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臨涇之戰(1)

看着如同洪水一般奔騰而來的羌人鐵騎,官軍當中的弓箭手早就準備就緒,不慌不忙的張弓搭箭,一隻只銳利的箭矢被搭在了繃緊的弓弦之上,隨着弓箭手有力的手臂向後拉動,發出了輕微的顫抖聲。

“準備!”

各級軍官層層下令,而在官軍陣勢最後,只見得千餘漢軍雙腳踩住碩大的弓弩,將一隻足足有兩指粗細的巨大箭矢搭在弓弦之上,兩隻手臂一起用力拉住弓弦,向後臥倒,整個後背蹲在了地面上。

這座巨大的弓弩名爲撅張弩,一般人根本就拉不開,必須用雙腳蹬住,雙臂一起用力才能拉開弓弦,一般的弓弩最多也就是能夠射出三百步,而撅張弩的最大射程能夠達到五百步甚至六百步,可謂是大殺器,僅次於攻城用的牀弩。

眼看着對面的一萬五千羌人鐵騎衝進了射程之中,指揮將官毫不猶豫的揮動手臂。

放!

崩崩崩!

數之不盡的弓弦勁響聲瞬間響起,一千張撅張弩釋放出了一千兩指粗細的箭矢,箭矢攜帶着巨大的動能覆蓋而下,簡直如同一千隻投槍驟然落下。

正在飛速奔馳的羌人鐵騎吃驚的擡頭望去,只見得一道道黑影驟然落下,狠狠地紮在了胡騎的身上。粗大的箭矢輕而易舉的洞穿了胡騎的身體,一道箭矢直接從胡騎的前胸貫入,力道不減的直接貫穿他的胸腹,從後背鑽了出來,巨大的創口血流不止,胡騎的身體搖搖晃晃,一頭栽下馬來。

有的戰馬也被粗大的箭矢當場命中,鋒利的箭頭如同長劍插進馬頭,疼的戰馬昂首長嘶,狂性發作,把馬背上的主人掀了下來,當場倒閉。

千餘箭矢當場便射死四百多胡騎,不過兩指粗細的箭矢卻沒有再次發射出來。俗話說臨陣不過三發,撅張弩費力氣而且耗時間,面對高速奔馳的騎兵只有發出一次的機會。

李文侯其實也被撅張弩的射程給覆蓋了,不過周圍力大忠心的親兵擡盾相抗,讓他躲過一劫。

“不要怕!漢軍的撅張弩臨陣不過一發,給我衝。”

李文侯惡狠狠的盯着面前密密麻麻的官軍,只要羌人鐵騎能夠殺進官軍陣中,這些漢軍的血肉之軀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抵擋得住馬蹄和戰刀的。

衝,殺進去,摧毀這些脆弱的步卒,雍涼二州從今天開始就是我們羌人的天下,漢人就應該滾出三輔,滾出潼關!

雖然遭受了撅張弩的一輪射擊,不過數量龐大的羌人鐵騎卻並沒有停下衝鋒的步伐,反而加速催動着胯下的戰馬,想要躲過漢軍的射程,揮刀縱馬殺進漢軍陣中,就像是摧毀一羣破麻袋。

“敵至二百步!”

“敵至一百五十步!”

前線的軍官不停的傳達胡騎的距離,一直等到胡騎衝進了有效射程之中,漢軍弓弩手緊繃繃的弓弦終於得以放鬆。

“射擊!”

嗖!

繃緊的弓弦猛然放鬆,蓄勢已久的數千弓箭手鬆開臂膀,數千道箭矢猛然發出,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重重落下。

一道道箭矢落在奔馳中的胡騎身上,在胡騎的皮肉之上鑽破一個個血洞,綻射出一道道血花。有的胡騎倒黴,全身上下被射中了十幾箭甚至幾十箭,簡直變成了一隻刺蝟。

一輪箭矢發射出去,弓箭手不顧痠痛的胳膊肌肉,而是立刻從背後的箭囊中拔出箭矢搭在弓弦之上,準備第二次射擊。

“放!”

又是一輪箭雨放射而出,胡騎的衝鋒集羣之中頓時有人應聲而倒,但是胡騎的距離已經逼進了百步之內。

不用李文侯下令,這些久在西北,長在馬背上的胡人熟練的拿出了比之步弓要小一號的騎弓,張弓搭箭瞄準了對面的官軍。

此時雖然還沒有馬鐙,不過已經有了馬鐙的雛形,況且胡人生來便會騎馬放牧,正如漢人生下來便會侍弄土地耕作一樣,騎射算得上是他們的必修課。

小巧的騎弓發出死亡的聲響,數千道箭矢迎風發出。漢軍早已列出盾牆,居中的步卒則是抓起圓形的皮盾舉了起來,擋住頭臉,不過還是有不少羽箭鑽過縫隙衝進漢軍陣中,傳出一道道悶哼之聲。

還沒有發起衝鋒之前,胡騎就用他們的弓弩給予了漢軍第一輪反擊,最後的一百步之內,漢軍步弓手和胡騎互相又發出了最後一輪射擊,互相給對方造成了輕微創傷之後,就不約而同的收起了弓箭,默契的拿出了馬刀還有長矛,做好了短兵相接的準備。

五十步!

三十步!

兩軍已經能夠清晰的看到對面敵人的面部特徵,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緊繃繃的,面目肌肉像是一坨鐵塊,上下兩排牙齒咬得緊緊的。

殺!

經過漢軍數輪齊射的胡人鐵騎還剩下一萬三千餘騎,剩下的這羣人終於如願以償的殺進了漢軍陣中。

第一排的胡人鐵騎毫不猶豫的揮起了手中的馬刀,與漢軍的盾牆狠狠地撞在了一起。漢軍的步卒互相之間緊緊地依偎在一起,集體的力量凝聚起來,不少胡騎撞在盾牆之上,直接就從馬背上飛了起來。

不過不要緊,第一排的胡騎潰散之後,第二排的騎兵立刻就狠狠地衝了上來,居高臨下的胡騎趁着官軍還沒有反應過來,將馬刀插了下去,插進了漢軍的肩膀,腦袋和胸膛。

漢軍雖然密集列陣,可是皇甫嵩安排在最前方的並非是北軍精銳,而是郡國兵,他們不管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遠遠比不上北軍,遠距離以弓弩應付胡騎還沒有什麼,近距離對抗胡騎,頓時感覺到了壓力。

終於,一排排的胡騎衝擊上來,戰馬龐大的身軀狠狠地撞擊在盾牌之上,終於有郡國兵抵禦不住,第一排的防線被胡騎橫衝直撞硬生生的撕開了。得償所願的胡騎衝進漢軍陣中,肆意揮舞着馬刀,屠殺防線破裂的漢軍。

皇甫嵩看在眼裡,卻什麼話也沒說。

第560章 固若金湯第517章 水中激戰第530章 飛書入關第908章 前後夾擊第626章 所見所聞第33章 倚爲犄角第5章 暗箭第517章 水中激戰第103章 固若金湯第954章 突如其來第187章 大潰逃第772章 血戰難分第158章 陰雲籠罩第590章 生擒張允第919章 張飛斷後第451章 孫策鬥太史第956章 兩路齊出第825章 南中叛亂第171章 親小人第469章 後發者制人第72章 並稱二劉第114章 視死忽如歸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356章 鮑信請戰第148章 河間張雋義第132章 俘虜難辦第653章 少帝東出第360章 收復南陽第766章 周瑜猛攻第960章 袁紹之死第451章 孫策鬥太史第960章 袁紹之死第712章 太史慈請戰第921章 平定南北第587章 張允出馬第154章 去而復返第707章 功虧一簣第680章 聲蓋四野第665章 調兵遣將第788章 難以下口第194章 論功行賞第985章 聲東擊西第187章 大潰逃第274章 受困於此第364章 臨機決斷第221章 兵貴神速第401章 截獲糧草第724章 攻破房陵第24章 懸羊擊鼓第850章 高覽建議第622章 鹿門書院第860章 南北調動第465章 衆叛親離第603章 困境無謀?第66章 單騎破城門第273章 衝上土山第72章 並稱二劉第759章 發兵動向第360章 收復南陽第899章 困守孤城第981章 袁氏兄弟第73章 朝廷撤帥第689章 曹軍渡河第543章 陣斬雷公第73章 朝廷撤帥第92章 嚴正軍法第996章 步度根第1020章 曹操親至第142章 關內侯第65章 選拔銳卒第339章 漠南大戰(2)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540章 北渡黃河第138章 天子詔令第636章 戰前議事第728章 噩耗連連第128章 人心思歸第238章 儲位之爭第755章 箭失如雨第128章 人心思歸第973章 曹操湊熱鬧第243章 黨錮之禍第337章 血流成河第757章 曹軍渡江第838章 炮灰攻城第817章 西涼軍到第547章 周郎定策第368章 舊地重遊第813章 張任來也第59章 一戰定青州(下)第958章 飛將神勇第16章 爭權奪利第354章 心悅誠服第388章 大敗司馬懼第582章 錦帆甘寧第315章 大會諸侯第94章 波才退兵第373章 僞造營寨第506章 兩虎相爭
第560章 固若金湯第517章 水中激戰第530章 飛書入關第908章 前後夾擊第626章 所見所聞第33章 倚爲犄角第5章 暗箭第517章 水中激戰第103章 固若金湯第954章 突如其來第187章 大潰逃第772章 血戰難分第158章 陰雲籠罩第590章 生擒張允第919章 張飛斷後第451章 孫策鬥太史第956章 兩路齊出第825章 南中叛亂第171章 親小人第469章 後發者制人第72章 並稱二劉第114章 視死忽如歸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356章 鮑信請戰第148章 河間張雋義第132章 俘虜難辦第653章 少帝東出第360章 收復南陽第766章 周瑜猛攻第960章 袁紹之死第451章 孫策鬥太史第960章 袁紹之死第712章 太史慈請戰第921章 平定南北第587章 張允出馬第154章 去而復返第707章 功虧一簣第680章 聲蓋四野第665章 調兵遣將第788章 難以下口第194章 論功行賞第985章 聲東擊西第187章 大潰逃第274章 受困於此第364章 臨機決斷第221章 兵貴神速第401章 截獲糧草第724章 攻破房陵第24章 懸羊擊鼓第850章 高覽建議第622章 鹿門書院第860章 南北調動第465章 衆叛親離第603章 困境無謀?第66章 單騎破城門第273章 衝上土山第72章 並稱二劉第759章 發兵動向第360章 收復南陽第899章 困守孤城第981章 袁氏兄弟第73章 朝廷撤帥第689章 曹軍渡河第543章 陣斬雷公第73章 朝廷撤帥第92章 嚴正軍法第996章 步度根第1020章 曹操親至第142章 關內侯第65章 選拔銳卒第339章 漠南大戰(2)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540章 北渡黃河第138章 天子詔令第636章 戰前議事第728章 噩耗連連第128章 人心思歸第238章 儲位之爭第755章 箭失如雨第128章 人心思歸第973章 曹操湊熱鬧第243章 黨錮之禍第337章 血流成河第757章 曹軍渡江第838章 炮灰攻城第817章 西涼軍到第547章 周郎定策第368章 舊地重遊第813章 張任來也第59章 一戰定青州(下)第958章 飛將神勇第16章 爭權奪利第354章 心悅誠服第388章 大敗司馬懼第582章 錦帆甘寧第315章 大會諸侯第94章 波才退兵第373章 僞造營寨第506章 兩虎相爭