,絕不會允許過多的‘文盲’百姓,忽然有一天能看得懂檄文了,能夠張口閉口之乎者也了,這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挑釁。

甄堯也知道,自己如此做是在走鋼絲。歷史上,曹操辦設‘招賢館’,就已經惹得士族不滿。而現在,自己不但大半學府,還想讓士族失去他們數百年來所掌控的知識力量,那幾乎是要斷他們的根,結果很有可能是天下士族羣起反抗。

但甄堯更清楚,若是不拉近中下層百姓與高高在上的士族的距離,矛盾也會越來越尖銳。而且將知識力量禁錮於最頂層的人羣中,本來就是一種浪費。

現在甄堯行事阻力不大,一是因爲亂世尚未結束,各士家主要的注意力還是瞄着亂戰的局勢。並且甄堯自己本身的實力與人脈也足夠,尋常家族想要跳出來找事只是尋死罷了。

“主公,嘉以爲,其細節還是要再做變更。”作爲寒門的代表,郭嘉雖然是荀爽的徒弟,但他卻從沒忘記自己的身份。他希望教學政策能夠執行下去,這是有利大漢千萬年的決策。

甄堯略微皺眉,開口問道:“如何變更?”

郭嘉雖然希望下層百姓與寒士也能飽讀詩書,但眼下局勢還是要注意,當即抱拳道:“主公若要另設鄉學,所教內容還需考校,短時內,文字是萬萬不可的。”

甄堯眉頭一皺,沉聲道:“不教習文字,那要縣學、郡學何用?”

“此事急不得。”郭嘉搖頭苦笑:“主公可使人開辦鄉學,教化鄉間百姓。以故事之說,如毋極幼兒課本那般,口頭傳教。”

“而縣學,所教內容也要刪減,只教習簡單短文,與尋常儒文。同時,學費也要再加重,入學百姓,不宜太多。”

“郡學,主公可細分各類學科,不過以大漢目前形勢而言,郡學中幾乎都是各地士族子弟,也就不必刪減,只需要做出側重。”

“最後的州學,嘉記得主公曾說過,可進行考校測試,便從郡學中選出優秀學子,送入各地州學。州學內有名儒教導,肯定不少人打破腦袋都想進去的。”

郭嘉說了這麼多,甄堯其實已經想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實就是把前世的‘幼教’給搬出來取代‘小學’。先行教化,緩緩圖之,日後再從鄉學中加入‘小學’部分。

這不失爲一個緩解自己與士族間矛盾的辦法,畢竟識字的百姓不會因此多多少,而就算縣學可以學到系統知識,那高昂的學費也能讓衆多百姓望而生畏。

甄堯右手輕點案桌,片刻後開口道:“奉孝、賈詡,此事便由你二人琢磨,若可行,便整理成冊遞交與我。孔明兄,還望你在此事上,多多相幫奉孝二人。”

胡昭、賈詡都是士族大家之後,郭嘉現在也算是士族新貴,但他們有共同點,那就是沒有那些老牌士族的守舊與自私,能夠於天下有益的事,他們也樂意去推行。

“諾(昭省得)。”三人相視頷首,或許心底也有小小的興奮,畢竟這件事的難度不可謂不大,但要是真的能夠在他們手中完成雛形,那他們的大名,一定能夠流傳千萬年而不衰。

說完這事,甄堯纔回過頭來琢磨田豐提到的司馬懿,以甄堯前世對司馬的記憶而言。這傢伙就是那種悶頭髮財的主,從來不喜歡在人前出風頭,老老實實的呆在洛陽學府幾年,怎麼這時候突然來個一鳴驚人。

相比甄堯的猜疑,胡昭就是完全欣賞這複姓司馬的年輕才俊了,笑着說道:“恭喜伯高,帳下又將多出一位智囊,以此人思慮之遠,恐怕非奉孝、文和不可敵。”

對於胡昭的恭喜,甄堯不知是該應承還是該苦笑,司馬是他的一塊心病,因爲歷史上這傢伙可是把魏蜀吳挨個收拾了,並最終建立了自己的晉朝。

這或許就是穿越而來的不好影響,總會被一些大事件所羈絆。甄堯眉目深思,而一旁賈詡忽然停下了撥動短鬚的右臂,低聲道:“主公,司馬仲達出此策,應當與司馬家有關。”

“此話何解?”甄堯眉目微動,不明所以。

賈詡眯着的眼睛露出一條縫隙,就如一把橫臥的利劍,閃爍着亮芒:“主公,少主此番隨軍出征,被許多人看在眼裡,有所動作也屬應當。”

“而以少主眼下年紀看來,遠不到出師入仕的歲數,還需要多學、多想。司馬懿在洛陽執教學府多年,而又有卓絕的眼光,讓他教習少主倒也不是不行。”

“司馬懿是衝着昂兒來的?”甄昂之前被甄堯所看重,也只是在毋極文武間流傳,但現在已經歲軍出征,並且還是去遼東,打高句麗、三韓等非大漢治土。

在不少有心人看來,甄昂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的位置,已經是坐穩了,這時候若不上去抱住大腿,等以後甄昂長大了,那效果可就差了不止一截。

“司馬懿是想抱我甄家的大腿,還是想借此影響、控制我兒?”甄堯食指輕敲,眼下他還無法做出判斷。但甄堯相信,若是自己給了司馬懿機會,讓他能夠控制甄昂,那這傢伙是絕對不會客氣的,就像歷史上,曹家三代過後,人才凋零無內臣可託一般。

“主公不妨先招他來毋極,此等妙人,豈能讓他賦閒在家。”郭嘉嘴角上揚,司馬懿的打算他也能摸清楚,不過就是因爲清楚,才更想見見他,這年頭,才俊、心氣均不小的人越來越少了。

賈詡同樣頷首:“奉孝所言有理,主公儘可將其招至毋極爲官。”老傢伙能從點點文字中,就看穿司馬懿的算盤,自然不會對一小輩有何忌憚。

“如此,便依你二人之言。”甄堯自己也有思考,與其讓司馬懿遠在司隸呆着,還不如將其招來眼皮底下,至少有自己看着的話,他想有什麼小動作都很難。

當甄堯的徵召文書從冀州飛至司隸時,司馬懿已經從學府那回了自己老家。他離開學府的那一日,據聞整個學府所以教師,無不歡笑稱道。這是一次寒門對士族大家的逆襲,並且成功了,司馬懿被他們趕回了河內老家。

而實際上,司馬懿是從來沒想過與學府內的儒士講師相鬥,大家下棋落子根本不是同一局,這時的司馬懿正優哉遊哉的躺在自家牀榻上,手捧書卷,口中還不住嘀咕着。

司馬懿一點不急,但司馬家其他人可是焦急的很,至少司馬朗就沒辦法做到如自家弟弟這般淡定:“仲達,這已經是毋極來的第二封徵召令信了,你還這般託大,連傳信使者也不見。”

“懿不是病重嗎?如何見?”司馬懿擡起頭,露出一副‘這都不懂’的表情,卻是讓司馬朗好氣又好笑。就這樣一副高臥牀榻,品茶修身的模樣,還重病?自己是真的要被他給弄出病來了。

可司馬懿自弱冠之後,就不是司馬朗能說得動的,就如這次一般,自己特意去洛陽勸說,想讓他趕緊去毋極。他倒好,收拾鋪蓋回了老家。

不過奇怪的是,回來還沒幾天,就有毋極使者前來相請,但這個行事從無常理的小弟,又開口說什麼染了重病,不能見任何人。

如此毋極來人便離開了,而今日,使者再次造訪司馬府,而司馬懿更是不用找其他藉口,直接說病還沒好,經把毋極使者交給自己來應付。

大哥當到這份上,司馬朗也是無奈的很,奈何家裡頭老爺子都沒去管,自己又能拿他如何。

“大哥莫急,若再有毋極使者前來,便將他請來內院吧。”見大哥面色愁苦,司馬懿只能搖頭嘆道:“若沒來,那就罷了,小弟剛好在家養養身子。”

“隨你,隨你。”司馬朗也看出來了,自家小弟肯定是有了什麼動作,所以現在有恃無恐,就等着甄堯一請再請,擺譜嘛,不外如是。

暫且不提在家悠閒的司馬懿,且說小甄昂如今隨軍出征,也有月餘。這段日子裡,甄昂的表現可以稱得上完美。沒有擺架子,也沒有因爲自己而耽誤整隻兵馬,所以此時此刻,趙雲、閻柔大軍,已經到達了遼東,並且準備兵發玄莬,在那,有四處騷亂百姓的高句麗兵馬。

“少主,玄莬五郡,有半數正遭兵禍,當先往哪出救援。”既然帶着甄昂出征,主公也交代了要在這一路上教點實際的東西。對甄昂很是滿意的趙雲,在大軍離開遼東平囊城後,不禁笑着問道。

甄昂與趙雲也算熟識,因爲其武藝很多就向趙雲學的,聽得自己的‘師傅’問話,甄昂面色一紅,猶豫片刻纔開口道:“父親讓昂兒隨軍出征,是來向兩位將軍學習的。有兩位將軍在,昂,不敢胡言。”

這只是官場話,絕對不是甄昂的本意,趙雲、閻柔都是幾十歲的‘老人’了,如何聽不出來。閻柔當即大笑道:“少主莫憂,子龍僅是隨意問問,少主也隨意說說便是。”

“這,”甄昂聽罷,臉上露出興奮之色,行軍打仗,最重要的就是戰事部署,現在自己居然能夠談這些了。當即不再猶豫,把自己這幾日心中所想說出來:

“玄莬一地,以‘西蓋馬’城最爲接近高句麗。若能以奇兵先將此城控制,然後再驅散郡內敵兵,或許能有助力。此乃甄昂胡亂猜測,錯了兩位將軍別笑話我。”

“嗯?”趙雲眼中精芒閃爍,甄昂這話並不簡單,聽上去感覺一般,也只是他沒有表述完整。若對這句話加以補充的話,那就應該是,奇襲‘西蓋馬’,斷敵軍後路與援兵,圍困入境敵兵,可有屈人之效。

“好。”相比趙雲,閻柔就簡單多了,大笑一聲給出自己的評價。的確,以十二小童的身份,能夠想出死板推進以外的戰事安排,很不容易的。

“子龍,我看少主此計便是上策,你以爲如何?”閻柔許久未逢戰事,這種領兵插入敵兵後陣的戰事,是他最爲期待的。

與閻柔相比,趙雲性子就沉穩多了,頷首道:“堅正有此意,雲便與少主於遼陽一地,替你掩護牽制。”

“好,那某家明日便領兵前行突襲。”閻柔咧嘴一笑,其實對付所謂的高句麗兵馬,並不需要如此。但這計劃是甄昂提出的,即便沒必要,閻柔也會執行。

“兩位將軍,用了自己的計策?”小甄昂現在滿腦子都是星星,不可思議的話語充斥着他的大腦。他可沒想過趙雲二人會按照他說的去做,不過現在看來,這感覺真的很好。

玄莬的戰事無甚出彩的,若不是因爲突襲包夾之策,是從一個十二歲小孩口中道出,這一戰趙雲、閻柔根本不好意思拿出去上報。殺敵不過千餘,斬將似乎僅一人,這點戰功,夠幹什麼呢?連一罈酒的賞賜,也未必撈得着。

不過這一戰,對於毋極,對於甄昂卻是意義重大。就是從這一戰開始,甄昂對兵法韜略就更上心了,以往他可是更喜歡舞槍弄棒的。

當然,這不是說小甄昂就徹底放棄武力,以趙雲遞去毋極的信報上的話而言,少主練武的勤奮並沒下降,但看書的時間卻在增多,平時也會問一些戰場上的事情。

接到前線傳回來的信報,甄堯搖頭失笑,自己只不過是想讓兒子領略下戰場的魅力與殘酷。沒想到這小傢伙適應能力挺強,不但沒有被整垮,反而還能出謀劃策了。

雖然這個‘出謀劃策’很有些水分,但誇自家兒子嘛,總得往大了說。心底一喜,便安排了一系列賞賜,只等趙雲、閻柔二人回來,就能領取。

若說小甄昂的表現讓甄堯感到意外驚喜的話,司馬懿的兩次不理徵召,就讓他面色不悅了。雖說你是俊傑,大漢最頂尖的那一批人,但也不能拽成這個樣子。

心底一怒,甄昂直接下令,讓使者帶着麾下親衛前去,若司馬懿再唧唧歪歪,就給我把他綁來毋極。膽敢反抗的話,就地格殺。

這是使者第三次往司馬家跑了,領着一干兵卒來到府上,還不待他拿甄堯的話出來恐嚇一下司馬家人,就被司馬朗給請進了內院。在內院中,司馬懿一副大病初癒的模樣,裹着厚衣,真難爲他這麼賣命的演戲了。

使者畢竟是普通子弟,比不得大家族,雖然心底恨極了讓他折騰來折騰去的司馬懿,但面對他,還是恭敬開口:“仲達先生,這回可該領召了。”

“咳咳~~抱歉,懿風寒得厲害,近日纔有所好轉,還請見諒,見諒。”不得不說,司馬懿的演技是到家了。踉蹌着起身,還渾身哆嗦,怎麼看都不像是正常人。

這種可以在後世拿‘奧斯卡最佳影帝’頭銜的表演,讓使者也不禁疑惑,難道這傢伙真的是病了?沒有故意整自己?帶着這種疑問,使者很是禮貌的問候兩句,並且雙方約定在兩日後一同啓程,轉往毋極。

第344章 二喬心思第75章 模擬戰初嘗試第269章 秋試第127章 洛陽迷霧第232章 甄堯的箭第202章 印刷第371章 欲興大漢寵物業第36章 楊氏縣城第70章 耕牛事件第148章 見孫堅第386章 受制於人第66章 論功行賞第182章 山道詭異第421章 江州風雲起第420章 出征在外的年末第87章 金礦守衛第262章 細劃學府第320章 西涼變第68章 漢末的算命先生第179章 勾欄門前是非多第220章 弩陣第1章 臨漢末逢大亂第386章 受制於人第409章 水淹?第121章 肉湯第273章 望風而降第11章 糧食啊糧食第152章 李儒再出招第347章 荊州算計第45章 金銀**第189章 大婚第31章 回師第260章 有‘教師癮’的甄宓二合一章節求首訂啦第76章 縣丞之選第332章 又是兔子惹出來的事第441章 隱患盡除只待天時第9章 都是善心惹的禍第138章 “上將潘鳳,可斬張第356章 天價美食第88章 絲帛傳信第187章 天香樓的酒壺第265章 佈局收官第6章 克敵第74章 展望第68章 漢末的算命先生第273章 望風而降第108章 伺機而動第371章 欲興大漢寵物業第316章 再分兵第143章 破胡軫第255章 一起圓房嘛第148章 見孫堅436章 破蠻兵須火計第217章 陰謀?陽謀!第145章 論盟軍第42章 誘敵之計第88章 絲帛傳信第229章 亂亂亂第331章 秋獵第434章 手撕惡獸兀突骨第210章 張燕的盤算第404章 欠債還錢,概不拖欠第325章 西都與夏侯二合一章節求首訂啦第188章 天生郭奉孝第324章 議組女子近衛軍第371章 欲興大漢寵物業第378章 融化吸熱第227章 喜上加喜第345章 臧霸圍北海第177章 琴笛雙奏第381章 真假血詔第77章 田埂間放風箏三國第一妹控第266章 貪墨的下場第58章 回毋極第270章 近水樓臺第432章 蜀中生亂第313章 小女人的計較第391章 甄家的童養媳第440章 好酒豈能獨飲第404章 欠債還錢,概不拖欠第166章 發兵洛陽第102章 廣陽城內第261章 甄宓講學第234章 蔡琰的成績第38章 攻堅戰第372章 呂布傷,甄堯入幷州第27章 有計破敵第247章 別來無恙第333章 日落第26章 益德終有主第78章 斷了的弦第50章 劉備入營第408章 汜水關內高覽不屈第303章 鬥將呂布之‘子’第298章 趙雲歸心
第344章 二喬心思第75章 模擬戰初嘗試第269章 秋試第127章 洛陽迷霧第232章 甄堯的箭第202章 印刷第371章 欲興大漢寵物業第36章 楊氏縣城第70章 耕牛事件第148章 見孫堅第386章 受制於人第66章 論功行賞第182章 山道詭異第421章 江州風雲起第420章 出征在外的年末第87章 金礦守衛第262章 細劃學府第320章 西涼變第68章 漢末的算命先生第179章 勾欄門前是非多第220章 弩陣第1章 臨漢末逢大亂第386章 受制於人第409章 水淹?第121章 肉湯第273章 望風而降第11章 糧食啊糧食第152章 李儒再出招第347章 荊州算計第45章 金銀**第189章 大婚第31章 回師第260章 有‘教師癮’的甄宓二合一章節求首訂啦第76章 縣丞之選第332章 又是兔子惹出來的事第441章 隱患盡除只待天時第9章 都是善心惹的禍第138章 “上將潘鳳,可斬張第356章 天價美食第88章 絲帛傳信第187章 天香樓的酒壺第265章 佈局收官第6章 克敵第74章 展望第68章 漢末的算命先生第273章 望風而降第108章 伺機而動第371章 欲興大漢寵物業第316章 再分兵第143章 破胡軫第255章 一起圓房嘛第148章 見孫堅436章 破蠻兵須火計第217章 陰謀?陽謀!第145章 論盟軍第42章 誘敵之計第88章 絲帛傳信第229章 亂亂亂第331章 秋獵第434章 手撕惡獸兀突骨第210章 張燕的盤算第404章 欠債還錢,概不拖欠第325章 西都與夏侯二合一章節求首訂啦第188章 天生郭奉孝第324章 議組女子近衛軍第371章 欲興大漢寵物業第378章 融化吸熱第227章 喜上加喜第345章 臧霸圍北海第177章 琴笛雙奏第381章 真假血詔第77章 田埂間放風箏三國第一妹控第266章 貪墨的下場第58章 回毋極第270章 近水樓臺第432章 蜀中生亂第313章 小女人的計較第391章 甄家的童養媳第440章 好酒豈能獨飲第404章 欠債還錢,概不拖欠第166章 發兵洛陽第102章 廣陽城內第261章 甄宓講學第234章 蔡琰的成績第38章 攻堅戰第372章 呂布傷,甄堯入幷州第27章 有計破敵第247章 別來無恙第333章 日落第26章 益德終有主第78章 斷了的弦第50章 劉備入營第408章 汜水關內高覽不屈第303章 鬥將呂布之‘子’第298章 趙雲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