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

十四日,江都碼頭。

丞相諸葛亮抵達,比上回離開時更顯清瘦。

他站立船板前列,身掛暗紅披風,手裡握着狹長羽扇輕輕揮舞,審視越來越近的江都城。

江波水煙淼淼,江都城呈現灰白兩色輪廓,待近了才能看清具體。

相府掾屬多隨行而來,留在益州的只有李邵、馬忠二人;相府長史李邵兼任益州治中從事,相府司馬馬忠留守益州統領後軍。

再加上南中都督李恢,這三人構成了穩定益州、南中大後方的留守班底。

三萬南中兵在半月前抵達江都,運船調回益州後,就將兩萬益州軍與丞相府掾屬一起運來。

前後五萬軍隊運輸到江都,江都軍隊自會有相應的調整。

南中兵、前軍會隨關羽北上;給諸葛亮留下益州軍與中軍。

中軍四大部督到底如何處理,如此棘手的事情也就轉到了丞相府這裡。

這正是爭取先帝舊臣支持的關鍵時刻,誰敢肆意屠戮、打擊?

不抓住鐵證,誰敢動手?

關羽都不敢收拾四大部督,相府敢動手?

不說其他先帝舊臣,若現在找一些零碎罪責打擊、收捕四大部督,趙雲怎麼想?魏延又會怎麼想?

北府沒做的事情,讓執政的大將軍府、丞相府給做了……誰還敢信任他們執政的朝廷?

可四大部督真的已經到了必須要收拾的地步,這四人不親近皇帝,也不親近大將軍府,更不親近丞相府。

先帝留下的中軍,經過這兩年發展,有內部啓蒙、軍中選士兩項政策推動下,中軍從上到下有自己的想法……這已經不是收捕四大部督就能解決的事情。

要解決,就要把中軍的軍吏團隊盡數剝離,並打散中軍組織……這種霸道的做法,絕對會引發其他軍隊的同情和憤怒。

甚至,會激怒其他一些態度中立的軍隊。

即將爆發的內戰……爭的已經不僅僅是誰當皇帝,而是今後的根本政策。

到底是兩漢選士改良後的綜合取士,還是現在北府帶動的軍中啓蒙、公選取士。

帶着沉重思緒,諸葛亮下船乘車,入城與執政的大將軍關羽會面,正式交割權柄。

玄武門前,關羽就坐在青傘戎車下,看着羽林爲前導緩緩而來的丞相府隊伍。

關羽似乎有些不願意面對丞相,見面後坦然接受丞相的揖禮,就說:“今形勢突變,孔明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大將軍秉持公義之心,亮深爲歎服。”

丞相又是微微欠身作揖:“亮以爲,當相持不動,以待天時之變。”

“哼哼,不妥。”

關羽自嘲笑笑,仰頭去看淡薄雲霧遮蔽的蒼穹,真想揮手撥開這雲霧,好讓陽光完完整整落在大地上。

收回目光,對丞相說:“再等兩年,關某老死病榻,也應算是天時之變?”

若遲遲等不來那個消息,極有可能是自己先撐不住。

自己若還在,即便打輸了……多少還有談判的餘地。

速定天下,既是曹操、先帝的夙願,也是當代人的一致心願。

人心思定,這就是大勢。

若等兩年,自己不在了……那邊絕不會再跟朝廷講道理。

自己不在了,朝廷這裡恐怕也受不住鼓動,也會挽起袖子跟那邊找茬生事。

天無二日,誰都想做那個澤被蒼生的人;民無二主,誰都想做驅使士民的人上人。

關羽斂笑,鄭重看丞相:“養虎爲患者,某也。今,豈可假手於人?孔明先生,漢室社稷、先帝所託,今後就賴先生了。”

“不敢辜負。”

諸葛亮俯身長挹,見狀關羽疲倦無力,擡手輕輕揮動,身邊的長史裴俊將一道漆封的木匣雙手捧着遞給車前的尚書令黃權,黃權伸手接住這沉甸甸的先帝遺詔。

隨後他雙手捧着引領尚書檯餘下七人走向丞相車駕,丞相也下車,行叩拜大禮後,才接住這卷密封的遺詔,轉手移交給主簿胡濟。

見丞相那邊收好遺詔,關羽才起身,向重新登車的丞相附身揖禮,丞相還禮。

禮畢。

關羽又深深看一眼丞相,坐回椅子上:“出發。”

戎車原地調頭,向玄武門駕駛,儀仗、衛士、鼓吹樂隊向兩側讓開,等待戎車經過,隨後次第後撤,通向北城北門。

南宮,宮牆之上,皇帝怔怔望着關羽的依仗、鼓吹從不遠處的街道漸次走過,又扭頭去看南邊玄武門,那裡丞相的車駕漸漸駛來,光祿勳向朗已經引領宿衛、禁衛、郎官上前迎接。

只是邊上的中軍軍吏班列佇立不動,中軍四大部督十分難得的出現在一起。

恐怕過了今天后,四大部督不可能再同時出現在城裡。

中軍失控的跡象越發的明顯,可偏偏觸碰不得,投鼠忌器。

如同一個死結,解決北府之前,如果解決四大部督,會令先帝老臣寒心、中立的倒向北府,支持朝廷的會轉爲中立……解決四大部督,反而提升有限,會損耗朝廷的綜合實力。

等解決了北府,四大部督也就沒什麼好忌諱了,收拾就收拾了……先帝舊臣,難道還敢爲四大部督鳴不平、叫冤、造反不成?

先帝舊臣……豈不聞一朝天子一朝臣?

皇帝思索着,搖頭哂笑轉身離去,那裡正在交割的權柄,似乎與他無關一樣。

荊豫馳道,當陽縣,長阪橋。

這裡地勢較高且綿長平緩,杜夫人在馬車裡靜靜等候。

長阪橋上,是一段段的行軍隊伍,中秋時節大軍過境,塵土飛揚。

馬謖駐馬橋的一端,目光審視着一個個的南中百人隊,思索南中兵與北府兵的結構差異。

南中兵是這兩年丞相精心訓練的強軍,但結構上跟當下流行的北府兵不同。

北府兵每個營七百餘人,甲兵只有不足五百;平均下來,每個百人隊只有七十名甲兵。所以府兵的百人隊裝備配置一致,刀劍、斧頭、矛戟、弓弩都是定數。

南中兵則不同,根據不同族羣的體格、性格、風氣,針對性的編訓爲特定的戰隊。有負責防守的刀盾甲兵,也有衝陣、遊擊的戰隊。

不同的編隊,就有不同的裝備……優點是很明顯的,編隊只攜帶使用的軍械,日常訓練也是這些軍械爲主,因此軍械掌握的熟練度更高,戰術單調也意味着戰術訓練十分的嫺熟。

而北府呢,軍械體系複雜,行軍沉冗……對軍吏、軍士的要求太高了。

若不是當年吃掉于禁麾下七軍,獲得這三萬魏國精銳中軍……田信也不可能迅速編訓出現在的府兵體系。

這樣的精銳府兵補充困難,也虧這些年運氣好,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傷亡。

於此相對應的就是南中兵訓練簡單,只要有兵源、器械,就能快速編訓、成型。

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七章 夷營督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四百章 衛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四章 孟達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八十二章 貓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五百章 預估
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七章 夷營督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四百章 衛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四章 孟達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八十二章 貓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五百章 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