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皆非善輩

糜竺列出三點策論,請陶謙參加會盟,可曹豹卻以臧霸爲理由,請陶謙坐鎮徐州。

糜竺的話確實有理,但曹豹的話也不是胡編亂造。

臧霸乃是泰山華郡人,乃是徐州的本地人,年少時爲其父獲罪被抓,臧霸領着十來個人,硬生生的將老爹救出囫圇,頗有傳世之作‘水滸’中梁山好漢劫法場的幹勁與魄力。

黑道大哥,一般就是這麼煉成的。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臧霸因爲劫獄救爹的事蹟名聲大噪,風頭在徐州境內一時無二。家家戶戶的老爹,一到晚上就拿臧霸舉例教育孩兒……學學人家怎麼當兒子!

陶謙入主徐州後,因慕臧霸之威名,招他入仕,即拜騎都尉,令其破徐州黃巾。

若是換成常人,平白得了官職,還不高興的樂出屁來……問題臧霸偏不是平常人!

想想也是,劫法場的一般都不願意被招安。

臧霸協助陶謙破了黃巾之後,乘着陶謙在徐州立足未穩收拾內政之局,乘機屯兵開陽,與泰山諸賊聚衆合軍,自成一派。開疆拓土獨立一方,至此與陶謙在徐州境內成了鼎足之勢。

從一個流亡犯,用不到兩年的時間成了掣肘徐州刺史的一個豪強,走到哪都是關注度極高,臧霸足可位列當時徐州的第一網紅。

這樣的人在徐州,陶謙想要西征,確實也走不消停。

“是啊,臧霸不聽老夫調度,屯兵開陽,戰也不是,收亦不服,只能鉗制……老夫確難西征。”陶謙似是默然自語,又似是對諸人訴說。

糜竺道:“使君,若然如此,莫不怕日後袁紹和袁術藉此機會對我徐州發難?在主公心中,二袁莫非比區區一個臧霸還好對付?”

“唉~~”陶謙徹底頭疼了,糜竺這話也不假,如今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好好打也不行,不好好打也不行……天雖未亡我,但天莫不是欲擠兌死老夫乎?

“別駕,可有良策破此僵局?”陶謙此時別人指望不上,還得是指望糜竺。

糜竺急忙道:“適才曹將軍之言甚是有理,使君和曹將軍確實都不宜離開徐州,既然如此,那不妨就委託可以代表使君的人去參與會盟,如何?”

陶謙聽了這話,點了點頭,通過了今天的分析,陶謙已經多少明白了這次出征的處境,雖然有着各種各樣的弊端,但糜竺和王朗的話卻屬老成謀國之論,無論有什麼困難,徐州必須一戰,作壁上觀實現了利益最大化,但徐州未來的發展,卻是更重要的,所以徐州必須要出力,要向天下人還有衆諸侯表現出誠意。

“別駕之意,應派誰代表老夫?”

糜竺拱了拱手,道:“非大公子不可。”

陶謙的面色沒有變化,反倒是一旁坐聽的陶商吃了一驚。

等會!這怎麼個情況?我是獻計讓便宜老爹派兵討董,但沒說我要自己去啊?那可是打仗啊,開玩笑!

我的責任不應該是運籌千里之外嗎?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事,不應歸我幹吧?典型的坑兒子!

糜竺這話一出,滿廳衆人盡皆竊竊私語。曹豹甚至露出了一個不置可否,略帶譏諷的笑容。

這也難怪,陶商的變化,目前知道的,只有陶謙和糜竺兩人,在其他人的心中,這個大公子目下還是一個昏聵無爲,碌碌不堪的公子哥而已。

糜竺視衆人議論如無物,道:“使君和曹將軍需得坐鎮徐州,不能東征,若是派旁人前去,只怕二袁看不到我徐州的誠意,爲其日後謀算我徐州落下口實,今遍觀諸人,唯有大公子乃主公親子,又是嫡長,如此資格替主公前往會盟,方不會落人口實,且大公子即將年及十七,已屬冠禮之年,主公年事漸高,卻每日勞苦,父勞而子閒,非孝之道……爲日後計,爲徐州計,也該讓大公子歷練歷練,爲主公分憂了。”

陶商的眼角有點抽抽,糜竺這老小子……事先也不商量一下……莫不是報復我問他借錢?

“嗯……那個……父親,這樣安排,好像不符合禮數制度吧?我一沒帶過兵,二又不曾任過任何職務,突然一上來就自領一軍,只怕難以服衆。”

糜竺笑着道:“按照慣例確實無有先例,但如今情況特殊,且當今之世,世事難料,不可以常理度之,公子沒領過兵不要緊,可派其他良將統兵前往,公子以監軍之職督軍,可保無礙。”

這麼一聽,陶商心中多少輕鬆了一點,自己前世連雞都沒殺過,讓他突然帶兵衝鋒陷陣簡直就是開玩笑……

若是幹監軍的話,多少還算好點,至不濟也是躲在後方,萬一真出了事,上馬轉身走人也不是不行。

古代人不傻,天天帶兵的將軍,你現代人一回來領兵就能把他們打的屁滾尿流?人家帶兵的經驗都被帶狗肚子裡了?大家都吃五穀雜糧,誰也不比誰強。

陶謙摸着鬍鬚,沉思了半晌,緩緩道:“此事,容老夫暫且思之……諸位暫且回去,各安其職,待老夫思慮清楚,再行定奪不遲。”

諸人見陶謙一時拿不定主意,則依次起身退走,陶商和陶應屬末輩,留待最後,剛要走時,卻聽陶謙叫道。

“你二人留下。”

陶商適才就估摸着陶謙會留他二人下來,陶應則是一臉懵狀,摸不着頭腦。

“適才廷議上的話,你們都聽清楚了?”

陶商和陶應站立在陶謙面前,相對而望,久久沉默。

卻見陶謙突然露出一個和煦地微笑,道:“其實聽了那麼多,老夫也明白,出兵參加會盟,方是上策,只是曹豹以臧霸爲徐州心腹之患爲由,不欲老夫出兵,糜竺又諫言讓商兒你代替老夫前去會盟,對此……你二人有何想法?”

陶應還是一臉呆滯,搖了搖頭:“回父親,孩兒沒想法。”

陶謙長嘆口氣,表情很是無奈:“說的這麼直接……你倒也是實在。”

說罷,老頭子將頭轉向陶商,道:“你呢?你對糜竺舉薦你會盟的事,怎麼看?糜竺的用意究竟爲何?”

陶商垂下頭,在陶謙看不見的視覺死角處迅速的撇了下嘴。

雖然剛纔冷不丁聽到糜竺舉薦自己有點吃驚,但經過了這麼一小會的時間,他大致已經想通了箇中的關鍵。

“家族之爭。”

陶謙精神一振,急忙指了指躺下的跪榻:“坐下說。”

陶商一上午跪坐的膝蓋都麻了,實在是不願意再跪着了……也不知道漢朝人是什麼變態心理,有屁股不用非得用腿跪……

“此處是廷議之所,孩兒不敢在父親面前僭越,站着就好了。”

陶謙也不明白怎麼坐着就算僭越了,但也沒有多管:“你想站着就站吧,且說說你的想法?”

陶商斟酌了一下詞語,道:“孩兒雖然很少參與政事,但是通過平日的瞭解和適才的觀察,也大概多少明白一些,父親要穩掌徐州,最主要的依靠就是糜竺、曹豹、趙昱、王朗,其中糜竺掌糧、曹豹掌兵、趙昱管籍、王朗管吏,四個人各安其職,互相平衡,但其實心裡誰也不服誰,都想着爲自己的家族多爭取些利益和權勢,現如今天下有變,諸侯討伐董卓,一旦動兵,則必然牽動四大家族在徐州的利益平衡,曹豹不願意出兵,不是因爲臧霸,而是一旦出征後,調兵遣將之中時局瞬息萬變,軍中的要職很容易被其他家族的人乘機佔了,則曹豹在徐州立足的籌碼,就相對減弱。”

陶謙長吁口氣,前番他與這個大兒子私下探討會盟討董的問題時,就覺得這孩子與原先不同,想法深遠了不少,但卻對這個兒子的才能仍有些許疑慮,但今日一問,陶謙才發現……這孩子,或許是真的長大了!

陶謙捋了捋長鬚,認真地看了陶商一會,眼中全是讚許和欣慰。

“好,好!那你跟老夫說說,糜竺舉薦你出征,又有何目的?”

陶商想了一想,說道:“糜竺的想法也不難猜,曹豹不願意動兵,他就將計就計,舉薦我替父親會盟討董,還奏請我爲監軍,但監軍不統兵,終歸還是得有一個能領兵的將領,曹豹在廷議上已經將話說滿,自己堵了自己的嘴,這統軍之職只怕是沒法摻和了,糜竺必然會向父親舉薦一個自己人統兵西征,如此一直負責管理錢糧的糜家,就算是把手伸進軍中了,單憑這一手來看,糜竺比曹豹厲害一些。”

陶謙點了點頭,道:“這也是老夫顧慮的,老夫倒是不怕糜竺派人摻和軍事,只是若是答應了糜竺的要求,只怕好端端的得罪了曹豹,誠非老夫所願……孩兒,老夫作爲一州之主,對於手下這些家族,不可得罪,唯有平衡,方爲上策。”

陶謙這話,令陶商很不以爲然,按常理來說陶謙說的對,左右平衡是沒錯,但若是怕得罪人,這徐州刺史未免也當的太窩囊了,被別人掣肘的滋味,終究不是那麼好受的。

論智商,陶謙沒問題,但缺就缺在性格上……這老頭多少沾點軟蛋。

“父親,平衡沒有錯,但不一定非要安撫這幾個家族,有時候父親可是試着挑撥他們的關係,自己居中調停,或許更能遊刃有餘。”

陶謙白眉微挑:“我兒此言何意?”

“糜竺想把手伸進軍中,父親不妨答應他,回頭也可以找曹豹,安排曹家的人管理政事,協助調撥此次西征的錢糧後勤。這樣就等於糜家的人管了曹家的兵,但同時曹家的人也伸手管了糜家的糧,如此他們互相掣肘,時間一長,必然是看不對眼,他們兩家水火不容,則必然爭相向父親你諂媚,希望取得您的支持,到時候您看着他們兩家鬧,然後左右調和當和事佬,不比來回安撫過得舒服多了?”

陶謙聞言沒有說話,只是吃驚地長大了嘴巴,愣愣地看着陶商,眸中全是驚詫。

自己操勞了一輩子,年紀越大,越感覺力不從心,天佑我陶家,今日方纔發覺陶家終是後繼有人了!

第二十六章 離 心第八百三十六章 龐統與關羽第六百四十五章 第一水軍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三百五十四章 陶商賣官第四百九十二章 遊說二人組第三百零六章 糜姑娘的想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善待家眷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七百二十四章 陶商出動第三百五十章 袁紹南來第四百零一章 周瑜與諸葛亮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一百一十九章 出兵白波谷第一百二十章 亂心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第七百八十三章 謀荀彧第二十五章 袁術,心存猜忌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世強將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一百七十八章 諸葛叔侄第九百零九章 狼狽相認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一百九十三章 專 屬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虎寨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二十三章 虎有傷人意第八百零三章 重大事件第一百零九章 徐榮第一功第七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戰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三百五十三章 衆籌大會第六百三十九章 同出一脈第八百九十四章 攻打洛陽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四十九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三百一十章 好美色的孔北海第八百二十四章 虎狼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賊開會第一百零七章 避盟友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惑心第一千一十章 金陵第一將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劉備的苦惱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中毒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六百九十八章 救出張燕第五百九十二章 荊州立天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五百七十三章 焚營之戰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三百零五章 袁曹的詭異行動第九百零五章 約見韓遂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賊開會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最善忽悠第八百七十三章 突 襲第六百四十章 阿飛的過去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三百四十五章 倚天與青釭第八百九十八章 雒陽行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六章 皆非善輩第三十九章 退華雄第八百章 定許昌第七百一十九章 離間諸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於耳鼻(第六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譚歸降第八百六十一章 藥 至第五百六十四章 名將殺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七百一十二章 求敗而不得第七百八十章 召誰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陶軍劫馬第一百九十章 發展從基礎開始第二十五章 袁術,心存猜忌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十六章 許莊之戰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四百三十二章 命中註定的搭檔第八百九十章 曹氏兄弟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六百一十九章 競爭對手第一百零二章 河內能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四十章 破華雄第一百零九章 徐榮第一功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方表現第六百零九章 二男筆友第五百九十章 高幹和袁譚第六十六章 中 丞第五百六十五章 鏖戰結束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五百二十四章 兄弟團聚
第二十六章 離 心第八百三十六章 龐統與關羽第六百四十五章 第一水軍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三百五十四章 陶商賣官第四百九十二章 遊說二人組第三百零六章 糜姑娘的想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善待家眷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七百二十四章 陶商出動第三百五十章 袁紹南來第四百零一章 周瑜與諸葛亮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一百一十九章 出兵白波谷第一百二十章 亂心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第七百八十三章 謀荀彧第二十五章 袁術,心存猜忌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世強將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一百七十八章 諸葛叔侄第九百零九章 狼狽相認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一百九十三章 專 屬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虎寨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二十三章 虎有傷人意第八百零三章 重大事件第一百零九章 徐榮第一功第七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戰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三百五十三章 衆籌大會第六百三十九章 同出一脈第八百九十四章 攻打洛陽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四十九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三百一十章 好美色的孔北海第八百二十四章 虎狼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賊開會第一百零七章 避盟友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惑心第一千一十章 金陵第一將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劉備的苦惱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中毒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六百九十八章 救出張燕第五百九十二章 荊州立天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五百七十三章 焚營之戰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三百零五章 袁曹的詭異行動第九百零五章 約見韓遂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賊開會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最善忽悠第八百七十三章 突 襲第六百四十章 阿飛的過去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三百四十五章 倚天與青釭第八百九十八章 雒陽行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六章 皆非善輩第三十九章 退華雄第八百章 定許昌第七百一十九章 離間諸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於耳鼻(第六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譚歸降第八百六十一章 藥 至第五百六十四章 名將殺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七百一十二章 求敗而不得第七百八十章 召誰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陶軍劫馬第一百九十章 發展從基礎開始第二十五章 袁術,心存猜忌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十六章 許莊之戰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四百三十二章 命中註定的搭檔第八百九十章 曹氏兄弟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六百一十九章 競爭對手第一百零二章 河內能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四十章 破華雄第一百零九章 徐榮第一功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方表現第六百零九章 二男筆友第五百九十章 高幹和袁譚第六十六章 中 丞第五百六十五章 鏖戰結束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五百二十四章 兄弟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