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聚將

卻說關羽這日正在校場操演士卒,忽的人來報,劉備軍在壽春與曹操陣前翻臉,被曹操算計,大敗而潰,衆將盡皆走散,不知所蹤,不由大驚。

急忙趕回衙中,傳令聚將,想要商議出兵接應劉備。纔剛剛坐定,軍卒來報,曹操大將曹仁領兵已是到了城外。

關羽聞聽,心中一凜,暗道曹操軍來的好快。心中電轉,已是明白。這曹操謀算豫州已非一日兩日之事了。只怕早在出兵之時,就已經準備動手了。念及城中兵卒力量,便不敢輕易出城了。自己守住汝南,大哥等人尚能有個落腳的地方,早晚必能趕回。若是自己丟了汝南,大哥等人可就真的無處可去了。當下,打定主意,只是將四門緊閉,並不出戰。

不幾日,果有敗卒陸續返回,關羽不疑有他,盡數放入城中。吩咐衆將小心守城,不得出戰。是夜,城中突然火起,各處亂聲一片,有道是曹軍入城的,有道是有人造反的,竟不知來了多少敵軍,滿城均是沸沸揚揚。衆皆驚慌。正自亂間,卻見關羽跨馬提刀而來。大喝道“休的驚慌,此必是曹軍細作亂我軍心,焉有一城皆反之理?速速與我清查。其餘人等盡皆上城,以防曹仁偷襲”言罷,當先而去。

不多時,周倉便將人拿到,卻正是日間所回的幾個軍卒,乃是曹仁所派,欲趁亂開城。引大軍進入,不成想被關羽識破。直忙了一夜。方將騷亂安息下去。

次日,曹仁眼見城頭掛出一溜首級,知道事泄,乾脆直接領兵前來搦戰。關羽只是不應。曹仁見狀,便讓士卒脫去衣甲,百般侮辱,謾罵。言語尖酸刻薄。漸漸竟罵至劉備頭上,關羽不禁大怒。

下得城來,提刀上馬,帶領本部五百削刀手,領着周倉,出城來戰曹仁。曹仁見關羽出來,不由大喜。拍馬舞槍來戰關羽。

曹仁如何是關公對手。堪堪只戰了十餘回合,便已是渾身大汗涔涔,雙臂痠麻,心中大駭,急忙刷個刀花,猛攻幾招,回身便走。

關公此時恨極,那容他走脫,領兵隨後便追,直追出二十餘里。因心憂汝南城,便停住追殺。返身徑往回轉。

哪知才走不過裡許,但聽兩邊號炮連聲,鼓聲震天,左邊閃出于禁,右邊閃出晏明,已是將關公圍在中間,後面曹仁也是回身殺來。三路大軍一齊殺來。關公抵敵不住。直往汝南退來。

堪堪退至汝南。卻見城中一片混亂,喊殺聲震天。城門洞開,豫州士卒與曹軍士卒正捉對廝殺,竟是亂成一片,關公大驚。急於周倉奮力向前衝進城中,後面曹仁、于禁、晏明大軍一鬨而入,汝南已是陷了。

關羽心中焦急,也顧不得城池了,徑往府衙衝去,要知劉備家眷盡在府衙之中,如何能容半點閃失。

待到接近府衙,便聽的殺聲大振,縱眼望去,卻見一將使動雙錘,渾身浴血,將府衙大門牢牢守住,圍攻者卻正是泰山羣賊孫觀、吳敦,尹禮、昌。原來這四人早已與曹仁約定,在關羽出城之後,即開了城門,將曹軍引入。

四人卻徑往府衙來尋玄德家小,欲拿了去曹營邀功,卻不料被裴元紹發覺,如同瘋虎一般守在府門,手中一隊八楞紫金錘竟是勇悍無比,四人費了幾番力氣,雖將裴元紹弄得遍體鱗傷,卻硬是沒能攻地進去。

關羽眼見此景,早已是怒火中燒,旁邊周倉更是血貫瞳仁,他與裴元紹八拜之交,眼見自己拜弟已是搖搖晃晃,雙目散亂,卻兀自揮錘不退,不禁熱淚盈眶。與關羽同時大喝一聲,向着幾個賊子直衝過去。

泰山四賊聞聽喝聲,俱皆大驚,轉身便要奔逃,卻如何快得過那赤兔的腳力,但見紅影閃出,青龍刀已是急旋而過,孫觀、吳敦先自授首。周倉卻是大刀一展,將昌揮爲兩段。剩下一個尹禮,手中一慢,卻被裴元紹大喝一聲,手中一隻紫金錘已是脫手飛出,正中面門,直打地腦漿崩裂,撞下馬來。裴元紹眼見衆賊盡滅,方始鬆手放開大錘,仰天而倒。

周倉大叫一聲,忙趨前抱住。關羽馳馬趕至,急問道“元紹如何了”周倉含淚道“元紹傷的頗重,怕是挺不住了”

關羽聞言亦是黯然,道“你先將元紹好好安置,某去接了嫂嫂,先殺出城去再說”周倉點頭,安排士卒將元紹擡着,自去準備車馬等物。不多時,關羽護着糜夫人等一干內眷,匆匆出來,急忙上車,徑往南門而去。

此時城中已爲曹仁大軍所佔。關羽剛剛殺到南門,身後曹軍已是緊追殺到,爲首一將卻叫童霸,使一條槊,口中大叫,關羽休走,直趕上來。

關羽大怒,吩咐周倉護着車馬先行,自己回身,舉刀相迎,只一個照面,青龍刀起處,已是將那童霸斬於馬下,殺散士卒,徑自在後追上週倉。

方走出城門不遠,便聽的兩邊號角連天,又是四將殺出,關羽護着車馬,不敢戀戰,且戰且走。四周護車馬的軍卒卻是越來越少,正自焦急間,卻猛見東邊曹軍一片大亂,但見一將,徑直殺來,一條大槍直舞的如同風車一般,將曹軍殺的哭爹喊娘,四散奔逃,後面大軍緊緊相隨,一杆大旗飄揚,上書一個斗大的漢字,旁邊副旗卻是太史兩字,正是遠自壽春趕回救援地太史慈到了。

關羽大喜,縱馬迎上,後面廖化帶着大軍已是將曹軍盡數殺散。幾人匯合,不敢多留。眼見汝南已是陷了,只得暫往南邊退去。走的兩日。遙見前方一座小城,打聽之下,道是義陽,派人打探,見城內卻是無人管理,只住着百十戶百姓。此地已是遠離曹軍,遂暫時將大軍扎住。派人四處接應尋找玄德並一干衆將。

卻說玄德悽悽惶惶間。徑往壽春而來,將將行至成德,便見豫州敗退地士卒,忙攔下細問情況,卻聞聽趙雲、洪銳盡在城中被困,大營已是被李典破了。劉備大急,忙與陳羣、文聘等人商議。如何相救趙雲洪銳。正商議間,人報趙雲洪銳殺出壽春,已是往別處去了。

劉備方始鬆了口氣,陳羣道“既是趙將軍他們都已經脫險,必回汝南,我等且先回汝南,再派人四下接應吧”劉備無奈點頭,遂整隊往豫州而來。

這日正在行進中,卻見前方奔來一些百姓,攜兒挎女。老幼相扶,中間間雜着一些衣裳殘破的士卒。細細看去,卻正是豫州兵士。劉備大驚,忙叫人上前查問。一問之下,登時背過氣去。這些兵士和百姓卻俱是自汝南跑出來地,俱言汝南如何被曹仁打破,關將軍等人護着皇叔家眷不知去向。

衆人不由面面相覷,心中頓時一片茫然。劉備悠悠醒轉。只覺天地雖大。竟是沒有自己一片立身之地,不由心中蒼涼。此時。兄弟失散,衆將分離,家小不知所蹤,棲身之地被人所佔,茫然四顧,竟不知該往何處去了。

正自惶然間,卻猛地省起,當日師父曾給過自己一個錦囊,道是兄弟失散、盲無去路之時開啓,可不正是現在模樣嗎?想起師父神通,不由臉現狂喜,探手顫抖的將隨身貼肉收藏的錦囊取出。

衆人正自惶惶然間,突見劉備臉現喜色,竟摸出一個錦囊,不由大感奇怪。陳羣問道“今日如此模樣,主公因何反而如此歡喜?”

劉備道“當日我出山之際,家師便已料到備有今日之災,早已留下錦囊,爲我備下計策矣”

陳羣聞言大驚,直嘆柳飛真天人也。卻不知柳飛當日所留錦囊只是根據後世看書時地情況,加上自己的惡趣味才搞出來的,與今時今日的情況已經全然不同了。

劉備這邊卻依舊是百般激動,他自不知其中故事,只是心中對自己師父早已神化,哪裡還有懷疑,當下打開錦囊,卻見裡面寫着:古城聚衆將,直下賺荊州。南方起騰龍,天下始三分。以師門之令面見攬月樓田豐。

劉備看地暈頭懵腦,完全不知所云。和陳羣商議良久,也只是大略猜到,似乎是讓他們先往古城去,好像說在那裡和衆將能聚集起來,然後讓自己往荊州去。至於後面兩句,則完全不知所以了。最後一句很是直白,看來只有先到古城,再去荊州找田豐,才能明白了。

只是此時,古城便在汝南西面三十里處,曹仁大軍正在汝南駐紮,如何過得去?幾人研究半天,終是不得。最後還是陳羣道“離汝南南邊兩百餘里,有一小城,喚作義陽,向爲三不管地界,不如咱們且先往義陽暫去,派人偷往古城察看再說。”

劉備無奈,只得如此,衆人這才各自束扎停當,徑往義陽而來。這日,正行間,卻見前方斥候本來相報,俱言,關將軍與太史將軍俱已紮在義陽,正四處派出斥候接應,剛剛接到這邊消息,即時便來接應。

劉備大喜,衆人亦皆大鬆口氣,這許多日來,似無主遊魂般,心中實在沒着沒落的,乍聞找到大軍,竟還有一地落足。衆人心中方始安定,隊中衆人臉上也是帶出些難得的興奮之色。

不多時,便聽前面一陣蹄聲震天,遠遠見旌旗招展,上書一個斗大的關字,卻是關羽親自來接。劉備熱淚盈眶,急驅馬向前,兄弟相見,抱頭痛哭。大軍匯合徑自回到義陽。待到衆人沐浴更衣之後,聚到堂上,細說分別之後情況,各自唏噓不止。

劉備又說出柳飛錦囊之事,關羽太史慈亦是不明所以,只得派人前往古城打探。又派出多人,四處搜尋其餘衆將下落。這日,卻得人來報,糜竺糜芳兄弟並簡雍三人,一同歸來。劉備大喜,忙自接着。三人卻是自糜家而來,失散後不敢亂走,只得歸家,後聽的關羽太史慈在義陽落腳,遂前來投奔。

衆人正歡聚間,軍卒來報,東面正有百餘騎正自往義陽而來,卻未打任何旗號。太史慈霍然而起,道“主公少坐,帶某去看看,若是曹軍,當先斬之,以收些利息”劉備眼中掠過一絲痛恨,點頭應了。

太史慈這邊點兵兩千,竟出東門以迎。排開陣勢,縱目遠望,不多時,便見天邊閃出一隊騎士,氣勢如虹,百餘騎進退如一,瀰漫着一股威猛之氣。太史慈心中一凜,知道定是勁敵,雙目凝處,臉上已是隱現淡金色。胯下紫驊騮亦是興奮的直打響鼻。馬首搖動,四蹄輕踏。

眼見騎士越來越近,太史慈地氣勢卻是陡地一泄,滿臉俱是驚喜之色,不等對方奔近,便已是縱馬而出,大聲喚到“可是子龍與天佑到了嗎?”

對面亦是一陣歡笑聲響起,迴應道“正是末將,可是太史將軍來迎,可是折殺我等了”言罷哈哈大笑。只是那笑聲中卻帶着哭音。

只眨眼間,雙方已是奔近,到得近前,俱是跳下馬來,緊往前幾步,幾人已是抱在一起,熱淚盈眶。

太史慈哽咽道“走走,快隨我去見主公,主公這許多日子,便是念叨着你們,唯恐你們出什麼意外”

趙雲洪銳趕緊點頭,緊隨太史慈進城,徑往府衙中來見玄德。君臣相見,自有一番哭訴。待到說起只餘張飛沒有消息時,趙雲洪銳相對一眼,趙雲道“我與天佑自與主公失散,便想到安風津去尋太史將軍,只是到了,卻與太史將軍錯過。無奈中,我與天佑便在那左近遊蕩,收攏些士卒。前日卻是聞聽,似乎三將軍正在硭碭山一帶活動,本欲去尋,又怕是曹軍所設計謀,正自猶疑,卻遇到主公所派出地斥候,方知主公等已到義陽,這才先來稟過主公,由主公定奪。”

劉備聞聽大喜,霍然站起道“如今只差三弟一干人等,即知其所在,怎能不去,我這便親去接應”

衆人忙自攔住,關羽道“大哥不需如此,邊讓小弟走一遭吧,定會接的三弟回來,望大哥允准”劉備見關羽要去,自是放心,道“如此,你多加小心。子龍天佑說的對,定要防備莫是那曹操詭計”關羽應諾,領命去了。

第392章 掌控第97章 反目第25章 怪病第91章 英雌第305章 再擒第96章 二女第123章 薦賢第40章 邀鬥第321章 教主第296章 妖蹤第294章 祝融第72章 定親第169章 情意第378章 突圍第150章 天師第259章 夜襲第5章 名傳第165章 治癒第40章 邀鬥第171章 互算第202章 診斷第145章 失散第75章 風起第216章 槍神第122章 捉弄第252章 傳訊第188章 醒轉第216章 槍神第271章 破竹第58章 酣鬥第10章 論勢(一)第350章 雍州第389章 地獄第157章 政變第229章 得第250章 奸人第39章 琅琊第290章 死靈第230章 傳說第41章 比劍第270章 起兵第372章 餘孽第274章 敗退第20章 亂起第76章 汜水第56章 請求第198章 暗救第288章 暗窺第312章 分說第150章 天師第177章 雪崩第29章 內傷第197章 大牢第282章 殘念第103章 暫別第115章 冤案第383章 降蜀第134章 終失第157章 政變第52章 張機第194章 激情第106章 錦帆第50章 翱遊第137章 要求第191章 海嘯第233章 寶刀第242章 涪關第306章 封谷第19章 考驗第55章 療治(二)第266章 遼東(二)第270章 起兵第5章 名傳第148章 古寨第93章 定計第261章 聚殲(二)第106章 錦帆第224章 羣英第315章 暗室第271章 破竹第249章 身死第62章 大亂第324章 屠熊第389章 地獄第247章 收蜀第193章 孤島第215章 會師第55章 療治(二)第306章 封谷第94章 心事第172章 悍衛第239章 遁走第320章 哀牢第166章 雙嬌第25章 怪病第387章 真相第275章 投奔第294章 祝融
第392章 掌控第97章 反目第25章 怪病第91章 英雌第305章 再擒第96章 二女第123章 薦賢第40章 邀鬥第321章 教主第296章 妖蹤第294章 祝融第72章 定親第169章 情意第378章 突圍第150章 天師第259章 夜襲第5章 名傳第165章 治癒第40章 邀鬥第171章 互算第202章 診斷第145章 失散第75章 風起第216章 槍神第122章 捉弄第252章 傳訊第188章 醒轉第216章 槍神第271章 破竹第58章 酣鬥第10章 論勢(一)第350章 雍州第389章 地獄第157章 政變第229章 得第250章 奸人第39章 琅琊第290章 死靈第230章 傳說第41章 比劍第270章 起兵第372章 餘孽第274章 敗退第20章 亂起第76章 汜水第56章 請求第198章 暗救第288章 暗窺第312章 分說第150章 天師第177章 雪崩第29章 內傷第197章 大牢第282章 殘念第103章 暫別第115章 冤案第383章 降蜀第134章 終失第157章 政變第52章 張機第194章 激情第106章 錦帆第50章 翱遊第137章 要求第191章 海嘯第233章 寶刀第242章 涪關第306章 封谷第19章 考驗第55章 療治(二)第266章 遼東(二)第270章 起兵第5章 名傳第148章 古寨第93章 定計第261章 聚殲(二)第106章 錦帆第224章 羣英第315章 暗室第271章 破竹第249章 身死第62章 大亂第324章 屠熊第389章 地獄第247章 收蜀第193章 孤島第215章 會師第55章 療治(二)第306章 封谷第94章 心事第172章 悍衛第239章 遁走第320章 哀牢第166章 雙嬌第25章 怪病第387章 真相第275章 投奔第294章 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