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誰比誰狠(下)

雖然一直在祈禱淮陰一帶的水文情況能夠好一些,可是等到抵達了預定戰場,從沒到過淮河下游的美周郎又徹底的絕望了,淮陰附近的淮河水文情況,簡直比盱臺那一帶還要糟糕百倍!

這一帶的堤壩,竟然還是一百年多前的廣陵太守馬棱馬伯威建的!百餘年來就再沒有大規模修葺和加固過,全靠地方官府和本地鄉民零敲碎打的維護修理,拿一些土袋碎石補漏堵缺,拆東牆補西牆,破河堤上到處都是荒草灌木,也到處都是裂縫和滲漏,脆弱得一泡尿就能衝一個窟窿——所以歷史上的四年之後,廣陵太守陳登纔不惜代價的大修水利,在這一帶修築堤壩三十餘里,搞出了水上長城高家堰的雛形捍淮堰。

更讓美周郎腹誹古人的是,一百年多年前的馬伯威不把堤壩修得萬年不垮就算了,爲了方便給泥腿子們灌溉農田,還要死不死的在這一帶築堤蓄水,搞出了一個龐大的人工湖陂湖,更加減緩了淮河流速,擡高了淮河水面,也把這一帶的河堤變成了一個不定時的巨大炸彈!一個可以把袁術軍精銳炸得粉身碎骨的不定時炸彈!

腹誹也沒用了,美周郎也不可能把馬伯威從墳墓裡挖出來鞭屍,再殺一次泄憤,同時很幸運的是,袁術軍船隊搶在了天色黎明前抵達了淮陰戰場,袁術軍還有詐城得手的希望,所以周瑜也不敢怠慢,馬上幫助紀靈制訂攻城計劃。派出降將季未領上二十多個降兵去淮陰西門詐門,又命程普和黃蓋率精兵一千尾隨,藉着最後一絲夜色掩護逼近淮陰東門,只等季未詐開城門就殺進城中,一鼓作氣拿下淮陰,袁術軍船隊則熄滅所有燈火,暫時在淮陰上游的五里處靠岸。等待偷襲淮陰的消息。

程普和黃蓋押着降兵離開後,袁術軍船隊也全部靠上了淮河南岸,有些暈船的紀靈不習慣風浪顛簸。要下船登陸休息,周瑜勸紀靈再耐心等待片刻,這幾天來一直很聽勸的紀靈卻把眼睛一鼓。頭一次沒好氣的衝周瑜說道:“我是齊魯人,不象你天天在水上飄,再不抓緊時間下船休息一會,如果要上陣我怎麼殺敵?”

周瑜一想也是,便也只好陪着紀靈下船,把指揮旗陣轉移到了淮河南岸的堤壩上,不料紀靈登上陸地剛覺得有點舒服,馬上又下令讓全軍登陸,到堤壩下方的開闊地帶列隊集結,準備作戰。周瑜再勸紀靈不用焦急時。紀靈卻反過來埋怨道:“公瑾,你也多少體諒一下士卒的辛苦,我的麾下多南陽兵,不識風浪,暈船的將士無數。也該讓他們鬆一口氣了。再說了,現在天色還早,淮陰那邊的敵人看不到我們。”

說罷,紀靈遂不聽周瑜之勸,命令全軍棄船登岸,在堤下集結侯命。而紀靈麾下的袁術軍精兵大半不識水性,幾天下來早就對船上生活恨得蛋疼,聽到命令二話不說,拿起武器盔甲就迫不及待的登岸下堤,集結速度也遠勝平常。周瑜只是參軍沒有指揮權,無力阻止,只得趕緊擡頭去看天色,還好,此刻正是黎明前的最後黑暗,天空反而夜間更爲黑暗,袁術軍登岸確實不容易被五里外的淮陰敵人發現,這才稍稍心安。

緊接着,周瑜又把警惕的目光轉向淮河河面,現在是初夏季節,正值河中水量充沛之時,但這幾天氣候不錯,上游沒降暴雨,所以河水距離堤頂還有不到兩尺的距離,只要沒有人故意破壞,堤壩自己出問題的可能也不大,周瑜又悄悄鬆了一口氣,開始默默祈禱起來,“伯符,你可一定要保佑我詐城得手啊。”

差不多是在同一時間,被金錢美女收買的徐州降將季未,也領着二十幾個徐州叛徒趕到了淮陰城的東門外,開始在護城河邊大喊叫城,程普和黃蓋率領的精兵則潛伏在後方,藏身在林中石後,緊張等待淮陰城中的反應。

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季未的詐城行動第一步竟然異常順利——因爲出來和季未答話的,恰好就是淮陰守將兼季未的上司謝炎,那謝炎打着呵欠,披着斗篷從城牆箭垛中探出腦袋,大聲喊道:“什麼人叫城?報上姓名官職。”

“謝將軍,我是季未啊,你的曲將季未啊。”季未沒料到謝炎竟然就在淮陰城牆上休息過夜,但也來不及去分析原因,只是一邊把火把湊到自己臉旁,一邊向謝炎大叫道:“謝將軍,盱臺那邊出了大事,袁術忽然出兵攻打盱臺,末將手邊只有一曲人馬不到六百人,抵敵不住,就趕緊逃回來了向你報信啊。”

“盱臺失守了?”謝炎大吃一驚,扭過頭去也不知道和誰交談了幾句,然後馬上又回過頭來大喊道:“季未你等着,我馬上叫人放吊橋。來人,放吊橋,讓季未他們入城。”

“謝將軍。”季未大喜道謝,嘴角也頓時露出了獰笑,躲藏在後方黑暗處的程普和黃蓋等人更是獰笑出聲,連連點頭,知道孫策的在天之靈保佑,淮陰城裡的徐州守軍果然沒有任何準備!

很可惜,小霸王的英靈也就保佑舊部到這裡了,“吱”的一聲怪響,正在緩緩落下的吊橋忽然停在了半空之中,城牆上也響起了徐州士兵的大叫聲,“謝將軍,不好了,吊橋的絞盤卡住了。”

眼看就要得手卻碰上這樣的倒黴事,叛徒季未和程普、黃蓋都有一種想要吐血的衝動了,但還好,咱們的謝炎將軍又很快破口大罵起來,“懶鬼!一羣懶鬼!平時叫你們都修一修城牆城門,你們一個比一個懶,現在連吊橋都放不下去了?修,馬上修好!”掌管吊橋的徐州士兵答應,趕緊乒乒乓乓的檢修起來。季未和程普、黃蓋等人急得滿頭大汗,可又無可奈何,只能是趕緊對天祈禱,祈禱城牆上的徐州懶兵們趕快把該死的絞盤修好!

就在這時候,謝炎將軍突然有了新的動靜——指着遠處衝季未大吼起來,“季未,你後面的軍隊那來的?!”

“被識破了!快跑!”季未臉色大變。趕緊掉頭就跑,二十幾個徐州叛徒也是抱頭鼠竄,謝炎則在城牆上大吼大叫。命令守軍士兵放箭射擊,敲響銅鑼報警,遠處程普和黃蓋則懊悔得連連跺腳。只得一邊從藏身處出來列陣準備,一邊派人返回船隊,去給紀靈和周瑜報信。

與此同時的淮陰城上,謝炎也回過頭來,擦着冷汗向藏在後面的徐州大將陳到說道:“陳將軍,被你料中了,季未小兒果然是來詐城,末將只是訛了季未小兒一句,敵人就主動暴露了,不過末將很奇怪。將軍你是怎麼知道季未小兒叛變徐州的?”

“說穿了一個大錢不值。”陳到胸有成竹的答道:“袁術賊軍偷襲淮陰,必然要走水路,季未如果沒有變節投降,真的是逃回來報信,那他走陸路逃回來肯定沒有敵人走水路快。應該是敵人先到。如果季未匹夫是搶到了船走水路逃回來,那麼他應該在緊靠着淮河的淮陰北門叫城,可他偏偏來了地勢開闊的淮陰西門叫城,這就只有一個可能,他的背後,肯定還有大隊人馬。”

“原來如此。”謝炎恍然大悟。又搔着後腦勺說道:“現在末將總算是明白了,爲什麼末將給主公砍了十幾年的人,到現在還只是一個裨將?爲什麼陳將軍你纔跟了主公幾個月,就當上了點軍司馬。”

“謝將軍太謙虛了,你的沙場經驗遠比晚輩豐富,晚輩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望你也不吝指點。”陳到很有禮貌的謙虛了幾句,又飛快說道:“謝將軍,接下來還得看你的,你要裝成淮陰毫無準備的模樣,匆忙組織城防,誘敵人大隊全力來攻。對了,還有西門這個放到了一半的吊橋,也別急着拉上來,留着誘敵。”

謝炎一口答應,趕緊指揮軍隊裝成一副慌亂的模樣,故意又是敲鑼又是打鼓的召集軍隊上城守衛,又故意把旗幟插得東倒西歪,把守城武器藏好只暴露少許,再有就是讓士兵在城牆上來回亂跑,大喊大叫,讓城外敵人以爲自軍毫無準備。而城外的程普和黃蓋等將也果然中計,斷定淮陰城中此前毫無準備,不斷派出使者去見周瑜和紀靈,請他們即刻率領主力來攻。

這時,季未詐城意外暴露的消息,也已經被急送到了紀靈和周瑜面前,得知事情經過,紀靈和周瑜也是懊悔得連連跺腳,大罵自軍運氣不好,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破城良機,而後周瑜少不得打聽淮陰城中的情況如何,程普、黃蓋派來的信使都答道:“二位將軍放心,淮陰城中毫無準備,連軍隊都很少,守將謝炎賊子正在敲鑼報警,召集軍隊上城準備。”

“真的毫無準備?世上有那麼巧的事?”周瑜有些懷疑。

“馬上出發!”紀靈跳了起來,大吼道:“全軍出發,兵圍淮陰城,搶在謝炎賊子做好準備之前,拿下淮陰!”周瑜有些想要勸說,但紀靈早已匆匆下堤而去,周瑜無奈,只得趕緊跟上。

咱們的紀靈將軍急匆匆領着一萬多主力趕到淮陰城下時,天色已然放明,遠遠看到淮陰破舊的吊橋懸在半空,又看到城牆上東倒西歪的徐州軍旗和大驚小怪的徐州士兵,紀靈和周瑜都是信心大增,當下紀靈再不遲疑,馬上做出安排,命令副手荀正率軍三千去攻淮陰南門,大將李豐領兵兩千去攻東門,以分守軍之勢,紀靈則親自坐鎮淮陰西門,以戴罪立功的程普和黃蓋爲先鋒,猛攻淮陰西門。

不一刻,各軍調派完畢,戰鼓敲響,袁術軍士兵扛着隨船帶來的飛梯和土袋、石頭等物吶喊而上,一邊以土袋和石頭去填淮陰那條又窄又淺的可憐護城河,一邊踏梯過河,將飛梯搭上城牆攀盤而上。然而讓紀靈和周瑜都萬分意外的是,淮陰守將謝炎雖然是一個出了名的鹵莽無能之輩,打守城戰竟然頗有心得。袁術軍士兵剛一靠近,城牆上就已經是弓弩齊發,擂木羊頭石雨點般砸下,準備不夠的袁術軍士兵死傷慘重都衝不上城牆。

不得已,紀靈只得迅速調整攻城戰術,先派長盾上前組成臨時工事,弓手藏於盾後拋射放箭。壓制城上守軍弓箭,然後再集中兵力擔土填河,抱着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心思以正規戰術攻城。淮陰城上則是箭矢如雨。專門射殺那些填河士兵,給袁術軍制造了巨大傷亡,而淮陰南門和東門也是如此。徐州軍隊慌而不亂,仗着地形優勢居高臨下猛揍攻城敵人,殺敵甚多而損失極小。

看到這樣的情景,周瑜當然是越來越慌張和心虛,紀靈卻是破口大罵,“謝炎賊子,等攻破了淮陰城,吾非得把你身上的肉一塊一塊的切下來喂狗不可!造雲梯車和攻城車的輜重送來了沒有?送來了就馬上給我造,只要有一架雲梯車,吾就能攻破這道土圍子!”

“將軍。謝炎賊子守城調度有方,繼續強攻下去,只怕損失更大。”一旁大將高俗勸說道:“左右我軍還有時間,輜重也十分充足,不如暫時停止攻城。先抓緊時間趕造攻城武器,然後再攻城不遲。”

紀靈確實是一個聽得進勸的人,見自軍已失先機,淮陰守軍也不象周瑜估計的那麼孱弱,攻城器材準備不足難以取勝,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點了點頭,無可奈何的吩咐道:“那鳴金吧,讓我們的隊伍先退回來,在淮陰西北處紮營,抓緊時間趕造攻城武器。”

“將軍……。”

周瑜開口想說什麼,紀靈卻沒好氣的大喝道:“閉嘴!這裡的隊伍都是我的麾下,大部分都是跟着我南征北戰了十幾年的將士,別想指望我拿他們的命去填城!”說罷,紀靈一甩袖子,領着衆將揚長而去,留下週瑜在原地尷尬長立,不住臉色陰沉去看北面河堤。

這時,見紀靈率領衆將離開了周瑜,程普和黃蓋也趕緊鬼鬼祟祟的湊了上來,右臂上中了一箭又滿身血土的黃蓋低聲說道:“公瑾,情況不妙,我們可能又中計了!淮陰城裡的敵人,絕對不是毫無準備,而是在故意裝出慌亂模樣,誘我們攻城!”

其實周瑜也有些懷疑淮陰守軍是在演戲,只是沒有證據,聽到黃蓋如此說,周瑜便順口問道:“黃老將軍何以知之?”

“剛纔蓋見城上守軍弓手不多,但羽箭似乎甚密,便起了疑心。”黃蓋飛快的低聲答道:“因此,蓋便冒險蟻附攻城了一次,僥倖爬上城牆頂端得看一眼,見箭垛之後盡是嚴陣以待的守軍士兵,不打旗幟,不露身形,只是躲着輪流現身放箭!”

“黃老將軍,你確認沒有看錯?!”周瑜大驚失色。

“絕對沒有!”黃蓋一亮右臂傷口,低聲答道:“爲了看那一眼,如果不是躲閃得快,這一箭差點就射中了黃某的面門!”

周瑜的俊美臉蛋忽然變得比死人還要蒼白了,心臟緊張得幾乎停止跳動,心裡也只剩下了一個念頭,“淮陰城裡,明明有着數量充足的守軍,爲什麼還要裝成混亂慌張的模樣?淮陰守軍發現季未詐城,吊橋只放到一半絞盤就壞了,真的只是巧合?難道……?”

盤算到這裡,可憐的美周郎都已經不敢再分析下去,顫抖着正要去拉黃蓋,卻覺得自己的腳也在微微顫抖,心頭大震之下,周瑜幾乎是沒有做任何的考慮,馬上就象一個王八一樣的四肢着地爬下,側臉把耳朵緊緊貼到地面上,緊張細心傾聽…………

“公瑾,你怎麼了?”

程普和黃蓋一起驚訝詢問,話音未落,周瑜又象是一條掉進了滾水裡的鯉魚,一下子就蹦了起來,左手拉住程普,右手拉住黃蓋,二話不說就往北面的堤壩高處跑,還跑得比一隻中箭的兔子還快…………

“公瑾,公瑾,怎麼了?”

程普和黃蓋再次驚叫,但就在這時候,程普和黃蓋也同時發現,他們腳下地面竟然在微微的顫動,淮河的上游處,也隱隱傳來了微弱的悶雷之聲,由遠至近,越來越響,有如萬馬爭奔,徵鼙震地,震得程普和黃蓋都耳膜發麻!緊接着,程普和黃蓋什麼都明白了,一起反過來把比較文弱的周瑜架起來往高地跑,也一起撕心裂肺的慘叫起來,“陶應奸賊!你狠!你太狠了!奸賊!你這個無恥狠毒的奸賊!”

發現陶副主任的狠毒之處也已經晚了,戰場西面,渾濁的淮河水像長蛇一樣嗖嗖東行,開始水勢還不是很大,但速度很快,轉眼之間就已經衝到了淮陰城下,平地水深尺餘,袁術軍士兵個個魂飛魄散,爭先恐後的逃向高地,但是水勢之快,卻絕對不是人力所能企及,轉瞬之間就已經是齊腰之深,無數袁軍士兵被水流衝倒,消失在波濤深處,哭喊求救之聲,不絕於耳,“救命啊!我不會水!救命——!”

水勢繼續上漲,很快就已經淹到了人的脖子,早就把四門堵死的徐州軍隊倒是有城池可以避水,可以在城牆上看熱鬧,散佈在淮陰城外的袁術軍士兵卻倒了大黴,當場被洪水捲去無數,只有部分逃上高地的士兵躲開淮水,但也被淮水四面包圍,哭喊求救,上天無路,下地無門。負責攻打南門和東門的大將荀正和李豐一起被洪水捲走,士卒死傷無數,無數將領士兵在洪水中隨波逐流,掙扎慘叫着直到消失在波濤深處,袁術麾下最精銳的紀靈大軍,也幾乎是在瞬間損失過半。

順便說一句,也幸虧現在黃河還沒有奪淮入海,洪澤湖還沒有形成,最近淮河上游也沒有什麼大的暴雨,所以洪水最高時也就是淹到脖子,不然的話,不僅紀靈大軍一個都別想活着逃回去,就是淮陰城裡徐州軍隊,也可能全都得被洪水吞噬!

洪水雖然不是很深,但這也足夠了,隨着淮河堤壩被徐州軍隊掘開,淮河水位迅速下降,袁術軍滿載着糧草輜重的船隊也先後擱淺,尤其是重金打造的四十條樓船,全部陷入了淺灘之上,艨艟和強徵的民船也擱淺和側翻無數,只有少許小舟倖免,殘餘的袁術軍隊則全部圍困在洪水之中,無衣無食更無路可退,變成一羣待宰羔羊。還有正在向東趕來的袁術軍步兵大隊,也註定要被這場洪水阻攔住腳步,難以東進一步,自然也就無法來接應紀靈的殘兵敗將…………

“陶應小兒!你狠!你太狠了!淮陰是你的土地,你竟然也挖開淮河水淹淮陰全境,我看你接下來怎麼辦?接下來怎麼辦?!”

僥倖逃上了淮河大堤的高處躲開了洪水,魂不守舍的美周郎回過神來,第一件事就是破口大罵陶副主任的狠毒無情,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用這種斷子絕孫的毒計!但是歇斯底里的罵了許久後,美周郎卻又迅速醒悟過來,暗道:“陶應小兒接下來需要善後嗎?淮河大堤本就是年久失修,就算陶應小兒不挖開,夏天一場洪水就有可能沖垮,屆時照樣是水淹淮陰的局面!”

“淮陰這一帶地廣人稀,除了淮陰小城外,已經沒有任何城池,今天淮陰城外也沒有見到一個百姓,肯定是全部轉移進城了,陶應小兒自己挖開淮河大堤,洪水最多隻是沖毀淮陰周邊的農田土地,造成淮陰今年夏天的糧食減產——可是這麼一來,陶應小兒又要節省多少的軍糧?是陶應小兒節約出來的錢糧多,還是今年淮陰糧食歉收丟失的錢糧多?!”

盤算到這裡,美周郎忍不住又捶地大吼起來,“陶應小兒!奸賊!奸商!你這個天下第一的狠毒奸商————!”(未完待續)

第43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8章 決戰小霸王(上)第164章 冤家路窄第429章 結盟目的第243章 禍害冀州(中)第229章 前途暗淡第108章 牆頭草第288章 書信錯寄第142章 皇叔求和第1章 老實孩子第390章 繼承天職第15章 次等戰馬第279章 不謀而合第407章 兄弟之戰第188章 挾天子以坑陶賊第106章 完了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443章 互相拆臺第193章 楊長史在荊州的日子第172章 我就是來離間第109章 陶應中計(上)第364章 變數第143章 與虎謀皮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393章 引水圍城第343章 重逢許昌第23章 同室共處第279章 不謀而合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380章 再打一仗第67章 君子PK虎豹第140章 兵馬未動計先行第328章 死瘸子第197章 青州風雲漸起第353章 虎落平陽第130章 牛刀殺雞第22章 歪打正着第331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中)第58章 滾出徐州第26章 手足兄弟第413章 你瘋了第73章 價值連城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109章 陶應中計(上)第319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333章 真相大白第442章 不謀而合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第83章 陰風漸起第11章 曹豹有女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79章 對陣呂布第26章 手足兄弟第83章 陰風漸起第376章 穩紮穩打第434章 泄密第23章 同室共處第84章 送貨上門第35章 君子出場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7章 匹夫之勇第346章 引火燒身第63章 被揭穿了第284章 全軍覆沒第6章 七步成詩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83章 陰風漸起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436章 計中用計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306章 得意忘形第370章 告一段落第345章 答應過仲明先生第327章 勸降第438章 報仇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40章 箭乃兇器第54章 戰略選擇第317章 捨本逐末第441章 不敗之地第321章 袁紹傳位第398章 幽州故人第426章 樹倒猢猻散第176章 所謂盟友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53章 棋高一着第348章 悽慘加悲慘第352章 偶遇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386章 火山爆發第244章 禍害冀州(下)第424章 荊州忠臣第185章 坑爹第331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中)第176章 所謂盟友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第1章 老實孩子
第43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8章 決戰小霸王(上)第164章 冤家路窄第429章 結盟目的第243章 禍害冀州(中)第229章 前途暗淡第108章 牆頭草第288章 書信錯寄第142章 皇叔求和第1章 老實孩子第390章 繼承天職第15章 次等戰馬第279章 不謀而合第407章 兄弟之戰第188章 挾天子以坑陶賊第106章 完了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443章 互相拆臺第193章 楊長史在荊州的日子第172章 我就是來離間第109章 陶應中計(上)第364章 變數第143章 與虎謀皮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393章 引水圍城第343章 重逢許昌第23章 同室共處第279章 不謀而合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380章 再打一仗第67章 君子PK虎豹第140章 兵馬未動計先行第328章 死瘸子第197章 青州風雲漸起第353章 虎落平陽第130章 牛刀殺雞第22章 歪打正着第331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中)第58章 滾出徐州第26章 手足兄弟第413章 你瘋了第73章 價值連城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109章 陶應中計(上)第319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333章 真相大白第442章 不謀而合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第83章 陰風漸起第11章 曹豹有女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79章 對陣呂布第26章 手足兄弟第83章 陰風漸起第376章 穩紮穩打第434章 泄密第23章 同室共處第84章 送貨上門第35章 君子出場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7章 匹夫之勇第346章 引火燒身第63章 被揭穿了第284章 全軍覆沒第6章 七步成詩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83章 陰風漸起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436章 計中用計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306章 得意忘形第370章 告一段落第345章 答應過仲明先生第327章 勸降第438章 報仇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40章 箭乃兇器第54章 戰略選擇第317章 捨本逐末第441章 不敗之地第321章 袁紹傳位第398章 幽州故人第426章 樹倒猢猻散第176章 所謂盟友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53章 棋高一着第348章 悽慘加悲慘第352章 偶遇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386章 火山爆發第244章 禍害冀州(下)第424章 荊州忠臣第185章 坑爹第331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中)第176章 所謂盟友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第1章 老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