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汝南黃巾賊

郭嘉的話,說中了陶商的心事,他開始認真的思考今後的形勢了。

身爲袁家家主兼諸侯盟主的袁紹,其手中的龐然大物袁氏集團在河北的發展突飛猛進,勢力增長直可用一日千里來形容。

河北之地,要人口有人口,要糧食有糧食,馬匹和鹽鐵亦是豐富,相比與南方,東漢末年的時代與後世驟然相反:河北經濟與文化,都毫無疑問要比東南強了不止一個檔次。

冀州的佔地面積雖然不大,但其州郡中的戶口毫無疑問,可謂是漢末各州之最。

更何況袁紹還佔有了天下大半士族和門閥的支持,這些巨大的利益集團集合在一起,猶如一個足矣碾碎時代的巨大怪物,橫立在陶商等南方諸侯的面前,猶如一座大山般壓得人喘不上氣。

可以說,歷史上的曹操打敗了袁紹,是很有偶然性的。

若是沒有烏巢的失誤,若是沒有袁家二子的爭雄,單以當下的情況來看,曹操根本就不可能戰敗袁紹,就是是曹操本人再強悍,再有智謀也一樣。

實力這個東西,有時候可以彌補一切不足。

現下的這個時空,因爲陶商加入的原因已經完全改變了走向,歷史的洪流會向着何處發展已經不可預知……華北二強爭雄北方的歸屬權、烏巢燒糧的這些事在這個時代,很有可能就不會再發生了。

在這種情況下,還是不要讓淮南的兵力加入河北,無端的增長袁紹的勢力是爲最好。

但即使沒有淮南兵加入,又該如何對抗勢力無法見底的袁紹?

說實話,陶商現在也沒有很好的辦法。

……

陶商留在了彭城,接手徐州各郡的政治要務,雖然他目前在徐州有一定的威信,但糜,陳,曹三家鼎立在彭城,其中利益千絲萬縷,而徐州一直是由陶謙直接執掌,很多事一直都有他親自去做平衡。

如今陶商驟得高位,穩定時局和捋順箇中關係還需要時間,因此他暫時不會動兵,以免出現動亂。

就在這個時候,校事府在西方的探子帶回了消息,管亥已經說動了部分汝南黃巾諸部,前來向陶商投誠。

汝南郡因爲是漢末人口第二大郡,又是漢朝的文化中樞,因此那是當年黃巾在中原的重點發源地之一,黃巾當年在其間勢力錯綜複雜,既龐大又複雜,遠不如幷州的白波黃巾指揮調度統一。

不過時過經年,汝南黃巾大部分也消亡的差不多了。

如今的汝南郡黃巾餘孽,包括何儀,黃邵,劉闢,龔都,裴元紹,周倉,劉邵等很多支部,張角掛了之後,這些人沒了聲威震天的大賢良師的統領,就如同脫了繮的野狗,爲禍一方的散沙,各自爲政,且拼着勁的禍害一方,各個都是臭名昭著,而且還很勢利眼。

袁術命令孫堅爲豫州牧的時候,這些人看風頭不對,於是全部藉由孫堅的路子,清一色的倒向了袁術。

不過事實證明這些黃巾餘孽的命不太好,他們剛剛通過孫堅倒向了袁術沒多久,結果孫堅就被劉表和黃祖給突突了,而次年,袁術本人的十萬大軍又被陶商和劉表一前一後,猶如虐狗一般的禍害。

本以爲抱住了大腿的汝南黃金賊們,着實沒有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這條大腿居然“咔吧”一下子就折了。

而汝南郡的局勢,一度也因此而變化莫測。

天子被陶商劫往範縣之後,曹操將政治中心南移,定治所於許縣,其麾下的大軍由陳國開入了汝南郡,橫掃豫州之境,拔出孫堅和袁術在此的政治與軍事勢力。

於是乎,這幫毫無節操的牆頭草,又清一色的向曹操靠攏,向曹老大一頓跪舔。

整個汝南郡在這幫黃巾餘孽的帶領下,就猶如公交車一樣,只要你有錢買票,誰都可以上。

而劉闢,龔都,黃邵等重要的黃巾頭頭,就好比是公交車上的老司機,堅定的在工作崗位上奮勇向前,載客下客,迎來送往,完全不受影響。

不過曹操這位乘客有點不太一樣,他並不是很尿他們那一壺,也不喜歡他們近乎於變態的跪舔。

曹老大政策依舊,對待他們的極爲嚴苛,要求歸順的黃巾賊必須依照曹軍的政治法度軍令行事,誰敢說一個不字——虐殺!

曹操如此嚴厲的軍政,令許多黃巾賊衆不滿,而此番管亥西向,也藉此說動了一部分黃巾頭頭,諸如劉闢,龔都,周倉等部棄了曹操,來向陶商歸順。

雖然如此,汝南郡仍有黃邵,何儀,裴元紹,劉邵等大部分黃巾賊首不願歸順陶商,他們在感情上依舊是傾向於佔據汝南郡本土的曹操。

這幾個可能是喜歡被虐的感覺。

管亥傳來消息,說是願意歸順陶商的三名黃巾首領,此刻正遷兵至汝南和沛郡的交界處,等候陶商的接見。

畢竟是一件關乎今後人生走向的大事,這些黃巾賊首還不至於一下子就放飛自我,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壓在這位太平公子的身上。

即使是他的風評很不錯,但那畢竟只是針對於平民百姓而已。

而他們這些人,卻不是百姓,而是世人眼中的逆賊!

就算是君子,你也不能指望他對待逆賊和百姓是一個態度。

陶商很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也明白他們的顧慮,爲了打消他們的疑慮,徹底的融入其中,收攏這幾個黃巾首領,陶商親自率領一支親衛軍,暗中前往沛郡邊境,與他們見面會談。

早在陶商之前,胡才就已經率領一部人馬先去與劉闢等三人接觸了。

胡才身爲白波軍的老五,在天下黃巾軍中的地位超然,隱隱的甚至還超過了汝南三賊。

由他和管亥一同前往,至少可以先展示一下陶商的誠意,並讓劉闢等人看一下,投靠在太平公子帳下的黃巾降將,如今過的是何等的榮耀和風光!

口說無憑,眼見爲實也。

數日之後,陶商等後行的人馬來到了沛郡的邊境,見到了願意歸降的汝南郡的三名黃巾首領。

這三人中,劉闢和龔都並不是貧苦出身,他倆當年都是爲了飛黃騰達而加入黃巾軍的鄉中小豪強,指望着張角成事後能拉他們一把,將他們提升爲縣一級的門閥。

可惜這倆二貨押錯了寶——聲勢浩大,風頭一時無兩的大賢良師最後居然掛了。

二人這下子算是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大門閥當不成了,想回去當小豪強也不行了,只能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賊寇。

兩個人的腸子都悔青了,這些年沒事的時候,兩人便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然後互相的抽大耳刮子,那抽的叫一個清脆,叫一個響亮卓絕。

無論如何,路還得走下去。

劉闢和龔都的穿着都很講究,別看是賊寇頭領,但長跑綢緞加蓋於身,可謂是一樣不少,頭上還很考究的裹着方巾……一身上下的小名牌。

相比與這兩個人,同爲另外一支黃巾軍首領的周倉顯然就接地氣了許多。

周倉只是穿了一件單薄的麻布小褂,堅實粗壯的胳膊裸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皮膚曬的猶如黑炭,猶如黑色的鐵塔一般堅實硬朗。

陶商很客氣的在沛郡邊境臨時搭建的行營,招待了三人。

“三位將軍肯相助於陶某,實在是令陶某倍感欣慰,陶某這裡敬三位一盞酒,讓我們從今往後齊心協力,共同扶保天子,待天下大定之後,咱們共同以樂太平……三位若是來歸,陶某這邊有初擬的官職和錢糧贈品,以及你們下轄治民的耕地與糧種安排,三位不妨先看一看。”

劉闢等人接過了陶商的初草之後,眼睛都合不上了。

久聞金陵富甲一方,真是名不虛傳!太平公子着實是太大方了!

真敞亮!

劉闢和龔都急忙共同舉爵祝酒,高聲喝道:“多謝太傅恩義成全!我等願效犬馬之勞也。”

周倉也是舉起了酒爵,但顯然並不像另外兩位那樣熱枕。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劉闢乘着酒性,突然對陶商道:“聽管亥說,大賢良師的遺孤,也就是太平道的黃天巫,自青州的司馬俱手中流落之後,便爲太傅所救,這些年在太傅的庇護下已經安然長大,不知當真有此事乎?”

陶商知道劉闢說的是小鶯兒。

“不錯,那孩子現在是我夫人的近侍,其情於我夫婦二人來說,猶如親女一般。”

龔都在一旁嘖嘖讚道:“不知太傅可否讓我等見黃天巫一見?”

陶商輕輕的放下了酒爵,道:“見她幹什麼?”

“畢竟是大賢良師的遺孤,我等身爲大賢良師生前的舊將,自當參拜問候。”劉闢諂媚笑道。

陶商聞言面無表情的看着兩人。

沉吟了一會,他對着劉闢和龔都伸出了兩根手指。

“二位,陶某平日裡做事不着調,念着和你們是初次見面,有兩件事想敬請二位靜聽,不知可否?”

“太傅有何話經管吩咐。”劉闢和龔都急忙道。

陶商慢悠悠的道:“第一,那孩子原先不管姓什麼,叫什麼,但現在,她只是我府中一個與我夫人關係勝似母女的普通孩子,叫小鶯兒,黃天巫這個稱呼,在我徐州之地是禁忌,我不允許說,也不允許任何知情人散播出去……第二,上一輩人的事,自有上一輩的人了斷因果,她一個女孩兒,無需扛起那麼的重擔和責任,黃巾那麼大的盤,她端不動!你們去見她,並不會讓她有多麼好過,相反的,只是會害了她,明白嗎?那孩子猶如我親生女兒一樣,誰若是害他,吾必殺之!……當然,如果你們只是爲了盡屬下之道,想看看故主的遺孤過的是否安好,陶某倒是可以安排你們遙遙的看上她一眼,二位以爲如何?”

聽了陶商的話,兩個人不由得沉默了,同時心中也有些發抖。

這叫什麼,這就叫恩威並施。

少時,卻見劉闢一拱手,諂媚笑道:“陶太傅果然是一位實誠君子,和傳聞中的一模一樣,唉!適才卻是我二人突兀了!太傅對大賢良師的遺孤如此恩義,我二人又豈敢對太傅不敬,我等三人治下人口九千戶,兵馬亦有兩萬餘,從今日起願統統歸附太傅治下,我等三人也願意做太傅的馬前卒,從今往後,鞍前馬後,萬死不辭。”

陶商聞言,這才露出笑容,滿意的點了點頭。

現在沛國的人口和兵將不夠充盈,西線防禦力薄弱。

若是有這三支黃巾軍的加入,無論是在兵源上,還是在開墾沛國的人口上,都會大大充實西線前端的沛國,令徐州和中原接壤地段的防禦能力得到大大的鞏固。

陶商站起身,對着二人笑道:“陶某對黃巾的諸位豪傑,歷來也是諸多欣賞嚮往,自打白波谷開始,願意歸降我徐州的黃巾兄弟,陶某無不以兄弟之禮待之……胡才和管亥,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都是爲陶某的真心實義所感,心甘情願的爲我陶氏效力的……你倆說,是嗎?”

這話一說完,便見管亥和胡才的面色一僵。

二人彼此對視了一眼,皆是露出了乾巴巴的尷尬笑容。

“是……”

陶商有點不滿意。

怎麼感覺說的挺勉強的?

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周倉站了起來。

“太傅,某家有話要講!”

陶商這纔看向一直沒有說話的他。

周倉的身材極爲高大,相貌雄魁,滿面虯鬚,跟許褚長得倒是頗有幾分相似。

就衝這模樣,就知道他跟許褚一樣……也是個憨貨!

一見他站起來說話了,陶商隨即正了正顏色,笑道:“周將軍有何話要講?都是一家人了,不必客氣。”

周倉向着陶商拱了拱手,道:“某家有一件事想向太傅說明!”

“哦,何事?”

周倉挺直了腰板,高聲道:“汝南黃巾中,除了我等三人之外,尚有黃邵,何儀,裴元紹,劉邵等諸多勢力,他們也知曉黃天巫是在太傅手中,可他們卻寧願歸順曹操,卻不也不願意來歸降太傅,太傅可知曉這是爲什麼嗎?”

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 舞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 舞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八百二十六章 戰況愈烈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七百八十四章 陽謀離間第五百四十三章 落雹阻戰第五百二十章 二將露怯第一千零六章 偷渡陰平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四百四十一章 諸葛聞名第四百二十四章 糜貞的湯第八百五十三章 驚人的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源激增(二合一章節)第四百八十八章 傷心的俘虜袁譚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四百二十八章 夫妻同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師與交換條件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五百七十三章 焚營之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黑山求援第六十九章 君子與相國第二百一十三章 陶氏的動作第二百八十一章 王允修仙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子敬論四策第七百零三章 幽州舊部第三百一十六章 劉備失利第五百一十四章 借馬與借水第三十一章 曹操報仇第六百二十章 誰爲第一第七十三章 夜行第五十七章 亡百姓苦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五十三章 見文臺第五十一章 鮑 信第五百一十一章 燒己營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有所謀(二合一章節)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允之心第六百一十章 陶丞相第五十八章 趕將而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斷指人第八十五章 狄道女第七百七十三章 血色壽辰第八百二十二章 能救我的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甘寧、周泰出擊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八百九十二章 傻瓜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的對手(求點推薦票,今日三更)第七百九十三章 禍 根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場勝利(二合一章節)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賊終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答應你(二合一章節)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八百七十七章 復仇的火焰第七十二章 傷 勢第八百三十一章 鬥將之爭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一百一十六章 願以君重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三十七章 陽人之戰與空城之法第四百章 袁術求親第八百一十二章 張遼和高順第七百九十五章 劉曹興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四十五章 車輪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高幹的爲難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六百八十二章 深夜審訊第八百七十六章 帝王臣子第三百四十章 曠世大作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四百零七章 術 逝第一百九十五章 於耳鼻的使用方法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五百零六章 河北顏良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八百八十章 益州的接應第八百零四章 曹操之哀第三百四十章 曠世大作
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 舞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 舞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八百二十六章 戰況愈烈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七百八十四章 陽謀離間第五百四十三章 落雹阻戰第五百二十章 二將露怯第一千零六章 偷渡陰平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四百四十一章 諸葛聞名第四百二十四章 糜貞的湯第八百五十三章 驚人的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源激增(二合一章節)第四百八十八章 傷心的俘虜袁譚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四百二十八章 夫妻同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師與交換條件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五百七十三章 焚營之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黑山求援第六十九章 君子與相國第二百一十三章 陶氏的動作第二百八十一章 王允修仙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子敬論四策第七百零三章 幽州舊部第三百一十六章 劉備失利第五百一十四章 借馬與借水第三十一章 曹操報仇第六百二十章 誰爲第一第七十三章 夜行第五十七章 亡百姓苦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五十三章 見文臺第五十一章 鮑 信第五百一十一章 燒己營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有所謀(二合一章節)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允之心第六百一十章 陶丞相第五十八章 趕將而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斷指人第八十五章 狄道女第七百七十三章 血色壽辰第八百二十二章 能救我的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甘寧、周泰出擊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八百九十二章 傻瓜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的對手(求點推薦票,今日三更)第七百九十三章 禍 根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場勝利(二合一章節)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賊終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答應你(二合一章節)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八百七十七章 復仇的火焰第七十二章 傷 勢第八百三十一章 鬥將之爭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一百一十六章 願以君重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三十七章 陽人之戰與空城之法第四百章 袁術求親第八百一十二章 張遼和高順第七百九十五章 劉曹興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四十五章 車輪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高幹的爲難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六百八十二章 深夜審訊第八百七十六章 帝王臣子第三百四十章 曠世大作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四百零七章 術 逝第一百九十五章 於耳鼻的使用方法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五百零六章 河北顏良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八百八十章 益州的接應第八百零四章 曹操之哀第三百四十章 曠世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