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彼此心悸

雖然高柔對高幹的諫言很有道理,但可惜的是,高幹天生就是一個慢性子細心思。

他是打真心的怕出事啊。

高幹最終還是決定召集一個軍事廷議,讓麾下的戰將們聚集在一塊商量一下這件事。

當他對手下的諸位將領把事情說明之後,便見在場的諸位幷州將領們,頓時就炸了鍋。

這些將領最近一段時間委實是憋壞了。

袁紹合四州之力南下,其餘各處的兵將都是在奮勇殺敵,攻城略地的建功立業。

可己方這一支兵馬自打到了齊地,讓趙雲斬殺了兩名軍侯之後,便一直龜縮在家,一步也沒有動彈過。

不知道的以爲他們是讓趙雲給嚇着了。

知道的,明白主要原因是他們的主將乃是一個滾刀肉,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

眼下有了大將軍親筆的出兵命令,幷州將領們可是高興壞了。

“府君,末將請命出戰!”

“府君,末將願爲先鋒!”

“府君,還是讓末將去吧!”

“府君,末將願意……”

“行了,行了!”高幹不滿的晃了晃手,道:“都不要吵了,爾等是不是以爲大將軍下令出戰,乃是一件好事?”

衆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心中都很奇怪。

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幷州的將領們,大都是血性剛勇之輩,性格直來直往,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一言不合就是幹。

但高幹和他們不同,高幹本身是河南人,父親高躬乃是蜀郡太守,才志弘邈,文武秀出,說他是書香門第並不爲過。

在加上高幹的性格本來就很面,因此他的思維和一衆幷州武將的想法根本就不在一條線上。

見幷州諸將急的猶如熱鍋上的螞蟻,高幹苦口婆心的教育道:“爾等皆乃莽夫之輩,懂個什麼?你們以爲這是好事?姓陶的詭計多端,乃是諸侯圈中出了名的僞君子,真小人!董卓,呂布,孫策,袁公路,黃巾皆在其手中栽過跟頭,實話告訴爾等,姓陶的不在開陽便罷了,他若是在開陽,誰去誰死無葬身之地……”

高幹的話雖然有些危言聳聽,但卻是實打實的爲大傢伙好。

但幷州的將領們顯然不吃這一套。

他們的這個幷州刺史,平日裡是個什麼尿性,他們最清楚不過了。

都尉常弘站出來說道:“高府君!不論如何,大將軍已經下令讓我等進軍,咱們若是不進兵,那便是違背了將領,末將願意替府君一試開陽究竟!”

高幹上下打量這常弘一會,道:“還是算了吧,你跟隨我多年,我可不想讓你去送死……我還是給大將軍寫一封信,回絕了他爲上。”

別啊!

衆將一聽又都急了。

自家的這些勇猛善戰的將領,碰上這麼一號生性謹慎,沉穩多疑的刺史也真是遭罪。

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孃的一點血性都沒有!

一名叫做劉執的中郎將道:“大將軍如此安排,必有深意,值此大戰時節,府君違背軍令,日後恐爲大將軍見疑,還望府君三思。”

這話一說出來,又把高幹說猶豫了。

這話着實是有點道理呀。

他肉肉的不能決斷。

常弘拱手道:“府君,末將只率領本部的兵馬,去試探一下,我必步步爲營,若有什麼風吹草動,末將即刻撤兵回來便是了。”

高幹悵然嘆氣,道:“也罷,那你就去走一遭吧,行軍的路上務必小心謹慎,一旦發現不對,馬上撤兵,休要戀戰,我率中軍在後方接應於你。”

“諾!”

……

高幹的幷州軍,以都尉常弘爲前部先鋒,開始想開陽進兵的行動。

消息傳到開陽,糜芳嚇得差點沒哭了。

二十多天了,齊地的袁軍一直沒有動靜,可謂風平浪靜,糜芳還以爲可以就這麼順順當當的挺下百日的時間呢。

哪曾想,高幹突然就派兵過來了。

糜芳火速派人把劉闢找來商議。

劉闢平日裡總是以自己當初和趙雲打成平手的戰績自居,實際上也是個水貨。

一聽這消息,劉闢頓時傻了,當場愣在原地。

糜芳上前,一把抓住了劉闢的手,道:“劉將軍,你與趙雲,呂布乃是同一水平的猛將,眼下敵軍來勢洶洶,我給你撥三千兵馬,你爲前部先鋒,迎敵去吧!”

“啊?”劉闢的兩隻眼睛頓時直了,顫抖道:“沒,沒別的招了嗎?”

糜芳重重的搖頭,道:“沒別的招了,眼下就得靠你斬將奪旗了……一路走好。”

劉闢聞言差點沒哭出來。

無奈之下,劉闢只能領着三千人馬上路了。

而劉闢的三千人一走,糜芳就開始琢磨開陽城的兵馬布置。

萬一劉闢失敗了,自己就只能憑藉開陽的城池固守了。

眼下城防姑且還夠用,但兵馬的數量……好像有些捉襟見肘,特別是劉闢還帶走了三千人。

早知道如此,給他一千人好了!

糜芳籌謀了好久,終於想到一個辦法,他即刻派人去往琅琊國的各縣,將各縣的守城兵馬全部都調集了過來,協助自己固守開陽。

琅琊國其他的縣城愛丟就丟吧,這些對於糜芳來說都不重要了,開陽能守住就行。

……

常弘領兵走後,高幹隨後領着大隊人馬緊隨着常弘南下,在他的命令下,幷州軍步步爲營,每日的行軍速度極爲緩慢,簡直到了一瀉千里的地步。

而高幹還派出大量的斥候,往琅琊國探聽陶軍的動向。

消息傳回來之後,琅琊國的行動方略令高幹渾身發冷!

常弘的兵馬入境之後,一路上的縣城根本就沒有任何兵力阻撓,幾乎個個都是空城,常弘還沒等碰上陶軍的一兵一卒,便已經順利佔領了四個縣城了。

而行至琅琊國境內的沂水後,開陽那邊,派遣了上將劉闢來迎戰常弘,結果常弘剛剛擺開陣勢,還沒等交手呢,劉闢不知爲何,就突然率兵而逃了。

幷州衆將一聽這個消息,不由得哈哈大笑。

世人皆言陶軍英勇無敵,稱霸東南,如今看來,大謬也!

這不是廢物軍團嗎?

高幹卻是氣的渾身發抖,直接出言訓斥衆人:“你們懂個屁!火速派人,傳令常弘,令他速速領兵折返,隨我退回齊地,但凡稍有怠慢,軍法處置,定斬不饒!”

幷州的將領們一聽這話,頓時傻了。

“府君,這是爲何?徐州軍如此不中用,咱們不作速進兵,怎地還要撤退?”

“你們懂什麼!”高幹重重的拍着桌案道:“正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彼軍撤光了我等進兵路線上所有縣城的守軍,又命大將劉闢前來接戰,卻一觸即潰,這說明什麼?說明這是他們的驕兵之計!那劉闢當初也是和趙雲打鬥過百回合一上的悍將,就算是再不中用,難道會看見常弘轉身就跑?他這是要把我們引入到其境內的陰招啊……不用說了,姓陶的肯定還在開陽,這誘敵之計着實是太歹毒了!……真陰險。”

第四百五十一章 勝負不分第四百七十章 初戰河北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七百九十二章 夜戰心戰第七十一章 回 軍第四百二十章 汝南黃巾賊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將第五百零七章 袁紹的疑惑第六百一十章 陶丞相第六百三十一章 擒老將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八百四十一章 蔡瑁行動第八百零六章 重用降臣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譚歸降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八百七十四章 劉備的苦惱第五百一十一章 燒己營第八百六十一章 小歇於彭城第八百七十九章 追 擊第八百一十八章 戰曹仁第八十七章 難民第二百七十六章 董卓的遺囑第四百七十章 初戰河北軍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將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五百七十五章 曹陶再離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 倉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第八百五十四章 攻打長沙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爲內應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 匣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八百五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十三章 軍隊與宗民第七百一十九章 離間諸王第八百四十章 情深義重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功德圓滿(終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陶應與江東犁第一百六十三章 誠心待你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將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備的微笑第七百六十四章 詐 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反激將第六百八十五章 二女的不正常第七百九十七章 陶商與荀彧第八百三十一章 鬥將之爭第一千零七章 一路坎坷第三百五十八章 陶太傅第五百四十六章 狡計鉗制第二百九十五章 計成矣第八十三章 你吟我對第七百一十二章 求敗而不得第四百五十九章 策反張繡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四百零六章 四世三公之觴第一千零九章 轉攻後援第七百七十一章 孤注一擲的袁譚第二百一十一章 陳登之諫第四百一十一章 撫夷中郎將第一千一十章 金陵第一將軍第六百五十章 天子的監護人第八百七十章 張飛的仇人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主之道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七百八十章 新的第一諸侯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十一章 偷豬之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二劉投曹第三百八十章 周瑜的小心思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八百二十章 定中原第三百一十章 好美色的孔北海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三百七十章 捉臧霸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四百八十二章 陶禰交鋒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二百一十九章 四方的情報(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七百八十六章 卸掉權力第七百二十章 王帳有變第十五章 浮雲軍黃巾衆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六百五十九章 耳鼻的志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借道而行三百零三章 曹操崛起第三十四章 當朝權相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天雙柱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備的微笑
第四百五十一章 勝負不分第四百七十章 初戰河北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七百九十二章 夜戰心戰第七十一章 回 軍第四百二十章 汝南黃巾賊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將第五百零七章 袁紹的疑惑第六百一十章 陶丞相第六百三十一章 擒老將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八百四十一章 蔡瑁行動第八百零六章 重用降臣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譚歸降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八百七十四章 劉備的苦惱第五百一十一章 燒己營第八百六十一章 小歇於彭城第八百七十九章 追 擊第八百一十八章 戰曹仁第八十七章 難民第二百七十六章 董卓的遺囑第四百七十章 初戰河北軍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將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五百七十五章 曹陶再離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 倉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第八百五十四章 攻打長沙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爲內應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 匣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八百五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十三章 軍隊與宗民第七百一十九章 離間諸王第八百四十章 情深義重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功德圓滿(終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陶應與江東犁第一百六十三章 誠心待你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將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備的微笑第七百六十四章 詐 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反激將第六百八十五章 二女的不正常第七百九十七章 陶商與荀彧第八百三十一章 鬥將之爭第一千零七章 一路坎坷第三百五十八章 陶太傅第五百四十六章 狡計鉗制第二百九十五章 計成矣第八十三章 你吟我對第七百一十二章 求敗而不得第四百五十九章 策反張繡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四百零六章 四世三公之觴第一千零九章 轉攻後援第七百七十一章 孤注一擲的袁譚第二百一十一章 陳登之諫第四百一十一章 撫夷中郎將第一千一十章 金陵第一將軍第六百五十章 天子的監護人第八百七十章 張飛的仇人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主之道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七百八十章 新的第一諸侯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十一章 偷豬之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二劉投曹第三百八十章 周瑜的小心思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八百二十章 定中原第三百一十章 好美色的孔北海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三百七十章 捉臧霸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四百八十二章 陶禰交鋒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二百一十九章 四方的情報(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七百八十六章 卸掉權力第七百二十章 王帳有變第十五章 浮雲軍黃巾衆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六百五十九章 耳鼻的志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借道而行三百零三章 曹操崛起第三十四章 當朝權相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天雙柱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備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