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救援

卻說陶謙在郯城聞聽曹操盡屠平民,不禁大慟,捶胸頓足道“不想爲我陶謙一人,竟使百姓遭此大難。我這便自縛往見曹操,以我命換徐州百姓之安。”

衆人大驚,急忙扯住。堂下一人忽道“府君久鎮徐州,百姓俱感恩德。今曹操兵雖衆,也難一時便破此城。某有一計,定可退得曹操。”

衆皆大喜,轉首看去,卻是東海朐縣人,姓糜,名竺,字子仲。家世豪富,濟貧拔苦,現爲陶謙別駕從事。

糜竺道“今有北海郡孔融,尚義重情,廣有軍馬。府君可修書一封,我自親去北海,求的孔融來救,待得孔北海至,請青州田楷急速進兵,兩方夾擊,曹軍可破矣。”

陶謙大喜,當即修書一封,俱言其事,交與糜竺。又遣陳登再往田楷處,約以進兵之事。

卻說孔融自當日衆諸侯會於洛陽,共擊董卓,無果之後,便自回北海。養精蓄銳,鼓勵生產,北海由是興旺。這日正與賓客飲宴,得報徐州別駕糜竺求見,孔融稍楞,便請入見。

糜竺見了,當即將前事細細說了,又取陶謙書信奉上。孔融見了書信,不禁嘆道“不想恭祖竟無辜招此禍事。只是我與曹孟德並無冤仇,當先修書解和,若其不從,再發兵解之。”

糜竺急道“那曹操依仗兵威,如何肯和?還望公速速發兵往救纔是”

孔融點頭,一面點兵,一面修書,正準備間。卻忽報有黃巾賊衆正往北海而來。孔融大驚。急點兵就往迎之。出得城來,但見對面黑壓壓一片,直無窮盡。當先一人,橫刀立馬,卻是一黑大漢,自稱乃是頭領管亥。但要北海交糧萬石,便即退兵,否則便要廝殺。

孔融哪裡肯與。當下命部下大將宗寶迎戰。宗寶挺槍躍馬,直取管亥。那管亥卻是武藝頗是了得,戰不數十會合,大喝聲中,已是將宗寶劈於馬下。管亥大刀一揮。衆黃巾吶喊衝來。孔融收不住陣腳。已是大敗,進得城中,四門緊閉,管亥四面圍住。

孔融心中鬱悶,糜竺更是愁的不知該如何是好了。次日,孔融上的城來,但見黃巾賊衆將整個北海圍得鐵桶一般。不禁暗暗發愁。正自嘆息之間。卻猛聽得遠方一聲馬嘶之聲,但見賊陣西北角處。一陣大亂,一道紫影如同迅雷閃電般,直奔城池而來。馬上一人金盔金甲,掌中一杆烏沉沉的大槍,上下翻騰,如烏龍飛舞,直殺地衆黃巾鬼哭狼嚎,走避不迭。待得到了城下,仰首大叫道“快快開門,某乃東萊太史慈也,奉師命前來相助。”說完,調轉馬頭,怒視身後衆黃巾,大喝道“汝等還敢來追”,驅動紫驊騮,大槍連出,將前面數十人盡皆挑於馬下。衆黃巾不敢再追。

孔融在城上看地仔細,正是當日虎牢前,大敗呂布的那員驍將。不禁大喜。急叫人開城,讓了太史慈進來。

太史慈上的城來,抱拳對孔融道“家師早算定今日之事,囑慈留心,一旦有黃巾圍城,便讓慈來解救,以報當日維護之德。今敢借精兵數千,當爲北海盡戮來敵。”

孔融大喜,卻搖頭道“昨日一敗,軍士喪氣,恐將軍一人,縱便再勇也是難敵數萬大軍。我聞劉玄德當世英雄,手下更兼關張、趙雲,俱爲當世虎將。若得此人來救,北海無憂矣。”

太史慈微微一笑,道“某與劉使君乃同門之誼,今請北海修書一封,我即去請了劉使君前來便是。”

孔融聞聽大喜,道“如此甚好,將軍稍後,某即書來。”讓人奉上筆墨,當場寫就,交與太史慈,道“我與將軍五百士卒,護將軍衝出重圍。”太史慈笑道“卻是不必,某便單槍匹馬,亦是來去自由。”轉身便要去。孔融急扯住,道“外面數萬大軍,將軍如何大意,且選五百軍隨同方可。”太史慈豪氣大笑道“北海不必憂慮,但請上城觀之,某自有計。”說罷,往外行去。孔融等盡皆頓足,搖頭不已。旁邊卻有一小將轉出,高呼道“太史慈真英雄也,吾當同往”當下緊隨而去。

二人出得廳來,太史慈側首問那小將,道“你是何人?可知此行之險”那小將昂然道“我姓洪名銳,字天佑,與將軍同鄉。將軍英雄,便知其險也是不懼,銳也不才,願隨將軍殺敵,萬死不辭。”

Wшw_ тTk ān_ ¢o

太史慈哈哈大笑,拍了拍洪銳肩頭,道“死卻不必,當教你看我手段。”二人翻身上馬,俱掛箭持弓,另取箭靶兩個,卻叫馬匹載了,直出城來。

當日,太史慈入城,管亥即以得報,暗思自己絕非其對手,不敢討戰,直教賊衆將城圍住,不叫走脫。涼太史慈再勇,終是一人,到時萬千人一涌而上,自可擒之。即以定計,便不再多問。只是相圍更密。

此刻外圍下的賊衆見太史慈只二騎出城,皆十分驚駭,兵馬互出防備。但太史慈只引馬來至城壕邊,插好箭靶,出而習射,習射完畢,便入門回城。明晨亦復如此,外圍下人或有站起戒備,或有躺臥不顧,於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習射完畢,再入門回城。第三日如此復出,外圍下賊人便再沒有站起戒備,卻聽的太史慈驀然大喝一聲“走”,快馬加鞭,帶着洪銳,大槍舞動間,已是直突重圍中,堪堪殺至陣外,將槍依住,伸手摘下追魂弓,取了一支碎星箭,尾指尚捻着三支普通飛羽箭,冷笑道“且讓你等賊子見識一下某的手段”言罷,張弓搭箭,卻先是碎星,後面三箭卻直接一併射出。但見碎星僕一離鉉。便發出“嗚”的一聲銳鳴,其聲直攝人魂魄。堪堪飛近衆賊,碎星箭忽的光芒一閃,頓時化作漫天碎星,直貫入丈許方圓。頃刻間,丈許之內,竟是無站立之人,不是直接死去。便是哀號翻滾之人。衆賊大驚止步。不敢靠近。太史慈冷冷看了他們一眼,復掛弓拔槍,二人從容越出重圍遠去。

城上孔融等人,城下衆賊盡皆瞠目。

卻說太史慈、洪銳二人殺出重圍,便直奔平原而來。劉備自當日與柳飛分手。心中篤定。每日只是操演軍馬。靜待時機。此時,聞聽太史慈來至,不禁大喜,道“時已至矣”。忙領着關張、趙雲來迎。

太史慈遠遠見了劉備,忙自下馬,尚未及答話,劉備已是一揖到地。恭聲道“弟劉備。見過師兄。”

太史慈大驚,忙自側身閃開。躬身施禮道“使君切莫如此,慈雖有幸與使君同門,但當日恩師曾有言道:要慈以身侍使君爲主,不得依仗先入而失禮,否則,必逐出門牆。還望使君莫使慈難做。”

劉備聞聽,心中大喜,口中道“這如何使得,不若弟自喚師兄,至於師兄如何稱呼,但請自便就是。”

太史慈堅辭,劉備只是不允。太史慈心中感動。只得隨他,重又以君臣之禮見之。禮成,方道“今日慈歸主公,卻是有一事需主公定奪。”當下將北海之事細細說了。最後道“當日,慈不即時來見主公,便是爲今日之事,亦是恩師當日安排。我思此事,恩師亦是早已算定。此事乃忠義之舉,主公當急速發兵,已張聲望纔是。”

劉備喟然嘆道“恩師慮事,無有不中。備自要去,卻不意孔北海亦知世間有劉備焉”當下,即刻點兵,只千五之數,俱皆發出,直往北海而來。

到得北海,人早報與管亥知曉。管亥見劉備兵少,並不在意。劉備坐於馬上,暗暗打量管亥,思及當日師父所言,再看黃巾賊衆,心中已是篤定。當下喚過諸將,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吩咐下去。衆將齊聲應是。

一通鼓響,關張、趙雲、太史慈已是分四路殺入。劉備自督大軍,與後接應。關羽、張飛二人俱皆殺神下凡,兼之武器犀利,刀矛並舉,舞動之間,片刻便已是破營而入。

趙雲、太史慈坐下卻俱是良駒。兩杆槍更是如出水蛟龍,亮銀槍如銀龍橫空,噬血槍如烏龍匝地,已是搶入關張二人之前。劉備雖只一千五百兵卒,卻俱爲精銳,在四個殺神前面開路之下,更是士氣大漲,大聲吶喊中,護着劉備,陣成魚鱗,直接穿鑿而入。

管亥自當日太史慈殺出重圍,失了顧忌,便日日到城下罵陣。此時正在馳馬揚威之際。卻聽得身後陣中一片喧囂,回身望時,但見自己營中已是狼藉一片,整個東面大營已是全然潰敗模樣。方要呵斥,卻猛見一白一紫兩騎,如電閃雷轟般向自己殺到。待要招架時,卻已是不及,卻見兩隻大手同時抓向自己,下意識中微一偏身,避過左邊紫影,卻被右邊白影一把撈住,提過馬去,直接按於鞍橋之上,那手勁之大,讓他竟是忍不住悶哼一聲,險些沒暈了過去。

耳中隨即聽地一人大笑道“子義將軍,這可是天成就我,你可莫要着惱”言罷,哈哈大笑。

另一人卻道“呵呵,子龍神勇,當有此功,某即使再惱也是無奈啊。”此時二騎已是稍停,管亥勉力擡頭看去,卻見那紫影正是太史慈,擒了自己地白影卻是一個少年人,此際,渾身透着一股殺氣,幾近凝成實質,讓他竟是難以自持。不由心中一嘆,暗道自己不走運,竟不知從哪來了如許多高手。遂不再掙扎。

趙雲驅馬而馳,單手將管亥舉起,宏聲道“賊首已縛,爾等還不下馬求降,更待何時?”

衆黃巾順聲看去,頓時驚慌,轟然聲中,已是四散奔逃。劉備即令全軍追殺,大勝而回。暫將管亥綁了,交人看管,自領四將來見孔融。

孔融早於城上看地分明,待要開城夾擊,卻見已是大勝。不由喟然而嘆道“真虎將也”忙自領衆人來迎玄德。

衆人見面,自是一番寒暄。孔融擺宴以待。席間聞聽太史慈已歸劉備,大是羨慕。又問起另外三人,劉備一一介紹了。衆皆大讚。孔融又引糜竺見過劉備,俱言徐州之事。劉備嘆道“不意陶府君謙謙君子,竟致如此不白之冤。”

孔融道“公乃漢室宗親,今曹操殘害百姓,倚強欺弱,何不與融同往救之?”劉備道“只恐備兵少將寡,恐難輕動”孔融道“融之慾救陶恭祖,雖因舊誼,亦爲大義。公豈獨無仗義之心耶?”玄德道“既如此,文舉可先行一步,備收攏散兵,隨後便到。”孔融道“公切勿失信”劉備作色道“公以爲備爲何人也?即已答允,便只備一人,也必親到。”衆人方自大喜。

宴後,糜竺自回徐州報信。孔融也收拾啓程,先自往徐州進發。劉備等人自回大營,當下將管亥提來,劉備親釋其縛,延其坐了,道“我知將軍爲寇,實非得以。蓋爲取糧以救百姓耳,然如此行徑,又能及得甚事?能救幾許百姓?若將軍果有爲民之心,不若隨我做番事業,爲百姓謀條真正出路,將軍意下如何?”

管亥聞言,心中感動,跪倒大哭道“今敗軍之將,深閡不殺之恩。且明亥之冤屈,焉有不降之理。管亥不才,願爲主公召集舊部,誓死相隨。”

劉備大喜,忙趨前扶起,道“將軍快起,我等不日既要往救徐州,將軍卻需幾日方能收攏舊部?”

管亥道“便只兩日即可。還請主公遣人與亥同往便是。”

劉備笑道“不需如此費事,我便在此等將軍兩日,將軍但可自去便是。”管亥聞言,心中感動,卻不多言,只是跪倒磕了個頭,隨即起身便去。

太史慈、趙雲、張飛俱皆點頭。唯有關羽面上稍顯遲疑,隨即也即平復。不兩日,管亥卻是回來,直領五千餘人。劉備取其青壯,得四千人,餘者皆發付回家。將所有軍卒俱皆打亂,由老帶薪,編爲五營。以管亥爲近衛,選五百人組近衛隊。衆皆各領一個千人隊,稍事訓練三天。便直往徐州而來。

這邊,糜竺回到徐州,俱言救兵已至,且又請的平原劉玄德來救。陳登亦來回報,田楷已是答應,再次進兵。陶謙方始心安。

待得劉備領兵至,來見孔融、田楷,卻見二人俱皆按兵不動。問其故,卻是懼怕曹兵勢猛,遠遠依山下寨,未敢輕進。曹操見兩路軍到,亦分了軍勢,不敢向前攻城。

第390章 躡蹤第256章 成軍第8章 制器第286章 激將第356章 老驥第9章 乾坤第49章 詰問第8章 制器第221章 又見第154章 誤解第132章 收網第64章 大儒第19章 考驗第322章 秘辛第60章 宮亂第209章 喜聞第397章 晉立第178章 解毒第328章 機關第322章 秘辛第186章 癔症第186章 癔症第370章 對決第396章 理由第226章 歸漢第309章 情重第132章 收網第192章 海上第52章 張機第22章 傳史第42章 點撥第19章 考驗第351章 收復第192章 海上第353章 奮威第349章 顯殺第292章 山魈第287章 潛入第123章 薦賢第93章 定計第166章 雙嬌第244章 大戰第110章 收服第324章 屠熊第24章 歌聲第309章 情重第97章 反目第398章 殲滅第360章 壽春第46章 結義第286章 激將第182章 徵西第371章 鏖戰第319章 求兵第270章 起兵第98章 誅殺第257章 開拔第18章 涿郡第83章 約定第244章 大戰第372章 餘孽第243章 漢中第374章 遁走第346章 東川第5章 名傳第302章 長嘯第165章 治癒第370章 對決第268章 醒來第23章 出塞第261章 聚殲(二)第60章 宮亂第134章 終失第264章 平定第122章 捉弄第254章 選兵第205章 難題第61章 心境第295章 蹊蹺第352章 北進第101章 大戰第328章 機關第371章 鏖戰第239章 遁走第336章 得骨第273章 潼關(二)第97章 反目第242章 涪關第36章 三式第133章 大勝第354章 逆襲第30章 陣法第297章 友情第234章 張任第34章 玉隕第268章 醒來第148章 古寨第86章 火併第215章 會師第392章 掌控
第390章 躡蹤第256章 成軍第8章 制器第286章 激將第356章 老驥第9章 乾坤第49章 詰問第8章 制器第221章 又見第154章 誤解第132章 收網第64章 大儒第19章 考驗第322章 秘辛第60章 宮亂第209章 喜聞第397章 晉立第178章 解毒第328章 機關第322章 秘辛第186章 癔症第186章 癔症第370章 對決第396章 理由第226章 歸漢第309章 情重第132章 收網第192章 海上第52章 張機第22章 傳史第42章 點撥第19章 考驗第351章 收復第192章 海上第353章 奮威第349章 顯殺第292章 山魈第287章 潛入第123章 薦賢第93章 定計第166章 雙嬌第244章 大戰第110章 收服第324章 屠熊第24章 歌聲第309章 情重第97章 反目第398章 殲滅第360章 壽春第46章 結義第286章 激將第182章 徵西第371章 鏖戰第319章 求兵第270章 起兵第98章 誅殺第257章 開拔第18章 涿郡第83章 約定第244章 大戰第372章 餘孽第243章 漢中第374章 遁走第346章 東川第5章 名傳第302章 長嘯第165章 治癒第370章 對決第268章 醒來第23章 出塞第261章 聚殲(二)第60章 宮亂第134章 終失第264章 平定第122章 捉弄第254章 選兵第205章 難題第61章 心境第295章 蹊蹺第352章 北進第101章 大戰第328章 機關第371章 鏖戰第239章 遁走第336章 得骨第273章 潼關(二)第97章 反目第242章 涪關第36章 三式第133章 大勝第354章 逆襲第30章 陣法第297章 友情第234章 張任第34章 玉隕第268章 醒來第148章 古寨第86章 火併第215章 會師第392章 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