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的考試結束了,一衆文武,連夜將剩下的四十個名額擬好。
8月17日,秣陵書院外的磚牆上,貼出了黃榜。
所謂黃榜,自然是寫在黃紙上的榜單。黃紙黑字,五十個名字挨着順序往後排,齊齊寫在紙上。
這五十個名字出來之後,一時之間,人們倒也無話可說。
畢竟前十名裡孫策已經是照顧到了各個方面。後四十名裡,按照孫策的意思,有21人出身江東士族,7人出身淮南士族,2人出身荊州士族,12人出自孫氏宗親,8人出自各地寒門。
僅僅從這榜單上來看,倒也應得上孫策在外宣傳的“不論門第,唯纔是舉”。
不過,這也僅僅是在外人看來而已。
有心之人,仔細瞧瞧,便也能看的分明,比如說呂蒙這個紅榜最後一名,竟然成了黃榜第七。
問題肯定是有的。於是乎,有心人再一查,原來呂蒙是孫策麾下禁軍侍衛司軍司馬鄧當的妻弟。
可是,再仔細一想,一個軍司馬的妻弟,孫策似乎不需要爲之如此吧!
因此,一些輕微的質疑也就暫且銷聲匿跡了。
呂蒙之所以能從紅榜倒數第一,變成黃榜第七,當然是孫策愛惜人才的緣故。要知道,這位可是繼周瑜和魯肅之後,東吳的第三位大都督。歷史上正是呂蒙白衣渡江,讓關羽一敗塗地。
呂蒙如今19歲,正是可以好好培養的年紀。更何況,歷史上有着“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和“吳下阿蒙”典故的呂蒙,本就勤奮好學。如今好好培養一番,想來以後定然不會辜負孫策的期望。
書院考試最終塵埃落定,9月份,秣陵書院會正式開學。
三年之後,這五十名學子只要通過了結業考試,便會立時授官。
至於下一次的考試,原本孫策打算每年一次考試,可是在張昭等人的勸諫下,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改爲三年一試。
而原因有二。
一來,孫策目前治下雖然緊缺官吏,卻並不需要每年都補充50人,三年一補,倒是恰到好處。
二來,物以稀爲貴。若是每年一試,士子們也許便不會如從前那般重視了。相反三年一試,士子們會更加珍惜這樣的機會。畢竟若是一旦錯過了這一年的機會,下一次就得等到三年後了。
書院考試結束後,孫策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就目前來看,以書院考試作爲推行科舉的試驗,還算比較成功。
從各個方面反饋來的消息看,不論是士族寒門,對此還算是比較認同。相比於所謂的察舉制,以考試作爲任命官員的依據,顯然更容易服衆。
士族爲家族子弟更容易做官而感到高興。
寒門爲有了做官的途徑而感到開心,雖然錄取的寒門子弟不多,不過畢竟聊勝於無。
孫策通過書院考試的手段,進一步加強了自己在江東的統治。如此一來,孫策讓士族寒門一同歸心。
換句話說,若是孫策的政權被推翻了,這些士族和寒門就需要考慮,新的統治者是否會承認考試製度,新的統治者還會繼續延續這個制度嘛?
答案顯然是未知的。
因此,這些士族和寒門,必然會在孫策的領導下,一致對外。
距離9月份開學,並沒有多少時間。所以家裡較遠的士子們都來不及趕回家中報喜,只得紛紛寄出書信。而家裡距離近的士子們,算算時間,若是恰好能夠走上一來回,便定然要回家一趟。
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士子們雖然尚未富貴,可進了秣陵書院,三年後就是九成九的官身,也算是準富貴了。這自然要少不得回鄉炫耀一番。
士子們的家裡,對此也往往是頗有些炫耀的意味。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件鼓勵的好事。
時間過得飛快,半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了。
家裡較遠的士子們,倒是好好遊覽了一番秣陵附近的景色。江邊山下,常常是成羣結隊的士子們,吟詩作文,好不快活。
回家的士子們,此時也差不多紛紛趕回了秣陵。一個個看起來都神采飛揚,面色紅潤,想來在家中地位已然不同。
9月1日,秣陵書院正式開學。
鐘山北麓,除了那些入學的士子外,還有不少的百姓前來看熱鬧。
整個鐘山北麓,都是秣陵書院的範圍。
從山腳望去,一條蜿蜒的石階直通山上,石階兩旁,各種亭臺樓閣遍佈山間。書院內外,早已經被大量的侍衛司士卒所嚴密管控起來。
山腳下,巨大的牌坊上,“秣陵書院”四個大字,飄逸有神,讓衆多士子爲之心折。
孫策今日並沒有穿着甲冑,只是素衣青衫。
烏黑的長髮挽在腦後,隨意的站在那裡,便彷彿讓人感到了一股子巨大的壓力。
那就是吳侯吧,牌坊外的不少士子在心裡想着。
孫策微微一笑,作爲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有必要進行一次開學演講。他要讓這些士子們明白,誰爲他們提供了進學的機會,誰讓他們能夠做官,他們應該爲誰效忠!
站在牌坊下的孫策,看着牌坊外,站的整整齊齊的五十名士子,緩緩開口說道:“諸君乃是荊揚人傑,歷經三考一面,方能站在這裡。”
微微一頓,孫策繼續說道:“想必有人會問,我是誰?沒錯,我就是孫策!是我給了你們在秣陵書院進學的機會,也是我給了你們在三年後一展才學的可能,我會負擔你們在書院內三年的花銷,更會給三年後的你們鋪就金光大道!你們是我的希望!”
眼光掃過衆人,孫策笑着問道:“你們會負我嘛?”
孫策話音一落,便有不少人紛紛揮動着手臂,高聲答道:“不負吳侯!不負吳侯!”
隨即,所有人都齊聲喊着,他們言語慷慨,激動不已。
這顯然是孫策願意看到的場面。
只見孫策微微壓了壓手,聲音緩緩停下。
“既然爾等不負我,我必不負爾等!”孫策高聲說道:“從今天起,你們便是秣陵書院的一員。還望諸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