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出征在外的年末

“河內司馬懿,參見中山公。”毋極,於州牧府內,纔剛剛入城的司馬懿就立刻前來拜見甄堯。見他正恭敬的模樣,實難看出這傢伙之前還兩次拒絕甄堯的召令。

“仲達來了,坐。”甄堯笑了笑,心裡也清楚對方表面上恭恭敬敬,實則不過是在演戲。比演戲,甄堯也不比其他人差,右手虛引,指了指旁邊的案席。

司馬懿當即拜謝一聲,入座案桌之後,但當他坐下,甄堯卻一言不發,只是舉杯喝着茶水。

一坐就是半個時辰,這下可是苦了司馬懿了。才入城,整個人疲憊的很,而且也沒吃什麼東西,來太守府前就連水也沒有喝上一口。

雖然面前有茶水,但司馬懿也清楚,若甄堯沒有說,自己卻端起了茶水,這個鋒肯定是自己輸了,等待自己的還不知道會是什麼。

司馬懿就死死憋着,頭上漸漸冒出虛汗,直到一個時辰過去,甄堯才恍然開口:“仲達可是今日到的?今夜便留在府裡,堯爲你接風。”

“多謝主公。”改口了,司馬懿不是蠢貨,雖然他僥倖撐了過去,但服軟還是必須的。

“好,有仲達相助,堯甚爲滿足。”依着甄堯的子,本來是要折磨司馬懿一個下午的,誰讓他一點也不給自己面子,還玩什麼一請再請的把戲。不過又怕把司馬真的給整成了‘死馬”只能暫時放過他,這筆賬慢慢的算。

甄堯既然開了口,司馬懿才能活動兩下手腳,端起身前的茶杯,粗灌一口。雖然仍不頂用,但至少可以去去渴,解解乏。冷茶味苦,但司馬懿依舊喝的很利索,讓一直看着他的甄堯不禁搖頭,看來大家族的子弟也就這樣嘛,喝水同樣是牛飲。

當夜,甄堯的確是擺下了宴席,給司馬懿接風,作陪的便是毋極衆多文士,陳琳、許攸、郭嘉、賈詡兩邊坐開,席間不缺歡聲笑語。

司馬懿既然稱了主公,甄堯自然要給他安排事做,因爲司馬懿剛來,而且他的目的也有些許不純,所以甄堯並沒給他安排入朝的官職,而是放在州牧府內,擔任主簿一職。

這個職位說的好聽是甄堯的親近之臣,說的難聽卻是一點權力都沒有,因爲府內大小事務都在甄堯的掌控之下,司馬懿只有行使權,沒有任何決策權,完全就是幹苦力的。

讓一個大漢頂尖才俊當苦力,哪怕是腦苦力,也是極爲奢侈的事情。不過甄堯還就是這麼做的,而且司馬懿也樂在其中。每天按時按量的完成甄堯的吩咐,其他時間都在甄堯安排給他的宅院裡歇息,或誦讀詩篇,或自寫賦篇。

司馬懿表現很安靜,甄堯也暫時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再次投望東北方向。經過這麼些日子,本就無甚能耐的高句麗,已是擋不住趙雲、閻柔的衝擊,都城國內城告破,高句麗王以及一干臣子都被抓了起來。

“高崬,你可知自己所犯何罪!”國內城中,閻柔將高句麗王抓來面前,冷聲問道。

“罪臣,罪臣不該心有貪念,搶掠天國治地。”高崬,也就是高句麗的國王,連忙低着腦袋回答道。現在他可是後悔不已,就因爲心起貪念,纔會導致這種下場。

“搶掠?就憑你手下那點人馬,還搶掠!”閻柔雖然只是甄堯帳下的部將,但地位卻是比這種小部落的國主高多了,一巴掌扇在高崬左臉,冷哼道:“從實招來,所犯何事!”

“崬,實在不知,往將軍恕罪,恕罪。”高崬耷拉着臉,苦連道。

“這是何物?你自己擡起頭來看!”伸出右腳踹向高崬腹,隨即從袖口中掏出一物。

一張做工還算細的錦帛,出現在高崬面前。看到這張錦帛,高崬剛擡起的腦袋就要低下去,心底更是驚慌,自己放在上的錦帛怎麼會被搜出來。

“讓我看看,這上面寫的是什麼。”閻柔冷眼直視着高崬,將錦帛展開,細細讀到:“呈高句麗王,遼東公孫恭敬上。近聞高句麗缺少糧物吧、鐵器…………

“通我大漢官員,並禍一方,你有膽子做,怎麼到現在沒膽子承認?”閻柔又是一腳踹出,堂堂一國之主在片刻間就吃了他一巴掌、兩大踹,也算是夠風光了。

顯然,這張錦帛正是遼東兵敗的根源所在,公孫康出兵,卻被自己弟弟給算計了。若非如此,高句麗又如何能勝的過身帶兵甲的幽州悍卒。

說起這張帛卷,就不得不提高崬這個極品國主了,通信件,居然敢放在睡覺的枕頭下面,這不是想着讓人發現嘛。搜索整個屋子時,兵卒毫不費力的就把它了出來,並給閻柔。

證據有了,自己也被抓了,高崬想瞞都瞞不下去,只能將自己與遼東公孫恭之間的協議一句一字的說清楚,並且還代了,爲什麼自己會將錦帛放在頭。

而這個原因,就是高句麗王高崬的極品所在,這傢伙當時看完信件後,的確想着要把他給扔了。但看着這是一張錦帛,卻有很是捨不得,最後居然將其藏在枕頭底下。

這理由,不禁讓趙雲、閻柔以及小甄昂搖頭失笑,果然是荒蠻之民,即便是國主,也就這麼點出息,一張比手帕大不了多少的錦帛,居然也藏的和寶貝似的。

“少主,如今該如何做?”將高崬一家子人全部收押,這昔日高句麗皇城就成了趙雲等人暫時歇息的屋子。兩大一小三人坐在內室,趙雲手拿着錦帛,輕問道。

因爲之前有過良好的決策表現,所以趙雲沒做一項重要決定時,都會先問問甄昂,看他是怎麼想的。若有不足,便會指點出來加以改進,而若錯誤,也可說其更正。

“父親有命,讓兩位將軍不但要打下高句麗,還有南方數國。”小甄昂現在也不害羞了,臉上浮現着些許自信,開口道:“昂以爲,可暫將此事押後,待我大軍出征迴歸遼東後,再拿公孫恭問罪,一併將其帶回毋極予父親。”

“如此行事,倒也並非不可。”趙雲首先是給了些許肯定,然後纔開口道:“但我等已經攻克高句麗,此時公孫恭必然心急如焚。他若心急,便有可能鋌而走險,大軍糧草還需從遼東運來,少主可曾想到,此間之厲害?”

“這,”甄昂小臉一滯,他哪裡想得到那麼多,不禁低着腦袋,沮喪道:“昂不曾想過。”

甄昂因爲自己獻策不好而情緒低沉下來,倒是趙雲笑着搖頭道:“少主能有先破敵後安內的想法,已是不易。至於其中細節,有所不及也屬應該,少主畢竟年幼,所思所想如何能面面俱到。”如此說,也是鼓勵、讚歎參半,甄昂也有這資格。

趙雲的話讓甄昂好受一點,低着腦袋沉思片刻,才擡起頭問道:“子龍將軍,依你之見,該如何做?”

“公孫恭怕什麼?怕的便是他與高句麗合謀之事被揭穿。”趙雲頷首,隨即說道:“若沒被揭穿,即便我等有猜測,也拿他不得。可一旦有了證據,他豈能安樂?”

“所以我等如今要做的,便是讓他以爲我們並沒找到他通外敵的證據。如此,他便會安然呆於遼東,不至於給大軍添。”

小甄昂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這種已經由戰場謀劃升級爲佈局落子的事情,小傢伙還不是很明白,但他很聰明,會把這事記在心裡,等以後長大了再慢慢思索。

當下,趙雲便提筆寫下了兩封書信,一封是遞去毋極的,而另一封,則是呵斥遼東的。信中提到了高句麗的戰力水平,與他的兵卒數目,將公孫康狠狠的說教了一頓。

這麼簡單的戰事居然還會大敗,簡直讓人不可理喻,信中甚至隱約說及要晉言天子,換一個平州牧,但卻沒有實際點名換誰。

這封書信傳至遼東,公孫康自然是無奈承受了罵名,而躲在一旁的公孫恭也心定下來,看樣子趙雲他們是沒有發現此事與自己的關係。

如此想着,公孫恭一點也不急了,反應殷殷期待着趙雲兵馬的迴歸。在他想來,趙雲等人迴歸後,肯定要把自家兄長帶去毋極問罪,然後,或許自己能成爲這平州之主也說不定啊。

簡簡單單的一個緩兵之計,公孫恭這大草包居然都沒能看出來,還洋洋得意的在長兄公孫康面前轉悠。不過公孫康眼下也沒心情去理會弟弟,喪父、兵敗的打擊,已然讓他一蹶不振。

冬季很快就到了,大軍在外,雖然有衣襖也穿,也有熱湯可食,但總歸是沒有家裡舒服。小甄昂每天都要裹着三四層被褥才能睡得着,不過就是這樣,白天也是無打採的。

所幸的是,高句麗的戰力,在這塊半島上上,已經算是頂尖的了。在其南面,如東沃沮,整個國的人口滿打滿算也不到十萬,還不如大漢某些縣的人口多。

不需要任何戰事,僅僅是把兵馬排開來,一列列明刀明槍的士卒站在雪地中,東沃沮的國主便投降了,而趙雲對他還算客氣,並沒有什麼拳打腳踢的暴力事件發生。

雖然談話客氣,但要做的事情還是要做,沃沮國號是萬萬不能再有的,至多保留‘沃沮’二字,成爲大漢一個郡治所在。

與國號一同消失的,還有這個小國的草創字符與語言,學不學漢語趙雲不管,但卻明言規定,不可再用這種荒蠻語言與文字。

這種規定自然是甄堯在出發前囑咐的,趙雲也不清大概,但主公既然說了,他照着做就是,反正也不麻煩,小國國主已經恐嚇,早就沒了主意,自然是趙雲說什麼他聽什麼。

雖然戰事沒有打,但出征時間還是拖得很久,當大軍繼續南下到達三韓時,馬韓、辰韓、弁韓的國主已經齊聚於最靠北邊的辰韓。

當然,三國國主齊聚並不是爲了商量如何抵禦外敵的。高句麗、沃沮兩國都先後沒了,他們可不認爲自己這偏攘這地,能夠與天朝相鬥。

三國國主很識相的在趙雲大軍還未近前便派出了使臣,然後將一干漢族將士接入治下。因爲三韓還是城邦制度,所以也沒什麼太講究的城池,上萬大軍只能找空地安營紮寨,沒有軍營可以容的下這麼多兵馬。

三國國主顯然已經從沃沮國知道了規矩,也不敢和趙雲講價還價,言明會棄用國號,改治下改爲天朝的一個郡部。

見對方如此識相,閻柔也就拍着脯說,自己可以幫他們上表天朝皇帝,讓他們三位國主擔任郡治太守。如此,雖然沒了國的稱號,但依舊有不小的權利。

轉眼間,便到了建安九年的年末,而此時,外出征戰的將士,還是剛剛從三韓回來,路過沃沮郡而已。與趙雲、閻柔圍坐在篝火旁邊,在新大晚,小甄昂不禁有些想家。

以往這時候,他會帶着弟弟妹妹們玩鬧,可能在打雪仗,也有可能是在堆雪人,或者自己拿着燒烤架子,擺在院中燒自己喜歡的吃的。

而眼下,雖然依舊能堆雪人,趙雲、閻柔也陪着他打了會雪仗,篝火上同樣放着煙燻通紅的烤牛羊。但小傢伙卻開心不起來,似乎就是少了點什麼。

這種神情變化,趙雲和閻柔自然不會不知道。閻柔因爲自幼就喜歡到處闖,十幾歲的時候甚至不知天高地厚的去闖鮮卑大帳,所以他對這種‘鄉愁’並不是很理解。

而趙雲,自幼隨師父學藝,藝成之後纔回到家鄉。緊接着大漢起,他那時即便思鄉,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考慮這事。將趙家村不少人帶出來,單單爲了找尋明主,就在幽冀間奔。

趙雲撕下一隻羊遞向甄昂,開口道:“少主,若是心底苦悶,便看看周圍,這些將士,他們同樣背井離鄉,但現在卻能夠暢談歡笑。”

甄昂用小碗接過食物,擡起頭,周圍盡是兵卒的歡鬧聲,小甄昂並不懂,與他的苦悶一樣,其實這也是一種發泄。衆多兵卒在爲他們今年依舊活着而歡慶,也在爲明年祈禱。

雖然不明白這些,但甄昂還是很快就被一聲聲歡笑所吸引,然後隨着兵士的笑語,自己臉上也出淡淡笑容。這次軍營中的新年,應該是甄昂一生最爲特殊的新年。

甄昂克服了自己想家的愁苦,但在毋極,卻有人暗暗落淚,何人?自然是甄昂母親,張瑛。

家中晚宴過後,中山公府後院,甄堯將佳人抱在懷裡,低聲說道:“可是想昂兒了?”

張瑛不住聲的點了點頭,之前在甄府晚宴時強忍着沒有讓自己流淚,現在回到家中,卻是忍耐不住了。

母親想念兒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甄堯自己也有些想念出征在外的甄昂。右手輕拍張瑛後背,低聲寬慰:“放心吧,兒子沒多久就回來了,到時候肯定長得高高壯壯,就怕你做母親的都認不出來。”

“胡說,出征在外,吃用從簡,如何能夠壯實。”張瑛聞言,卻是眉頭一皺反駁道。如此說完,才知道甄堯是故意逗自己,不禁伸出小在夫君身上。

這一幕周圍貂嬋、蔡琰都看在眼底,不過這時候衆都知道將時間留給張瑛,一個個的默默回房,今夜是要獨自一人安睡了。

新年即過,大漢又跨入了新的一年(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耕事宜逐漸安排下去,甄堯就在毋極坐等出征大軍歸來。

因爲種種原因,出征將士歸心似箭。除去在遼東城內處理公孫恭的事情,耽誤了兩三日之久以外,其他時候兵馬都在全力往回趕。

公孫恭直到被抓,才明白自己是中計了,但那又能如何,只能乖乖的被閻柔打一頓,然後將他扔進俘兵營內。

時至二月初六,出外征戰的兵馬纔回到毋極城下。甄堯親自出迎,當然,身邊依舊少不了張瑛衆。只不過甄堯是來迎接大軍的,而她們,僅僅是想早一點看到甄昂。

甄昂並不屬於出征將列,所以沒有去兵營、太守府報道的必要,見了城下等候的父母,還沒和甄堯報告幾句,便被張瑛衆給拉扯回家。

甄堯明智的沒有在這時候多說什麼,僅是帶着趙雲、閻柔二人,樂呵呵的向兵營走去。

“主公,少主之智,實乃世間少見。”走在城內街道上,趙雲低聲說着:“一路行軍,少主所謀皆有可圖,待日後成熟,大漢難有其敵手。”

這一路上已經被甄昂的表現所‘征服’的閻柔,也出言力頂:“子龍說的正是,少主的本事,柔亦佩服不已。如少主這般大時,柔只知好勇鬥狠,哪懂得什麼兵法韜略,別說千軍,便是十人也指揮不來。”

“犬子能得子龍、堅正讚譽,倒是他用心去學了。”甄堯笑着頷首,不過他最關心的不少這個:“據聞,遼東之事已然明瞭,人可都帶來了?”

此番出征,若說開疆擴土打下三韓、高句麗是重要目的的話,那麼如何收回平州、遼東一地,就是出征的最終目的了。甄堯可不想在一片歡聲大好之下,還出現紕漏。

“放心吧主公,公孫一家全都隨軍帶來了。”閻柔咧嘴一笑,辦事效率的確不含糊。

……

第410章 將計就計第13章 黃巾再戰第216章 不失忠義第47章 見盧植第128章 何進伏誅第329章 貂嬋教舞姬第263章 封號何來?殺!第365章 呂玲綺有孕第373章 甄堯帳下,驍將何其多第338章 和咱太守耍一個勾欄第210章 張燕的盤算第348章 李典身隕夏侯逃第212章 倒打一耙第309章 等魚上鉤第67章 封賞終定第305章 嬌小的銀甲將第89章 礦山下戰鬥響第375章 劉備營內第426章 狡詐的曹孟德第239章 鬧大了第27章 有計破敵第144章 公明爲先鋒第344章 二喬心思第273章 望風而降第148章 見孫堅第159章 胡昭出謀第126章 論危害第236章 甄宓要及笄了第317章 送公孫度‘平州牧’第78章 斷了的弦第216章 不失忠義第330章 長安有使來第188章 天生郭奉孝第153章 打醬油的俞涉第333章 日落第118章 三策平亂第425章 文和妙計,可安天下第357章 委任糜貞第45章 金銀**第365章 呂玲綺有孕第383章 靈雀,金雀,豔雀第97章 兩年過第16章 特殊的承諾第273章 望風而降第426章 狡詐的曹孟德第165章 毋極戰事了第225章 生擒第52章 太監來了三國第一妹控第437章 火燒藤甲兵第395章 此琴爲誰鳴?第130章 州牧府夜宴第206章 九章算術第302章 絕處逢生第208章 冀州風雲起第148章 見孫堅第200章 改進紙張有眉目第207章 二喬避戰離家鄉第383章 靈雀,金雀,豔雀第67章 封賞終定第33章 張瑛和甄宓第77章 田埂間放風箏第84章 士子與荒民第359章 小鳳雛計賭周瑜第135章 討董檄文第392章 毋極的後備人才第259章 拉攏、打壓、提拔第411章 議稱公第251章 燒死曹孟德第160章 張父第88章 絲帛傳信第89章 礦山下戰鬥響第380章 誰暗殺了劉虞第417章 徵高句麗,甄昂隨行第57章 破城門第325章 西都與夏侯第77章 田埂間放風箏第365章 呂玲綺有孕第385章 戰局轉,惡來殞命第222章 死的選擇第177章 琴笛雙奏第51章 觀戰說教第124章 再會華佗第183章 張頜的野望第375章 以發代顱,沮授歸心第209章 戰前第332章 又是兔子惹出來的事第57章 破城門第392章 詩會居然考對子!第254章 都吃下去了?第232章 甄堯的箭第347章 荊州算計第54章 擒殺張寶第388章 ‘兄妹’新婚夜第78章 斷了的弦第15章 梟賊首436章 破蠻兵須火計第257章 龍腹第47章 見盧植第322章 去給我說媒吧
第410章 將計就計第13章 黃巾再戰第216章 不失忠義第47章 見盧植第128章 何進伏誅第329章 貂嬋教舞姬第263章 封號何來?殺!第365章 呂玲綺有孕第373章 甄堯帳下,驍將何其多第338章 和咱太守耍一個勾欄第210章 張燕的盤算第348章 李典身隕夏侯逃第212章 倒打一耙第309章 等魚上鉤第67章 封賞終定第305章 嬌小的銀甲將第89章 礦山下戰鬥響第375章 劉備營內第426章 狡詐的曹孟德第239章 鬧大了第27章 有計破敵第144章 公明爲先鋒第344章 二喬心思第273章 望風而降第148章 見孫堅第159章 胡昭出謀第126章 論危害第236章 甄宓要及笄了第317章 送公孫度‘平州牧’第78章 斷了的弦第216章 不失忠義第330章 長安有使來第188章 天生郭奉孝第153章 打醬油的俞涉第333章 日落第118章 三策平亂第425章 文和妙計,可安天下第357章 委任糜貞第45章 金銀**第365章 呂玲綺有孕第383章 靈雀,金雀,豔雀第97章 兩年過第16章 特殊的承諾第273章 望風而降第426章 狡詐的曹孟德第165章 毋極戰事了第225章 生擒第52章 太監來了三國第一妹控第437章 火燒藤甲兵第395章 此琴爲誰鳴?第130章 州牧府夜宴第206章 九章算術第302章 絕處逢生第208章 冀州風雲起第148章 見孫堅第200章 改進紙張有眉目第207章 二喬避戰離家鄉第383章 靈雀,金雀,豔雀第67章 封賞終定第33章 張瑛和甄宓第77章 田埂間放風箏第84章 士子與荒民第359章 小鳳雛計賭周瑜第135章 討董檄文第392章 毋極的後備人才第259章 拉攏、打壓、提拔第411章 議稱公第251章 燒死曹孟德第160章 張父第88章 絲帛傳信第89章 礦山下戰鬥響第380章 誰暗殺了劉虞第417章 徵高句麗,甄昂隨行第57章 破城門第325章 西都與夏侯第77章 田埂間放風箏第365章 呂玲綺有孕第385章 戰局轉,惡來殞命第222章 死的選擇第177章 琴笛雙奏第51章 觀戰說教第124章 再會華佗第183章 張頜的野望第375章 以發代顱,沮授歸心第209章 戰前第332章 又是兔子惹出來的事第57章 破城門第392章 詩會居然考對子!第254章 都吃下去了?第232章 甄堯的箭第347章 荊州算計第54章 擒殺張寶第388章 ‘兄妹’新婚夜第78章 斷了的弦第15章 梟賊首436章 破蠻兵須火計第257章 龍腹第47章 見盧植第322章 去給我說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