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徵吳賞六軍

卻說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起大軍至夔關,駕屯白帝城。前隊軍馬已出川口。

近臣奏曰:“吳使諸葛瑾至。”先主傳旨教休放入。黃權奏曰:“瑾弟在蜀爲相,必有事而來。陛下何故絕之?當召入,看他言語。可從則從;如不可,則就借彼口說與孫權,令知問罪有名也。”先主從之,召瑾入城。瑾拜伏於地。先主問曰:“子瑜遠來,有何事故?”瑾曰:“臣弟久事陛下,臣故不避斧鉞,特來奏荊州之事。前者,關公在荊州時,吳侯數次求親,關公不允。後關公取襄陽,曹操屢次致書吳侯,使襲荊州;吳侯本不肯許,因呂蒙與關公不睦,故擅自興兵,誤成大事,今吳侯悔之不及。此乃呂蒙之罪,非吳侯之過也。今呂蒙已死,冤仇已息。孫夫人一向思歸。今吳侯令臣爲使,願送歸夫人,縛還降將,並將荊州仍舊交還,永結盟好,共滅曹丕,以正篡逆之罪。”先主怒曰:“汝東吳害了朕弟,今日敢以巧言來說乎!”瑾曰:“臣請以輕重大小之事,與陛下論之:陛下乃漢朝皇叔,今漢帝已被曹丕篡奪,不思剿除;卻爲異姓之親,而屈萬乘之尊: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也。中原乃海內之地,兩都皆大漢創業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棄重而取輕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興漢室,恢復山河;今陛下置魏不問,反欲伐吳:竊爲陛下不取。”先主大怒曰:“殺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罷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斬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說與孫權:洗頸就戮!”諸葛瑾見先主不聽,只得自回江南。

卻說張昭見孫權曰:“諸葛子瑜知蜀兵勢大,故假以請和爲辭,欲背吳入蜀。

此去必不回矣。“權曰:”孤與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負子瑜,子瑜亦不負孤。昔子瑜在柴桑時,孔明來吳,孤欲使子瑜留之。子瑜曰:弟已事玄德,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其言足貫神明。今日豈肯降蜀乎?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得間也。“正言間,忽報諸葛瑾回。權曰:”孤言若何?“張昭滿面羞慚而退。瑾見孫權,言先主不肯通和之意。權大驚曰:”若如此,則江南危矣!“

階下一人進曰:“某有一計,可解此危。”視之,乃中大夫趙諮也。權曰:“德度有何良策?”諮曰:“主公可作一表,某願爲使,往見魏帝曹丕,陳說利害,使襲漢中,則蜀兵自危矣。”權曰:“此計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東吳氣象。”諮曰:“若有些小差失,即投江而死,安有面目見江南人物乎!”

權大喜,即寫表稱臣,令趙諮爲使。星夜到了許都,先見太尉賈詡等並大小官僚。次日早朝,賈詡出班奏曰:“東吳遣中大夫趙諮上表。”曹丕笑曰:“此欲退蜀兵故也。”即令召入。諮拜伏于丹墀。丕覽表畢,遂問諮曰:“吳侯乃何如主也。”諮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獎毋乃太甚?”諮曰:“臣非過譽也。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爲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乎?”丕又問曰:“吳主頗知學乎?”諮曰:“吳主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少有餘閒,博覽書傳,歷觀史籍,採其大旨,不效書生尋章摘句而已。”丕曰:“朕欲伐吳,可乎?”諮曰:“大國有徵伐之兵,小國有御備之策。”丕曰:“吳畏魏乎?”諮曰:“帶甲百萬,江漢爲池,何畏之有?”丕曰:“東吳如大夫者幾人?”諮曰:“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輩,車載斗量,不可勝數。”丕嘆曰:“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當之矣。”於是即降詔,命太常卿邢貞齎冊封孫權爲吳王,加九錫。趙諮謝恩出城。

大夫劉曄諫曰:“今孫權懼蜀兵之勢,故來請降。以臣愚見:蜀。吳交兵,乃天亡之也;今若遣上將提數萬之兵,渡江襲之,蜀攻其外,魏攻其內,吳國之亡,不出旬日。吳亡則蜀孤矣。陛下何不早圖之?”丕曰:“孫權既以禮服朕,朕若攻之,是沮天下欲降者之心;不若納之爲是。”劉曄又曰:“孫權雖有雄才,乃殘漢驃騎將軍。南昌侯之職。官輕則勢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王位,則去陛下一階耳。今陛下信其詐降,崇其位號以封殖之,是與虎添翼也。”丕曰:“不然。朕不助吳,亦不助蜀。待看吳。蜀交兵,若滅一國,止存一國,那時除之,有何難哉?朕意已決,卿勿復言。”遂命太常卿邢貞同趙諮捧執冊錫,徑至東吳。

卻說孫權聚集百官,商議御蜀兵之策。忽報魏帝封主公爲王,禮當遠接,顧雍諫曰:“主公宜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之位,不當受魏帝封爵。”權曰:“當日沛公受項羽之封,蓋因時也;何故卻之?”遂率百官出城迎接。邢貞自恃上國天使,入門不下車。張昭大怒,厲聲曰:“禮無不敬,法無不肅,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無方寸之刃耶?”邢貞慌忙下車,與孫權相見,並車入城。忽車後一人放聲哭曰:“吾等不能奮身捨命,爲主並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衆視之,乃徐盛也。邢貞聞之,嘆曰:“江東將相如此,終非久在人下者也!”

卻說孫權受了封爵,衆文武官僚拜賀已畢,命收拾美玉明珠等物,遣人齎進謝恩。早有細作報說蜀主引本國大兵,及蠻王沙摩柯番兵數萬,又有洞溪漢將杜路。

劉寧二枝兵,水陸並進,聲勢震天。水路軍已出巫口,旱路軍已到秭歸。時孫權雖登王位,奈魏主不肯接應,乃問文武曰:“蜀兵勢大,當復如何?”衆皆默然。權嘆曰:“周郎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今呂蒙已亡,無人與孤分憂也!”言未畢,忽班部中一少年將,奮然而出,伏地奏曰:“臣雖年幼,頗習兵書。願乞數萬之兵,以破蜀兵。”權視之,乃孫桓也。桓字叔武,其父名河,本姓俞氏,孫策愛之,賜姓孫,因此亦系吳王宗族。河生四子,桓居其長,弓馬熟嫺,常從吳王征討,累立奇功,官授武衛都尉;時年二十五歲。權曰:“汝有何策勝之?”桓曰:“臣有大將二員:一名李異,一名謝旌,俱有萬夫不當之勇。乞數萬之衆,往擒劉備。”權曰:“侄雖英勇,爭奈年幼;必得一人相助,方可。”虎威將軍朱然出曰:“臣願與小將軍同擒劉備。”權許之,遂點水陸軍五萬,封孫桓爲左都督,朱然爲右都督,即日起兵。哨馬探得蜀兵已至宜都下寨,孫桓引二萬五千軍馬,屯於宜都界口,前後分作三營,以拒蜀兵。

卻說蜀將吳班領先鋒之印,自出川以來,所到之處,望風而降,兵不血刃,直到宜都;探知孫桓在彼下寨,飛奏先主。時先主已到秭歸,聞奏怒曰:“量此小兒,安敢與朕抗耶!”關興奏曰:“既孫權令此子爲將,不勞陛下遣大將,臣願往擒之。”先主曰:“朕正欲觀汝壯氣。”即命關興前往。興拜辭欲行,張苞出曰:“既關興前去討賊,臣願同行。”先主曰:“二侄同行甚妙,但須謹慎,不可造次。”

二人拜辭先主,會合先鋒,一同進兵,列成陣勢。孫桓聽知蜀兵大至,合寨多起。兩陣對圓,桓領李異。謝旌立馬於門旗之下,見蜀營中,擁出二員大將,皆銀盔銀鎧,白馬白旗:上首張苞挺丈八點鋼矛,下首關興橫着大砍刀。苞大罵曰:“孫桓豎子!死在臨時,尚敢抗拒天兵乎!”桓亦罵曰:“汝父已作無頭之鬼;今汝又來討死,好生不智!”張苞大怒,挺槍直取孫桓。桓背後謝旌,驟馬來迎。兩將戰有三十餘合,旌敗走,苞乘勝趕來。李異見謝旌敗了,慌忙拍馬輪蘸金斧接戰。

張苞與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吳軍中裨將譚雄,見張苞英勇,李異不能勝,卻放一冷箭,正射中張苞所騎之馬。那馬負痛奔回本陣,未到門旗邊,撲地便倒,將張苞掀在地上。李異急向前輪起大斧,望張苞腦袋便砍。忽一道紅光閃處,李異頭早落地,原來關興見張苞馬回,正待接應,忽見張苞馬倒,李異趕來,興大喝一聲,劈李異於馬下,救了張苞。乘勢掩殺,孫桓大敗。各自鳴金收軍。

次日,孫桓又引軍來。張苞。關興齊出。關興立馬於陣前,單搦孫桓交鋒。桓大怒,拍馬輪刀,與關興戰三十餘合,氣力不加,大敗回陣。二小將追殺入營,吳班引着張南。馮習驅兵掩殺。張苞奮勇當先,殺入吳軍,正遇謝旌,被苞一矛刺死。吳軍四散奔走。蜀將得勝收兵,只不見了關興。張苞大驚曰:“安國有失,吾不獨生!”言訖,綽槍上馬。尋不數裡,只見關興左手提刀,右手活挾一將。苞問曰:“此是何人?”興笑答曰:“吾在亂軍中,正遇仇人,故生擒來。”苞視之,乃昨日放冷箭的譚雄也。苞大喜,同回本營,斬首瀝血,祭了死馬。遂寫表差人赴先主處報捷。

孫桓折了李異。謝旌。譚雄等許多將士,力窮勢孤,不能抵敵,即差人回吳求救。蜀將張南。馮習謂吳班曰:“目今吳兵勢敗,正好乘虛劫寨。”班曰:“孫桓雖然折了許多將士,朱然水軍現今結營江上,未曾損折。今日若去劫寨,倘水軍上岸,斷我歸路,如之奈何?”南曰:“此事至易:可教關。張二將軍,各引五千軍伏于山谷中;如朱然來救,左右兩軍齊出夾攻,必然取勝。”班曰:“不如先使小卒詐作降兵,卻將劫寨事告與朱然;然見火起,必來救應,卻令伏兵擊之,則大事濟矣。”馮習等大喜,遂依計而行。

卻說朱然聽知孫桓損兵折將,正欲來救,忽伏路軍引幾個小卒上船投降。然問之,小卒曰:“我等是馮習帳下士卒,因賞罰不明,待來投降,就報機密。”然曰:“所報何事?”小卒曰:“今晚馮習乘虛要劫孫將軍營寨,約定舉火爲號。”朱然聽畢,即使人報知孫桓。報事人行至半途,被關興殺了。朱然一面商議,欲引兵去救應孫桓。部將崔禹曰:“小卒之言,未可深信。倘有疏虞,水陸二軍盡皆休矣。將軍只宜穩守水寨,某願替將軍一行。”然從之,遂令崔禹引一萬軍前去。是夜,馮習。張南。吳班分兵三路,直殺入孫桓寨中,四面火起,吳兵大亂,尋路奔走。

且說崔禹正行之間,忽見火起,急催兵前進。剛纔轉過山來,忽山谷中鼓聲大震:左邊關興,右邊張苞,兩路夾攻。崔禹大驚,方欲奔走,正遇張苞;交馬只一合,被苞生擒而回。朱然聽知危急,將船往下水退五六十里去了。孫桓引敗軍逃走,問部將曰:“前去何處城堅糧廣?”部將曰:“此去正北彝陵城,可以屯兵。”

桓引敗軍急望彝陵而走。方進得城,吳班等追至,將城四面圍定。關興。張苞等解崔禹到秭歸來。先主大喜,傳旨將崔禹斬卻,大賞三軍。自此威風震動,江南諸將無不膽寒。

卻說孫桓令人求救於吳王,吳王大驚,即召文武商議曰:“今孫桓受困於彝陵,朱然大敗於江中,蜀兵勢大,如之奈何?”張昭奏曰:“今諸將雖多物故,然尚有十餘人,何慮於劉備?可命韓當爲正將,周泰爲副將,潘璋爲先鋒,淩統爲合後,甘寧爲救應,起兵十萬拒之。”權依所奏,即命諸將速行。此時甘寧已患痢疾,帶病從徵。

卻說先主從巫峽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分,七十餘里,連結四十餘寨;見關興。

張苞屢立大功,嘆曰:“昔日從朕諸將,皆老邁無用矣;復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慮孫權乎!”正言間,忽報韓當。周泰領兵來到。先主方欲遣將迎敵,近臣奏曰:“老將黃忠,引五六人投東吳去了。”先主笑曰:“黃漢升非反叛之人也;因朕失口誤言老者無用,彼必不服老,故奮力去相持矣。”即召關興。張苞曰:“黃漢升此去必然有失。賢侄休辭勞苦,可去相助。略有微功,便可令回,勿使有失。”二小將拜辭先主,引本部軍來助黃忠。正是:老臣素矢忠君志,年少能成報國功。未知黃忠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15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84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150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86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20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29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第39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65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1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120回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第41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第12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穗大戰呂布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62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150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83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79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42回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第63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第89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87回 徵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第6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第79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第96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第140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第94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剋日擒孟達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84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95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第39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1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羣英會蔣幹中計第110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第3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65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第5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第57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第7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19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第71回 佔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衆第3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46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第44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第85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61回 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第58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75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32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51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62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98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第55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10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第24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117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第64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32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第77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第21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15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84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150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86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20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29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第39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65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1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120回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第41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第12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穗大戰呂布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62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150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83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79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42回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第63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第89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87回 徵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第6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第79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第96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第140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第94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剋日擒孟達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84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95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第39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1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羣英會蔣幹中計第110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第3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65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第5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第57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第7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19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第71回 佔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衆第3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46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第44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第85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61回 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第58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75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32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51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62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98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第55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10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第24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117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第64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32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第77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第21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