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遼東(一)

白狼山一役,漢軍利用地勢,使得烏桓空有五萬大軍之衆,卻因號令不一,施展不開而致大敗。除了跑了一個能臣抵之外,塌頓、樓班授首,各邑落大小豪帥盡數一網成擒。

此際的烏桓王庭柳城,滿城除了老弱婦孺之外,兵不過千,將皆隕落。更有許多被擄掠來的漢人奴隸,聞聽漢軍大勝,便三五成羣的集結起來,用手中的利刃,宣泄着多年來的憤怒用烏桓人的鮮血,洗刷他們的屈辱。待得柳飛大軍抵至城下,早有奴隸在內打開城門,迎接大軍進城。

柳飛等到得烏桓王宮,將一干人衆盡皆收押。出榜安民,分賞衆將。令田疇爲嚮導,高覽張燕領兵靖清周邊,大軍到處,聞風而降。又令難樓曉諭各部烏桓,盡言塌頓、樓班授首,柳城陷落之事。衆烏桓皆股慄,俱皆請降,烏桓遂平,得人口二十餘萬。

待得諸事盡皆安置完畢,已是又過了十日。胡方來報,道是能臣抵之已往投遼東公孫度處了,衆將請命兵發遼東。

柳飛淡然一笑,擺手道“不需勞煩諸位將軍虎威,遼東處,某別有處置,不消一月,自有捷報”。衆人皆疑,柳飛但笑不語。只是讓衆將休整,使張燕回去,令禰衡遷移當日隨軍漢民五十萬,以進烏桓各部,將烏桓之民盡皆分散安置其中,使其不得聚。自此,漢之勢力,終是延伸至東北一帶。

柳飛又傳耕作事宜,使人自夷州更南羣島上尋得土豆運至,教授耕種食用之法。東北之地本極爲肥沃,得了柳飛所授,更有土豆這種高產易種的物種,漸漸成爲蜀漢第二大糧倉。烏桓部族本爲遊牧民族,每日便爲食物掙扎,隨處遷徙。到得此時。雖然戰敗。但柳飛並不歧視,與漢民俱是一視同仁,得了耕種之法,衣食漸豐,再不用爲生存奔走,盡皆愉悅,民心歸附。

柳飛眼見烏桓底定。便傳令各部,募集青壯擅射者,混於漢軍之中,組建東北騎軍。一時間,從者駢集,雄壯之士踊躍而至。張合所部勢力大漲。便以柳飛編訂之練兵精要。操演士卒,每日不輟。

東北諸事安定,柳飛遂召集衆人,安排一統東北塞外之地事宜。*此時。東北之地只餘東部鮮卑、扶余、肅慎三部。除扶余稍強外,東北鮮卑已有半數內附,肅慎所佔之地雖大,然其族人甚少,這肅慎即爲後世大金和滿清先祖,此時尚處於刀耕火種階段,雖亦是野蠻剽悍,但卻極是分散。各以邑落形式。散佈於白山黑水之間,並無統一的政治和軍事。各邑落頭領俱稱爲汗。此時的肅慎,非但沒有後世那般強大,反而深受扶余一族的欺凌,整日便是爲生存掙扎在死亡線上。屆時只要掃平扶余,將對烏桓的政策向其宣講,定可傳檄而定。回頭掃平剩餘鮮卑一族,便是易於反掌之事了。待得整個東北一統,將徐無山剩餘漢民,遷往其地,混雜而居,抽其精壯,充實軍隊。再以漢族先進的文化和生產力,將其同化,大漢不但可牢牢的掌握整個東北地區,更可立時得到數十萬善戰之卒。

將這般所有安排細細爲衆將講完,衆人均是點頭稱善。說及遠征扶余之事,衆將均是摩拳擦掌,爭搶將令。難樓此時也已恢復,慢慢融入進來,亦是嚷嚷着,定要前去。衆人正吵做一團,有人來報,道是遼東之地已是諸郡皆平,公孫度、能臣抵之俱皆授首,得錢糧人口無數。沃沮,貊兩族降服,三韓稱臣。

柳飛聞聽,點頭微笑不已。衆將俱是大爲訝異,問起緣故。柳飛方纔道出。原來這遼東諸郡,均是緊鄰東海,若從陸路進攻,費時費力不說,且補給困難。一旦戰事遷延,便即是斷戟沉沙之局。但若從海上進攻,卻是順暢的多,其漫長地海岸線,使得所受攻擊點到處皆是,更因早已將周邊諸島早已佔領,補給極是方便,故而,便將這任務交與了甘寧地海

早於幾月前,甘寧等便已將三韓逼降。此際,使三韓爲跳板,以公孫度收留能臣抵之爲由,突然發動攻擊。自陸路由甘寧率一萬士卒,越過邊境,先平貊。那貊二族本是順民,甘寧大軍一到,竟是一場未戰,便直接歸降。甘寧直接便在貊,就地徵集糧草物資,驅軍直進樂浪郡。卻讓莫邪、李波領隊,自水路攻擊帶方郡。

這二郡本是貧瘠狹小之地,如何扛得這般精銳,不出半月時光,已是損兵折將,一潰千里。帶方郡大將張敞被莫邪海船上發石車打死,郡守公孫模自刎。帶方遂平。甘寧就叫李波領萬人駐於東浪,總控三韓與貊。這邊卻與莫邪二人,水陸並進,徑自殺向公孫度老窩---遼東。

甘寧自渾彌起兵,率步卒一萬,又聚得各族騎兵五千,使當地士人爲嚮導,一路過泗日、定售、新義州,橫跨鴨綠江,直擊西安平。歷一夜之功,使圍三闕一之法,三面猛攻,只留北門。發石車大展神威,一頓猛砸,城牆不堪撞擊而至塌陷,甘寧大軍奮起,西安平只五千弱卒,太守卻是公孫度次子公孫恭。公孫恭抵擋不住,遂棄城而走。甘寧隨後追擊,卻並不盡屠,使人突前封了往襄平大路,虛插旌旗以惑公孫恭。大隊卻只尾隨而行,驅其徑往玄菟郡而退。待玄菟郡守公孫康開城來接之際,突然殺出,公孫康閉門不及,被甘寧麾下五千異族鐵騎直衝而入,玄菟郡陷落。公孫康、公孫恭及家族子侄並七百餘口俱皆棄於市間。隨即就地整頓,三日後,自北向南,沿路直殺襄平。

莫邪卻於佔鍾而出,率大艦三十艘,檬百餘,橫渡西朝鮮灣。於東否兵分兩路,一路沿海岸線,繞罔中島、長火島進入遼東灣,自大遼河入海口處登陸,攻略遙城,扼住襄平西去咽喉。一路便於東否上岸,沿路克北灃、平郭、安市,進窺新昌。

便於城東驛道,捕獲一人,自稱姓李名敏,乃公孫度麾下長史。這李敏卻本是河內太守,因不滿公孫度反漢自立,舉家出逃,其父卻被公孫度虜獲,活活燒死。正巧遇到莫邪大軍,一個欲開疆拓土,一個要報仇雪恨,兩下一湊,一拍即合。得李敏之助,竟半日之功,便破城而入。

城守卻是高句麗人,喚作涓奴加。城尚未破,便領着家小,倉惶而逃,不知所蹤。城內衆軍無首,如何抗的,遂開門而降。

公孫度於城中,聞聽漢三路大軍前來,心下驚慌,忙聚部下柳毅、陽儀二人商量。柳毅道“襄平城高牆厚,糧草豐實,且有鍵卒五萬。今漢軍跨山越海而來,遠途奔襲,士卒雖利,豈能久乎。明公久鎮遼東,民心依附。可使人遍佈謠言,只說漢軍一旦攻入,便要屠城,民必奮起。軍民同心,正可據城而守。再有百日,便即入冬,遼東酷寒一至,漢卒盡凍斃矣,則可不戰而退。俟其兵動之時,出而擊之,一戰可定。”

旁邊陽儀卻是搖頭,道“公威差矣。豈不聞孤城難守?今漢卒三路而進,軍勢甚猛。城內雖有五萬之卒,卻無外援之軍。日困一日,則士氣必衰,如何守得百日。且兵甲之事,如何靠的老天?今明公當領一軍駐於蒼山之北,其地當要衝,乃入襄平必經之處。吾等領一軍守於內,成犄角之勢。漢軍遠來,趁其立足不穩,可先破其一路,喪敵之膽,奪其三軍之氣。而後拒之,使其不能進。單其南邊兩路,若來攻我,則圍城不足,攻城難拔。若其攻明公,吾便自後擊之,其軍必潰。如此,襄平可安矣。”

柳毅大急,道“漢軍精銳,如何破得?今彼強我弱,若是分兵,是爲弱上更弱。如駐外之軍,一時不得克,彼軍來攻,兵少如何守得?今正當握指成拳,充實城內,方有勝算!望明公察之。”公孫度聽的二人之言,一時拿不定主意,陽儀在旁一力只是勸其分兵以守。更以昔年呂布之敗爲例,公孫度遂拿定主意,令陽儀守城,自領兵兩萬往蒼山而駐。柳毅頓足不已,只要再勸,公孫度卻是不聽。柳毅大失所望,遂託病不出,只在家中嘆息。

卻說甘寧會着莫邪,聞聽公孫度分兵拒之,不由大喜,道“此天使吾成其功也。”當下令莫邪領兵扎於襄平城外,每日只擂鼓叫戰,並不攻城。自己卻引兵來戰公孫度。

到得蒼山,遠隔十里下寨,卻只使一營人馬向前虛扎,餘者皆伏於兩側。待到晚間,公孫度果引兵來劫寨,方衝進營中,但聞左右鼓角齊鳴,殺聲震天。公孫度不由大驚,急令撤出,漢兵早至,四下裡圍了,公孫度左衝右突,只不得出。陣後甘寧見了,暗自冷笑。。。。

今日第一更。昨天實在太累,今天更的稍晚了些,請大家諒解。今天還是爭取四更,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的支持,謝謝。推薦新書:終極食神、冠甲天下

第61章 心境第40章 邀鬥第109章 土着第204章 新城第287章 潛入第161章 二喬第252章 傳訊第111章 深談第17章 傳刀第157章 政變第28章 金翅第304章 傾情第330章 奇才第12章 心動第327章 納魂第341章 銅雀第231章 悟道第392章 掌控第236章 歸家第181章 贈馬第280章 哭求第350章 雍州第346章 東川第336章 得骨第341章 銅雀第390章 躡蹤第359章 突刺第78章 虎牢第105章 江上第5章 名傳第247章 收蜀第135章 救援第46章 結義第156章 叛亂第263章 白狼第120章 沛城第253章 兵法第211章 難爲(二)第218章 切磋第74章 救曹第116章 救援第3章 功成第221章 又見第124章 江火第360章 壽春第115章 冤案第286章 激將第190章 揚帆第247章 收蜀第189章 寶船第244章 大戰第83章 約定第155章 局勢第252章 傳訊第19章 考驗第211章 難爲(二)第84章 奉送第210章 難爲(一)第10章 論勢(一)第159章 絕脈第20章 亂起第118章 鬥法第232章 八陣第1章 穿越第130章 路遇第191章 海嘯第332章 驚魂第47章 相邀第385章 激鬥第357章 失利第196章 驚聞第216章 槍神第352章 北進第83章 約定第57章 歸途第211章 難爲(二)第142章 埋伏第78章 虎牢第384章 虎癡第364章 洛陽第50章 翱遊第373章 天滅第13章 喜事第269章 豪情第200章 訓斥第110章 收服第180章 神威第257章 開拔第380章 魏亡第339章 覆滅第69章 情敵第222章 拜會第42章 點撥第360章 壽春第35章 傷逝第79章 遷都第64章 大儒第278章 猜破第127章 滅門第45章 庭議
第61章 心境第40章 邀鬥第109章 土着第204章 新城第287章 潛入第161章 二喬第252章 傳訊第111章 深談第17章 傳刀第157章 政變第28章 金翅第304章 傾情第330章 奇才第12章 心動第327章 納魂第341章 銅雀第231章 悟道第392章 掌控第236章 歸家第181章 贈馬第280章 哭求第350章 雍州第346章 東川第336章 得骨第341章 銅雀第390章 躡蹤第359章 突刺第78章 虎牢第105章 江上第5章 名傳第247章 收蜀第135章 救援第46章 結義第156章 叛亂第263章 白狼第120章 沛城第253章 兵法第211章 難爲(二)第218章 切磋第74章 救曹第116章 救援第3章 功成第221章 又見第124章 江火第360章 壽春第115章 冤案第286章 激將第190章 揚帆第247章 收蜀第189章 寶船第244章 大戰第83章 約定第155章 局勢第252章 傳訊第19章 考驗第211章 難爲(二)第84章 奉送第210章 難爲(一)第10章 論勢(一)第159章 絕脈第20章 亂起第118章 鬥法第232章 八陣第1章 穿越第130章 路遇第191章 海嘯第332章 驚魂第47章 相邀第385章 激鬥第357章 失利第196章 驚聞第216章 槍神第352章 北進第83章 約定第57章 歸途第211章 難爲(二)第142章 埋伏第78章 虎牢第384章 虎癡第364章 洛陽第50章 翱遊第373章 天滅第13章 喜事第269章 豪情第200章 訓斥第110章 收服第180章 神威第257章 開拔第380章 魏亡第339章 覆滅第69章 情敵第222章 拜會第42章 點撥第360章 壽春第35章 傷逝第79章 遷都第64章 大儒第278章 猜破第127章 滅門第45章 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