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回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卻說譙周官居太史,頗明天文;見孔明又欲出師,乃奏後主曰:“臣今職掌司天臺,但有禍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鳥數萬,自南飛來,投於漢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觀天象,見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氣在北,不利伐魏;又成都人民,皆聞柏樹夜哭:有此數般災異,丞相只宜謹守,不可妄動。”孔明曰:“吾受先帝託孤之重,當竭力討賊,豈可以虛妄之災氛,而廢國家大事耶!”遂命有司設太牢祭於昭烈之廟,涕泣拜告曰:“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負罪非輕!今臣復統全師,再出祁山,誓竭力盡心,剿滅漢賊,恢復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祭畢,拜辭後主,星夜至漢中,聚集諸將,商議出師。忽報關興病亡。孔明放聲大哭,昏倒於地,半晌方蘇。衆將再三勸解,孔明嘆曰:“可憐忠義之人,天不與以壽”我今番出師,又少一員大將也!”後人有詩嘆曰:“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樣空。但存忠孝節,何必壽喬松。”

孔明引蜀兵三十四萬,分五路而進,令姜維、魏延爲先鋒,皆出祁山取齊;令李恢先運糧草於斜谷道口伺候。

卻說魏國因舊歲有青龍自摩坡井內而出,改爲青龍元年;此時乃青龍二年春二月也。近臣奏曰:“邊官飛報蜀兵三十餘萬,分五路復出祁山。魏主曹睿大驚,急召司馬懿至,謂曰:“蜀人三年不曾入寇;今諸葛亮又出祁山,如之奈何?”懿奏曰:“臣夜觀天象,見中原旺氣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於西川。今孔明自負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敗亡也。臣託陛下洪福,當往破之。但願保四人同去。”睿曰:“卿保何人?”懿曰:“夏侯淵有四子:長名霸,字仲權;次名威,字季權;三名惠,字稚權;四名和,字義權。霸、威二人,弓馬熟嫺;惠、和二人,諳知韜略:此四人常欲爲父報仇。臣今保夏侯霸、夏侯威爲左右先鋒,夏侯惠;夏侯和爲行軍司馬,共贊軍機,以退蜀兵。”睿曰:“曏者夏侯楙駙馬違誤軍機,失陷了許多人馬,至今羞慚不回。今此四人,亦與楙同否?”懿曰:“此四人非夏侯楙所可比也。”睿乃從其請,即命司馬懿爲大都督,凡將士悉聽量才委用,各處兵馬皆聽調遣。

懿受命,辭朝出城。睿又以手詔賜懿曰:“卿到渭濱,宜堅壁固守,勿與交鋒。蜀兵不得志,必詐退誘敵,卿慎勿追。待彼糧盡,必將自走,然後乘虛攻之,則取勝不難,亦免軍馬疲勞之苦:計莫善於此也。”司馬懿頓首受詔,即日到長安,聚集各處軍馬共四十萬,皆來渭濱下寨;又撥五萬軍,於渭水上搭起九座浮橋,令先鋒夏侯霸、夏侯威過渭水安營;又於大營之後東原,築起一城,以防不虞。

懿正與衆將商議間,忽報郭淮、孫禮來見。懿迎入,禮畢,淮曰:“今蜀兵現在祁山,倘跨渭登原,接連北山,阻絕隴道,大可虞也。”懿曰:“所言甚善。公可就總督隴西軍馬,據北原下寨,深溝高壘,按兵休動;只待彼兵糧盡,方可攻之。”郭淮、孫禮領命,引兵下寨去了。

卻說孔明覆出祁山,下五個大寨,按左、右、中、前、後;自斜谷直至劍閣,一連又下十四個大寨,分屯軍馬,以爲久計。每日令人巡哨。忽報郭淮、孫禮領隴西之兵,於北原下寨。孔明謂諸將曰:“魏兵於北原安營者,懼吾取此路,阻絕隴道也。吾今虛攻北原,卻暗取渭濱。令人扎木筏百餘隻,上載草把,選慣熟水手五千人駕之。我夤夜只攻北原,司馬懿必引兵來救。彼若少敗,我把後軍先渡過岸去,然後把前軍下於筏中。休要上岸,順水取浮橋放火燒斷,以攻其後。吾自引一軍去取前營之門。若得渭水之南,則進兵不難矣。”諸將遵令而行。早有巡哨軍飛報司馬懿。懿喚諸將議曰:“孔明如此設施,其中有計:彼以取北原爲名,順水來燒浮橋,亂吾後,卻攻吾前也。”即傳令與夏侯霸、夏侯威曰:“若聽得北原發喊,便提兵於渭水南山之中,待蜀兵至擊之。”又令張虎、樂綝,引二千弓弩手伏於渭水浮橋北岸:“若蜀兵乘木筏順水而來,可一齊射之,休令近橋。”又傳令郭淮、孫禮曰:“孔明來北原暗渡渭水,汝新立之營,人馬不多,可盡伏於半路。若蜀兵於午後渡水,黃昏時分,必來攻汝。汝詐敗而走,蜀兵必追。汝等皆以弓弩射之。吾水陸並進。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揮而擊之。”各處下令已畢,又令二子司馬師、司馬昭,引兵救應前營。懿自引一軍救北原。

卻說孔明令魏延、馬岱引兵渡渭水攻北原;令吳班、吳懿引木筏兵去燒浮橋;令王平、張嶷爲前隊,姜維、馬忠爲中隊,廖化、張翼爲後隊:兵分三路,去攻渭水旱營。是日午時,人馬離大寨,盡渡渭水,列成陣勢,緩緩而行。卻說魏延、馬岱將近北原,天色已昏。孫禮哨見,便棄營而走。魏延知有準備,急退軍時,四下喊聲大震:左有司馬懿,右有郭淮,兩路兵殺來。魏延、馬岱奮力殺出,蜀兵多半落於水中,餘衆奔逃無路。幸得吳懿兵殺來,救了敗兵過岸拒住。吳班分一半兵撐筏順水來燒浮橋,卻被張虎、樂綝在岸上亂箭射住。吳班中箭,落水而死。餘軍跳水逃命,木筏盡被魏兵奪去。此時王平、張嶷,不知北原兵敗,直奔到魏營,已有二更天氣,只聽得喊聲四起。王平謂張嶷曰:“軍馬攻打北原,未知勝負。渭南之寨,現在面前,如何不見一個魏兵?莫非司馬懿知道了,先作準備也?我等且看浮橋火起,方可進兵。”二人勒住軍馬,忽背後一騎馬來報,說:“丞相教軍馬急回。北原兵、浮橋兵,俱失了。”王平、張嶷大驚,急退軍時,卻被魏兵抄在背後,一聲炮響,一齊殺來,火光沖天。王平、張嶷引兵相迎,兩軍混戰一場。平、嶷二人奮力殺出,蜀兵折傷大半。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敗兵,約折了萬餘人,心中憂悶。忽報費禕自成都來見丞相。孔明請入。費禕禮畢,孔明曰:“吾有一書,正欲煩公去東吳投遞,不知肯去否?”禕曰:“丞相之命,豈敢推辭?”孔明即修書付費禕去了。禕持書徑到建業,入見吳主孫權,呈上孔明之書。權拆視之,書略曰:“漢室不幸,王綱失紀,曹賊篡逆,蔓延及今。亮受昭烈皇帝寄託之重,敢不竭力盡忠:今大兵已會於祁山,狂寇將亡於渭水。伏望陛下念同盟之義,命將北征,共取中原,同分天下。書不盡言,萬希聖聽!”權覽畢,大喜,乃謂費禕曰:“朕久欲興兵,未得會合孔明。今既有書到,即日朕自親征,入居巢門,取魏新城;再令陸遜、諸葛瑾等屯兵於江夏、沔口取襄陽;孫韶、張承等出兵廣陵取淮陽等處:三處一齊進軍,共三十萬,剋日興師。”費禕拜謝曰:“誠如此,則中原不日自破矣!”權設宴款待費禕。飲宴間,權問曰:“丞相軍前,用誰當先破敵?”禕曰:“魏延爲首。”權笑曰:“此人勇有餘。而心不正。若一朝無孔明,彼必爲禍。孔明豈未知耶?”禕曰:“陛下之言極當!臣今歸去,即當以此言告孔明。”遂拜辭孫權,回到祁山,見了孔明,具言吳主起大兵三十萬,御駕親征,兵分三路而進。孔明又問曰:“吳主別有所言否?”費禕將論魏延之語告之。孔明嘆曰:“真聰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爲惜其勇,故用之耳。”禕曰:“丞相早宜區處。”孔明曰:“吾自有法。”禕辭別孔明,自回成都。

孔明正與諸將商議徵進,忽報有魏將來投降。孔明喚入問之,答曰:“某乃魏國偏將軍鄭文也。近與秦朗同領人馬,聽司馬懿調用,不料懿徇私偏向,加秦朗爲前將軍,而視文如草芥,因此不平,特來投降丞相。願賜收錄。”言未已,人報秦朗引兵在寨外,單搦鄭文交戰。孔明曰:“此人武藝比汝若何?”鄭文曰:“某當立斬之。”孔明曰:“汝若先殺秦朗,吾方不疑。”鄭文欣然上馬出營,與秦朗交鋒。孔明親自出營視之。只見秦朗挺槍大罵曰:“反賊盜我戰馬來此,可早早還我!”言訖,直取鄭文。文拍馬舞刀相迎,只一合,斬秦朗於馬下。魏軍各自逃走。鄭文提首級入營。孔明回到帳中坐定,喚鄭文至,勃然大怒,叱左右:“推出斬之!”鄭文曰:“小將無罪!”孔明曰:“吾向識秦朗;汝今斬者,並非秦朗。安敢欺我!”文拜告曰:“此實秦朗之弟秦明也。”孔明笑曰:“司馬懿令汝來詐降,於中取事,卻如何瞞得我過!若不實說,必然斬汝!”鄭文只得訴告其實是詐降,泣求免死。孔明曰:“汝既求生,可修書一封,教司馬懿自來劫營,吾便饒汝性命。若捉住司馬懿,便是汝之功,還當重用。”鄭文只得寫了一書,呈與孔明。孔明令將鄭文監下。樊建問曰:“丞相何以知此人詐降?”孔明曰:“司馬懿不輕用人。若加秦朗爲前將軍,必武藝高強;今與鄭文交馬只一合,便爲文所殺,必不是秦朗也。以故知其詐。”衆皆拜服。孔明選一舌辯軍士,附耳分付如此如此。軍士領命,持書徑來魏寨,求見司馬懿。懿喚入,拆書看畢,問曰:“汝何人也?”答曰:“某乃中原人,流落蜀中:鄭文與某同鄉。今孔明因鄭文有功,用爲先鋒。鄭文特託某來獻書,約於明日晚間,舉火爲號,望乞都督盡提大軍前來劫寨,鄭文在內爲應。”司馬懿反覆詰問,又將來書仔細檢看,果然是實;即賜軍士酒食,分付曰:“本日二更爲期,我自來劫寨。大事若成,必重用汝。”軍士拜別,回到本寨告知孔明。孔明仗劍步罡,禱祝已畢,喚王平、張嶷公付如此如此;又喚馬忠、馬岱分付如此如此;又喚魏延分付如此如此。孔明自引數十人,坐於高山之上,指揮衆軍。卻說司馬懿見了鄭文之書,便欲引二子提大兵來劫蜀寨。長子司馬師諫曰:“父親何故據片紙而親入重地?倘有疏虞,如之奈何?不如令別將先去,父親爲後應可也。”懿從之,遂令秦朗引一萬兵,去劫蜀寨,懿自引兵接應。是夜初更,風清月朗;將及二更時分,忽然陰雲四合,黑氣漫空,對面不見。懿大喜曰:“天使我成功也!”於是人盡銜枚,馬皆勒口,長驅大進。秦朗當先,引萬兵直殺入蜀寨中,並不見一人。朗知中計,忙叫退兵。四下火把齊明,喊聲震地:左有王平、張嶷,右有馬岱、馬忠,兩路兵殺來。秦朗死戰,不能得出。背後司馬懿見蜀寨火光沖天,喊聲不絕,又不知魏兵勝負,只顧催兵接應,望火光中殺來。忽然一聲喊起,鼓角喧天,火炮震地:左有魏延,右有姜維,兩路殺出。魏兵大敗,十傷**,四散逃奔。此時秦朗所引一萬兵,都被蜀兵圍住,箭如飛蝗。秦朗死於亂軍之中。司馬懿引敗兵奔入本寨。

三更以後,天覆清朗。孔明在山頭上鳴金收軍。原來二更時陰雲暗黑,乃孔明用遁甲之法;後收兵已了,天覆清朗,乃孔明驅六丁六甲掃蕩浮雲也。

當下孔明得勝回寨,命將鄭文斬了,再議取渭南之策。每日令兵搦戰,魏軍只不出迎。孔明自乘小車,來祁山前、渭水東西,踏看地理。忽到一谷口,見其形如葫蘆之狀,內中可容千餘人;兩山又合一谷,可容四五百人;背後兩山環抱,只可通一人一騎。孔明看了,心中大喜,問嚮導官曰:“此處是何地名?”答曰:“此名上方谷,又號葫蘆谷。”孔明回到帳中,喚裨將杜睿、胡忠二人,附耳授以密計。令喚集隨軍匠作一千餘人,入葫蘆谷中,製造木牛流馬應用;又令馬岱領五百兵守住谷口。孔明囑馬岱曰:“匠作人等,不許放出;外人不許放入。吾還不時自來點視。捉司馬懿之計,只在此舉。切不可走漏消息。”馬岱受命而去。杜睿等二人在谷中監督匠作,依法制造。孔明每日往來指示。

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並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衆皆驚曰:“自古及今,未聞有木牛流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備。吾今先將造木牛流馬之法,尺寸方圓,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衆大喜。孔明即手書一紙,付衆觀看。衆將環繞而視。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着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羣行者二十里。曲者爲牛頭,雙者爲牛腳,橫者爲牛領,轉者爲牛足,覆者爲牛背,方者爲牛腹,垂者爲牛舌,曲者爲牛肋,刻者爲牛齒,立者爲牛角,細者爲牛鞅,攝者爲牛鞦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造流馬之法雲:“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槓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槓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槓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槓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槓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槓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鬥。從上槓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槓孔去下槓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槓,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槓耳。”衆將看了一遍,皆拜伏曰:“丞相真神人也!”

過了數日,木牛流馬皆造完備,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嶺,各盡其便。衆軍見之,無不欣喜。孔明令右將軍高翔,引一千兵駕着木牛流馬,自劍閣直抵祁山大寨,往來搬運糧草,供給蜀兵之用。後人有詩讚曰:“劍關險峻驅流馬,斜谷崎嶇駕木牛。後世若能行此法,輸將安得使人愁?”

卻說司馬懿正憂悶間,忽哨馬報說:“蜀兵用木牛流馬轉運糧草。人不大勞,牛馬不食。”懿大驚曰:“吾所以堅守不出者,爲彼糧草不能接濟,欲待其自斃耳。今用此法,必爲久遠之計,不思退矣。如之奈何?”急喚張虎、樂綝二人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五百軍,從斜谷小路抄出;待蜀兵驅過木牛流馬,任他過盡,一齊殺出;不可多搶,只搶三五匹便回。”

二人依令,各引五百軍,扮作蜀兵,夜間偷過小路,伏在谷中,果見高翔引兵驅木牛流馬而來。將次過盡,兩邊一齊鼓譟殺出。蜀兵措手不及,棄下數匹,張虎、樂綝歡喜,驅回本寨。司馬懿看了,果然進退如活的一般,乃大喜曰:“汝會用此法,難道我不會用!”便令巧匠百餘人,當面拆開,分付依其尺寸長短厚薄之法,一樣製造木牛流馬。不消半月,造成二千餘隻,與孔明所造者一般法則,亦能奔走。遂令鎮遠將軍岑威,引一千軍驅駕木牛流馬,去隴西搬運糧草,往來不絕。魏營軍將,無不歡喜。

wωω ●тт kān ●¢〇

卻說高翔回見孔明,說魏兵搶奪木牛流馬各五六匹去了。孔明笑曰:“吾正要他搶去。我只費了幾匹木牛流馬,卻不久便得軍中許多資助也。”諸將問曰:“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司馬懿見了木牛流馬,必然仿我法度,一樣製造。那時我又有計策。”數日後,人報魏兵也會造木牛流馬,往隴西搬運糧草。孔明大喜曰:“不出吾之算也。”便喚王平分付曰:“汝引一千兵,扮作魏人,星夜偷過北原,只說是巡糧軍,徑到運糧之所,將護糧之人盡皆殺散;卻驅木牛流馬而回,徑奔過北原來:此處必有魏兵追趕,汝便將木牛流馬口內舌頭扭轉,牛馬就不能行動,汝等竟棄之而走,背後魏兵趕到,牽拽不動,打擡不去。吾再有兵到,汝卻回身再將牛馬舌扭過來,長驅大行。魏兵必疑爲怪也!”王平受計引兵而去。

孔明又喚張嶷分付曰:“汝引五百軍,都扮作六丁六甲神兵,鬼頭獸身,用五彩塗面,妝作種種怪異之狀;一手執繡旗,一手仗寶劍;身掛葫蘆,內藏煙火之物,伏于山傍。待木牛流馬到時,放起煙火,一齊擁出,驅牛馬而行。魏人見之,必疑是神鬼,不敢來追趕。”張嶷受計引兵而去。孔明又喚魏延、姜維分付曰:“汝二人同引一萬兵,去北原寨口接應木牛流馬,以防交戰。”又喚廖化、張翼分付曰:“汝二人引五千兵,去斷司馬懿來路。”又喚馬忠、馬岱分付曰:“汝二人引二千兵去渭南搦戰。”六人各各遵令而去。

且說魏將岑威引軍驅木牛流馬,裝載糧米,正行之間,忽報前面有兵巡糧。岑威令人哨探,果是魏兵,遂放心前進。兩軍合在一處。忽然喊聲大震,蜀兵就本隊裡殺起,大呼:“蜀中大將王平在此!”魏兵措手不及,被蜀兵殺死大半。岑威引敗兵抵敵,被王平一刀斬了,餘皆潰散。王平引兵盡驅木牛流馬而回。敗兵飛奔報入北原寨內。郭淮聞軍糧被劫,疾忙引軍來救。王平令兵扭轉木牛流馬舌頭,皆棄於道上,且戰且走。郭淮教且莫追,只驅回木牛流馬。衆軍一齊驅趕,卻那裡驅得動?郭淮心中疑惑,正無奈何,忽鼓角喧天,喊聲四起,兩路兵殺來,乃魏延、姜維也。王平復引兵殺回。三路夾攻,郭淮大敗而走。王平令軍士將牛馬舌頭,重複扭轉,驅趕而行。郭淮望見,方欲回兵再追,只見山後煙雲突起,一隊神兵擁出,一個個手執旗劍,怪異之狀,驅駕木牛流馬如風擁而去。郭淮大驚曰:“此必神助也!”衆軍見了,無不驚畏,不敢追趕。卻說司馬懿聞北原兵敗,急自引軍來救。方到半路,忽一聲炮響,兩路兵自險峻處殺出,喊聲震地。旗上大書漢將張翼、廖化。司馬懿見了大驚。魏軍着慌,各自逃竄。正是:路逢神將糧遭劫,身遇奇兵命又危。未知司馬懿怎地抵敵,且看下文分解。

第69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第36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第80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72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85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32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第57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87回 徵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第57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3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97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62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第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190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第70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34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22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第84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34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75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110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58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48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第95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68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48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53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91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15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第130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88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90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97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第15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第66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爲國捐生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75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17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第88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100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第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83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第17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第130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61回 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57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10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2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4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第150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14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第68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60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第20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91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67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第115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第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羣英會蔣幹中計第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第4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第88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第112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第90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69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第36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第80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72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85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32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第57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87回 徵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第57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3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97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62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第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190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第70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34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22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第84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34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75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110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58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48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第95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68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48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53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91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15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第130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88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90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97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第15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第66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爲國捐生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75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17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第88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100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第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83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第17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第130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61回 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57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10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2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4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第150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14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第68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60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第20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91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67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第115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第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羣英會蔣幹中計第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第4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第88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第112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第90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