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西行潁川

糜芳躺在地上疼的直哼哼,許褚喘着粗氣,似乎還不解恨,大銅鈴眼眼咕嚕一轉,想再追加兩腳。

突聽身後‘茲拉’一聲響,許褚的耳朵靈敏的緊,一下子就聽出來了……那是小弩拉弦的聲音。

轉過頭去,卻見陶商手中握着一柄精緻的小弩,端坐在主位上,左右輕晃,正來回瞄準自己。

弩很小,但距離太近,看着也很嚇人。

陶商依舊是那麼一副謙謙君子的和善樣貌,他禮貌地衝着許褚點了點頭,道:“許壯士,在我的帥營中踹我軍的主將,過了點吧?”

許褚臉上的橫肉顫了顫,似是頗爲不忿,但看着陶商手裡指着自己的弩……

威力肯定是比不上大黃弩,但在這狹小的營寨之中,捱上一下也挺麻煩……

算了,那兩腳不追加了。

“某家又不是故意尋他晦氣,誰讓這廝乘亂偷盜,教訓他一下,也讓他知曉某家的厲害。”

陶商不滿地道:“許壯士,不是陶某說你的不是,咱們的恩怨暫且不論,我堂堂徐州官軍,大晚上有覺不睡助你平定賊寇,保你許莊避免了滅頂之災……你不覺得你欠我一個謝謝嗎?”

許褚聞言頓了頓,突然單膝跪下,衝着陶商一拱手,道:“陶大公子,我許褚雖是一介白身莽夫,卻也知道大丈夫立於天地間,有恩當報的道理!昨夜若非大公子相助,某全莊上下,只怕無一人能夠得存,此恩此德,某家此生難報,感激不盡!”

陶商放下弓弩,露出一個和煦親切的笑容:“這纔對嘛,這纔是咱們應該說的話,如今咱們也算是一起扛過槍的同僚戰友,哪能一見面就打打殺殺的,顯得多生分……壯士快起來。”

許褚用手撲了撲膝蓋上的土,也不等陶商來扶,便自顧自的起身,道:“陶大公子說的是,某家來時的初衷本也是要感謝你的……誰曾想一見了這個姓糜的,氣就不打一處來,恍惚之間就動手了……陶大公子,要不你派人揍某家幾十軍杖,也算是給糜將軍出了一口惡氣。”

陶商搖了搖頭,道:“那如何使得,我陶家人一向以君子著稱於世,焉能對朋友行此不義之事。”

糜芳這個時候哼哼唧唧的站起身來,聞言不由怒道:“你對他是仗義……那我這一腳就白捱了?”

話還沒等說完,卻見許褚的手已經搭上了糜芳的肩膀,臉上露出了獰笑:“糜將軍雖然三番四次偷某家的牲口,但某家適才驟然出手也是不應該,要不,將軍揍還某家幾拳?也算是某家聊表心意。”

孫子!

糜芳心中怒罵,臉上卻不得不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臉,道:“俗話說初見陌生、再見相熟,咱們這都第三次相見了,那也算是老熟人了。踹一腳就踹一腳吧,我焉能以拳還拳,以腳還腳。”

許褚冷笑道:“熟歸熟,你偷某家的牲口,賠償還是要付的!”

糜芳看着許褚握住自己肩膀的大手,那猶如沙鉢一樣的拳頭晃的他頭昏眼花,臉上的笑容更濃烈了:“好說好說,咱兄弟誰跟誰啊。”

糜芳的表現實在是搶眼的窩囊,搶眼到陶商看不下去了,出言打岔。

“許壯士,閣下武藝超羣,勇力過人,埋沒在山野中未免太可惜了,我父陶謙陶刺史,素有君子仁義之名,許兄不如到我們徐州軍來,以許兄的身手,何愁將來不功成名就?”

許褚沉默了一會,半晌方纔道:“說實話,徐州陶謙雖有君子之名,但做事並不和某家的胃口……不過陶大公子是我許莊的恩人,我許褚又別無長物可以報答陶大公子,唯有這一條性命了,也罷……只是有兩件事大公子需得依了纔是。”

陶商心下很是雀躍,高興之榮溢於言表:“許壯士要確認的是哪兩件事?”

許褚回道:“某家須得和莊內的宗族兵勇一起投軍,陶大公子管飯管飽不?”

陶商重重點頭:“你這問題問的很是中肯……沒毛病!!徐州的糧草囤積還算充盈,餓不着你們!”

許褚又問道:“某家爲陶大公子效力疆場,將來能熬出頭不?”

陶商擡手一指糜芳:“許壯士看我這位三軍主將如何?”

許褚斜眼看了糜芳一眼,嘴中崩出兩個字:“狗屎。”

陶商點頭表示贊同:“狗屎都出頭了,你怕個甚?”

許褚聞言,拱手朗聲道:“既然如此,某家沒有二話,稍後便回莊內,打點宗族兵勇,前來陶大公子帳下聽用!今後刀山險阻,在所不辭!還望陶大公子勿忘今日之言!”

陶商的心這下子放鬆多了,高興道:“得許壯士來投,大事成矣!”

許褚又與陶商道:“大公子,某家領着莊內宗族士兵可入軍旅者,約不足千,但剩餘的莊內老幼今後卻無可依靠,不知公子可否準其遷入徐州境內?也好了卻從軍男丁們的後顧之憂。”

陶商笑道:“這個沒有問題,回頭我休書一封,逞遞給家父,徐州境內自然會有所調度。”

許褚開懷一樂,道:“如此,某家再無憂矣!”

“有一件事,還望仲康兄能夠幫我。”陶商斟酌了一下,道:“前番歸降來過來的黃巾軍,共計四千餘人,現在對於這些人的收服方法,我這邊沒有什麼把握……陶某沒有帶過兵,糜將軍也是淺讀兵書,許將軍久帶民兵,不知有沒有什麼辦法?”

許褚爽朗道:“這事說起來難,但其實也簡單,黃巾之衆,大都皆爲流寇,因斷了生存之道故而成了賊子,陶大公子收編他們,首先便是要保證他們的生路,這吃食便是重中之中。”

頓了頓,許褚繼續道:“保證吃食之後,便可以逐步收其心,可將投降的黃巾軍分爲八屯,每屯五百人,設夫長,其下再以百人長約束,四千人再設一都尉,層層監製,當無大礙。”

陶商看了許褚一會,突然開口道:“我們徐州的兵將都是官軍,編制和管理方式都與民兵不同,許兄久帶民兵,又有震懾力,管理這些黃巾的總都尉之職,便請你代勞吧……那些夫長和百人長皆從你的宗族子弟兵裡選拔,如何?”

“這……陶大公子,某家初來投效,陶大公子便將此重擔交付於我,未免有些草率吧,某家豈敢擔此重任。”許褚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剛剛投奔到陶商的麾下,陶商就給了自己這麼一副重擔……四千餘降卒皆由自己統帥,這種魄力和信任,委實讓許褚對陶商刮目相看。

陶商拍了拍許褚的肩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人盡其才各盡其用,這支兵馬想要在短時間內融入我軍,靠我或是靠糜將軍都不行,也只有許兄能擔此重任,就算我請許兄幫個忙!”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饒是許褚性格暴躁兇悍,心中也不免有些感動,拱手道:“既蒙大公子如此錯愛,某家敢不從命!”

……

……

初平元年,徐州西征軍收剿浮雲黃巾軍後,許褚又組織麾下宗族兵勇歸附。

陶商按照許褚的方法將四千黃巾軍分成八屯,交於許褚統領,一行兵馬整備完畢後便向着孔伷所在的潁川進軍。

潁川郡以潁水得名,領縣十八,治所在陽翟縣,陽翟在中原諸城中是屬於靠近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餘脈與豫州東平原的過渡地帶,號稱華夏第一都,曾爲浩瀚中華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之所。

夏朝至東漢,亦經過兩千餘年的悠久時光,時至初平元年,潁川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殊漫長的文化延續,已然成爲中原內地的一大文化中心。

漢代私學遍佈中原各地,然若論最盛,自然還是以潁川爲主!

辦學校也跟開菜市場一樣,喜歡聚堆,名士大儒都在潁川開館收徒,久而久之,稍有名望者亦或是私學大家,也都將私學遷移至此,當真是百花齊放。

而在這個時期從潁川私學走出來的名人,聲望最高者無疑就是荀彧、荀攸、郭嘉、戲志纔等。

當然這些名人已經基本從私學裡畢業,陶商想在偌大的潁川十八州縣找到這些人,無異於大海撈針,更何況他們也未必還留在此處……就算留在此處,陶商去找他們,他們也未必尿陶商這一壺。

得到許褚效命是因爲機緣巧合下有了浮雲黃巾軍這支共同的敵人,陶商不可能指望着再有黃巾軍過來攻打潁川學堂,給他結交潁川人才的機會。

滿哪搜索頂級的謀臣武將,散王八氣裝天才,那是被七彩祥雲籠罩的幸運兒才能辦到的事,陶商很實際,他得把眼巴前的事解決明白了。

在潁川只辦一件事,那就是找豫州刺史孔伷……看看能不能讓他幫忙把糧食問題解決了。

畢竟就如先前糜芳所言,黃巾軍和許褚宗族子弟兵的加入,那是憑空多出了五千多張吃飯的嘴啊。

第三百三十七章 陳登歸來第四百五十五章 過目不忘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六百三十章 城池陷落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與趙雲第六章 皆非善輩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欲收韓猛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第三百一十六章 劉備失利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允之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才 (第七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第七百八十八章 替天誅子第一千零七章 一路坎坷第四百八十七章 袁女之心第八百六十九章 周瑜的計謀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六百一十七章 靜觀城池第七十二章 傷 勢第八百二十九章 新的人生第二章 遊說富商第八百九十六章 入洛陽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源激增(二合一章節)第九百零二章 呂布之仇第四百二十七章 許氏憨娘第八百七十三章 江陵亂第四十六章 撿漏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二百一十二章 士族利益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除爲期第三百四十三章 濮陽麥田第七十五章 尷尬的朝臣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 匣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八百四十四章 強 攻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將之才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第五百八十二章 司馬懿的損招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一百三十章 鑽地道第八百一十一章 屯糧之所第八百五十三章 征戰荊南第一百六十二章 隨語救白繞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迴歸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八百六十八章 二老出山第五百零六章 河北顏良第八百四十八章 各有勝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四章 龍兄虎弟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將軍第五百零三章 緊守五地!第六百零七章 叉窗杆傳情第四百八十二章 陶禰交鋒第七十八章 分道揚鑣第五百三十一章 天下傾頹第八百零七章 沉痛的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班 師第四百五十一章 勝負不分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雲的歸屬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第九百零一章 了結恩怨第一百三十三章 歸 順第八百五十二章 馬氏兄弟第二百九十六章 君子與佛爺第二十章 豫州刺史孔伷第三百八十五章 孫策、諸葛與呂蒙第七百八十五章 識時務的高覽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八百七十四章 交州軍即將抵達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薄之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又見曹操袁紹第三百六十八章 泰山五賊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一百六十二章 隨語救白繞第一百三十章 鑽地道第七百九十三章 禍 根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八百二十四章 虎狼之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戰況愈烈第二百五十一章 又見曹操袁紹第七百七十七章 除袁佈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八百六十六章 說降趙範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將軍第八百七十二章 平定荊南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八百四十三章 董卓孫女
第三百三十七章 陳登歸來第四百五十五章 過目不忘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六百三十章 城池陷落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與趙雲第六章 皆非善輩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欲收韓猛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第三百一十六章 劉備失利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允之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才 (第七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第七百八十八章 替天誅子第一千零七章 一路坎坷第四百八十七章 袁女之心第八百六十九章 周瑜的計謀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六百一十七章 靜觀城池第七十二章 傷 勢第八百二十九章 新的人生第二章 遊說富商第八百九十六章 入洛陽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源激增(二合一章節)第九百零二章 呂布之仇第四百二十七章 許氏憨娘第八百七十三章 江陵亂第四十六章 撿漏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二百一十二章 士族利益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除爲期第三百四十三章 濮陽麥田第七十五章 尷尬的朝臣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 匣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八百四十四章 強 攻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將之才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第五百八十二章 司馬懿的損招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一百三十章 鑽地道第八百一十一章 屯糧之所第八百五十三章 征戰荊南第一百六十二章 隨語救白繞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迴歸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八百六十八章 二老出山第五百零六章 河北顏良第八百四十八章 各有勝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四章 龍兄虎弟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將軍第五百零三章 緊守五地!第六百零七章 叉窗杆傳情第四百八十二章 陶禰交鋒第七十八章 分道揚鑣第五百三十一章 天下傾頹第八百零七章 沉痛的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班 師第四百五十一章 勝負不分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雲的歸屬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第九百零一章 了結恩怨第一百三十三章 歸 順第八百五十二章 馬氏兄弟第二百九十六章 君子與佛爺第二十章 豫州刺史孔伷第三百八十五章 孫策、諸葛與呂蒙第七百八十五章 識時務的高覽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八百七十四章 交州軍即將抵達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薄之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又見曹操袁紹第三百六十八章 泰山五賊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一百六十二章 隨語救白繞第一百三十章 鑽地道第七百九十三章 禍 根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八百二十四章 虎狼之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戰況愈烈第二百五十一章 又見曹操袁紹第七百七十七章 除袁佈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八百六十六章 說降趙範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將軍第八百七十二章 平定荊南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八百四十三章 董卓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